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圖解系列
財經、商管、統計
-
財經
-
經濟學
超圖解東亞經濟奇蹟:體制與經濟發展的極限
作 者:
黃登興
、
黃幼宜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超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2025/10/01(1版1刷)
ISBN:978-626-423-651-5
E I S B N:9786264236553
書 號:1N2J
頁 數:144
開 數:20K
定 價:380元
優惠價格:300元
超值組合
超圖解東亞經濟奇蹟:體制與經濟發
定價:380元
+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
定價:250元
=
10月新書書訊(單書79折,雙書75折)<點此進入
2025/09/11~2025/10/31
原價:630元
組合價:473元
主題書展
9/1-10/31大開!大補!大優惠~2025五南開學祭!最新改版x名師開課x跨域圖解x套書75折/教科書8折起 即將絕版區99元起 全館滿550打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9/1-10/31大開!大補!大優惠~2025五南開學祭!!全館滿550打95折
結合傳統的經濟理論,探討東亞經濟蛻變的核心: *運用大量圖表,深度分析東亞各國的產業更迭及成長週期。 *找出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力量與發展模式,以及經濟發展困境的原因。 *解讀雁行理論與蛙跳理論,了解日本、四小龍,以及後來居上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貌。 二戰後全球的經濟發展,東亞是表現最為傑出的區域,自1960年代以來,全世界突破中等所得陷阱的13個國家中,東亞就占了5國〔日本與四小龍(台韓港新)〕。東亞經濟奇蹟的經驗,究竟能不能被複製?開發中國家要如何進一步升級為技術密集為主的產業結構?哪一類政經體制的國家,會陷落在中等所得水準,無法進一步翻轉成高所得的國家? 本書定位為科普的書籍,深入淺出地以經濟理論搭配豐富圖表,來解析「雁行產業發展模式」。領頭雁把其失去成本優勢的夕陽工業,投資移轉到第一梯隊的國家。第一梯隊的國家在產業升級後,其夕陽工業再輾轉透過對外投資移轉給第二梯隊的國家。並解析了中國的快速崛起,透過後來者居上的優勢,產生「蛙跳現象」。 本書除了介紹東亞發展的成功,也增加了南美洲的經濟發展案例,介紹其何以掉入資源詛咒而失敗的體制根源。還有近年來,中美貿易衝突的歷史脈絡與前景。並探討政經體制特質的指標,與經濟成長局限的關係。
黃登興 1988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2022年退休。相關經歷: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執行編輯,《亞太研究論壇》和《經濟論文》編輯。研究專長與興趣: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區域經濟整合與東亞區域研究等。 黃幼宜 2003年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博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及海洋經濟。相關經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法政學系、海洋經管系合聘教授,期刊編輯委員。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顧問、經濟部國貿局相關委辦評審委員等。
前言
Chapter 1 經濟發展奇蹟在東亞
1-1 東亞奇蹟何在?
