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庫存量不足。
可訂購時通知我
分享
經典名著文庫
-
宗教,哲學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限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銷售)
Les formes éle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原文作者:
Émile Durkheim
作 者:
(法)愛彌爾•涂爾幹
譯 者:
渠敬東
、
汲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經典名著文庫
出版日期:2025/12/01(1版1刷)
ISBN:978-626-423-984-4
E I S B N:無
書 號:1D5R
頁 數:752
開 數:25K
剩餘庫存:0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860元
優惠價格:774元
本書是涂爾幹 最後一部學術著作,反映其晚年思想重要轉向,即用社會決定論來構建道德個體主義的理論企圖,其中第二卷第七章以及結論部分,被公認為知識社會學研究的經典範本,亦確立宗教作為社會科學研究對象之地位。 本書以歷史分析的方法研究原始的宗教,並追溯它們在歷史上逐步發展和複雜化的過程,意圖為從初民社會的基本互動方式,建構出社會構成的最基本要素。 涂爾幹 認為神聖與世俗絕對的二分,是宗教最基本的第一要件。人們透過定期舉辦節慶活動、特殊節日及各種儀式喚醒彼此的集體情感,最後共同達到神聖狀態,這就是慶典的重要性。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由於集體情感太過抽象而無以名狀,故當群體認可同一對象時,就會把情感投射到它身上,便出現「圖騰」,並將圖騰轉到其他對象身上,產生「圖騰標記」,這些東西多少都分享著最初的神聖性,並提醒著人們神聖的集體情感在哪—此即為圖騰崇拜之源。
涂爾幹(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法國社會學家,社會學的學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於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學習希伯萊文、舊約和猶太教法典。青年時代放棄了宗教信仰,走上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年,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82年畢業。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學教書。其間赴德國一年,學習教育學、哲學、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1887~1902年,在波爾多大學教書,並在那裡創建了法國第一個教育學和社會學系。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創建了法國《社會學年鑒》。圍繞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輕社會學家的團體──法國社會學年鑒派。1902年後執教于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於戰場,他受到極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汲,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社會學博士,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明學院(INALCO)社會學教授,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宗教社會學理論、近現代漢傳佛教、法國漢學史。
導言 研究主題:宗教社會學與知識理論
第一卷 先導問題
第一章 宗教現象和宗教的定義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導概念:泛靈論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導概念(續):自然崇拜
第四章 作為基本宗教的圖騰制度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一章 圖騰信仰:作為名字和標記的圖騰
第二章 圖騰信仰(續):圖騰動物與人
第三章 圖騰信仰(續):圖騰的宇宙論體系與類的觀念
第四章 圖騰信仰(終):個體圖騰與性別圖騰
第五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對以往學說的批判檢驗
第六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續):圖騰本原或曼納的觀念,以及力的觀念
第七章 這些信仰的起源(終):圖騰本原或曼納觀念的起源
第八章 靈魂觀念
第九章 精靈和神的觀念
第三卷 主要儀式態度
第一章 消極膜拜及其功能:苦行儀式
第二章 積極膜拜:祭祀的要素
第三章 積極膜拜(續):模仿儀式與因果原則
第四章 積極膜拜(終):表現儀式或紀念儀式
第五章 禳解儀式與神聖觀念的模糊性
結論
人名索引
民族(部落)譯名對照表(含部分胞族)
參考文獻
涂爾幹年表
一、 本書的首要主題: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簡單的宗教,用以確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發現和解釋這些形式。 本書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實際上已經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簡單的宗教,分析這種宗教,並嘗試做出解釋。一個宗教體系倘若能夠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我們就可以說這即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原始的宗教。首先,應該能在組織得最簡單的社會中找到它1;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對它做出解釋。 我們將以民族誌學者和歷史學者所能達到的精確和誠實為準繩,著力對宗教體系的組織狀況做出描述。然而,我們的任務還不僅止於此:與民族誌和歷史學相比,社會學將提出更多問題。社會學的主旨,並不僅僅在於了解和重建業已消逝的各種文明形式。相反地,和所有實證科學一樣,它所要解釋的是與我們近在咫尺,從而能夠對我們的觀念和行為產生影響之現實的實在:這個實在就是人。更確切地說,就是今天的人,因為這才是我們最想了解的東西。我們研究非常古老的宗教,不僅僅是為了對它的奇罕獨特之處誇誇其談,聊以自慰。我們之所以把它作為研究的主題,是因為它似乎比別的宗教更適合使我們理解人的宗教本性,也就是說,它似乎更便於我們展示出人性本質、永恆的方面。 不過,這個說法在被接受之前,肯定會招致強烈反對。