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年度盤點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本公司年度盤點,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1/26(二)中午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12/3(二)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庫存量不足。
可訂購時通知我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國文
大學國文選
作 者:
召集人:林郁迢 編撰:王秀珊
、
余育婷
、
李鵑娟
、
邱文才
、
林郁迢
、
陳恬儀
、
黃培青
、
黃澤鈞
、
劉雅芬
、
鍾秩維
主 編:
王欣慧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國文系列
出版日期:2024/09/01(6版1刷)
ISBN:978-626-393-628-7
E I S B N:9786263936775
書 號:1X8M
頁 數:168
開 數:20K
剩餘庫存:0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260元
優惠價格:221元
滿額優惠折扣
11/11-1/10 五南全書系書展!全站滿599再95折
輔仁大學是一所天主教大學,旨在培養出身心靈整合的全人,國文課程目標除了增進學生語文、寫作、思辨的能力,更重在啟迪學生探討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充實人文素養,建構生命倫理價值,並提昇其社會參與的能力。現代社會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情況下瞬息萬變,一本優質的國文選,不僅需要融通古今,更需要與時俱進,靈活變通,適時調整。 適逢聯合國宣布「永續發展目標」將屆滿十年,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議題,為使永續發展主題更明確,讓學生更聚焦反思全球推動的SDGs的經驗與成果,特別以SDGs涵蓋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三大領域為本書修編方向,包括四大篇,即生命價值、社會進步、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引導學生認識永續、邁向永續。 選文方面,除了挑選歷來輔大國文選中備受師生青睞的作品外,更增加許多有關「族群」、「霸凌」、「偏鄉」、「移工」、「環保」、「經濟」等當前社會所關注議題的篇章,期能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及輔仁大學全人教育的理念。
召集人簡介 林郁迢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魏晉南北朝文學、南宋六朝學、陶謝詩、稼軒詞、史記、神話、傳統小說 主編簡介 王欣慧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辭賦學、中國古典詩文、中國古典文學理論 編撰者簡介: 王秀珊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唐宋詞研究、東坡詞及其批評研究、古典短篇小說研究、現代散文 余育婷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臺灣古典文學、中國詩歌、文學理論與批評 李鵑娟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訓詁學、文字學、聲韻學、漢語語音學、詩經 邱文才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先秦道家思想、古文字學、簡帛文獻研究 林郁迢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魏晉南北朝文學、南宋六朝學、陶謝詩、稼軒詞、史記、神話、傳統小說 陳恬儀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古典駢散文、中國古典詩詞、專業倫理 黃培青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 學術專長:文學批評、文學理論、小說研究、詩話研究 黃澤鈞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尚書、出土文獻 劉雅芬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中國文字學、漢語語言學、對外華語教學、閱讀與寫作、數位人文研究 鍾秩維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 學術專長:臺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抒情傳統、當代批判理論
王欣慧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辭賦學、中國古典詩文、中國古典文學理論
總序/王欣慧
生命價值篇
導讀/余育婷、李鵑娟
穿母親買的衣服/鍾文音
明日聞笛何處/李添富
陽羨書生/吳均
畫皮/蒲松齡
愛的辯證(一題兩式)/洛夫
因為風的緣故/洛夫
超人阿A/王幼華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專諸)/司馬遷
閣樓之冬/鍾理和
拔管/侯文詠
霸凌/袁瓊瓊
她用她的一生教會我:「別害怕!」/田威寧
游阿香/游以德
社會進步篇
導讀/劉雅芬、陳恬儀、邱文才
論孟選
席方平/蒲松齡
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余英時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楊富閔
服裝的性別辯證/平路
資本主義的「時物鏈」/張小虹
童仔仙/李筱涵
蘋果的滋味/黃春明
惡之幸福/楊索
紅樓夢的四個醫生/蔣勳
山海經大藥局/簡媜
