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財經、商管、統計
-
管理
-
物流管理
運輸學
Transportation
作 者:
顏進儒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5/07/31(4版1刷)
ISBN:978-626-423-618-8
E I S B N:9786264236256
書 號:1F92
頁 數:424
開 數:16K
定 價:580元
優惠價格:493元
滿額優惠折扣
8/1-8/31 五南BTS全館滿599再9折
投影片(請電洽,僅供老師索取)
投影片(請電洽,僅供老師索取)
◎本次改版大幅度改寫,反映近10年運輸系統強調永續、綠能與人本的理念。 ◎內容包含最新交通部組織的成立與調整、運輸法規及政策的更新。 ◎近百張實地、實物照片,幫助讀者輕鬆快速瞭解運輸實務。 ◎本書為大專相關科系的入門教科書,亦可作為實務界掌握最新運輸動態的參考書。 本書為臺灣省政府組織調整後第一本運輸學的著作,熱銷超過25年,是大專相關科系的最佳入門用書。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配合國內外實例,介紹運輸學的基本概念。作者結合多年豐富的實務及教學經驗、陸海空與通訊應用的研究成果,幫助讀者掌握最新的運輸動態,進而提升對運輸學的學習興趣。 本次改版因應各種運輸環境的轉變,內容全面更新: 一、依據最新交通部組織調整、法規修改、政策更新的資訊重新編寫。 二、反映近10年運輸系統強調永續、綠能與人本的現況。 三、邀請挪威科技大學主修再生能源管理的顏東白博士撰寫2.4節,探討運輸系統對環境產生的負面衝擊,分析與氣候變遷極度相關的運具碳排。 四、探討公路運輸、海洋運輸與航空運輸等運輸次系統新能源載具的發展。 五、國內外運輸統計資料更新。
顏進儒 現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教授 中華民用航空學會監事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補貼及獎助審查會委員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客貨運價審查會委員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基宜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委員 基隆市港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顧問 宜蘭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宜蘭縣交通影響評估委員 基隆市交通影響評估委員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Austin)校區運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交通組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訪問教授(2020年1-6月) 美國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訪問教授(授課與研究) 傅爾布萊特資深訪問學者(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臺灣港務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中華民國飛行安全基金會顧問 中華民用航空學會理事 考試院交通與運輸相關類科典試委員、命題委員與閱卷委員 考試院民航特考召集人、典試委員、命題委員與閱卷委員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圖書資訊處副處長 基隆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宜蘭縣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高級運輸規劃師 榮譽: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運學院97學年度優良導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運學院92學年度優良教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92學年度優良教師 專業認證: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高等飛行地面課程教官(AGI)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儀器飛行地面課程教官(IGI)
第一篇 運輸行為與運輸系統
第1章 運輸的意義、產業特性與發展趨勢
1.1 運輸、運輸行為與旅次
1.2 運輸系統的範圍
