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年度盤點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本公司年度盤點,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1/26(二)中午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12/3(二)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庫存量不足。
可訂購時通知我
分享
藝術、設計、文創
-
表演藝術
-
音樂、舞蹈
典藏音樂:論音樂檔案工作之理念與方法
作 者:
黃均人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9/09/25(1版1刷)
ISBN:978-957-763-616-4
書 號:4Y12
頁 數:244
開 數:20K
剩餘庫存:2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380元
優惠價格:323元
滿額優惠折扣
11/11-1/10 五南全書系書展!全站滿599再95折
「檔案」是前人走過所留下的痕跡,是過往人、事、物「記憶」的留存。 藉由檔案工作,連結歷史的脈絡,完整體現一件音樂文獻的珍貴價值。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資產,是人們對於聲音的藝術想像。它具有抽象以及稍縱即逝的特質,需要藉由符號完成樂譜,才能進行記錄流傳,人們再透過人聲或是樂器來重現音樂的美妙旋律;而留聲機的發明,更開啟了透過錄音載體進行典藏音樂的時代。在歷史的長流上,音樂文獻與檔案數以萬計,如何蒐集並妥善保存這些具有珍貴價值的史料,便是檔案工作者的傳承使命。 當檔案工作者面對堆積如山的凌亂文件時,他們首先須建立起一套具邏輯方法的處理方式,蒐集散落的資料並整合為一體,最後成為一份可供查詢與研究的歷史文獻。除了技術性的整理、分類、編目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於檔案物件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的認識與探究。因此,檔案工作不僅是技術性的操作,也是音樂歷史根基的建構,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核心。 日新月異的資訊產業迅速擴展,藉由科技,我們可以將館藏文獻進行數位拷貝,建立一套新的搜尋管理系統,並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進行分享,為檔案工作的發展帶來劃時代的革新。本書採取多元主題的方式,以音樂文獻類別為經,國際經驗觀察與自我實踐為緯,帶領讀者理解音樂典藏之內涵。
黃均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美國天主教大學音樂學博士,現任臺師大音樂系暨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近年來致力於臺灣珍貴音樂文獻之保存工作,除主持臺師大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外,亦完成了多項大型計畫案,包括師大音樂系史典藏、奇美博物館名琴數位典藏、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等;此外並積極參與或受邀發表成果於國內外音樂典藏相關會議,以及推動國際合作計畫,是「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 (RISM) 華語區工作小組的發起人之一。2007 年獲頒臺師大優良教師獎;2011 年以推動臺灣音樂數位典藏發展成就,獲美國亞洲文化學院 (US Asian Cultural Academy) 於美國國會圖書館頒贈傑出貢獻獎;2012年評定通過為臺師大音樂學院第一位終身免評鑑教師。
前言
緒
第一章 從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音樂檔案工作談起
第一節 國會圖書館的音樂館藏
第二節 《莫登豪爾檔案》
第二章 全球珍貴音樂文獻的「存在」與「所在」—「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RISM)的緣起與建置
第一節 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的緣起
第二節 浩劫之後再啟新頁
第三節 探索音樂研究文獻的數位願景
第三章 蒐集、流傳與上線:兩則音樂檔案的故事
第一節 巴赫手稿的旅程
第二節 從無到有—卡內基廳檔案館的典藏故事
第四章 在大學校園中守護有聲遺產
第一節 留聲機的發明
第二節 認識維也納留聲機檔案館
第三節 歐洲經驗前進美國
第五章 充滿機會的世界:影音典藏的時代挑戰
第一節 影音典藏的時代挑戰
第二節 如何建立國家影音遺產的保存政策
第六章 聚焦世界影音遺產日:文化遺產永續發展
第一節 民歌採集50週年
第二節 在國家級博物館建立民俗檔案的永續發展機制
第七章 ATM前奏曲
第一節 華歐學社的未完成樂章
第二節 數典中心的經驗與挑戰
