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藝術、設計、文創
傑夫藏玉百選─史前時代至宋代未面世及罕見的珍貴玉器
作 者:
黃志永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9/09/01(1版1刷)
ISBN:978-957-763-437-5
書 號:4Q0C
頁 數:288
開 數:20K
定 價:1500元
優惠價格:1350元
100件史前時代至宋代未面世及罕見的精品玉器。 收錄於本書中的55件未面世的玉器,45件罕見的精品玉器,定級標準是依據由中國大陸國家所頒佈的(文物藏品定級標準)的準則來判定。 全書共分13個單元類別,集中展示作者收藏中未面世及罕見的精品玉器部份。將100件玉器所蘊含的藝術內涵,從美術考古的方向,採用多面向的視野,分別從形制、紋飾、工藝特徵、藝術、文化內涵、歷史及比較等多重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透視文物背後所蘊含的精髓,試圖梳理出玉器文化的深層本質;融合了實物圖片、說明文字、史料、學者們的研究觀點,集鑒識與考證,演繹出一部古玉研究新的面向。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古代玉器研究與鑒識工具書,也是古玉研究與收藏者不能錯過的參考寶典。
黃志永 1962年生於臺灣臺北。輔仁大學英文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Fullerton語言學碩士。現任英文講師,兼職任教於淡江大學、文化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警察專科學校等。作者有近二十年的收藏歷史、十六年長時間的古文物自學養成經歷。 連絡方式:電子郵件信箱 jeffeva55@hotmail.com
前言
第一單元 宗教文物
編號1.東漢朱雀踏龍鬥鳳圓雕
編號2.西晉十二生肖-鼠俑
編號3.盛唐時期平雕八瓣寶相蓮花迦陵頻伽四角柱立體跪坐力士舍利寶函
編號4.唐代子母獸(太獅少獅)玉雕
編號5.唐代寶珠頂蓋塔式舍利罐
編號6.唐代壽翁獻桃立體圓雕
編號7.唐代人面犀牛身複合式玉佩
編號8.五代善財童子玉佩
編號9.遼代迦樓羅帽正玉雕
第二單元 容器
編號10.商代帶流虎銴四虎紋玉杯
編號11.西周獸面雙神人紋龍耳玉杯
編號12.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橢圓形卷體單鳳鋬玉(金和)
編號13.春秋龍首蟠蛇雲紋索綯三扉稜玉尊
編號14.戰國獸面雙鳳紋玉羽觴
編號15.西漢方形雙耳凹弦紋玉鼎
編號16.三國-吳蛙形玉質硯滴
編號17.魏晉搖錢樹座式雙疊神獸承露玉杯
編號18.唐代雙昇龍朵雲蕉葉紋玉杯
編號19.宋代鳳首柄玉筆洗
第三單元 動物
編號20.紅山人面鳥身獸足棲鳥圓雕
編號21.紅山文化圓雕玉蛙
編號22.紅山猴面蹲坐神人
編號23.紅山拱手大肚直立玉神人
編號24.良渚陰刻扁平立體式鳥形玉器
編號25.石家河對鳳神祖紋玉鱉
編號26.商代晚期圓雕轉首玉臥牛
編號27.商代鴞踏人首蛇身玉墜
編號28.戰國中山國鳳鳥騎天馬玉佩
編號29.戰國楚國奮翅揚尾鳳銜蟠龍圓雕
編號30.戰國玉鳩杖首
