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楚辭新編
作 者:
周秉高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1/12/01(1版1刷)
ISBN:978-986-522-848-4
E I S B N:9786263173576
書 號:1X1L
頁 數:456
開 數:20K
定 價:560元
優惠價格:442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注釋‧翻譯‧解析 ------------------------- 本書所收作品乃楚辭代表作家屈原的所有詩歌和宋玉的〈九辯〉,並在屈賦篇次、寫作時地、層次梳理及詞語注釋等方面多有新見,全書有注釋、賞析等層層解析: 1.原文,以王逸《楚辭章句》(《欽定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照洪興祖《楚辭補注》和朱熹《楚辭集注》校定;分行過錄,行後數碼是注釋的次序。 2.屈賦篇次安排均據作者經過近十年研究考證出來的屈賦年譜按寫作年代先後排列,即:〈橘頌〉〈惜誦〉〈離騷〉〈抽思〉〈思美人〉〈大招〉〈招魂〉〈卜居》〈哀郢〉〈涉江》〈九歌〉〈天問〉〈遠遊〉〈悲回風〉〈漁父〉〈懷沙〉〈惜往日〉。 3.注釋,附於各篇原文和譯文之後,便於讀者考查;每篇第一個注釋為解題,介紹詩作背景,解釋題目含義;逐行注釋,力求詳盡;凡有爭論之說,擇善從之,他說不予鋪陳;難字注音,參酌古代典籍,而以現代權威工具書為主;一字多音,以王逸《章句》為準,少數列注各音;每條注釋的序碼與原文每行後的序碼相符。 4.譯文採用七言句式(王逸《遠遊章句》等即已創此句式)。 全書對作品一一理清層次,於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作深入剖析,力求通俗易懂,適合作為上課教材或一般讀者閱讀。
周秉高(1945—),男,江蘇海門人,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教授,中國屈原學會榮譽會長、內蒙古科技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有《屈原賦解析》(1992年)、《風騷論集》(1995年)、《新編楚辭索引》(1999年)、《楚辭解析》(2003年)、《楚辭原物》(2008年)、《全先秦兩漢詩》(2011年)、《楚辭故事》(2013年)、《楚辭探析》(2016年)和《屈原研究》(2019年)等著作,發表論文180餘篇。
序
凡例
前言
離騷
九歌
(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天問
九章
(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遠遊
卜居
漁父
大招
招魂
九辯
後記
推薦序 / 殷光熹 (中國屈原學會顧問,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 本書內容不僅在整體框架上自成系統,且在學術思想脈絡方面也是自成系統的,書中各篇作品的詞語注釋、寫作背景、篇次順序、層次分析等,均與秉高先生多年研究成果息息相關,他將這些相關成果分別融入到本書文本之中,可以說是一部“集成性著作”。注釋力求言之有據,準確到位。譯詩能緊扣原文,文白對應,傳情達意,雖時隔千載,亦如屈子之自陳。譯文採用七言句式,簡明整齊,便於朗誦。 關於古本《楚辭》的篇第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湯炳正先生在《<楚辭>成書之探索》中有過詳細論證,其中對出現篇次結構“淩亂現象”的原因有如下論述:“現在根據初步探索,其根本原因是:《楚辭》一書的纂成,既非出於一人之手,也不出於一個時代;它是不同時代和不同的人們逐漸纂輯增補而成的,故造成上述的淩亂現象。”(見《屈賦新探》,齊魯書社1984年出版。)面對這種“淩亂現象”該怎麼辦?確實值得反思。 屈原作品的篇第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個老大難問題,關鍵是涉及到作品的寫作時地問題,寫作時地弄清楚了,篇第問題自然順理成章地解決了。為了推進《楚辭》文本篇第的研究,秉高先生下了很大功夫,對屈原每篇作品的寫作時地進行深入研究,搜尋資料,考證辨析,用證據說話,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2016年,在一次“屈原作品篇第研討會”上,數十位楚辭研究名家,專門對秉高研究楚辭篇第問題的成果,展開認真熱烈的討論,且在《離騷》、《哀郢》等主要作品的寫作時地問題上大致取得了共識。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在《光明日報》等報刊上先後發表過,為梳理古本《楚辭》篇第的“淩亂現象”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這些成果作為基礎,他才有底氣和勇氣對古本《楚辭》篇第的“淩亂現象”動了一次“大手術”,即重新調整了屈原作品的篇第(按作品寫作時序排列)。應當承認,這是經他認真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才作出如此調整的,可以作為一家之言來對待。