導讀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價值又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古今中外每個人都不能迴避,各種對話的開展,顯示了每人回應生命價值的態度。志怪小說〈陽羨書生〉,透過許彥的旁觀視角,看著擁有法術的書生從口中吐出他的妻子;妻子卻趁書生醉臥吐出另一個男人;男人又趁書生之妻不注意,再吐出一個女子;最 終書生醒來之際,所有的人都被吞回,最終只剩許彥與書生相互告別。這一連串的吞吐,不僅反映人心的矛盾,也說明隱忍的愛情終究不是真愛,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知易行難。同樣的矛盾,亦可見於〈畫皮〉,人心難測,既適用於人,也適用於妖。王生貪戀夜行女子的美色,主動招妖回家,妖以虛假的 人皮美貌迷惑王生,王生慘遭挖心之禍,但王生妻子陳氏寧願接受吞痰之辱也要救回王生,可見對丈夫的一片真心。真實與假象的難以分辨,恐怕既要眼見為憑,還要保持正心誠意─不貪求、不好色,才能看清一顆真心。 生死之間,無疑更是體現生命價值的關鍵時刻。鍾理和〈閣樓之冬〉透過病友邱春木的絕症──腸癆,思考生命的延續或終結。邱春木的母親為了治療兒子的腸癆,蕩盡所剩無幾的家產購買昂貴的「邁仙」,可惜最後還是回天乏術。如果延續生命需要付出鉅額成本,那麼應該傾家蕩產放手一搏?還是看破生死不再執著?儘管死亡在貧富面前一視同仁,但貧與富的選擇卻有多寡之別。在侯文詠〈拔管〉中,病患積欠醫藥費無力償還,病患家屬不得不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身為旁觀者的醫師,在搶救與放棄的兩難中思考倫理與道德問題,最終扣問的依舊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當然,生命的價值,或許還取決於幸福與否。不過,在破碎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又當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感受幸福的滋味?田威寧〈她用她的一生教會我:「別害怕!」〉,訴說了自己與母親和解的心路歷程。三十三年未見母親,父親又不斷結交新女友,如此不穩定的童年與青少年生活,田威寧很小就開始思考 何謂幸福與悲哀。三十三年後再見母親,得知母親離婚後離開臺灣這個傷心地,到了夏威夷重新開始,一句英語也不會,就這麼勇敢走下去,之後開啟人生第二春。母親的人生,鼓勵了田威寧─別害怕,即便是破碎家庭成長的孩子,依然可以樂觀地面對人生。成長路途如此漫長,「校園霸凌」應該是所有人難以迴避的 問題。袁瓊瓊的〈霸凌〉,描述兩個兒子被霸凌的親身經歷,進而思考「霸凌」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霸凌」之所以層出不窮地出現,在於欠缺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又豈是這麼容易擁有?霸凌者在一時的取樂過後,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而被霸凌者則帶著永遠的噩夢成長,直至有人傷亡,眾人才意識到霸凌的嚴 重性,以及霸凌對當事人的傷害性。如果要防微杜漸,減少霸凌的發生,那麼正確地理解霸凌,無疑是必要的。 《世說新語》記有西晉王戎語云:「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我們或難成為聖人,超脫世情,亦非冷漠、冷酷之人,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隨情感羈絆,被情感左右,如何安頓自我,坦然接納或喜、或怒、或哀、或樂的情感,是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一份課題。親情、友情、愛情,是生命歷程中重要的情感寄託,藉由閱讀文本,體會、感受情感的美好;發現、面對情感的困頓,讓我們更能夠認識自我、勇敢跨越苦痛。 鍾文音〈穿母親買的衣服〉中,作者以母女在衣著風格迥異的視角切入,探論親子關係的對立、衝突,如何在父母期許與自我肯定中摸索出成長的道路。文中除了可以看到作者對母親情感的掙扎、反抗到認同、接納的轉變,更可以看到作者透過衣著風格隱喻著自我定位的探索。臺灣現代詩壇超現實主義旗手洛夫在 〈因為風的緣故〉中以簡練的文字,娓娓述說對愛情的珍視與守護,利用日常事物彰明情感深意,詩中未見澎湃情緒,而以內斂靜觀體現亙常雋永的夫妻之情〈愛的辯證〉以一題二式直擊「選擇」背後「理性與感性」的自我辯證: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堅持?亦或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機者非明哲﹂的自我保全? 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節選中,專諸與公子光間「光之身,子之身」的君臣相屬;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以死報知遇之恩。展現出一種: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物質和生理上的滿足,而在於精神的追求和心靈上的寄託。專諸之死還體現了「誠信相知,願肝腦塗地」的士林準則;豫讓之死則彰顯了 「不忘舊君,殺身而不悔,抗節致忠,行出乎烈士」的高貴人格。李添富〈明日聞笛何處〉以「笛聲」述說了王金凌教授驟逝的傷感,文中所流露的「真誠」,透過兩人過去相處互動的點點滴滴,將難捨與懷念寄寓於字裡行間中;另一方面透過文章的閱讀,可以使我們在面對親友的離世時,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個人處境,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面對自我的悲傷經驗及矛盾情感,接納失去親人所造成的改變,並重新建立未來的生活。 或許,每個人都有瘋狂的一面,只是程度有所不同。那麼,我們如何能在正常與異常間畫下清楚的線?人類為何陷入瘋狂?瘋狂到底是不是一種病?又是誰來定義「正常」?自古以來,人們便試圖用各種角度來解釋「瘋狂」。我們的傳統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傾向:講求理性、懂得壓制自我情緒的人,才可能被認為是正 常、健康的。因為有了對於正常的定義和想像,才會有由此而來的偏差現象和行為的定義,也才因此有了「瘋狂」的分類,亦即當正常性(或者正常人)一旦被界定,透過觀察其演變,便可以從中掌握出「瘋狂」歷經了哪些轉變。而當「正常」被界定得越來越理想時,隨著正常越發不可得,出現越來越多問題時,瘋狂便因此而誕生。王幼華〈超人阿A〉一文中,阿A諸多的不見容於世俗秩序的行為,於是成為他人眼中的異端,即是如此。 族群不應該是一套嚴謹的分類公式,族群的邊界也從來不會是固定的。過去認為,「族群」是一種傳統、歷史悠久、依據血統、膚色、語言等本質性差異從而來區辨人群的方法,但實際上,「族群」常常是一套在特定時空下,透過社會和政治角力中所形成的、有目的的分類方式。閱讀游以德〈游阿香〉一文,一方面可以透過認識不同族群對於食材取得方式所展現的對自然的謳歌,同時也可窺見飲食特性中自然、山林、原始所連結的族群性格的熱情、樂天、友善;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思考,當個別的族群想像透過族群互動而成為被普遍認知和接受的想法,並回過頭來成為人們詮釋日常生活事務的思考架構時,族群如何共融、共榮,便可能成為決定社會未來走向、發揮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以,探討族群議題時,我們不能夠忽略族群間的異質和其間互動關係的社會脈絡,應該超越對於「是誰」、「是什麼」的文化或歷史內容的辯論,真正去面對「為什麼」這樣的思考方式或族群意識產生衝突?我們又該「如何」調和衝突?尊重差異,才能理解差異,進而接納差異,我們始有可能藉由族群議題的反省上去思索集體未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