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楚辭探析
作 者:
周秉高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6/04/12(1版1刷)
ISBN:978-957-11-8502-6
書 號:1XCE
頁 數:416
開 數:20K
定 價:550元
優惠價格:435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本書有兩個特點。一為用層次分析法解讀楚辭作品,已故著名楚學大家張正明教授讚之為「乃古往今來所僅見」,「確實獨闢蹊徑,足成一家之言。」此方法是作者在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整理而成。本書乃集作者過去層次分析法之大成。 本書的第二個特點是創作屈賦篇章。屈賦篇章問題是二千年來楚辭研究中一直未能解決的大難題,嚴重影響對楚辭的賞析。本書為解決此難題作了詳盡考證,對《離騷》、《橘頌》、《思美人》、《悲回風》、《大招》和《招魂》等詩篇寫作年代的研究有新的突破,並勾勒出一個嶄新的屈賦篇章。
周秉高(1945—),男,江蘇海門人,現為全國41所高校聯辦之學術期刊《職大學報》主編,1995年即被評聘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教授,2007年開始擔任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近年被聘內蒙古科技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有《屈原賦解析》(1992年)、《風騷論集》(1995年)、《新編楚辭索引》(1999年)、《楚辭解析》(2003年)、《楚辭原物》(2008年)、《全先秦兩漢詩》(2011年)和《楚辭故事》(2013年)等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
前 言
第一章 楚辭概說
第一節 楚辭界說
第二節 楚辭產生的背景
第三節 楚辭的特徵
第二章 屈原考論
第一節 兩則被埋沒了八百多年的資料
第二節 屈原的人生軌跡梳理
第三節 屈原的思想軌跡梳理
第四節 屈原及其作品對後代的深遠影響
第三章 《離騷》求真
第一節 《離騷》題解
第二節 《離騷》層次分析
第三節 《離騷》的價值
第四章 《九歌》釋疑
第一節 《九歌》題解
第二節 《九歌》各篇層次分析
1.《東皇太一》探析
2.《雲中君》探析
3.《湘君》探析
4.《湘夫人》探析
5.《大司命》探析
6.《少司命》探析
7.《東君》探析
8.《河伯》探析
9.《山鬼》探析
10.《國殤》探析
11.《禮魂》探析
第三節 《九歌》的藝術特色
第五章 《天問》層次
第一節 《天問》題解
第二節 《天問》層次
第三節 《天問》的藝術成就
第六章 《九章》解析
第一節 《惜誦》探析
第二節 《涉江》探析
第三節 《哀郢》探析
第四節 《抽思》探析
第五節 《懷沙》探析
第六節 《思美人》探析
第七節 《惜往日》探析
第八節 《橘頌》探析
第九節 《悲回風》探析
第七章 《遠遊》探幽(附《卜居》《遠遊》探析)
第一節 《遠遊》探析
第二節 《卜居》探析
第三節 《漁父》探析
第八章 「二招」理惑
第一節 「二招」著作權之爭述略
第二節 「二招」的寫作時地新考
第三節 《大招》層次分析
第四節 《招魂》層次分析
第九章 《九辯》新箋
第一節 《九辯》題解
第二節 《九辯》層次分析
第三節 《九辯》的寫作特色
主要參考文獻一覽
後 記
前 言 楚辭優秀,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對此有一段十分精闢的議論,其云: ( 楚辭)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故《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 歌》《九辯》,綺靡以傷情;《遠遊》《天問》,環詭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豔 而深華;《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 驚采絕豔,難與並能矣。 因此,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學士喜愛有加,爭相誦讀。楚辭已被公認為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一顆永遠璀璨奪目的明珠。在漫長的中國文學史上,楚辭已經成了與《詩經》並列的一座高標。 那麼,怎樣欣賞楚辭的“驚采絕豔”呢?劉勰還有一段名言: (楚辭)其衣披詞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豔辭,吟 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 這段話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講不同文化層次的人欣賞楚辭的角度和對象不同;二是講一個人對楚辭的欣賞有個漸進的過程,由低到高,一步一步來,最高檔次是“菀其鴻裁”。“菀”,“剜”的假借,取的意思。所謂“菀其鴻裁”,就是講要把著眼點放到楚辭作品宏大的結構體制上來。而要搞清作品的結構體制,關鍵在層次分析。如果連楚辭各篇的層次都沒有搞清楚,還能侈談什麼“思想藝術”的賞析呢? 從理論上講,文學創作,以形象思維為主,但也必須輔之以抽象思維。如高爾基所說:“藝術家應該努力使自己的想像和邏輯、直覺、理性的力量平衡起來。” 這種“抽象思維”或曰“理性思維”,行文時就體現在層次井然、綱目清晰上。如劉勰所雲:“章句在篇,如繭之抽緒;原始要終,體必鱗次”;“外文綺交,內義脈注”;“搜句忌於顛倒,裁章貴於順序” ;“凡大體文章,類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幹。是以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塗於同歸,貞百慮於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 這些都是中外歷代文學批評家對於作品層次重要性的闡述。文學批評作為一種科學活動,儘管允許角度各異,方法多樣,甚至不妨多元並存,兼收並蓄,但有一個共同點,即必須強調理性認識,必須從對作品形象的感知中抽象出理性的結論,必須將分散的、片斷的、表面的感性印象加以集中歸納,找出各部分印象之間的內在聯繫,獲得由局部到整體,又由整體到局部的正確理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作品各個部分的孤立掃描上,或者乾脆尚未理清作品本身的層次脈絡,那麼,就恐怕很難準確地判斷出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 從楚辭研究史的角度看,自王逸開始,到朱熹之前,中國的楚辭研究往往忽略作品的層次分析,一味“順文滾解”。朱熹是第一個開始重視對楚辭進行層次分析的人,《楚辭集注》和《楚辭辯證》二書中對王逸“順文滾解”式的研究方法進行過尖銳的批評。其曰: 今王逸為《騷》解,乃於上半句下便入訓詁,而下半句下又通上半句文義而再 釋之,則其重複而繁碎甚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