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教育
-
通論
-
教育哲學
英美教育目的─分析傳統
作 者:
簡成熙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3/02/16(1版1刷)
ISBN:978-626-343-551-3
E I S B N:9786263435896
書 號:1I5W
頁 數:440
開 數:20K
定 價:580元
優惠價格:522元
教育目的指引教育走向,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臺灣卻沒有以教育目的為主題的學術專著。雖然在許多教育書籍中,都會提到教育目的、教育理想,如五育均衡發展等等,但仍欠缺嚴謹的討論。本專書是針對英美教育哲學界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後對教育目的性質之討論及涉及的核心概念,如內在教育目的、自主性、批判思考等的細緻研究。作者簡成熙博士浸淫教育哲學逾三十年,特別是分析的教育哲學,讀者可以在這些篇章中,充分體會分析方法論的精神,體會做哲學的知性探索樂趣。本書也針對愛國主義、宗教、技術、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目的,提供哲學的反思。全書不僅可提供各類教育學研究學者、研究生探索教育的參考,更可厚實教育政策制定者視野,允為臺灣教育學近年的深度之作。
簡成熙 •現為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教育學院院長。 •祖籍四川省江北縣(今重慶市),1964年生於臺灣苗栗。 •苗栗聯勤303廠附設崇信幼稚園、苗栗市大同國小、北市松山國中、板橋高中、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系學士(1986)、碩士(1989)。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哲學博士(1994)。 •曾任臺北市桃源國中教師兼生活輔導(今生活教育)組長(1986-1987)、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今教育系)講師(1991-1996)、副教授兼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996-1999)、教授(2002-),並擔任屏東教育大學學生事務長(2005-2009)、教育行政研究所所長(2011-2012)、教務長(2013-2014)。合併後的屏東大學首任教務長(2014-2017)。 •致力於性別、人權等議題,並獲選多所專業學會理、監事。曾擔任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第五屆委員(2001-2003)、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課程教學組-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諮詢委員(2009-2010、2017-)、常務委員(2010-2016)、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2016-)、臺灣教育哲學會首屆(2016-2018)、三、四屆(2020-)常務理事。亞太師資教育學會第一屆監事(2020-2022)、第二屆理事(2022-)。 •主要研究領域是教育哲學,兼及品德教育、公民教育與性別教育。近年致力於英美分析傳統與歐陸教育思潮的會通。多次獲國科會(科技部)成果獎助,著有《理性、分析、教育人》、《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教育哲學專論:當分析哲學遇上女性主義》、《電影與人生》、《新世紀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前瞻》等書。除上述專著外,作者譯有G. R. Knight之《教育哲學導論》、《哲學與教育:基督教觀點》、J. F. Soltis之《教育概念分析導論》、J. Maritain之《十字路口的教育》、R. S. Peters之《倫理學與教育》等教育經典。 •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111年度木鐸獎。
第一章 緒論——英美教育目的專書寫作計畫
第二章 內在教育目的——Peters之論證
第三章 內外在教育目的之重述——Barrow與White
第四章 自主性作為教育目的——倫敦路線的相關論辯
第五章 反思自主性教育目的——Faucault權力/知識論述
第六章 重構自主性教育目的——中西恥感取向的積極意義
第七章 批判思考是普遍或特定思維能力之爭——環繞McPeck的相關論辯
第八章 批判思考作為教育目的——是否只適用自由社會?
第九章 批判思考與建構思考——來自女性主義的反思
第十章 兩種批判取向的教育目的——批判思考與批判教育學
第十一章 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作為教育目的——從 MacIntyre與Nussbaum論起
第十二章 公民教育應該強調愛國或民族性嗎?——環繞White的相關論辯
第十三章 宗教信仰作為教育目的——論父母對子女的宗教權利
第十四章 科技作為教育目的——Heidegger、啟蒙的辯證與賽博格之反思
第十五章 民主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目的——重拾Dewey與Peters二經典之旨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