1-2 雁行產業發展模式與蛙跳理論
1-3 東南亞經濟發展的困境—蛙跳中國
附錄1 雁行發展論的台灣觀察
附錄2 雁行產業發展模式與依附型發展模式
Chapter 2 經濟發展論剪影—S 型趨勢線& 生長曲線
2-1 經濟發展的S 型趨勢
2-2 經濟成長週期:萌長熟老的四段論
2-3 經濟成長論圖解
2-4 經濟發展的四力—推拉化固
Chapter 3 轉型與蛻變:再生、停滯或崩潰
3-1 多波段S 型成長曲線
3-2 波段的轉型—上揚或跌落
3-3 東亞經濟發展的波段觀察
Chapter 4 南美洲波段發展的觀察
4-1 南美洲的觀察
4-2 個別國家觀察
Chapter 5 中國的崛起與美中競合
5-1 中美競合的歷史脈絡
5-2 2017 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
5-3 美中貿易戰的根源
5-4 美中貿易戰的根源與前景
附錄 2016年 美國大選時的中美貿易關係
Chapter 6 政經體制與發展極限
6-1 體制好壞(IQ) 與國民所得的正向關係
6-2 最佳政經體制要與時俱進
6-3 體制與發展極限—2024 年諾貝爾獎
附錄 實證結果的統計
Conclusion 結語
Appendix 1 從政經體制看斯里蘭卡的隕落
圖文引述來源
參考文獻
5-1 中美競合的歷史脈絡 • 1870 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第一波貿易黃金年代 1.國力最強的英國為該年代自由貿易的經濟領頭者。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1929年經濟大蕭條) 1.於1930 年7 月在美國參議院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全球陷入貿易寒冬。間接誘致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爆發。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波貿易黃金時代 1.以美國為首的戰勝國,重整全球經貿秩序,協調出多邊談判機制,完成以去除關稅貿易障礙為目標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2.隨著技術進步,跨國產業鏈的垂直分工與運輸成本下跌,逐漸出現愈來愈大比例的中間財與零組件貿易。 3.經濟開放融入自由貿易體系後, 帶動新興經濟體(emerging economy) 與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 的經濟成長。 4.日本作為領頭的雁行產業發展模式,帶動了東亞四小龍以及四小虎的快速成長。也就是1980 年代以來,東亞年代之經濟成長奇蹟的出現。 • 中國崛起的磁吸效應及霸權威脅 (於5-3 另外詳細介紹。) • 中國開放加入全球貿易體系(1979-) 1.中國以豐沛人力加入WTO (2002/1/ 1) 分工體系。貿易的第二黃金時代新高峰。 2.中國逐漸取代東亞四小龍及四小虎,成為東亞乃至全球加工基地。 3.「中國威脅論」:歐美等已發展國家出現所得分配惡化與成長減緩,加上美國1980 年代後期以來愈來愈嚴重的貿易逆差惡化,特別是對於中國的貿易逆差大幅上揚,「中國威脅論」的氛圍從美國逐步拓散,擴及至歐洲乃至其他各國。 •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 新保護主義時代 1.美國共和黨川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製造業回流」與「從中國要回工作機會」為口號,獲選了2017 年的美國總統。上任後,立刻開啟一連串針對中國的外交與貿易保護政策。 2.貿易的第二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或正在結束中,跨國細密的產業鏈分工體系必然要重整,出現所謂的短鏈化及不反全球化的趨勢。 5-2 2017 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 川普2017 年第一任上台以來,一連串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措施相當激進,除對中國發動4 波關稅制裁、將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的平均關稅從8% 提高至25.9% 之外,並將中國多家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以及2025 年川普2.0 上任後,推動對等關稅政策等,如下表所示。 雖然川普在2020 年的大選中沒有獲得連任,但是新政府拜登總統在2021 年上台後,基本上還是延續川普對中國貿易對抗與技術圍堵競爭的路線。這種對抗與圍堵的路線一直延續到2024 年的大選年,依舊沒有減緩的趨勢。(例如2024 年4 月,拜登總統又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鋼鐵及鋁產品課徵30% 關稅。又2025 年4 月,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撼,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情勢變化仍在發展中。) Q1 中國如何崛起?和平/狼性崛起?如何衝擊美國貿易地位及國內社會所得結構的穩定?→中美貿易衝突的根源? Q2川普政府主導的中美貿易戰→全球經貿合作組織重整 Q3新保護主義→全球貿易秩序的挑戰/國際產業鏈:斷鏈、短鏈化? Q4 2021年 拜登政府,新結盟主義對抗中國的狼性崛起(+科技競爭)。 Q5 2025年 川普再任美國總統(川普2.0 與對等關稅的衝擊?)