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庫存量不足。
可訂購時通知我
分享
教育
-
通論
-
理論
杜威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
作 者:
陳峰津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1/03/14(1版1刷)
ISBN:978-957-11-6205-8
書 號:1IVA
頁 數:528
開 數:20K
剩餘庫存:0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500元
優惠價格:450元
主題書展
5/5/-6/30 2025五南官網週年慶—你的知識補給站,年度最強優惠開跑/全館75折起,滿699再9折,滿399即贈一本《什麼?這才是真的北韓人》
本書依研究課題分成十三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為杜威教育思想之背景,第三章為教育本質論,第四章為教育內容論,第五章為教育方法論,第六章為教育認知論(認識論),第七章為教育哲學論,第八章為道德教育與宗教教育論,第九章為教育科學論,第十章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論,第十一章為教育價值論,第十二章為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論,第十三章為結論。
陳峰津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 經歷 台灣省教育廳視察 台南市政府教育科股長 嘉義縣政府教育局局長 台南市立忠孝、建興國中校長 台灣省立北門農工、桃園高中、中壢高商校長、新興高中副校長 國立成功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副教授 著作 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 布魯納教育思想之研究 教育原理與教育問題 教育指導之理論與實際 教育方法論 教育概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杜威教育思想之背景
第三章 教育本質論
第四章 教育內容論
第五章 教育方法論
第六章 教育認知論(認識論)
第七章 教育哲學論
第八章 道德教育與宗教教育論
第九章 教育科學論
第十章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論
第十一章 教育價值論
第十二章 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論
第十三章 結論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序言 自古以來,各時代之教育理論與實施,各國之教育制度、教育措施、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等,皆隨著當代主要哲學思潮及教育思想之變遷而改革。試看,希臘之文雅教育,乃是當時尊重知識,崇高理想之哲學的反映。羅馬之實用教育,乃是當時尚辯說重事功之哲學思潮的表現。中世紀之教育,注重嚴格訓練,隔絕實際生活,致力於繁瑣教義之辯論以及注重精神之超度,而忽視體格之健康,就是由於經院主義(Scholasticism)哲學所使然。十四世紀文藝復興(Renaissance)以後,由於哲學思潮的變遷;如人文主義(Humanism)、唯美主義(Realism)、自然主義(naturalism)和新人文藝(Neo-Hamanisms)的崛起,影響當時的教育,注意崇尚古典文語,追研拉丁文化與希臘文化。希臘羅馬時代的著作,在教育上更重視感覺經驗,提倡直觀教學、實現觀察;和尊重自然科學的知識。十八世紀由於個人主義哲學的抬頭,所以當時的教育,注重發展個人人格,崇尚個人自由,提倡順應自然,充分發展兒童的能力。十九世紀以來,由於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和理想主義哲學的合流,教育上倡導造就效忠國家民族的國民,加強愛國教育和民族主義的精神教育,而忽視個性,捐棄個人主義的自由教育。國家主義的教育,至二十世紀修訂為公民教育:注重公民訓練,造就適合國家及時代需要的有用公民。二十世紀初葉,由於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使教育目的注重在社會利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國際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勃興,在教育上促進國際間的諒解與和平;及顧到生產教育,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又自二十世紀以後,民主主義思潮的勃興,在教育上倡導民主主義的教育學說,係以美國杜威(John Dewey)為代表。凡民主國家均實施民主主義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等。任何國家的教育理論與實際,必依其立國的最高原則哲學基礎為根基。故要研究當代之教育制度或教育措施,必先研究當代主要教育家之教育思想。中國之教育制度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有一次重大改革,即實施「六三二四」新學制;這種學制是仿傚美國之「六三三四制」而來的。我國現代的教育,非但學制具有模仿美國之地方,其他如學制之實驗、課程之改革、教學方法之改進等,受之於美國教育之影響頗多。 二十世紀以來,在美國許多教育思想家當中,影響美國教育理論與實施最有力的,即為杜威博士之民主主義的教育思想。杜威先生不僅是美國二十世紀之大教育家,而且是全世界的偉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響世界各國。以我國的教育而言,受近代外國教育思想家的影響最大的,即為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思想。杜威於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曾經訪問中國大陸,到各省演講為期兩年。自後中國之教育措施與方法,受其思想之影響甚大。但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實施共產主義思想教育,與中華民國在台灣實施之民主主義思想教育,海峽兩地一邊一國所實施之教育制度與教育內容,截然不同。要研究現代我國之教育,則必須研究杜威之教育思想。 美國在杜威出現前之教育界,似乎為接受美國由歐洲流入新舊教育思想之自由湖,此湖已不能負荷供應當時美國激動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所需之營養。而且滯留在湖中之水,逐漸減少,甚至已成腐敗之狀態。正在此時出現在此湖製造水溝,排泄不堪用之廢水,換入當時社會所需求之新水,使美國社會製造固有之湖,並且不斷供給適合變化的社會所需之新水,不斷供水的人就是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杜威在美國教育史上所演出之使命,正如更換自由之湖水。而且其功效不止於美國,而對世界各國教育有莫大之影響與變化。近世紀來魯梭(Rousseau, J. J.)、裴斯塔洛齊(Pestalozzi, J. H.)、及福祿貝爾(Froebel, F.)等教育家所倡導新教育思想,迄杜威之出現始變為具體的教育運動,推展至世界各國,由此可言,在世紀教育史上杜威所表現之貢獻至為偉大。 