第三節 展望ATM
參考文獻
緒 「檔案」是前人走過所留下的足印,是過往人、事、物「記憶」的存留紀錄,人類思想與經驗的過程,書寫歷史的重要根基。對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失去記憶就等於失去歷史,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 《新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在〈檔案與音樂〉(Archives and Music)辭條中提 到「檔案」(Archives)有著兩種涵義:首先它指的是個人或一個組織在行政運行與工作過程中衍生或接收的全部文件,而這些文件因為內含多種與音樂學術相關之正確詳盡資訊,諸如傳記、年表、機構或協會之歷史、音樂家在社會的地位與功能、演奏實踐等等,具有保存價值;此外,它也被用於稱呼收藏許多珍貴檔案文件的「檔案館」。從這樣的定義,我們可以歸納檔案工作包含了資料的蒐集整理、對於資料本身歷史脈絡的知識建構以及檔案管理機制的建置。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資產,是人們對於聲音的藝術想像,它具有抽象以及稍縱即逝的特質,需要藉由符號(樂譜)進行記錄流傳,透過人聲或樂器來傳達展現,留聲機發明之後我們可以經由錄音載體播放聆賞。在歷史的長流上,人們透過智慧與材料工法創造出許多媒介,讓音樂聲響可以重現,提供世人反覆聆聽,進而融合於人們的生命與日常生活中。 就音樂檔案本體而言,舉凡創作手稿、印刷樂譜、演出的海報、照片、節目單與影音紀錄、音樂家們往來書信與各式文件、田野採集錄音、不同年代或族群製造的樂器等等皆是。如何蒐集並妥善保存這些具有價值的史料,建立檔案目錄,提供研究查詢並加以開放應用,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文化傳承使命,也是檔案工作的核心。 一件珍貴音樂文獻的價值取決於:與歷史的連結及重要性,物件本身的年代、工藝、狀況與稀有性,以及前擁有者的身分與故事性。因此,檔案工作除了技術性的整理、分類、編目等之外,重要的是對於檔案物件本身歷史背景的認識與探究。簡而言之,檔案工作不僅是技術性操作,也是音樂歷史根基的建構。 當檔案工作者面對堆積如山的凌亂文件時,他們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具邏輯方法的處理模式,將散落的資料蒐集並整合為一體,最後成為一份可提供查詢與研究的歷史文獻。這樣的工作看似單純,卻充滿瑣碎的細節。然而,倘若不經過這樣的過程,一份檔案文獻就無法發揮其被保存的意義與功效,歷史也就無法完整地被研究與書寫。在臺灣有許多音樂前輩很早就意識到此問題的重要性,也曾經戮力於此,比如說史惟亮與許常惠等在1960年代所成立的中國青年音樂圖書館,雖然名為圖書館,除了樂譜書籍以及唱片的閱覽聆聽服務之外,也規劃了民間音樂蒐集、整理與研究的業務。近年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以下簡稱「臺灣音樂館」)也致力於珍貴音樂文獻的蒐集、典藏與推廣,但長久以來,音樂檔案相關議題的探討在臺灣還是相當少見;因此,一本認識音樂檔案工作內容與方法的論著有其必要性。然而,像這樣的著作要有怎麼樣的內容? 相較於臺灣的忽視,在西方國家,音樂檔案館的建設事實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除了積累的經驗,這項工作不僅沒有停歇過,在資訊產業日新月異的步伐下更為迅速。藉由科技,大家可以將館藏文獻進行數位拷貝並透過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建立新的搜尋管理系統,再經由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分享,或是進行創新的研究,這樣的衝擊為檔案工作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可塑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認識這些國外經驗會是這本書首要討論的議題。 其次,音樂檔案的工作有很大的技術層面,面對不同的媒體或載體,需要因物制宜,採用不同的策略與方法來進行編目整理或是數位典藏與應用推廣,而這些都需要依據需求與目的,逐項制定出工作流程與管理機制,了解這些技術內容與因果關係是知其然並知其所然之關鍵,也是本書討論的範疇。最後,經驗的學習與方法的認識,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如何學以致用。在這方面,筆者將以數典中心多年來工作上的反思以及面對過的課題來進行討論。 這是一本關於音樂檔案工作的書,也許大家在翻閱的時候,會發現裡面並沒有討論系統性的技術理論以及具體的範圍或是年代的順序,作為一本認識某個領域的專著,內容似乎稍嫌雜亂。但事實上,筆者之用意也正是如此,不將這項議題限定在某個框架之下,而是嘗試採取多元主題的方式,以音樂文獻類別(紙質與影音)為經,國際經驗觀察與自我實踐為緯,著重於檔案之人的思維與貢獻,機構建立之緣由以及經驗如何落實,從中將音樂檔案相關的歷史、內容與議題進行論述,帶領讀者理解音樂典藏之涵義。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