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財經、商管、統計
-
管理
-
土地管理
土地資源概論
作 者:
顏愛靜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0/10/01(1版2刷)
ISBN:978-957-11-7266-8
書 號:1K38
頁 數:608
開 數:16K
定 價:720元
優惠價格:576元
滿額優惠折扣
9/2-10/31 五南開學祭!全站滿550再95折
投影片(請電洽,僅供老師索取)
殷章甫
土地資源是人類從事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產業活動最重要的元素,也是能否促成環境維護與永續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的議題不斷受到舉世關注,而臺灣近年每逢颱風來襲,土石流災害頻傳,故如何基於土地倫理、維護土地資源並妥善利用,為本世紀最大的挑戰! 土地資源的利用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法律規範均須依照政府所擬定的大方向,輔以民間的力量,與民共同開發,將土地資源的利益與民共享。當今以開發為重的主流思考下,仍須時時反省土地資源開發背後可能產生的諸多問題。例如:近年來多起爭議的農地徵收、都市更新案件。而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的土地資源利用方式,極有可能戕害人民的財產權,甚至侵犯到基本人權中的居住權。在人口不斷增加、用地需求與都市規模不斷擴大的今日,為了尋求經濟發展與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可避免的會與人民的財產權產生衝突,這是任何主政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本書就水土資源、農地資源、坡地資源、海岸地區資源、原住民土地資源、市地資源、工業用地資源、殯葬用地資源等面向加以論述,並以目前全球最關注的永續性議題,探討土地資源如何永續利用。
顏愛靜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專任教授、特聘教授 (民國101年8月~104年7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系主任、所長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理事長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 考試院考選部典試兼命題委員、口試委員、閱卷委員 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委員 內政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顧問
第一章 土地資源與人口成長
第一節 土地資源之意義與類別 2
一、土地資源之意義 2
二、土地資源之類別 3
第二節 土地資源供需之影響因素
一、土地資源供給及其影響因素 6
二、土地資源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9
第三節 人口成長壓力與土地資源利用
一、馬爾薩斯學說與世界人口之概觀 17
二、人口過剩與土地資源利用失衡 19
第四節 土地資源之永續利用 23
一、環境世界觀的三種類型 23
二、土地資源永續利用之宜循原則 25
三、共用資源永續治理機制之設計原則 26
第二章 水資源管理與污染防治
第一節 水資源之意義與特性 32
一、水資源之意義 32
二、水資源之特性 33
第二節 水資源之供給與利用 37
一、水資源之供給 37
二、水資源之利用 38
第三節 水資源管理之課題與對策 42
一、水資源管理之課題 42
二、水資源管理之對策 46
第四節 水資源污染之課題與對策 70
一、水污染之類型 70
二、主要水污染物質 71
三、地面水之污染課題及其防治對策 74
四、地下水之污染課題及其防治對策 96
五、飲用水水源水質之課題及其保護措施 101
第三章 農地資源與糧食供給
第一節 農業生產與農地資源利用之特質 108
一、農業生產之特性 108
二、農業生產之類別 111
三、農地資源利用之特徵 115
第二節 世界糧食生產與供給問題 121
一、世界糧食生產之概況 121
二、世界糧食供給的問題 130
第三節 糧食供給增加之主要途徑 134
一、農作物增產的途徑 135
二、畜牧增產的途徑 142
三、漁業增產途徑 145
第四節 農業政策與土地改革 148
一、農產價格政策 148
二、農地政策 153
三、農地政策相關課題與對策 173
四、結語 179
第五節 全球氣候變遷與臺灣農業因應調適策略 180
一、氣候變遷對全球與臺灣農業資源之影響 180
二、各國與臺灣因應氣候變遷所採用之農業資源因應調適策略 184
三、臺灣因應氣候變遷農地資源應強化之原則與關鍵策略 188
第四章 山坡地資源之利用與保育
第一節 山坡地定義與分級之概述 192
一、山坡地之意義與特徵 192
二、山坡地利用限度之分級 200
第二節 山坡地供農業使用之限制與因應 206
一、山坡地供農業使用之限制條件 206