至十九世紀美國國內所倡導之裴斯塔洛齊主義至福祿貝爾主義、赫爾巴特主義、斯賓塞之科學主義等皆忙於移入歐洲教育思想,並未產生基於美國教育思想之教育運動。但至一八九六年,由杜威創設芝加哥的「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為契機,形成對原有保守傳統的教育之戰為開端,展開美國獨特之新教育運動。當然美國新教育運動之火苗,係由派克(Parker, F. W., 1837-1902)從歐洲引入。這件事情,係杜威本人在“The new Reprublc”雜誌一九三○年七月九日期刊載述:「派克比任何人更優異,是為進步主義教育運動(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movement)之父」,以稱讚派克之偉大。事實上,派克所發起之庫因西運動(The Quincy movement)正成為美國新教育運動之開始,而孕育此種運動之母,卻為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之創設者─杜威博士。當然派克確為引入裴斯塔洛齊、赫爾巴特等教育思想至美國之先覺者,但只有把當時實際教育帶入進步的方向,在教育理論之層面,尚屬貧乏,人人均渴求新教育理論的基礎。而杜威在美國之思想界,尤其在要求哲學的努力的時代,而出現之一位美國的偉大思想家。杜威以他的哲學思想創設芝加哥實驗學校,在此成立新教育運動中心,在此他為事實上培育新教育之偉大母親。杜威的處女作《我的教育學的信條》(My Pedagogic Creed, 1897),雖為短篇著作,但為教育思想家杜威以後全部思想之出發點,同時為其總結點,亦可謂為杜威教育思想之縮圖。在此著作,杜威對教育的方法,表示在自己的信條。但此種信條是否適當,則要透過實驗才能求得實際證明。芝加哥實驗學校正是杜威「教育學的信條」之實驗場所。而其實驗的報告,在杜威另一著作:《學校與社會》(The Shcool and Society, 1899),可視為其實驗之報告。更進一步地以此報告作為哲學理論基礎體係之著述的就是:《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Gducation, 1916),《民主主義與教育》與《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不過為《教育學的信條》之展述。而且在杜威晚年八十一歲所著《現代的教育》(Education Today, 1940)之首章「教育學的信條」而觀,則更可證明為他的教育思想之出發點,同時為歸結點。 本書的內容共分十三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杜威教育思想之背景,第三章為教育本質論,第四章為教育內容論,第五章為教育方法論,第六章為教育認知論,第七章為教育哲學論,第八章為道德與宗教教育論,第九章為教育科學論,第十章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論,第十一章為教育價值論,第十二章為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論,第十三章為結論。 第二節 杜威之生平 約翰‧杜威先生(John Dewey)於一八五九年十月二十日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Vermont State)保林頓鎮(Burlington, Town)。先世為英格蘭人,其六世祖徙美,居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 state)。五傳至杜威父斯勃朗格,杜威(Archibald sprague Dewey)復遷保林頓,經營商業,自小讀書的興趣濃厚。杜威母露茜娜‧雷芝(Luchina Rich)對子女教育甚嚴,因而使他成為世界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家庭每一個人各有各的責任,大家互助合作創造幸福的家庭,杜威從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頗具有責任感,與堅苦卓絕的意志,終能促使其成大業。 一八七五年,杜氏十六歲,畢業於當地公立中學。旋即升入佛蒙特大學,一八七九年畢業。受聘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 state)南石油城(south oil city)中學任教。 一八八一年,回至保林頓,研究哲學名著,並任教於佛家特州夏洛特(Cnaulotte)鄉村學校。 一八八二年秋,入約翰霍布金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秋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康德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Kant)。畢業後受聘密西根大學,在哲學系任教。 一八八六年,杜氏二十七歲仍在密西根大學任教。與愛麗絲‧祁波門(Alice Chipman)小姐結婚。 一八八八年,秋受聘米納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asota)任教授。 一八八九年,其師穆利斯逝世,杜氏復還密西根大學任哲學系主任。 一八九○年,長女愛文麗(Evenly Dewey)出生。杜氏父斯勃朗格‧杜威亦於是年去世。 一八九二年,長子穆利斯‧杜威(Morris Dewey)誕生,命名穆利斯,係紀念其亡師穆利斯。 一八九四年,轉任職於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任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主任。 一八九六年,創辦實驗學校(The Laboratory School),後又稱杜威學校(Dewey School)。此乃杜威從事實際教育試驗與革新教育理論之實施。起初只辦小學,旋擴充至前期大學程度,均係試驗性質。杜氏的教育學說在該校實驗,對教育上的貢獻頗大。 一八九八年,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會長。 一九○一年,其夫人任實驗學校校長。 一九○二年,芝加哥大學創辦教育學院,杜氏任首任院長。 一九○四年,因與芝加哥大學校長海波爾(Harper)意見不合辭職,應哥倫比亞大學之聘,任教授,歷五十年而不渝。並在師範學院兼職。是年接受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一九○五年,任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會長。 一九一五年,發起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 一九一六年,發起紐約市教師協會運動,任全美教師聯合會紐約支會永久會員。 一九一七年,接受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一九一九年春,至日本東京大學講學,講題「哲學之改造」(The 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同年接受中國學術文化團體之邀請到中國講學。五月一日到上海,在中國住兩年又兩個月,至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一日離開北京。到過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十一省,在各大學及各大城市講演他的教育學說,中國學子受益匪淺,二十世紀影響中國教育及思想最大者,杜氏應首屈一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