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周氏易經通解(第六冊)
作 者:
周鼎珩遺
、
陳素素記錄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25(1版1刷)
ISBN:978-626-343-610-7
E I S B N:9786263436176 ( PDF )
書 號:4X29
頁 數:344
開 數:20K
定 價:500元
優惠價格:425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本書特色: 1.本書包括先師周鼎珩先生之定稿、手稿、講稿及講習大綱。 2.定稿計有易例及〈乾〉、〈坤〉、〈屯〉、〈蒙〉四卦,此盡收錄於《周氏易經通解》第一冊。 3.手稿計有〈需〉、〈比〉、〈小畜〉、〈履〉、〈泰〉、〈否〉六卦。 4.講稿係門弟子據錄音帶所記錄並加整理,除定稿之四卦外,其餘六十卦、〈說卦〉皆是。 5.講習大綱係先師為便於「易經講座」之聽眾所擬,在講授現場分發,計有第一卦〈乾〉卦至第二十卦〈觀〉卦。 6.除定稿之四卦外,其餘均以講稿為主,另有手稿、講習大綱者附於其後。 7.本書凡《易經》正文部分,悉以《武英殿十三經注疏》之《周易正義》為準。 8.本書除易例、〈說卦〉之外,其通解六十四卦之體例,依次為總說、卦辭、爻辭、彖傳、大象、小象。「總說」之下又分卦序、卦體、卦義三項。 9.本書講稿記錄原則,先師嘗指示曰:「按錄音帶逐字記錄,然後去其重複者。」弟子等謹遵遺訓,不敢踰越,並著記錄者、整理者姓名,以示負責。
周鼎珩 周鼎珩 ,安徽省桐城市人。少赴九華,師事三元道長習《易》,遂篤志於此終其身。大陸時期曾作《易經通論》,惜未攜出;來臺客座東吳傳《易》,復於中廣公司暢開經筵,大啟朝野研究風潮,並輯講詞成《易經講話》,自民國五十一年行世,至今不衰。既經年冥思默討,晚歲已融貫《易》學,乃應讀者之請,先後假黎明文化公司、中華文化大樓開設講筵,因輯講詞成《周氏易經通解》。 陳素素 陳素素,安徽省鳳陽縣人。幼好墳籍,長而不倦,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即選修周師所授《易經》,周師宅邸「乾初易舍」,毗鄰雙溪,因得常侍左右,頗受薰習。畢業成績卓異,留系任教逾五十稔,專研文法學、修辭學、韓柳文與歐蘇文,有《韓愈文新探》及期刊論文數十篇。周師講座,弦歌不輟,嘗躬親參與,記錄〈賁〉等十七卦;洎師辭世,端賴合輯眾弟子之力,董理遺編,始克刊梓成冊。
鼎公相關資料 (3)
凡例 (12)
第四十八卦 井卦 1
第四十九卦 革卦 29
第 五十 卦 鼎卦 45
第五十一卦 震卦 63
第五十二卦 艮卦 91
第五十三卦 漸卦 121
第五十四卦 歸妹卦 143
第五十五卦 豐卦 175
第五十六卦 旅卦 197
第五十七卦 巽卦 217
第五十八卦 兌卦 253
第五十九卦 渙卦 275
第 六十 卦 節卦 311
井卦 周鼎珩講 陳素素記錄 井巽下坎上 —此係〈震〉宮五世卦,消息五月,旁通〈噬嗑〉,反對〈困〉。 壹、總說 佈卦的次序 今天報告〈井〉卦,這個卦比較重要。前面是〈困〉卦,就是說我們一經遭遇到一種困境,不論這種困境是外在生活的困頓,或是內在精神的困頓,解救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人事是如此,宇宙法則也是如此,它不經過困頓,就不感覺到「培養」的需要。我們看到一棵樹,假使它不經過秋天的凋零,它就不會在冬天把它一切的營養、一切的生命力都回到根荄之上;它不經過秋天的凋零,就沒有冬天的「培養」。孔子厄於陳、蔡的時候講:「居不幽,則思不遠;身不約,則志不廣。」(《說苑.雜言》)「居不幽,則思不遠」,就是說假使你所居住的環境,不是幽隱而不顯、伏處山林之中,人不知而不慍的那個境界,你的頭腦子的思維不會太遠的。〈曹劌論戰〉講:「肉食者鄙。」在朝廷裡服官的人,一天到晚,事情太多,頭腦子就混沌了,思想就不會太廣;思想廣的人,都是處在山林裡面。「身不約,則志不廣」,「約」者就是很節約、很簡單,顏子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的那個境界,就是「約」,自身的處境不是豪華的、而是淡泊的,甚至窮愁潦倒的那種境界。假使你不是那種境界,志向就不廣,所以必須要經過「困」,才能夠「養」其「思」,必須要經過「困」,才能夠「養」其「志」。孔子拿這兩句話告訴弟子,雖是陳、蔡受厄,但是這是受厄正是激發我們奮勵向上進的時候。 那麼,為什麼困而後才能養其思、困而後才能養其志呢?因為我們一般人假使環境太好,那些聲、色、犬、馬就把那個志氣消磨掉了。所謂「玩物喪志」,所以我們吃的、住的,一切東西都不能太豪華,豪華很了,自己覺得自滿了,覺得環境可以悠閒自在的,於是乎就沒有大志,所以困而後才能養其志,困而後才能養其思。我們拿過去歷史來看,文王困於羑里,而後演《周易》;齊桓公困於莒,然後成就大業。所以真正是賢者,處困正是激發意志的機會,因此〈序卦傳〉上說:「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者養也,不困就不能夠補養,也不感到補養的必要。我們根據易例,卦體的「上下」,就是「內外」。佈卦本來是圓的,因為圓的不好畫,就畫成一個長方的,有上有下,「上下」就是「內外」。假使我們以「上下」來看,樹木經過秋天,於是乎枝幹無力向上生長,枝幹既無力向上生長,於是乎本身的生命力、營養就凝之於根荄之下,所以「困乎上者,必反下。」以「內外」來講,我們君子的陽剛之氣,無法向外伸展的時候,必須反求諸己,求自己個人的充實、涵養,免得被陰邪消滅了,那麼這就是:「困乎外者,必反內。」拿國家來講,也是如此,一個國家受敵國外患之欺負、壓迫,在外頭撞不過去,不能夠揚眉吐氣,好像站不住,不能自謀的樣子,那怎麼辦呢?那只有效法句踐臥薪嚐膽、生聚教訓,自己國內要想法子足食足兵,來憤發自己的國力,所以〈困〉卦之後,就繼之以〈井〉,〈井〉卦是表示一切養息的現象。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