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圖解系列
教育
-
通論
-
理論
圖解教育社會學
作 者:
蔡啓達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2020/08/01(1版1刷)
ISBN:978-986-522-075-4
書 號:1I2M
頁 數:208
開 數:20K
定 價:280元
優惠價格:224元
滿額優惠折扣
2/17~3/31五南開學祭~開啟學習新篇章!全站滿550再95折
四大特色 ●ㄧ讀就懂的教育社會學理論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簡單、易懂、觀念清晰完整 ●一文一圖表方式快速理解、加強記憶 ●附歷屆考題,適合教甄、教檢之考用 「教育社會學」一直是教師、家長、學者等所關心的議題,而坊間所出版有關教育社學之書籍琳瑯滿目,也幾乎皆以「文字敘述」為主要方式呈現,通常僅限當作大專教科用書或教學研究之用。 本書再次突破此限制,兼採「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其目的即在於讓艱深難懂的教育社會學原理之概念,以「專業、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所有階層的普羅大眾更能接受與更方便閱讀,以將教育社會學的概念逐漸推廣之,並深植於普羅大眾的內心。
蔡啓達 學歷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與教學) 經歷 國小教師、主任共17年 國小校長15年 國立嘉義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教育部綜合活動教科書審查委員(2003-2006) 雲林縣國教輔導團綜合團副召集人(2005-2011) 雲林縣國教輔導團性平團副召集人(2011-2019)
第一章 概念篇
第二章 重要人物的思想
第三章 重要理論篇
第四章 學校教育篇
第五章 教育制度篇
第六章 各國的教育制度
第七章 性別議題篇
第八章 教育社會學的重要議題
附錄 牛刀小試
第一章 概念篇 自古以來,學者們即曾主張「學校即社會之縮影」、「教育即社會化」等概念,將教育視為社會的重要一環,並主張運用社會學的原理原則,來引導我們了解教育是如何在社會中實施與運作,甚至指出未來的研究的方向。此外,教育社會學要成為科學之學門,則必須以科學化的研究方法,探究教育如何在社會制度中實施與運作,以增加教育的穩定性,減少教育社會行動的隨意性,提高對教育的預測性。 1-1 教育社會學是什麼 一、前言 社會學乃自十八世紀西方工業革命後所興起的學門,探討社會、文化、制度的變遷及人際互動的發展。而教育社會學的發展,乃繼社會學之後,結合教育學的理論與實務為基礎,所延續及探究其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另一學門。 不過,由於時空背景的變遷及研究取向的差異,學者對教育社會學的概念有不同的詮釋。然而,一般比較普遍及共通性的看法,即將「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視為研究「教育」與「社會」之間「交互作用」的科學(林清江,1972)。換言之,教育社會學在教育學術研究領域中,屬於一門較為新興起的學門,其乃介於教育學與社會學之間一門的學科。 二、教育社會學的目的 教育社會學為何會興起?其主要之目的為何?從法國涂爾幹(E. Durkheim)曾說:「社會先於個人」(society is prior to individual)(引自戴曉霞,2005)的看法得知,社會先於個人而存在,個人經由教育與社會化的過程中,即在默默之中學到社會所認可的價值或規範,並扮演適當的角色、行為與建立關係等。 從Brookover(1950)的哲學分析取向,教育社會學之研究目的,可包括:「促使社會發展的工具」、「決定教育目標的基礎」、「應用社會學來解決教育問題」、「分析社會化過程」、「訓練教育學人員」、「分析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分析學校內及與社區的互動」等。 因此,教育社會學企圖要探討的主要目的,即在於引導我們瞭解其與社會、家庭、政治、經濟、文化等之間的關係為何?其係是如何運作的?為何如此運作?等並指出研究的方向。 三、教育社會學的性質 無論是初學或專家學者,皆非常關心和想要釐清「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的發展為何?教育社會學是什麼?其對教育具有何價值?其與教育學及社會學之間又可能存在何種關係? 陳奎熹(1995)指出,教育社會學乃依據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教育的一門學科。其他學者亦將教育社會學視為教育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分別與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或教育史學等,共同組成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林清江,1972;林生傳,1990;沈姍姍,2005;陳奎熹,1995)。換言之,教育社會學主要係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來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實社會學與教育學理論,並藉以改善教育,促成社會之進步。 教育社會學乃應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去描述、認知、分析、詮釋有關的教育制度、教育實施、教育活動及教育場域中的各種社會行為,除強調教育學的規範性外,更彰顯教育學的科學性,因而其可說是一門「方法的」學門。 1-2 教育與社會學之關係 一、前言 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社會學存有重要的關聯性,社會學家將教育視為一種社會制度,並認為教育乃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因而聚焦於社會存在、社會過程和社會行為等之研究。此外,要有效地實施學校教育,則應採取社會學的觀點來決定教育目標與課程,並利用社會學知識來幫助解決學校衍生的各種教育問題。因此,教育社會學發展與人類知識的演變,彼此之間存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二、人類知識的演進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跟人類知識的演進,息息相關。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乃「教育社會學」的萌芽期,法國孔德(A.Comte)首創「社會學」一詞,並將人類思想知識的演進,分為「神學或設想」、「玄學(哲學)或抽象」、「科學或實證」等三個演變時期(陳奎熹,1995;蔡啓達,2015),此亦暗示著,無論人類知識、社會學或教育社會學等知識的發展,必須邁入科學化。 (一)神學或設想階段(theological or fictive):即人類用超自然的、不可見的神或靈魂來解釋自然事物。如西方的基督教或東方教派的教義即屬之。 (二)玄學(哲學)或抽象階段(metaphysical or abstract):又稱「形上學」階段,即人類使用「抽象」或「無法觀察」的原因來解釋自然,以追尋真實原因及取代神靈的解釋。 (三)科學或實證階段(scienrific or positive):即人類不再以解釋自然為滿足,而進一步企圖去描述、預測、解釋與控制自然。 三、教育與社會學之關係 教育與社會之關係,一言以蔽之,即探討教育與外在社會環境之間,諸如教育與社會變遷、社會階層、族群、性別、文化、政治、經濟等之間的關係為何?從課程的「社會重建觀」取向而言,啟發學生自覺並付諸實踐行動,即不可忽視其對教育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1899年美國杜威(J. Dewey)發表《學校與社會》(School and Society)一書,被公認是研究教育社會學的開端(沈姍姍,2005)。而教育社會學既然應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教育實施過程,是否達到社會化之目的、功能及其相關行為,甚至探討如何改進教育的實施,以促進社會進步。因此,其可視為一門「應用的」社會學,同時也屬於一門「專門的」社會學。 此外,另有其他學者對其有不同之看法。某些認為其具有「溝通」教育學與社會學之功能,將其認定為「中介」學門;有些主張其早期過於強調「規範性」與「應用性」,被教育學與社會學所忽略,將其視為「邊緣的」學門;部分則認為其係教育學與社會學之組合體,而視其為「邊際的」學門(林清江,1972;陳奎熹,1995;沈姍姍,2005)。總之,釐清教育社會學的本質與價值,了解教育學、社會學與教育社會學之間的辯證關係,才是對教育社會學的最佳詮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