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分享
經典名著文庫
-
宗教,哲學
六祖壇經
【以清‧丁福保箋註之《六祖壇經箋註》為依據版本】
作 者:
惠能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經典名著文庫
出版日期:2022/01/01(1版1刷)
ISBN:978-626-317-414-6
E I S B N:9786263174238
書 號:1DAT
頁 數:520
開 數:25K
定 價:620元
優惠價格:558元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六祖壇經》是史學大師錢穆先生列舉「人人必讀的七本經典著作」之一,對世人的影響早已超越宗教,深入到哲學、文學、藝術等各領域,融入日常生活。這本書是中華文化的不朽經典,更是安頓人心、啟迪智慧、指引生命方向的明燈。
惠能◎原著 丁福保◎箋註 趙飛鵬◎導讀、題解 【作者簡介】 惠能(西元638~713年),俗姓盧,祖籍范陽,生於嶺南。師事唐代高僧弘忍,承繼衣缽,為禪宗第六祖,時與北宗神秀分庭抗禮,有「南能北秀」之稱。曾在曹溪傳道三十七年,其說法內容皆由弟子法海記錄,編成《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行世。嗣法弟子四十三人,如青原行思、南嶽懷讓、永嘉玄覺、荷澤神會等,都是禪宗發展史上著名的大師。 【箋註者簡介】 丁福保(西元1874~1952年) 字仲祜,號疇隱居士,又號濟陽破衲。為近代著名學者,博通經史,學貫中西,對佛學、醫學、算數、文字學、詞章考據等均有研究。曾赴日本考察醫學,回國後在上海行醫,並創辦醫學書局,編譯出版數十種國內外醫學書刊。 丁氏於中年時專研佛理,深入探究各式佛教典籍,並著手注釋佛經。曾出版《金剛經箋註》、《六祖壇經箋註》、《心經箋註》、《佛經精華錄箋註》、《六道輪迴錄》、《佛學初階》、《佛學指南》、《佛學撮要》等。其中整理、翻譯自日人織田得能的《佛學大辭典》,輯錄三萬餘條佛學專門詞彙,是後人研究佛學的重要參考書。 【導讀、題解者簡介】 趙飛鵬 現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導 讀/趙飛鵬
六祖壇經箋註序/丁福保
六祖壇經箋註後序/丁福保
箋經雜記/丁福保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畧序/釋法海
壇經序/釋德異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箋註/丁福保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跋/釋宗寶
六祖能禪師碑銘/王維
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柳宗元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劉禹錫
歷朝崇奉事蹟
惠能年表
精進書目/趙飛鵬
(節錄自「導讀/趙飛鵬」) 《六祖壇經》全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這部書在中國禪宗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具有崇高的重要地位。舉例來說:清末民初著名的楊文會居士(字仁山,1837~1911),曾選輯十三部佛教經典,稱為《釋氏十三經》,與儒家的《十三經》相媲美。這十三部經典是:《四十二章經》、《圓覺經》、《梵網經》、《金剛經》、《般若心經》、《無量壽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嚴經》、《楞伽經》、《法華經》、《華嚴經》、《六祖壇經》,涵蓋各重要學派的典籍。史學大師錢穆先生(字賓四,1895~1990)曾舉出「人人必讀的七本經典著作」,是:《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朱子)近思錄》、《(王陽明)傳習錄》、《六祖壇經》。可見無論佛教內、佛教外,都認同《壇經》的重要價值。在西方世界,《壇經》也頗為流行,早在一九三○年,即有第一個由黃茂林居士(1886~1933)翻譯的英譯本出現,目前存世的,仍有六種英譯本。對國人而言,《壇經》中的許多文句、典故,早已耳熟能詳,融入到語言、生活中了。比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由品〉)、「本來面目」(〈行由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行由品〉)、「煩惱即菩提」(〈般若品〉)、「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般若品〉)等等,凡此皆可見《壇經》的廣大影響。……
行由品第一1 1注 述六祖一代之行狀由來,故曰「行由」。 【題解】 〈行由品〉是《壇經》的第一品,出於惠能自述,記錄了惠能出家前後的際遇與活動,是認識惠能思想建立的過程,以及其思想特徵的主要依據。在佛教經典之中,一開始就詳細的記錄了作者生平事蹟,非常少見,本品可以說是《壇經》的一大特色。 本品有幾個重點,分析說明如下: 第一:投入五祖門下及得法的經過。又可分為四個次重點:1.初見五祖時的問答。弘忍是得道高僧,自然不會有分別心。一見到惠能,可能就有心試探他的程度,而惠能的兩個回答,都簡捷有力、直探禪法的核心。所謂「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不但直顯大乘菩提心的精神,更有趣的是用了「作佛」這個詞。一般人都是說「學佛為了成佛」,「成」有「水到渠成」的意味,而「作」即是「動作」,「作佛」更顯現出一種主動、堅決、實踐的精神。……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