編號31.戰國燕國立熊抱雙羚羊紋玉墜
編號32.西漢玉馬首
編號33.西漢回首抬頭扭身角抵玉牛
編號34.東漢直立小象
編號35.東漢魏晉單手抱膝坐地搔首蟠尾玉猿
編號36.魏晉玉翼虎神獸
編號37.西晉籽玉鏤雕捲曲鳳鳥玉墜
編號38.南北朝虎食獸玉圓雕
編號39.南朝轉首抬尾行走辟邪獸
編號40.唐代昂首立牛玉雕
編號41.宋代童子洗象玉雕
第四單元 人物
編號42.紅山雙手併攏跪坐玉人
編號43.紅山抄手直立玉人
編號44.商代戴箍形冠玉跪人
編號45.商代商王拜天地玉雕
編號46.唐代胡人吹口哨擊腰鼓圓雕玉人
編號47.唐代胡人戲獅紋佩
編號48.唐代戴七樑遠游冠力士首玉雕
編號49.唐代雙垂髮髻拱手直立女俑
編號50.五代雙手合十交腳坐布袋和尚
第五單元 璧
編號51.東漢透雕雙螭虎紋玉璧
編號52.晉代雙螭虎玉璧
編號53.晉代對嘴雙螭虎流雲紋玉璧
第六單元 匕形器、柄形器
編號54.紅山牛首羊角神人匕形器
編號55.西周玉人花瓣紋柄形器
第七單元 文房用具
編號56.春秋圓雕玉臥馬筆擱
編號57.南宋荷葉玉筆洗
編號58.南宋「坤牛望月」玉臥牛硯台
第八單元 兵器
編號59.良渚文化大玉圭
編號60.龍山文化瓦溝紋環柄玉匕首
編號61.西周早期對嘴龍菱格紋扉棱玉戚
編號62.戰國早期猛虎攫雄鷹虺複合紋玉戈
編號63.戰國中期出廓行龍紋玉戈
編號64.南北朝雙螭龍銜鳳玉刀柄
第九單元 佩掛飾品
編號65.紅山抽象式玉蟬蛹璜
編號66.良渚神人獸面紋三叉形器
編號67.良渚獸面加身軀紋玉璜
編號68.良渚透雕神人獸面紋大理石牌飾
編號69.良渚獸面弧形交叉卷雲紋邊框半圓形玉璜
編號70.良渚飛鳥卷雲紋三角形手鐲
編號71.石家河簡易型雙人面雙立鷹紋玉笄
編號72.魏晉走龍奔鹿飛雀紋圓形玉鐲
編號73.西晉銹雕螭虎雲紋玉帶飾
編號74.東晉環龍紋玉帶環
編號75.唐代龍鳳戲火焰珠紋玉鐲
第十單元 玉觿、韘形佩、帶鉤
編號76.紅山直立女神玉觿
編號77.西周一首雙身獸面紋玉韘
編號78.春秋中晚期楚式雙鳳背日異形帶鉤
編號79.晉代高浮雕龍鳳紋韘形佩 (神山天門龍鳳佩)
編號80.西晉日月天門螭鳳佩
編號81.西晉龍首高浮雕環形螭虎紋琵琶形帶鉤
第十一單元 文鎮
編號82.魏晉南北朝子母瑞獸玉鎮
第十二單元 琮、鋪首、杖首、脈枕
編號83.春秋晚期獸面紋玉琮
編號84.戰國初期晉國獸面鳳鳥獸身紋玉鋪首
編號85.西漢朱雀玉杖首
編號86.唐代伏臥式犀牛脈枕
第十三單元 印章
編號87.西周早中期蟠龍鈕圓形玉印
編號88.春秋交龍鈕玉印
編號89.漢初正方形高台半圓形鈕勾連雲紋玉印
編號90.西漢螭虎鈕玉印
編號91.東漢右手托朱雀胡跪羽人
編號92.魏晉扭首螭虎鈕玉印
編號93.西晉蟠龍螭虎穿流雲棲山峰龍鳳合體肖形印
編號94.西晉螭龍與螭虎穿雲層鈕玉印
編號95.東晉南朝環形螭鈕玉印
編號96.東晉或南朝穿雲螭虎鈕玉印
編號97.南朝穿瓦鈕折身螭虎玉印
編號98.南宋伏首拱身蹲坐龍鈕大玉印
編號99.宋代俯首拱背蹲坐龍鈕玉印
編號100.宋代回首仰天翹尾直立瑞獸鈕玉印
後語
