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張高評解析經史三: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
【增訂重版】
作 者:
張高評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1/12/22(1版1刷)
ISBN:978-626-317-454-2
E I S B N:9786263174832
書 號:1X7V
頁 數:544
開 數:20K
定 價:680元
優惠價格:537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春秋筆削,左傳變為屬辭約文,再變為立意謀篇安章鍛句練字,三變為都不說破之神味。 清章學誠云:「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義,昭乎筆削。」《春秋》或筆或削之義,雜然賦流形,或因屬辭而顯義,或藉比事以昭義,或據比屬而得義。晉徐邈稱孔子修《春秋》:「事仍本史,而辭有損益,所以成詳略之例,起褒貶之意。」由此觀之,《春秋》之屬辭約文,堪作文章義法之宗師。《左傳》之說凡例,《公羊》學之說屬辭可見。就文章義法而言,《左傳》之命意,猶孔子之立義創意。《春秋》之筆削,蛻變為《左傳》之詳略重輕、異同變常。《春秋》之比事,演繹為《左傳》之前後措注、本末始終。《春秋》之屬辭,化身為《左傳》之曲筆直書、變文特筆。《春秋》之約文,體現為《左傳》之微婉顯晦、增損改易。《春秋》都不說破之言外之意,轉身為《左傳》文章神味之表出。 清張應昌《春秋屬辭辨例編》稱:「聖經書法,必聯屬其辭,排比其事而乃明。」且曰:「言屬辭,則比事該之矣。」故治《春秋》者,多以屬辭比事顯筆削之旨。本書強調《左傳》文章義法,與「屬辭比事」《春秋》教之間,存有先河後海之源流關係,可作經學、史學、文學辨章學術之一助。
張高評 ◎學經歷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家文學博士(1981)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2009)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2004~2007)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所主任(2000~2003) 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2003~2015)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2015~) 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教授(2015~2018)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一級教授(2018~2020) ◎學術專長 研治《春秋》、《左傳》、《史記》、唐宋詩、詩話學、敘事學、修辭學、古文義法。提倡實用中文,致力創意研發。 ◎著作 《春秋》《左傳》研究,專著有《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左傳史筆與春秋書法》、《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等十種。唐宋詩研究,專著有《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宋詩特色研究》、《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王昭君形象之流變與唐宋詩風之異同》、《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等十二種。詩話學,有《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等三種專著。研究方法,有《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論文寫作演繹》專著三種。
推薦序
自 序
增訂重版自序
例 言
序 章
一、《左傳》之作者與時代
二、《左氏》以史傳經之特色
三、《左傳》屬辭約文與文章義法概說
第一章 《春秋》屬辭約文與文章修辭
第一節 《春秋》三傳、《孟子》之解經法
一、孔子作《春秋》與筆削見義
二、《春秋左氏傳》與屬辭約文
三、《春秋公羊傳》論《春秋》屬辭