二、山坡地供農耕使用限制條件之因應 207
三、山坡地發展休閒農業之新趨勢 209
第三節 山坡地供住宅社區使用之限制與因應 229
一、山坡地供做住宅社區之限制條件 229
二、山坡地供做住宅社區不利條件之因應 229
三、山坡地開發住宅社區趨於保守 231
四、山坡地開發住宅社區個案 233
第四節 山坡地保育及超限利用處理fe 236
一、山坡地保育利用之意義與方法 236
二、山坡地之超限利用及其處理 239
三、國土復育方案 240
四、區域計畫與山坡地管制 247
五、結語 250
第五章 海岸地區資源之開發、利用與保育
第一節 海岸地區之活動特性與管理概述 256
一、海岸地區及海埔地之定義 256
二、海岸活動之特性 258
三、海岸地區之綜合管理與規劃 262
第二節 臺灣海岸地區之開發與保育概況 269
一、臺灣海岸地區之開發概況 269
二、臺灣海岸地區之保育概況 272
第三節 臺灣海岸地區開發之原則與政策 281
一、海岸地區之開發原則 281
二、海岸地區之政策沿革 283
三、當前海岸地區之相關政策 285
第四節 臺灣海岸地區開發管理之展望 305
第六章 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資源利用與部落經濟發展
第一節 原住民傳統之土地制度 314
一、原始社會共同體土地之所有型態 314
二、臺灣原住民傳統土地共有制度 318
三、臺灣原住民傳統土地制度之變遷 321
第二節 日治時期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建構 323
一、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形成與配置分析 324
二、高砂族保留地制度之形成過程 326
第三節 臺灣光復後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形成與演變 330
一、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形成 330
二、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演變 331
三、原住民保留地之分布現況 333
四、原住民保留地利用之收益 338
第四節 原住民保留地資源利用之管理與經濟發展 339
一、基本理念之說明 339
二、當前面臨之課題 341
第五節 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制度之改進對策 347
第六節 原住民地區有機農業之發展 356
一、土地倫理與有機農業之理論探究 357
二、石磊部落有機農業發展之歷程與內涵 362
三、 石磊社區有機農業與土地倫理、權力關係對土地健康 的影響 370
四、原住民社區有機農業發展之展望 373
第七章 人口都市化與市地資源開發
第一節 人口都市化趨向與都市空間結構理論 378
一、城市與都市之定義 378
二、人口都市化的推力與拉力 381
三、人口都市化與都市成長之趨勢 383
四、都市土地之使用模式 388
第二節 都市的資源與環境課題 396
一、都市蔓延與都市環境 396
二、都市化和都市環境 397
第三節 都市交通運輸規劃 401
一、個別型交通運輸系統 401
二、大眾型交通運輸系統 403
三、複合型態運輸系統 408
第四節 都市土地之使用規劃與管制 411
一、傳統的土地使用規劃 411
二、生態性土地使用規劃 411
三、土地使用規劃之管制與相關策略 413
第五節 開創永續和適居的生態都市 424
一、生態都市的內涵 424
二、生態都市設計規劃的目標與策略 427
三、生態都市的案例—巴西的庫里奇巴 431
第八章 經濟發展與工業用地資源開發
第一節 都市工業的起源 436
一、工業興起於都市之原因 436
二、都市工業的類型 437
三、市郊工業興起之原因 437
第二節 工業區位之選擇 438
一、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438
二、工業廠地選擇之區位因素 443
三、全球性的工業區位重組 445
第三節 中小企業用地之取得政策 446
一、中小企業之認定 446
二、中小企業的土地需求特性 446
三、中小企業用地之取得方式 447
第四節 臺灣工業用地之供給概況 449
第五節 臺灣地區工業區開發政策的沿革 452
一、 民政府遷臺的前十年經濟產業起步階段(1950 年代) 452
二、獎勵經濟產業投資的第一個十年階段(1960 年代) 452
三、經濟產業結構轉型階段(1970 年代) 454
四、促進產業升級階段(1980 年代) 456
五、發展高科技及智慧園區階段(1990 年代) 456
六、因應全球化時代階段(民國 89 年以後) 457
第六節 當前工業區開發之主要政策 462
一、推動工業區更新,再現工業區活力 462
二、產業永續發展之策略 464
三、傳統產業之輔導措施 464
四、文化創意產業之推動 465
五、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006688 措施)第三期 466
六、開發中工業區土地出售優惠方案(789 方案) 466
七、建立工業用地供給服務交流平臺 466
八、推動產業知識管理計畫 467
九、加工出口區積極推動產業園區 467
十、推動產業創新條例 467
