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散文小說
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
作 者:
胡萬川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9/01/25(1版1刷)
ISBN:978-957-763-235-7
書 號:1XCR
頁 數:448
開 數:20K
定 價:590元
優惠價格:466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本書為作者歷來所寫有關小說分析的作品,談論範圍從古代「疑似」的「寓言」構設,到歷來小說內涵的各種現實問題,以及相關的藝術表現,包括小說、插圖的運用。因其大都與小說「真假虛實」的藝術本質相關,故集為一書,並以此為書名。
胡萬川 曾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法國巴黎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和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研究主題與學術專長為古典小說、楚辭、神話、傳說、民間文學,著有《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平妖傳研究》、《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等書。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神仙與富貴之間的抉擇──唐代小說中一個常見的主題
〈馮燕傳〉及相關系列故事的理解
乍看不起眼的那些角色
玄女、白猿、天書
歷史與小說之間──查伊璜與大力將軍的傳奇
士之未達,其困何如──明末清初通俗小說中未達之秀才
「碰上的秀才」──傳統小說中的科舉考試作弊
人情慘刻──明清小說中搶奪絕產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飲食情境與文學藝術
《三國演義》中孔明的用人藝術
〈孔明借箭〉有什麼時代意義
粗魯豪放與肅穆威嚴──說李逵與宋江
談《水滸》──說宋江
《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
由智通寺一段裡的用典看《紅樓夢》
《賣油郎獨占花魁》的喜劇藝術
傳統小說的版畫插圖
關於俠和武俠小說的認識
傳統小說中的洪水之患
你方唱罷我登埸──從《臺北人》中幾篇小說談起
參考書目
索引
從黎丘丈人到六耳獼猴 一 《呂氏春秋》是先秦九流十家中雜家的代表作,其中卷二十二〈疑似〉篇,據近人陳奇猷先生考證,代表的是法家一派的思想,「蓋法家最重視疑似之事,亦最嫉忌疑似之事,韓非子有〈說疑〉專論姦邪疑似賢良,人主任之,致身敗名裂,國家殘亡。」篇中為強調「疑似之跡,不可不察」,舉了一則故事以為說明。該故事為《呂氏春秋》編者所擬撰,或是借用當時傳聞,今已難詳考。但由於故事既寫人又寫鬼,似真實幻,後來志怪、小說相循演述,竟成一特殊類型故事。 《呂氏春秋》編者當初記下此一故事,若依法家一貫講求明確的作風來說,所指既在強調「疑似」之必察,對他們來說,此外當更無其他隱意;因為意隱言外,語含多歧,非法家論事所宗。雖然如此,由於該故事除可為「疑似」難明作例證之外,更涉及鬼怪變異,人情難堪,而此正是後來志怪、小說之編作者所最欣向之題材。此後竟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相近的故事,當非原初編者所能預料。 二 這一故事,在《呂氏春秋》中僅為〈疑似〉篇中一段落,不另立題目,但後來引述者多半稱此故事為〈黎丘丈人事〉,內容如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這個故事,說的是好虐的奇鬼,作弄一對父子,致使父親後來誤以真子為鬼所化而錯殺,造成人倫慘劇。編者強調的既只是「疑似之必察」而不及其他,因此對於諸如奇鬼何以會尋上此一對父子而加以作弄,以及父誤殺其子之後的反應等等,便皆無所交代。因此,若要對此一故事作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便也無從附會。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