四、《春秋穀梁傳》論《春秋》屬辭
第二節 《春秋繁露》、《史記》之《春秋》詮釋法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論《春秋》屬辭
二、司馬遷《史記》論《春秋》屬辭
第三節 杜預、徐邈之《春秋》詮釋法
一、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春秋釋例》論《春秋》屬辭
二、徐邈《春秋穀梁傳注義》論《春秋》屬辭
第四節 劉勰《文心雕龍》與《春秋》屬辭
第五節 孔穎達、劉知幾、啖助、趙匡之《春秋》詮釋法
一、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論《春秋》屬辭
二、劉知幾《史通》論《春秋》《左傳》屬辭
三、 啖、趙、陸《春秋集傳纂例》論《春秋》屬辭比事
第六節 結語
第二章 《春秋》取義與《左傳》之命意
第一節 孔子之立義創意與《春秋》之取義
第二節 《左氏傳》之旨趣
一、載道
二、徵聖
三、宗經
四、寢兵
五、美刺
六、報應
七、愛奇
八、寄慨
第三節 命意之概況
一、脈注
二、詭辭
三、微辭
四、飾辭
五、托辭
六、諷喻
七、借事
八、翻空
九、深曲
十、因勢
十一、象徵
十二、廻護
第三章 《春秋》筆削與《左傳》謀篇之義例
第一節 《春秋》筆削與詳略重輕、異同變常
第二節 篇什架構之安排
一、前茅
二、破題
三、中權
四、關棙
五、後勁
六、收結
七、餘波
八、論斷
第三節 情境對敘之設計
一、映襯
二、賓主
三、虛實
四、明暗
五、離合
六、斷續
七、順逆
八、重輕
九、詳略
十、擒縱
十一、開闔
十二、寬緊
十三、奇正
十四、變常
第四節 脈絡統一之規畫
一、伏應
二、逆攝
三、激射
四、旁溢
五、側筆
六、線索
七、原委
八、類從
九、集散
十、配稱
第四章 《春秋》比事與《左傳》安章之心法
第一節 《春秋》比事與前後措注、本末始終
第二節 段落位次之調配
一、順帶
二、穿插
三、橫接
四、遙接
五、側敘
六、逆敘
七、夾寫
八、互見
九、補筆
十、附載
十一、自注
第三節 主題表達之權宜
一、表現
二、直書
三、說明
四、點綴
五、點染
六、閒筆
七、錯綜
八、奇偶
九、想像
十、形容
十一、析分
十二、援引
十三、概餘
十四、時中
第四節 一篇警策之建立
一、眼目
二、點睛
三、關鍵
四、波瀾
五、特筆
六、取影
第五章 《春秋》屬辭與《左傳》鍛句之方術
第一節 《春秋》屬辭與曲筆直書、變文特筆
第二節 意象浮現之樣式
一、曲折
二、往復
三、排比
四、錯綜
五、對照
六、層遞
七、翻疊
八、移換
九、吞吐
十、蘊藉
十一、取譬
十二、轉化
十三、示現
十四、存真
第三節 辭章矜麗之法則
一、鎔鍊
二、藏鋒
三、跳脫
四、舉隅
五、頓挫
六、勒轉
七、鎖紐
八、頂真
九、儷辭
十、用典
十一、烘托
十二、映帶
十三、廻文
十四、諧隱
第四節 氣勢遒勁之規準
一、倒裝
二、加倍
三、類句
四、聯鎖
五、旋繞
六、捧壓
七、提振
八、節短
九、誇飾
十、設問
十一、詠歎
十二、呼告
第六章 《春秋》約文與《左傳》煉字之妙訣
第一節 《春秋》約文與微婉顯晦、增損改易
第二節 章句明靡關字法
一、虛字
二、實字
三、重筆
四、圓活字
五、新闢字
第三節 文辭光采由鍊擇
一、類字
二、避複
三、犯重
四、倒文
五、轉品
六、省文
七、借代
八、鑲嵌
九、立柱
第七章 《左傳》屬辭與文章神味之表出
第一節 《春秋》屬辭與言外之意、都不說破
第二節 按節以體氣
一、長短
二、緩急
三、韻諧
四、奇偶
五、長言短言
六、其它
第三節 即器以求道
一、繁簡
二、曲直
三、華樸
四、疏密
五、典奇
第四節 味氣以得神
一、陽剛之美
(一) 噴薄、跌蕩
(二) 詼詭、閒適
(三) 正大
二、陰柔之美
(一) 閎括、含蓄
(二) 沉雄、悽惻
(三) 超逸
參考書目
第一章 《春秋》屬辭約文與文章修辭 書法一詞,《左傳》兩見。一曰「書而不法,後嗣何觀?」(莊公二十三年)一曰「董狐古之良史,書法不隱。」(宣公二年)一指史官主書作册,自有其書寫之法則;一指史官主書主法,以如實傳真,誠信不欺為原則。孔子參酌魯史舊文(或稱《魯史記》、《魯春秋》、《不修春秋》),或筆或削,或損或益,以作成《春秋》,必傳承古春秋若干記事之成法,如原始要終,直書曲筆等等。今所見二百四十二年,一萬六千餘言之《春秋》,即包含二種書法,一為魯史舊文之史法,一為孔子筆削魯史之書法。前為史學,後為經學。換言之,古春秋之記事成法,一花開兩葉,遂成史家筆法與《春秋》書法。二者雖同源共本,然孔子《春秋》於魯史舊文,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經學與史學遂分道而揚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