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語言
-
英語
簡「議」口譯
作 者:
廖佳慧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3/10/24(1版1刷)
ISBN:978-626-366-673-3
E I S B N:9786263667280
書 號:1X0U
頁 數:232
開 數:20K
定 價:320元
優惠價格:288元
◎為好奇「口譯是什麼?」的讀者寫的口譯入門書。 ◎為想要拓展「跨域視野」的學生寫的口譯導覽。 學習口譯的迷人與懾人之處,走過一遭,便知其中苦樂。多少人帶著加強外語的心態學習口譯,到頭來卻發現外語好只是口譯基本條件,而原以為輕而易舉的口「譯」,卻常常莫名成了胡言亂語的口「臆」。 這是一本引導取向的口譯學習書,帶領門外漢踏入口譯這道大門,看看各類口譯的型態、試探要成為譯者的條件、嘗試運用不同的口譯技巧,再認識不同於會議口譯的社區(公共服務)口譯,最後觀望悄然而至的「人工」口譯(AI interpreting)會不會讓「工人」口譯(human interpreting)驀然而止。
廖佳慧 學歷: 英國University of Warwick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博士 英國University of Newcastle口筆譯(Translating & Interpreting)碩士 現職: 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曾於多所大專院校專兼任過,主要教授口筆譯實務與翻譯理論等課程。 研究專長: 近年將目光轉向現代文學外譯,關注華語作品(特別是詩歌與兒少文學創作)的英譯實務與研究。對文學劇本改編亦感興趣。 著作: 《翻譯理論:學習與思辨》
序
第一篇 口譯這件事
你想學的是口譯,還是外語?
基本功要勤練
穿越專業穀倉
譯者之名
低調的口譯員
口譯員也需要疼惜
譯事三難:翻不出來、翻錯、翻笑話
是「口」譯,不是「演」譯
第二篇 略說口譯史
戰「譯」:口譯與兩次世界大戰
古早的口譯
話說臺灣會議口譯發展階段
第三篇 成為專業口譯員之前
想要成為口譯員……
雙語能力
母語能力(A語言)一定要好
請注意,主要的口譯語言是「中文」
外語能力(B語言)的持續精進—「反向口譯」
空有字彙,無法傳意—善用短音節動詞
口條與臺風
面對公眾說話
靠聲音謀生
填補詞與語言癌:然後……然後……
做一個!的動作
被看vs.看人
不急不躁高EQ
沉住氣—內心奔騰,面上不顯
喜歡學習
好奇心與求知慾
學不厭倦&探究精神
第四篇 口譯課堂上
同理他人
我是對方,對方是我:第一人稱的使用
我是對方,又不是對方:口譯時請冷靜
演說不是只有講者
你想過聽眾的感受嗎?
KISS(短潔)原則
誰懂「晶晶體」?
跟上時事
跟著時事脈動的口譯課
觀察時事中的口譯活動
口譯模式
逐步口譯
短逐步
長逐步
同步口譯
有設備的同步口譯
無設備的同步口譯
耳語傳譯「搭檔」逐步口譯
同逐步口譯
視譯
逐步口譯、同步口譯,各有挑戰
口譯訓練的網站資源
技巧學習
照相般的記憶:此去再無Kaminker!
記憶力
短期記憶
工作記憶
記憶訓練
視覺聯想
邏輯分析
長時間的閱讀是一種能耐
口譯筆記不是上課筆記
7項筆記原則
多圖少字
數字單位差距
怎麼記筆記?
多工處理作業
同語同步的跟讀訓練
基礎/進階/高階練習
阻力升級
視譯技巧是一門技術活
「提前看」vs.「當場看」
「見招拆招」的順譯
Salami斷句
文意填空訓練
圖表讀譯訓練
阻力升級
轉述策略
改述或換句話說
概述或大意
其他應對策略
轉換(化)/增補/簡化/省略
原聲重現
概括:翻大不翻小
口譯現場的觀摩學習—「冒牌」口譯員
會議口譯以外的口譯活動
情境模擬演練: 公益慈善、市調座談、面試彩妝
運動場上:水原一平
旅途當中:倫敦藍牌導覽員
節目轉/直播:播譯
第五篇 社區口譯
淺談社區口譯/公共服務口譯
不同的名稱
服務對象
語言與文化鴻溝:初來乍到的移民
不對等的溝通雙方:司法通譯員責任重大
維護弱勢的權益
同理心
他們不是「他們」,他們是「我們」
臺灣醫療口譯現況
醫病兩端之間的口譯員
醫療現場的「外星語」
情境模擬演練:COVID-19
口譯組織或團隊的援助
第六篇 科技與口譯—譯者的「滅絕」或「重生」?
數位盛世,何必學口譯?
人機協作的時代
「工人」智慧—One Exception: Interpreters
第一篇 口譯這件事 你想學的是口譯,還是外語? 多年的中英口筆譯教學,從南部到中部,歷經不同學校,與不同體制的學生相處過後,發現在臺灣的口譯教學環境中,許多人將口譯當作英文學習的工具或手段,並非未來想當專業譯者。特別是近年,每逢開學週,總會有語言本科系以外的學生詢問可否加選或旁聽,問其緣由,常聽到的回答是「精進英語表達能力」、「改善英語聽力」或「口譯可以幫忙塑造專業感」。即使是本科系學生選課,也認為學口譯是為了讓英文的聽與說更進步,畢業後更好找工作。至今聽過最奇妙的回答是:「我以後考慮教書,覺得來觀課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想法。」 學生修課的目的考量日後就業,期望透過口譯技能為自己「加值」。帶著這樣的期望,大多認為口譯課可以用來增進英語口語表達技巧、提升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或是加強英文句構分析,對通過多益(TOEIC)或其他語言檢定考試應該很有幫助,增加職場競爭力。期末課程回饋上,也常見學生坦白寫道:「我以為好的口譯員只需要擁有大量的英文詞彙,甚至我本來用意是磨練自己的英文能力。」 可是,翻譯並不是只要掌握關鍵字彙,譯出來的句子便會自動正確的事情。有一次為某機關徵選飲食領域的口譯人員考試出題,其中一個中譯英對話的結尾是:「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吧!只能說,我的蜜糖,你的毒藥。」承辦人員特別提醒要提供這句話的關鍵字,特別是「蜜糖」跟「毒藥」。但是,真的「對號入座」地對接單詞,語意就會跟著對接嗎?那麼,是「my honey is your poison」?還是「honey for me, poison for you」?有沒有其他跳脫字面、更靈活傳意的譯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