當然,“我們不能肯定說,他所排定的篇第,一定會被楚辭學界全然接受”(徐志嘯教授語)。這是實話。學術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乃求索使然,實屬正常現象。這裡需要看到的是,他在這方面的探求,對於攻克楚辭研究中的難關是大有助益的。從這部“集成性著作”中也可以看出秉高先生在治學方面難能可貴之處:他那知難而上、有錯必糾的勇氣,咬住不放的執著精神,紮實深厚的學術功底,突破舊說的獨到見解,精細闡發的理論素養,尊重權威又不迷信權威的透明心胸等等,對讀者均有不可低估的啟迪作用,尤其是他的學術創新精神和自主性思維方式,更是值得學習和發揚。 關於楚辭作品的結構層次問題,向來是楚辭研究中的又一個難點,也是楚辭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 探討楚辭作品的章法問題,宋代初現苗頭。讀書很細心的朱熹曾覺察到這一點,這在其《集注》和《辯證》文字中曾有所論述,略顯其端倪。值得一提的是,在《楚辭集注》中他對《離騷》只分小節。全詩是按韻律排列,四句一小節(並作注),共分93個小節。宋人中也有將《離騷》分為若干段落的,如錢杲之的《離騷集傳》,將《離騷》分為十四段。至明代,《離騷》的章法問題引起學者的重視,說法漸多,分歧也隨之出現。延續至今,有關《離騷》的段落劃分法,已經多至數十種,五花八門,其中,獨具慧眼者有之,錯亂惑人者有之,意義不大者有之······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與品讀者選取的角度和個人的主觀判斷有關。同一部作品,不同的品讀者有不同的讀法,各有自己的選擇角度,各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所以出現了不同的劃分法。實際上,我們很難說某種劃分法是“標準分法”,只能從諸多劃分法中進行比較,做出評判,作為研究時參考。《離騷》恢宏浩蕩,波瀾起伏,回環跌宕,精深奧妙,若要對其結構層次做出科學分析而又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的確很難。但不等於說不去做這個工作,人們總是期待有志者能在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拿出成果,與人分享。更需要指出的是,除《離騷》外,為數較多的其他楚辭作品的結構層次研究工作,古今罕見,即便有,也是十分有限的、零星片段的,仍留下了許多空白,需要有人來彌補之,豐富之。 的確,楚辭中的多數作品就像一座座“迷宮”,要真正讀懂像楚辭這樣富於個性化的新體作品,就必須找到破譯“迷宮”的“密碼”。因此,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作品的結構層次,對理解和欣賞作品就顯得十分重要。秉高先生多年前就注意到這一點,抓住不放,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專注於楚辭作品結構層次的研究。對秉高的這方面成果,張正明先生曾有“乃古往今來僅見”的評語。令人欣喜的是,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居然對屈原的全部作品和宋玉的代表作《九辯》進行全面而系統地結構層次分析,使之成為《楚辭新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人大開眼界。可以說,這是一次有的放矢的有益嘗試,既是補缺、充實,又是首創。 做學問,比如楚辭研究,所研究的問題,若能達到“近真”,也算難能可貴了。這裡所說的“近真”,是指近真之事與史,近真之情與志,近真之屈原與人物,近真之楚風與民俗······在我看來,秉高先生是一直朝著“近真”這個目標邁進的,《楚辭新編》就是他努力實踐這個目標的驗證。 當然,書中難免有美中不足之處。如說《大招》是屈原招楚懷王生魂,並列舉楚懷王“逃歸”事及文本中的句子為證,不無道理。不過,這並不能證明屈原生活時代就出現了招生魂的習俗。關於招生魂習俗,今知最早是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大招》是屈原“自招其生魂”。可是,目前尚未發現戰國以前有招生魂習俗的確鑿證據,故《大招》是招(懷王)生魂的看法,可備一說,但不能作為定論,有待新材料的發現。又如個別作品的“藝術特色”,重在藝術特色分析,畫龍點睛,讓讀者得其要領,固然必要。若能再從審美的角度對作品進行出神入化的藝術賞析,將其中的原汁原味“榨”出來,使之更有感染力,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產生共鳴,久久難忘,則更理想。從總體上看,儘管書中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也無傷大局,《楚辭新編》是一部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古今僅見、別具特色的楚辭讀本。 以上是我初讀《楚辭新編》後的一些淺見,難免掛一漏萬,也可能有不妥之處,僅供參考。 2020年5月15日寫於昆明白龍書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