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經典名著文庫
-
宗教,哲學
禪學隨筆
Studies in Zen
原文作者:
すずき だいせつ
、
D.T.Suzuki
作 者:
鈴木大拙
譯 者:
孟祥森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經典名著文庫
出版日期:2020/04/01(1版2刷)
ISBN:978-957-11-9749-4
書 號:1D0Q
頁 數:232
開 數:25K
定 價:300元
優惠價格:237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本書是鈴木博士為引導那些進入禪那心靈狀況之人所寫的作品,指導讀者得到智性象徵、永恆喜悅的禪,以便進入「超乎智性」的覺悟。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博士,把一般人望而卻步的「禪」,以故事手法生動的道出:禪宗歷史、禪與一般文化、禪的哲學、禪體驗的解釋、禪的修行、禪學中的理性與直觀、禪的自然觀等等,深入而淺出,變成人人可解的生活體驗。 生活苦悶、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之生活的讀者、對於想了解現代禪學本質與禪之意義的現代人,不可不讀這本禪學名著。
鈴木大拙(すずき だいせつ、D.T.Suzuki,1870年10月18日-1966年7月12日) 本名貞太郎〔ていたろう〕,別號也風流居士。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人。曾於1963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1]。有「世界禪者」之譽。著作有《般若經の哲學と宗教》、《華嚴の研究》、《禪的研究》、《禪的諸問題》、《禪思想史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佛教與基督教》。 主要思想主張之一為「自己作主」。
孟祥森(1937年5月25日-2009年9月21日) 筆名孟東籬、漆木朵,生於中國河北省定興縣。台灣作家。以生態、哲學為主題寫作,並大量翻譯艱深的外文著作,有綠色生態作家稱號。
編者前言
一、佛教中的禪宗(一九○六)
前言
禪宗歷史
印度
中國
日本
禪宗的幾個原則
重事實而不重語言文字
無經無書
公案
非禁欲主義
禪的哲學
禪與一般文化
中國
日本
禪的修行
文獻
二、禪佛教(一九三八)
三、禪體驗的解釋(一九三九)
四、佛教哲學中的理性與直觀(一九五二)
五、禪:答胡適博士(一九五三)
六、問答(一九五三)
七、禪的自然觀(一九五三)
名詞索引
鈴木大拙 年表
非禁欲主義 那些只認識到佛教苦修層面或悲觀層面的人,會以為禪宗也是如此;但事實上,禪宗卻是佛教最積極和最有活力的派別之一。禪宗教導說,要合於宇宙的道;而開悟者不再認為感官世界中,何者是該詛咒的,何者是該躲避的,如禁欲主義者或悲觀主義者然。就這一點而言,禪者就像其他的大乘佛教徒一樣,認為同情與慈悲是他們宗教的根本基礎。因為他們不肯停留在精神上的超升地位,而將他們的人類同胞遺留在無明的痛苦中。他們從理論的高處下降到各殊的世界;他們像眾生一樣生活著,受苦、忍耐和希望,但他們內在的生活,不受此世任何折磨的騷擾。修禪者精神發展的歷程,在一本叫做《十牛圖》的書中說得很清楚。這本書把禪宗的精神歷程,比之於尋牛與馴牛。 禪的哲學 在此處,我並不想對於謎樣的公案所寓含的哲學做思考與解釋,我只想給讀者翻譯《六祖壇經》一些的段落;這本書在禪宗歷史中,是劃時代之作,由六祖的弟子依據他們的隨記而成*。 *附鈴木的英譯文,使讀者有欣賞的樂趣。 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事大,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唐朝的語言,即中國話。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