1.3 我國主管交通與運輸業務的行政體系
1.4 運輸的構成要素
1.5 運輸服務業的特性
1.6 現代運輸系統的目標
1.7 現代運輸的發展趨勢
第2章 運輸系統的特性與其對環境的影響
2.1 各種運輸次系統的特性
2.2 運輸系統對外部環境的影響
2.3 運輸系統產生的正面效益
2.4 運輸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第二篇 旅客運輸與貨物運輸的特性
第3章 旅客運輸
3.1 旅客運輸需求發生的原因
3.2 客運旅次特性
3.3 旅客運輸的衡量
3.4 運輸需求與運量
3.5 影響旅客運輸需求的因素
3.6 衡量旅客運輸服務的指標
第4章 貨物運輸
4.1 貨物運輸需求發生的原因
4.2 貨物運輸的特性
4.3 貨物運輸的衡量
4.4 衡量貨物運輸服務的指標
第三篇 主要運輸系統簡介
第5章 公路運輸
5.1 公路運輸系統分類
5.2 公路修建養護
5.3 公路運輸載具(車輛)
5.4 公路運輸場站
5.5 公路運輸業種類
5.6 公路運輸監理
5.7 電動汽車的發展
第6章 鐵路運輸
6.1 鐵路運輸系統基本要素
6.2 鐵路選線
6.3 鐵路行車管理
6.4 鐵路運輸業經營
第7章 海洋運輸
7.1 我國海運相關法規
7.2 港埠與船舶
7.3 海運貨物種類
7.4 定期船運與不定期船運
7.5 貨櫃化運輸
7.6 海運同盟與策略聯盟
7.7 我國定期、不定期航運發展
7.8 綠色航運發展趨勢
第8章 航空運輸
8.1 法規與組織
8.2 航路、航線與航權
8.3 航空站管理
8.4 航空站的營運特性
8.5 飛航管制
8.6 民用航空事業管理
8.7 航空公司組織
8.8 影響航空運輸業經營的因素
8.9 臺灣地區航空站現況
8.10 氣候變遷對航空運輸的影響
8.11 新能源飛機的發展
第9章 都會區運輸
9.1 運輸系統與都市發展
9.2 都會區運輸旅次特性
9.3 都會區運輸系統分類
9.4 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特性簡介
9.5 都會區運輸管理
第四篇 運輸成本與決策
第10章 運輸成本
10.1 成本的概念
10.2 運輸成本
10.3 影響運輸成本的因素
10.4 使用者成本
第11章 運輸定價與管制
11.1 影響定價的因素
11.2 定價理論
11.3 運輸管制
第12章 運輸規劃與運輸政策
12.1 運輸規劃的意義與目的
12.2 一般規劃要項
12.3 長程運輸規劃步驟
12.4 運輸政策的意義
12.5 運輸政策的呈現
12.6 我國當前的運輸政策
第1章 運輸的意義、產業特性與發展趨勢 本章的主要目的為介紹運輸的意義與運輸服務的特性,並討論現代運輸的發展趨勢。除了定義各種與運輸相關的名詞,作為閱讀本書的基礎之外,更分析運輸行為的意義、運輸對社會的貢獻與運輸問題發生的原因,讓讀者對於運輸學所討論的範圍與問題有概略的認識,以利於往後的閱讀與學習。此外,本章亦介紹我國主管運輸部門的組織架構,讓初步接觸運輸領域的讀者對行政部門有基本的認識。本章分為7個小節,首先在1.1節介紹運輸的意義與運輸旅次的分類,1.2節介紹運輸系統所涵蓋的範圍,1.3節說明我國交通部的組織架構,1.4節介紹構成運輸的6 個要素(通路、場站、載具、通訊設備、組織與使用者),1.5節說明運輸服務業的特性,1.6節說明一個完善的現代運輸系統所要達成的目標,最後在1.7節中說明現代運輸的發展趨勢。 1.1 運輸、運輸行為與旅次 1.1.1 運輸與運輸學的定義 「運輸」(transportation)是指使用各種運送工具(運具,mode)將人或貨物從某地(起點)運至目的地(終點)的過程,譬如從淡水搭捷運到臺北火車站、從臺北火車站搭公車到陽明山、從基隆搭火車到臺中、從臺北搭高鐵到臺南、從桃園國際機場搭飛機到法國巴黎、從高雄託運貨物到日本的神戶或從臺北快遞文件到美國的紐約市。運輸學則是研究運輸的(社會)科學,其目的在於探討如何以安全、迅速、準點、便利、舒適、經濟與永續的方法將人或貨物從起點於特定時間內運抵終點,以克服空間的阻隔,創造旅客與貨物的空間效用與時間效用(空間效用與時間效用的意義將於本書2.3.1節說明)。 由前段的例子可發現運輸服務的範圍包含客運(運送旅客,passenger)與貨運(運送貨物,cargo),所使用的運送工具包含捷運、傳統鐵路、公路、空運與水路等運輸系統。另外,起迄點可以在同一都市或不同都市,甚至位於不同國家。換言之,運輸學研究的範圍以個別運具劃分,可分為公路運輸、鐵路(軌道)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與管道運輸5種次系統。以地域(空間)區分,可分為國際運輸、城際運輸與都市(都會區)運輸等。以軟硬體劃分,則硬體部分包含運輸路網的實體建設、場站與載具(車輛,vehicle)的建造,軟體部分包含運輸政策與法令的擬訂、運輸服務業的管理、運輸服務路線的規劃、車輛與人員的排班等。有關運輸系統的說明,詳見於本章1.2節。 1.1.2 運輸與交通的關係 由於我國中央政府主管運輸事務的最高機構為交通部,一般人易將「運輸」與「交通」的涵蓋範疇混淆。依1.1.1節所述,運輸是指使用各種運送工具將人或貨物從起點運至終點的過程,而交通的意義可分為廣義與狹義2種。廣義的交通與英文的communication相當,泛指人與人之間訊息的傳達與因訊息傳達所需而衍生的各種人或貨物的流動。