編號3. 盛唐時期平雕八瓣寶相蓮花迦陵頻伽四角柱立體跪坐力士舍利寶函 規格:全高4.5 x 寬4.7公分 寶函:寬3.7 寶函高:4.2 寶蓋厚:1.3公分 質地:和闐青白玉 從寶蓋的造型上來看,寶蓋的正中央為兩葉片式的八瓣寶相蓮花紋。蓮心為正圓形,正圓形內再套以弧邊的四角形。弧邊四角形內為八條對外放射的太陽紋。寶蓋為盝頂式。盝頂的四個斜坡與四個邊側皆有邊框,邊框內有兩朵卷草式雲紋以拱托位於天際正中央的蓮花紋。卷草式雲紋共有十六朵。寶蓋的內部為內凹二層式的台階。內層的台階為盝頂式,外層的台階為直壁式。寶蓋內部的口沿有一個突起約0.2公分的邊沿以扣合寶蓋與寶函,使蓋與函更加的密合。寶函內部的地子與內墻均琢磨平整有序。 從寶函的造型上來看,寶函的四個邊側有邊框。邊框內雕琢迦陵頻伽紋。迦陵頻伽頭戴冠,作三分之一側視,雙手曲折至胸前,臂上戴手鐲及臂釧。迦陵頻伽有人身五個葉片式的鳳尾,不露腳,羽翼及鳳尾上陰刻細密的平行線,作側身飛翔於天際狀。側飛的迦陵頻伽之四週滿地裝飾五至七朵的卷草式雲紋,表示迦陵頻伽正飛翔於天際之中。四個迦陵頻伽的手中分別持琵琶、拍板等樂器。全器最特殊的是寶函的四角柱造型。四角柱的造型為四個立體跪坐的力士,以手托架舍利寶函的造型。力士額頭上陰刻髮紋,有大的圓凸眼,三角形大鼻,闊嘴,雙下巴,大耳及法令紋。力士袒胸露乳,雙乳下垂,大肚翩翩,雙膝靠攏跪坐,表情憨厚。在唐代的玉器中,本件舍利函將平雕與立體圓雕結合為一體,是目前唯一的一件孤品。 從工藝上來看,舍利寶函的寶蓋與寶函是以和闐玉雕琢,裁切成寶蓋與寶函兩個部件,再組合成套。舍利寶函結合平雕、壓地、陰線刻的技法作滿地裝飾,四個力士為立體圓雕。 從力士的造型上來看,明顯地,力士與漢代跪形熊足有繼承與演變上的關係。唐代因為受佛教的影響,採用更有護法意涵的力士造型作為支撐寶函的四角柱。本件唐代力士托寶函的藝術造型開啟了宋代以力士托物造型的雛形。在造型、構圖與細部的刻劃上,宋代的力士比唐代的力士更加日新月異,大放異彩。如河南省鄭州市開元寺北宋塔地宮的石棺、河北固安縣于沿村塔基地宮的佛舍利櫃。 從佛教的藝術表現與含義上來看,寶函內部空間的設計慨念與石窟內部空間的設計完全一致,代表佛正位居於函內部正中央的主體位置,是一個靈座的慨念。這個特殊的空間與圖像被創造出來,以代表佛的存在,重構佛的視覺感,保留佛的形象,展示佛的崇高地位與頌揚佛的宗教精神與成就。無論在內部與外部的刻工上,舍利寶函均精雕细琢。寶蓋上的八瓣寶相蓮花紋,四個斜坡與四個邊側上的卷草式雲紋,寶函四壁上持器奏樂的迦陵頻伽紋及寶函四角柱上的力士托舍利寶函的造型,正是佛教淨土內蘊的深刻體現,是佛教淨土宗藝術史的一幅剪影。八瓣寶相蓮花紋代表佛本尊。蓮花紋正中央的圓形代表天。圓形的中央配著代表地的弧邊四角形。弧邊四角形的中央散發出代表太陽光芒的放射線。在此幅圖案中,太陽、大地、圓天與寶相蓮花紋環環套合,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天地宇宙觀巳經與來自於印度的佛教融為一體。佛位於寶函內部的正中央(佛)。迦陵頻伽紋代表佛經(法)。力士代表護衛佛的眾信徒們(僧)。整體上,舍利寶函代表著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 從舍利寶函的內涵上來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佛教本土化的演進史─佛教中國本土化的具體表現-舍利瘞埋制度的變化及舍利寶函盝頂造型的採用。二、佛教宗派衍生的發展史─唐代淨土宗的建立。三、中國古代原始宗教-巫術中鎮壓與埋壓的母題觀念。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