說人們要想理解現在的人性,就必須回溯到歷史的最初起點,這似乎顯得非常怪異。對我們所關注的問題而言,這種做法也似乎顯得有些不符合常規。人們往往認為,不同宗教的價值和地位相差甚遠,它們所包含的真理並不是都一樣多。所以,倘若我們不能把最高階的宗教思想形式降低到最低階的水準上,好像就無法將兩者相互進行比較。如果我們承認澳洲部落粗陋的膜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諸如基督教這樣的宗教,那麼這不就是說前者和後者都源自同樣的心態嗎?這不就是說,兩種宗教是由同樣的迷信和謬誤所構成的嗎?因此,即便人們有時候承認原始宗教在理論上是很重要的,但卻又傾向於認為它與所有宗教在體系上具有相互齟齬的跡象。於是,由於對研究結果預先有了成見,從而也就損害了這方面研究的進展。 這裡,我們既沒有必要去追問是否為此要責備某些學者,也沒有必要去追問究竟是誰把宗教歷史學和民族學當成了對抗宗教的武器。但無論如何,社會學家都不能持有這樣的觀點。事實上,社會學的基本前提就是:人類制度絕不能建立在謬誤和謊言的基礎之上;否則,社會學就不可能存在下去。如果社會學不以事物的本性為本,那麼它就會在各種事實面前遇到無法克服的阻礙。因此,我們在著手研究原始宗教的時候,便已確認了它們與實在有關,並且表達了實在。在下文的分析和討論中,以及在對某些學派的批判中,這個原則會一再體現出來;正因為那些學派對上述原則視而不見,我們不僅要對其加以批評,而且也要與其劃清界限。如果我們僅僅從字面出發來考察宗教的程序,那麼毫無疑問,這些宗教信仰和儀軌往往會顯得一團糟,使人們很容易把它們歸結為根深柢固的謬識。所以說,人們還必須透過符號,找到它所表現並賦予其意義的那個實在。最野蠻和最古怪的儀式,以及最奇異的神話,都傳載著人類的某些需要以及個體生活或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信仰者用以證明這些儀式和神話的理由也許(或通常)是錯誤的;但真正的理由並非不存在,去發現這些理由正是科學的職責。 實際上,任何宗教都不是虛假的。就其自身存在的方式而言,任何宗教都是真實的;任何宗教都是對既存的人類生存條件做出的反應,儘管形式有所不同。當然,無疑是可以把這些宗教排列出高低階級的。可以說某種宗教高於其他宗教,因為它發揮了更高層次上的心理功能,激發了更加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包含著更多的概念。這些概念之中,感覺和意象的成分很少,而且安排得更加合理。但是,儘管這種程度更高的複雜性和理想性確實是存在的,這也不足以因此就把相應的宗教分列在不同的等級之中。它們同樣都是宗教,就像所有生物,不論是最簡單的生物基質還是人類都是生命一樣。所以說,我們返回到原始宗教,並不是要貶低一般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因為這些宗教與其他宗教同樣都是值得重視的。它們滿足了同樣的需要,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取決於同樣的原因;它們也能夠很好地將宗教生活的本性展現出來,因而也可以解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 不過,我們為何要賦予原始宗教特殊的地位呢?我們為何要選擇它們,而不是任何其他宗教作為我們的研究主題呢?—這僅僅是出於方法上的考慮。 功能,激發了更加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包含著更多的概念。這些概念之中,感覺和意象的成分很少,而且安排得更加合理。但是,儘管這種程度更高的複雜性和理想性確實是存在的,這也不足以因此就把相應的宗教分列在不同的等級之中。它們同樣都是宗教,就像所有生物,不論是最簡單的生物基質還是人類都是生命一樣。所以說,我們返回到原始宗教,並不是要貶低一般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因為這些宗教與其他宗教同樣都是值得重視的。它們滿足了同樣的需要,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取決於同樣的原因;它們也能夠很好地將宗教生活的本性展現出來,因而也可以解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 不過,我們為何要賦予原始宗教特殊的地位呢?我們為何要選擇它們,而不是任何其他宗教作為我們的研究主題呢?—這僅僅是出於方法上的考慮。 首先,對那些最近出現的宗教來說,除非我們去追蹤它們在歷史中逐步形成的方式,否則我們就很難了解它們。實際上,歷史分析是可能適用於此的唯一解釋方法。只有這種方法,才能使我們把某項制度分解成它的各個組成要素,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這些要素在時間中是怎樣相繼而生的。此外,歷史分析還可以把其中的每個要素置於它得以產生的條件之中,藉此我們才獲得了確定這些要素之形成原因的唯一手段。每當我們從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選取與人類有關的某些事物,如宗教信仰、道德戒律、法律準則、美學風格或經濟體系,並著手解釋的時候,必須追溯其最原始和最簡單的形式,盡力說明在那個時代標誌它的各種特徵,再進一步展示它是如何發展起來,如何逐步變得複雜起來,如何變成我們所要討論的那個樣子。很容易理解,確定我們的研究起點對這種循序漸進的系列解釋至關重要,因為所有其他解釋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笛卡兒就有一條原理:在科學真理的鏈條中,最初的環節始終居於支配地位。但是,在我們這裡絕不是說,宗教科學的根據就是依照笛卡兒的方式所構想的某種觀念,即僅僅依靠思想之力而構成的某種邏輯概念,某種純粹的可能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具體的實在,只有歷史學和民族學的考察才能向我們揭示出這種實在。儘管笛卡兒的方法仍舊注定會對科學所確立的系列命題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我們這樣一種基本的概念是透過與笛卡兒有所不同的方法獲得的。自從人們知道單細胞生物的存在後,人們對生物演化的看法就迥然相異了。同樣地,人們對宗教事實之分布狀況也做了截然不同的解釋,分別把自然崇拜、泛神論或者其他宗教形式當成了宗教演化的起點。即使最專業化的學者不想把自己限定成為純粹的博學家,只想去解釋他們所分析的各種事實,他們也不得不針對上述假設做出選擇,並以此作為出發點。不管他們是否願意,都必須提出這樣的問題:無論何處,自然崇拜或泛神論為什麼都會採用這種特定的形式?或者說,它們是怎樣擴充抑或是衰落為這種形式的?既然這個基本問題是逃避不了的,既然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必定會影響到整個科學,那麼我們必須在起步階段就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正是我們打算做的事情。 此外,原始宗教研究除了會產生這些間接的反作用以外,其本身還具有極其重要的直接意義。 --------------------------------- 1 同樣地,我們也把這些社會說成是原始社會,把這些社會裡的人叫做原始人。無疑地,這種表述不太確切,但這是很難避免的;此外,在我們下足力氣確定了它的含義之後,這種說法也並無不便之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