十一、 2015 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 (2007- 2009) 469
第七節 當前工業用地之相關問題與對策 470
一、工業用地之供給體系分立,應予整合 470
二、中央與地方衝突時起,有賴協商共同治理 471
三、既有工業區之更新與新設園區的競合與定位區隔 471
四、環境管理意識的加強與實現,建立環境基本資料庫 472
五、加強工業用地資訊的掌握與傳遞 472
六、變更「先租後售」方式及擴大土地出租政策 472
七、加強工業區與工業用地之使用效能 473
八、加速公有土地之釋出 473
九、簡化土地變更審議程序 474
十、 放寬土地使用類別之限制,針對不同土地違規使用類型, 採取不同措施 475
第九章 殯葬設施用地資源利用與管理
第一節 殯葬設施用地資源之特性、設置原則與利用效率 478
一、殯葬設施用地資源需求之特性 479
二、殯葬設施之鄰避效果 480
三、殯葬設施設置管理之基本原則 481
四、墓地利用效率之比較分析 484
第二節 我國殯葬設施設置管理制度與用地供給之概要 489
一、殯葬設施用地之法令規範 490
二、殯葬設施用地之供給概況 498
三、環保自然葬地之供給 504
四、殯葬設施設置管理問題之探討 508
第三節 德國殯葬設施設置管理制度與用地供給之概要 513
一、墓地權利關係、墳墓種類及使用費 514
二、墓園規劃設置與核准程序 515
三、殯葬設施用地之供給及使用 521
第四節 我國與德國殯葬設施設置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 523
一、殯葬管理組織體系之比較 523
二、殯葬設施使用規定之比較 525
三、德國殯葬組織管理體系及殯葬設施規劃之啟發 528
第五節 我國殯葬設施用地資源利用制度之改進方略 530
一、加強殯葬設施立體利用,展現殯葬設施多元功能 530
二、配置殯葬一體專用特區,方便民眾治喪之需 531
三、嚴格取締違法濫葬,公告濫葬區限期遷葬 531
四、研訂更新公墓計畫,強化整體景觀功能 532
五、減低每墓使用面積及年限,以促進墓地循環利用 533
六、研擬交通運輸管理計畫,增設足敷使用之臨時停車場 533
七、 考量殯葬法規有關面積限制,分別訂定計畫使用容量 計算標準 534
第十章 邁向環境永續的土地資源利用
第一節 經濟財、資源與經濟體系 538
一、經濟體系之資本 538
二、經濟體系之主要類型 542
第二節 自然資源價值的推估與污染防治 544
一、自然資本保護和資源價值的評估 545
二、污染管制和資源使用的最適水準 546
三、經濟成長指標之訂定製 547
四、財貨和服務之價格應包含負向環境成本 552
五、課徵環境稅 553
六、利用市場機制以降低污染與減少廢棄物 554
七、銷售服務取代財貨購置,以減少污染與資源廢棄物 555
第三節 轉向永續經濟發展 556
一、減少貧窮以改善環境品質和人類福祉 558
二、轉向更符合環境永續的經濟 561
參考文獻 567
所謂土地資源,其涵蓋的範圍廣泛,內容繁多,且為天然所生成者,故亦稱自然資源;包括地面、地上、地下,一切與人類生存有關的天然資源。人類依賴土地資源而生,蒙其恩澤而活,藉此繁衍子孫,延續後代,繼往開來,謀求永恆而持續發展。人類向來努力發現資源,開發資源,並做有計畫、有效且合理的利用,更須防止誤用或濫用,好好加以保持與維護。除謀求全民福利與幸福之外,尚須為後代子孫規劃安樂與美好的生活環境。 長流性資源 (flow resources) 必須及時充分有效利用,令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切莫任其平白流失,失去為人類造福機會。儲存性資源 (stock resources) 的開發利用將為人類帶來無限的恩惠與福祉,理當實行有計畫的開發,合理有效利用,尤須避免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枯竭,並重視適度的保存。至於可再生資源 (reproducible resources),例如森林資源,兼具長流性資源與儲存性資源雙重特性。人類除可享受新鮮的空氣,美好的景觀與環境外,森林尚具涵養水源及防洪治水功能,更可為人類提供優美的建築木材。欲使此等功能得以永續發揮,務必遵守間伐原則,而不可貪圖近利實行皆伐。 養魚漁家為增加漁產,日夜不停地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危害公共安全, 這已非新鮮新聞。這正是為一己之利,危害眾人生命財產之現成例子。這種災害一旦造成,將無從補救,成為永久的遺憾。蓋地層一旦下陷,即使利用人工引水實施補注 (injection),頂多只能防止不再下陷而無法讓地層恢復原狀,實在危害無窮。 山坡地的開發,可以增加建築用地,帶動地價遽升,效果立竿見影,為宅地開發者所喜愛。若忽略護坡設施,疏忽水土保持,怠忽植生,一旦颱風來襲,豪雨連綿,地層鬆動,很容易產生山洪地裂,土石流東奔西馳,危害人民生命與財產至鉅,後果不堪設想。故開發利益之評估必須謹慎,務必公正客觀評估正負效益,莫為近利而忽視遠慮! 茲值顏愛靜教授累積多年教學經驗及其多年來研究成果之力作─《土地資源概論》行將付梓成書,幸有機會,敘序數言,得與研鑽斯學學子共勉,良不勝欣愉,幸甚! 殷 章 甫 謹敘 於土地經濟學會 102 年 8 月 1 日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