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教育
-
課程與教學
-
教材教法
閱讀素養與中學歷史教材教法
作 者:
莊德仁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7/10/01(1版3刷)
ISBN:978-957-11-7607-9
書 號:1IZC
頁 數:224
開 數:20K
定 價:280元
優惠價格:224元
滿額優惠折扣
2/17~3/31五南開學祭~開啟學習新篇章!全站滿550再95折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洪儷瑜 建國中學校長 陳偉泓 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豐祥
本書可謂是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的小縮影,將熱門的教育議題與理論,如:閱讀素養、有效教學、學習共同體、多元評量等,巧妙地融入歷史教學中。考量到台灣歷史教育現場對於教科書的依賴、進度的壓力、評量的重視,設計出透過課堂上測驗競賽的互動式教學法。結合學生同儕互助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能從中學到閱讀的策略與技巧,以培養自學的能力;也透過閱讀素養的養成,增進學生的歷史核心能力,讓學生學習歷史,不僅能更好、更深又可更廣。
莊德仁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現為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長期關注台灣歷史教育的理論與評量,發表數十篇相關文章,希望能結合理論與實務,致力於提升教與學的興趣,並增進歷史教學的品質。
第一部分:理論篇
第一章 在歷史研究與教學中發現「閱讀」
第一節 震撼的閱讀與研究經驗 19
第二節 艱困的教學備課歷程 21
第三節 大考試題的刺激 23
第四節 「閱讀」教育思潮的洗禮 25
第五節 十二年國教「有效教學」理論的學習 33
第二章 理解「閱讀」理論與「閱讀」能力指標
第一節 認識「閱讀」與有效的「閱讀」學習 37
第二節 從PISA評鑑指標來理解「閱讀」 43
第三章 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第一節 認識閱讀模式 59
第二節 兩種主要閱讀模式在歷史課堂上的運用 62
第三節 以提問來增進閱讀:以高中歷史科大考試題為範例 76
第四章 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從認識文體形式出發
第一節 辨識文體形式有助於閱讀學習 91
第二節 辨識說明文體:以歷屆歷史大考試題為例 92
第三節 分析歷史類文體的特色 96
第四節 善用歷史概念和敘述策略以增進閱讀素養 112
第二部分:實務篇
第五章 讓閱讀改變傳統歷史教學法
第一節 傳統講述教學法的困境 119
第二節 以有效教學為宗旨 124
第六章 設計歷史教材的原則與策略
第一節 打破教科書為唯一教材的教學習慣 133
第二節 扣緊核心能力作為教材設計原則 134
第三節 歷史教材的設計策略 138
第七章 培養閱讀素養的歷史教材
第一節 臺灣史教學設計:以—日本統治初期歷史為例 143
第二節 中國史歷史教材教法:以秦帝國的興起與歷史評價為例 164
第三節 世界史教學設計:以「古巴危機」為例 176
注 釋
參考書目
讓閱讀素養進入歷史教室內 莊德仁老師在一個研習的場合獲知我正在進行多文本閱讀運用在歷史教學的研究時,主動找我討論歷史教學,我才有機會認識這位長期關注歷史教育、也勇於改變教學的老師。莊老師很大方地邀請我到他的教室去觀課,也陸續分享他在歷史教學相關的文章,偶而在電視上應邀對歷史影片作專家詮釋,才知莊德仁老師對歷史教育之熱衷與全方位的參與。 常聽到很多中學社會科教師抱怨教學時數不夠,隨時都要趕進度,由學生處得知教師趕進度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門,講課速度之快、幫學生做整理只說重點、或是以考題或重點為主的講授,讓考題、講義條列式的重點整理取代了課本,也養成學生依賴教師餵重點;當然也常見教室老師因趕課而一半學生都趴下睡覺。這些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的參與權,甚至也遠離了歷史科的教學目標。美國歷史教育學者Sam Wineburg認為中學生在歷史科的學習,應該要學會如何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文本,但不是要把中學生教成歷史專家,而是讓學生利用他們的閱讀能力,學會在閱讀文本時,可以看出事件中的類型(pattern)、了解不同意見的對比,以及像歷史學家一樣做出推理的詮釋,而不應陷於文本內的細節和瑣碎的知識。因為,很多中學生中學畢業後,就沒有機會再學習歷史了,而他未來的生命中,不論是於公於私都很需要歷史學者般的閱讀與思考,因此中學的歷史教學應該兼顧知識和方法。反觀國內歷史教育如前述現象,而為考試填鴨知識、為政府提供單一觀點,斤斤計較於課本寫的標準答案,而忽略了這一學科對中學生個人之意義和重要性。 