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中國文學
-
經典文學
《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
作 者:
李志宏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1/07/07(1版1刷)
ISBN:978-986-522-871-2
書 號:1XJL
頁 數:384
開 數:20K
定 價:500元
優惠價格:395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本書旨在從儒學視角探究《金瓶梅詞話》的書寫性質、著述意識和思想寓意。 《金瓶梅詞話》自問世以來,即以其「世情」題材和「誨淫」特質,受到讀者高度關注。惟歷來有關《金瓶梅詞話》的文化身分界定問題,始終爭論不休,迄今未成定論。《金瓶梅詞話》作為一部奇書,整體敘事話語創造展現出觀念和做法的突破,饒富藝術魅力。本書寫作的核心關懷,旨在立足於儒學視野之上,針對《金瓶梅詞話》的書寫性質、著述意識和思想寓意等不同面向進行「家國同構」的寓言闡釋,期能由此提出重新認識《金瓶梅詞話》的歷史含義和文化身分的研究觀點。
李志宏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學術專長與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理論與批評,著有《「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等書。
引論:尋繹《金瓶梅》的文化身分
一、重寫:面向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代
二、轉義:寄意於時俗的寓言創造
三、重讀經典: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
第一章 「演義」:明代四大奇書的書寫性質──在正史之外尋求歷史闡釋空間
一、問題的提出
二、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文體/文類屬性的再認識
三、小說大寫:明代四大奇書作為歷史闡釋的話語實踐
四、結語
第二章 一樣「世情」,兩種「演義」──詞話本與說散本《金瓶梅》的題旨比較
一、問題的提出
二、預述性敘事框架的建置
三、故事類型的設定
四、經世寓言的建構
五、結語
第三章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金瓶梅》對於商人階層興起的歷史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發跡:關於商人階層興起現象的關注
三、變泰:關於士商交往關係變化的理解
四、小人亂國:天下失政的歷史反思
五、結語
第四章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金瓶梅》的淑世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
二、「齊家」遺言:西門慶縱欲身亡之後
三、「無父」之家:儒家父權宗法斷裂的隱喻
四、家國新生:《金瓶梅》的淑世意識—代結語
第五章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金瓶梅》的寓言建構與意識形態
一、問題的提出
二、寓言:情色與國家政體的交涉
三、意識形態:「女子」與「小人」的認知及其形塑
四、結語
第六章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金瓶梅》的情色書寫與道德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好色:情色書寫的時代表徵
三、好色婦女:「女禍」原型的移用
四、妾婦之道:「經夫婦」的倫理想像
五、德色辯證:「殺嫂祭兄」的道德反思
六、結語
第七章 克己復禮為仁 ──《金瓶梅》的政教思維與生命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不刪鄭衛:儒家視野下的政教思維
三、病體隱喻:己/家/國一體的觀照
四、克己復禮:無私欲之蔽的生命反思
五、結語
第八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金瓶梅》的尊生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
二、人身難得:與時偕行中的生命觀照
三、知命意識:天人之辨中的尊生思考
四、立命選擇:存心養性中的修身實踐
五、結語
結 論
再版後記
初版後記
參考文獻
引 論 尋繹《金瓶梅》的文化身分 《金瓶梅》 與《三國志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並稱明代「四大奇書」,甚至被賦予「第一奇書」 之名。自明代中葉以來,不論在傳抄或刊刻階段,《金瓶梅》以其「世情」題材和「誨淫」特質之故,因而受到讀者的普遍關注。 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過程中,長篇通俗小說的出現歷經了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和神魔幻怪等題材的創作、流傳與演變,產生了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奇書鉅著。大體來看,上述奇書敘事創造大多藉由英雄形象的塑造及其命運書寫,體現出一種充滿理想、浪漫而帶有悲劇意味的文學特質,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直到《金瓶梅》問世,小說敘述以「暴露」的手法揭開人間醜惡, 不僅標誌著長篇通俗小說朝向世情書寫發展,而且提供了一種關照歷史與現實的新價值向度,因而造就通俗小說敘事創造的轉向。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讚譽《金瓶梅》的敘事表現曰: 作者之于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