。 5-3 美中貿易戰的根源 5-3-1 中國崛起與霸權威脅 2017 年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即刻啟動震驚全球的美中貿易戰。表面上是川普為了實現其在競選時的諾言,如「讓美國再次偉大」、「把工作從中國手上拿回來」等等,但是真正可以讓川普選上的理由,特別是因當時美國的經濟情況,如諸多白人勞工階級的失業、對中國貿易的失衡等等,也就是美中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換言之,中國在20 世紀末以來經濟與國際貿易上的崛起,以及其對美國在全球經濟與外交上之霸權威脅,應該是主要原因。 此外,促成中國快速崛起的國際因素「華盛頓共識」3,企圖透過經貿合作聯通關係讓中國富強以後,可以自然發展為符合歐美期待的民主與重視人權普世價值的政經體制,也在2010 年代中期以來宣告破滅(後詳)。 換言之,若說「華盛頓共識」的破滅是美中貿易戰的根本原因,則長期以來的美中貿易失衡以及美國藍領階級的高失業率,導致川普的當選,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5-3-2 中國如何崛起? 問:中國如何崛起? 中國崛起的主客觀條件: 1.國內主觀因素,是其1979 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國家資本主義。 2.國際的客觀因素,1990 年代盛行於歐美政治圈的政經思潮:「華盛頓共識」→貿易與外資連通中國。 3.台灣1991 年開放中國投資:台商與中國投資─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工廠與技術外移中國)。 5-3-2A 國內因素:1979 年的改革開放 1979 年改革開放政策,屬於「依附型發展模式」,強勢政府主導資本流向與開發順序。 依附型模式三要角:強勢政府、在地資本精英與外來資本。 1. 強勢政府(state capitalism/central-managed state capitalism)。 2. 在地資本精英(國企與共黨權貴)。 3. 外資: • 中方主動招商與國企合作之外資(歐美等跨國企業,如德國的福斯汽車(1982)、美國AMC 汽車(1983)、法國標緻汽車(1985))。 • 台商(1987/1991 ,文化、語言背景雷同&台商企業特質—其他地區以複製)。 5-3-2B 國際環境—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下美國對中國的大幅開放和經貿往來。 • (華盛頓共識)中美建交以來,主流思潮認為透過經濟貿易往來,西方民主思想自然滲入中國,使之變成理想中的政體,同時不危害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 2000 年10 月,柯林頓總統簽屬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待遇法案(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 with China, PNTR)。 • 2001 年,911 恐攻事件→拉攏中國圍堵恐怖組織。 • 美國在911 恐攻事件後,分心應付國際恐怖主義,樂見中國崛起。2001 年,WTO 通過中國入會案,布希總統宣告,2002 年1 月1 日,中美兩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正式生效;同時,中國也加入WTO 成為其會員國。→中國的經貿發展快速上揚,成為全球第二大GDP 國家,更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而且主要的貿易順差對象就是美國(見圖5-3)。 5-3-2C 台灣促進中國崛起的積極作用 台灣1987 年解嚴,再加上1991 年開放赴中國投資→台商之勞力密集產業,如製鞋、電腦周邊產品等製造商,赴中國投資設廠,以中國為生產基地,間接使中國積極聯通國際貿易市場。到了2001 年中國加入WTO 後,手機、面板乃至於半導體相關產業的晶片產業等,也都爭先恐後地赴中國設廠。相關的台灣製造人才以及技術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中國的製造技術和能量。 我們在原書的附錄六之一,詳細地介紹了「台商與中國世界工廠之形成」。在這一附錄中,我們介紹台商自90 年代以來的中國投資,中國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首選;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例逐年顯著提升的趨勢變化;台商如何主動或被動地,讓人才與技術流入中國企業的種種事件等,有很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半導體、面板乃至手機等關係最近十多年來國際上重要的貿易產業。 5-3-3 華盛頓共識破滅 2017 年以來中國的體制改革以及種種新的事證,讓歐美各國發現,冀望透過經貿交流讓中國的國民所得提高、增加中產階級的人口比重,而可以讓中國的政經體制逐漸走向與歐美雷同的民主與人權之制度體制,這所謂華盛頓公式共識,基本上已經不可能。 有關「9 號文件」的宣告及廢除黨主席任期限制:1.中共內部的「9號文件」,旨在警告中共高階領導人注意並消除中國社會中的七股反動潮流:包含「西方憲政民主」、「人權普世價值」、「媒體獨立和公民社會」及親市場經濟的「新自由主義」等等。2.2017 年10 月中共十九大,完全廢除習近平的黨主席任期限制。宣告美式中國夢的幻滅,不可能有和平崛起而不對抗美式價值的大中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