大多數的中學生都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但其閱讀素養需要融入各學科的學習才能繼續滋長,在各學科文本的閱讀才能習得該學科的思維和方法。很高興莊德仁老師去年在我鼓勵之下,將自己這幾年參與PISA、命題改革、教學改革的工作所累積的經驗,把閱讀素養與中學歷史教育做一結合,寫成這本書,讓國內歷史教師有機會可以學習另一種歷史教學的取向。期待莊老師的行動力和歷史教育的專長,能繼續推動歷史閱讀教學的研發與改革,把閱讀素養帶進國內的中學歷史教室內,翻轉歷史教室,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共享學習歷史的責任與樂趣,也重新建立歷史教育在民主社會之價值和地位。 「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的這一句話,與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勉之。 洪儷瑜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 教育部閱讀師資培訓-區域人才培育中心,北二區主持人 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創新 快速變化是21世紀的時代特性,教育變革亦因應而生,學校的教育與教師的教學都面臨巨大的挑戰,有人選擇抗拒,有人選擇觀望,有的人則選擇以不變應萬變,但也有人選擇嘗試,以探究的棈神、做研究的態度、創意的想法與作法,企圖在多變與充滿未知的環境中,找出一條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創新之路,期望對教育有所助益,這本書的誕生歷程,正好說明了莊德仁老師,就是其中一位開路先鋒! 過去幾年之中,許多熱門教育理論或行動隨著時代的脈動與需要因應而生,如:多元評量、學習策略、閱讀理解、閱讀素養、PISA、素養評量、學習共同體、教學翻轉、特色課程等,不勝枚舉。教學現場的老師們為符合變革需要,必須作出許多改變,但是改變會讓人不舒服,感到不安全,因此變革會遭遇阻力。其中,若是有老師願意擔任先驅者的角色,以做研究的態度,嘗試創新教學後分享給同儕老師們,將會使變革阻力大為減少,也可以提供其他老師更具體的協助,教育變革成功與否,教師主動參與,成為關鍵性的角色! 這本書是莊德仁老師在多年歷史教學歷程中,面對教育變革與創新思潮所淬練出來的教學反思、教學創新與創新行動實務,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與分享的想法、議題,還有可供操作的實例,難能可貴。 例如,它記載著一位老師反思如何由「講授式」教學轉換到「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由於歷史學習需要閱讀大量的文本資料做為基礎,教科書只是眾多教學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師授課不能單以教科書為唯一教學材料,培養學生以閱讀理解策略閱讀各樣文本,進一步對所閱讀材料進行分析、推理、歸納、統整而達到理解、應用與分析、評鑑,使學生具備良好閱讀素養,才是提供學生可以主動學習的釣魚竿,而非餵養精美教科書中美味的「魚」,關於如何在歷史教學中以素養評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此書中有許多的論述、分析與實作。 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惟,雖已廣為大眾所接受但卻難以推廣。深究其因,主要係眾多教師對於如何實施才能達成「有效學習」,目前尚缺少普遍性的一致作法,是否能適用於多數學生或學校亦尚待檢驗。莊老師則進一步定義了「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尚須包括以「知識為中心」,為何而教、教什麼、如何教,才能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以「評量為中心」,經由形成性評量幫助學生和老師,以後設認知監控學習進度與狀態;「以社群為中心」,用一種促進學生彼此互助的合作學習型態,學生的認知得以發展。此定義提供了一個教師創新教學的新觀點,不僅對於身為教師的讀者有幫助,對於學生、教育研究者均有助益。因為它論述了如何打破以教科書為唯一教材的習慣,以扣緊核心能力作為教學設計的首要原則,以及培養閱讀素養的歷史教學設計。 本書中有許多關於教育理念的反思與探討,可貴的是,其中包含許多實例分享讀者可以直接參考運用,例如,如何以形成性評量設計出活潑有趣,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並結合培養閱讀能力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創新,可以有千萬變化的教學設計,但其中的教育哲學與教學原理卻是至為簡單,欣見有許多教師開始關注此議題,並開始嘗試與分享,莊德仁老師將教學創新心得系統化的整理出書,是具有行動力且十分有效的作法,令人感佩!寄望有更多的同好,能把精彩寶貴的心得公開,為台灣的教學創新,打造一條寬廣的道路,造福學子! 陳偉泓 建國中學校長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