換言之,運輸系統中旅客與貨物的流動,與通信系統中電子與電磁波的傳遞,皆屬於廣義的交通。狹義的交通(traffic)則是指車輛或行人在特定範圍(如公路或機場跑道等)的運動狀態(如交通量)及與此種運動有關的設施(如紅綠燈與標線等交通管制設施)而言。故廣義的交通包含運輸的範疇,而狹義的交通則為運輸的一部分。舉例而言,一般「運輸管理」相關科系所開設的「交通工程」課程,即探討本節所定義的狹義的交通內容。而觀光與餐飲管理相關科系所開設的觀光與旅遊的課程,則屬於廣義交通的範圍。 我國交通部所管轄的業務包含通信、運輸、氣象與觀光等4大部門,可見其所採用者為廣義交通的意涵。民國80年8月1日交通部將其英文名稱由原來的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更改為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MOTC)即為了避免一般人對其管轄範疇的誤解,而明示其主管業務包含運輸與其他非運輸但屬於廣義交通的範疇。交通與運輸的關係如圖1-1所示,讀者可以參考交通部網頁www.motc.gov.tw,以了解我國交通主管機關所管轄的範圍。本書所介紹的內容以運輸的範圍為主,但是由於近年來通訊技術的發達與個人通訊設備的普及,通訊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亦影響實體的客貨運輸,對運輸有興趣的讀者需特別留意觀察。 1.1.3 運輸行為的產生與旅次的分類 1.1.1節中將運輸定義為使用運具將人或貨物從起點運至終點的過程,而完成此種過程的行為亦稱為運輸行為,通常一個運輸行為會產生一個或多個「旅次」(trip)。根據運輸的定義,運輸行為所產生的旅次有2 個端點,一個為起點,一個為終點。假設廖一久院士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搭乘計程車到基隆火車站,則廖院士的運輸行為產生了一個旅次,這個旅次的起點為海洋大學,終點為基隆火車站。運輸行為的研究是運輸需求分析(參考本書第3章)與運量預測的核心。 研究運輸行為的學者將運輸需求稱為引申需求(derived demand)或間接需求(indirect demand),其原因在於運輸行為產生的動機(運輸需求的目的)並不是享受運輸服務本身,而是為了到達旅次終點後的活動,或將貨物運送到目的地所產生或附加的經濟價值。譬如搭捷運上班或上學(稱為通勤旅次)的目的在於工作或求學,開車到百貨商場(購物旅次)是為了逛街或購物,搭計程車到電影院(稱為遊憩或休閒旅次)是為了看電影,搭公車到親友家(訪友探親旅次)是為了探望親友,搭飛機到其他都市開會(稱為商務旅次)的目的是會議本身,騎機車到醫院或銀行(稱為個人事務旅次)是為了看病或存提款。研究運輸行為的學者即將運輸旅次依其活動目的分為通勤旅次、購物旅次、遊憩休閒旅次、訪友探親旅次、商務旅次與個人事務旅次,或貨物運輸旅次。各種旅次的名稱與其活動目的如表1-1所示。 換言之,運輸行為源於前述的工作、求學、購物、遊憩休閒、訪友探親、商務與個人事務等活動或貨物運送,這些活動可通稱為社會經濟活動(socioeconomic activity)。且由於社會經濟活動與都市發展、土地使用型態(land use patterns)等息息相關,因此運輸行為的研究與運量預測皆與地區的經濟、文化與都市發展關係密切,需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與都市計畫學等學門的知識,對研究運輸問題有興趣的讀者應多方面充實相關社會科學的知識。近年來由於國人出國旅遊日增,且由週休二日所帶動的國內旅遊(國民旅遊)風氣日盛,使得結合旅遊、運輸與餐飲管理的新興課題亦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各縣市政府紛紛成立交通旅遊局或觀光局即為明顯的例子。在貨物運輸部分,由於近年來運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應用,以及電商或跨境電商(國際間的電子商務)的盛行,更凸顯有效率的貨物運輸在達成企業獲利目標過程所扮演角色的重要。 此外,與前述引申需求相反,有少數「活動」的目的在於其過程(如騎乘水上摩托車、騎腳踏車在公園中運動、體驗搭乘熱氣球或輕航機等),有些「旅次」的起迄點相同(如基隆港、高雄港或梧棲港的環港遊艇,遊艇出發繞港之後又回到原靠泊點)。這些比較特殊的活動雖然在過程中使用運具,但是其主要目的在於運動或觀光,或從過程中得到某種經驗或滿足感,故一般將其視為運動或遊憩活動(圖1-2),而不在運輸學中討論。本書所討論的範圍不包含這些特殊的「運動」或「遊憩活動」,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討論觀光或遊憩的相關書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公園騎腳踏車或搭乘環港遊艇不屬於運輸旅次,但是由旅客的住處出發到達公園或港口從事休閒活動,中間的運輸過程則屬於本小節前段文章所定義的「遊憩休閒旅次」。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