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概論
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
作 者:
蔡孟珍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1/09/29(1版1刷)
ISBN:978-626-317-222-7
書 號:1XLJ
頁 數:304
開 數:20K
定 價:400元
優惠價格:316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金榮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育德(中國戲曲學院前院長) ◎朱德剛(知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 ~推薦 民間文學是活的文學,也是每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無論古代現代,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謠諺謎語、說書講唱,都展現出不同時空人們生生不息精神意趣與豐富想像,構成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在臺灣師大教授「民間文學」課程基礎上,本書作者以長期從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研究,及崑曲與彈詞演出的舞臺資歷,從嶄新的研究觀點,梳理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之歷史脈絡,由習俗信仰、風物文化圈、母題溯源等視角探討故事傳說之成因,邁越一般文學層面式的論述。全書條分縷析,鉤稽鏡原,書末收錄迄今唱演不輟之說唱藝術如京韻大鼓、八角鼓、竹板快書、蘇州彈詞等文本,皆足耀觀覽。
蔡孟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崑曲社指導老師、中華崑曲藝術協進會常務理事。專擅中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說唱藝術、崑曲舞臺表演,在學界中以理論與表演兼備而獨樹一幟。從事舞臺演出三十餘載,曾以蘇州彈詞榮獲文建會文藝獎,并錄製多種影音媒體典藏資料,享譽學林曲界。曾與大陸梅花獎得主張繼青、汪世瑜、蔡正仁、李公律、李鴻良合作演出,締造兩岸崑曲交流新頁。著有《重讀經典牡丹亭》、《近代曲學二家研究 — 吳梅、王季烈》、《琵琶記的表演藝術》、《曲韻與舞臺唱唸》、《沈寵綏曲學探微》、《曲學探賾》、《曲選》等專著,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代序──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
第一章 緒 論
一、緣起與名義
Folklore的不同解讀
民俗學‧俗文學‧民間文學‧通俗文學
二、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
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
第二章 從神話到傳說
一、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界說
神話──以「神」為中心的初民宇宙觀
傳說──與史地風物相關聯的傳聞
民間故事──奇巧醒世的機趣
二、研究方法與學術視野
田野調查
情節類同性引發諸學派異說
情節類型索引──AT分類法及其他
跨學科研究的學術視野
第三章 民間傳說
一、孟姜女
歷史的系統──孟姜女故事的來龍去脈
地域的系統──各地傳說之變異性
二、牛郎織女
由星名神話到擬人賦情
董永遇仙傳說與牛女故事
織女傳說之變異
牛女傳說衍生之習俗信仰
牛女傳說之異篇
三、梁山伯祝英台
唐代故事雛形已具
宋代化蝶說與民間信仰
母題溯源與風物傳說
四、白蛇
白蛇傳說之轉化脈絡
白蛇傳說之變異性舉隅
五、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傳說之衍化脈絡
陳三五娘故事之母題溯源與潮泉民俗風物
第四章 歇後語、諺語
一、歇後語──生活的調侃
歇後語之歷史淵源
二、諺語──人生經驗傳承之智語
諺語之內涵
中國早期古籍上的諺語
諺語的種類
諺語與成語、格言、歇後語之比較
第五章 謎 語
一、謎語之特質
遊戲性‧隱秘性‧知識性‧文學性
二、謎語簡史
春秋至漢代:「廋辭」‧「隱語」‧「射覆」
南北朝之「謎語」
唐代種類繁興,宋代燈謎始創
明清踵事增華,謎格繁細
第六章 說書簡史
一、說書的文化基因
荀子〈成相篇〉的說書推想
〈太子晉篇〉與〈僮約〉的說唱跡象
樂府民歌的說書因子
說唱俑
二、開源闢路──唐代說話、變文及其他
「說話」之首見
敦煌文學中的說唱藝術
唐代講唱對後世之影響
三、宋代說書之發展與繁榮
瓦舍勾欄繁興
說話人背景與話本概說
何謂「說話四家」
宋代說書形製與藝術技巧
四、承前啟後的元明說書
禁令與說書
「詞話」的出現與內容
講史「平話」:元明說書主流及其他
說書之鑑賞美學
五、再現繁盛的清代說書
說書盛於軍政界
說書風氣之開展
八旗子弟新創的書藝:子弟書
北方的鼓書‧南方的彈詞
第七章 說唱藝術
一、說唱概說
曲藝‧說唱之名義
說唱之分類
二、傳統說唱文本舉隅
京韻大鼓〈大西廂〉
西河大鼓〈玲瓏塔〉
八角鼓 岔曲〈風雨歸舟〉
竹板快書〈武松打虎〉
蘇州閒話〈北風搭太陽〉
蘇州彈詞
第一章 緒 論 一、緣起與名義 民間文學是民族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它不但反映不同時空的社會現實,也表現民眾的思想感情與審美趣味,有其多元的民族特性與地域色彩。 民間文學雖是一門相當年輕的學科,但在中國早自先秦以降,古籍中已不乏創作與採錄的相關記載,從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周代的風謠歌諺與寓言,漢樂府民歌,六朝志怪,唐變文,宋話本,明清俗曲……無一不來自民間。古代采詩之官採風問俗,使君王「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漢書‧藝文志》)而晚清戊戌維新派與推翻帝制革命派對政治上的覺醒,同時鼓盪著對抗舊傳統的白話文、通俗小說等文化風潮,梁啟超、嚴復、黃遵憲、蔣智由、章太炎、劉師培、夏曾佑、黃節、魯迅……等一批有識之士,也為這門嶄新人文學科——民間文學催生並奠定基礎。 在國際學術界,「民間文學」作為獨立的人文學科的專有名稱首先出現於英國,其原名為Folklore,這個學術專名是英國考古學家湯姆斯(W.J.Thoms)於一八四六年用薩克遜(Saxon)語的兩個詞組合而成,原意是指「民眾的知識」或「民眾的智慧」(The Lore of the Folk),學科名稱可直譯作「關於民眾知識的科學」。在一八四六年以前,英國學界對古老的風習十分關注,多稱之為「民間古俗」(Popular Antiquities)或鄙作「賤民古俗」(Antiquities vulgares),甚至直稱「古物」,學術界則有「民族學」、「神話學」、「民間口頭文學」、「殘存文化」等名詞不一。當湯姆斯創造此一新穎而貼切的名稱之後,英國學界立即響應,一八七八年十月倫敦成立第一個學術研究機構Folk-lore Society,從此這個名稱獲得國際普遍承認。十九世紀末風生水起,歐美各國紛紛重視民族史詩、神話、傳說、歌謠、民間故事、風俗……等研究。在亞洲,日本將Folklore譯作「俚諺學」或「俗說學」,二十世紀初則廣用「民俗學」。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