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歷史、哲學、宗教
-
中國史
-
專史
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
作 者:
高明士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07/08/01(1版2刷)
ISBN:978-957-11-4509-9
書 號:1WC5
頁 數:328
剩餘庫存:24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420元
優惠價格:378元
本書以戰國至隋唐作為一個時段,提出漢唐間為「中古」,戰國至秦朝則為「上古」至「中古」的過渡時期。以漢唐間為「中古」的時代區分,主要是著重於儒教治國原理的建立與實施,期以建立禮治世界。唐朝「貞觀之治」所樹立的政風,可說是這種境界的實現。 漢以後,儒教治國原則取代法家治國原理,而成為傳統中國的特質。所以漢唐這一段歷史充分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尤其是唐朝的典章制度光被四表。漢唐間在古典禮經指導下,除致力建設禮治世界外,也致力法制化諸制度。到隋唐時期而有輝煌成果,進而影響東亞諸國。其最重要的成就是禮典與法典體系的完成。禮典如《大唐開元禮》,法典如律、令、格、式,尤其《(故)唐律疏議》,均成為後世立法的藍本。
現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經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臺灣大學「胡適紀念講座」講座教授(2003-2004) 玄奘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 著作:《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1977,1986) 《韓國教育史研究》(1995)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1999) 《隋唐貢舉制度》(1999) 《中國傳統的政治與教育》(2003)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 《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2003,2004) 《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等書及論文多篇 編著:《中國史研究指南》五冊(1990) 《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歷史篇》全十冊(1999)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 《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全八冊(2004) 《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 《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全二冊(2005)等多種
導言──漢唐間為「中古」的初步看法
一、時代區分論概述
二、漢唐時期為「中古」的初步看法
三、「中古」的時代性:政治力與社會力的妥協性
四、「中古」政治社會力的展開
五、「中古」時期的結束
第一章 漢唐開國與危機處理
第一節 劉邦的斬蛇起義與李淵舉兵的絳白旗
──兼論陰陽五行說與漢唐建國的關係
一、劉邦的斬蛇起義與土德關係
二、李淵舉兵的絳白旗與土德關係
三、結語
第二節 儒教治國原理與漢式皇帝制度的建立
一、儒教治國原理的確立
二、漢式皇帝制度的建立
三、結語
第三節 漢唐盛世的危機處理
──論漢武帝、武則天晚年的自救措施
一、漢武帝晚年的衰象
二、漢武帝如何克服覆亡危機?
三、武則天晚年的衰象
四、武則天有自知之明
五、武則天自救之道
六、結語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國家定位與勢力的消長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國家定位與自處之道
一、「中國」與分裂各王朝
二、各國的相互關係
三、結語
第二節 南北朝的族群關係
一、「和」是中華文化最高的精神表現
二、南北朝的族群問題
三、族群融和之道
四、結語
第三節 北朝長安政權(西魏、北周、楊隋)的圖強
──勿因小而不為
一、西魏.北周的圖強
二、隋朝的圖強
三、結語
第四節 南方覆亡前夕的陳朝
一、南朝的積弊
二、政治惡化.文化又無號召力
三、地理
四、社會經濟凋弊
五、結語
第三章 隋朝的統一大業
第一節 有利於統一的客觀情勢
一、君主提倡文化認同與追求統一的企圖
二、敵意的緩和
三、分合的曆數
四、結語
第二節 隋朝統一大業的完成
一、隋朝對南方陳朝採取守勢時期(581~586)
二、走向統一戰爭的關鍵年代──開皇七年(587)
三、隋朝對陳朝為何遲至開皇七年才轉守為攻?
四、軍事部署與軍事作戰
五、結語──兼論統一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第四章 聖者的畫像
第一節 隋煬帝為暴君?
──兼論隋朝為何成為短命王朝?
一、從《貞觀政要》看隋朝覆亡
二、隋朝速亡的遠因在文帝時期已經存在
三、煬帝在位後期短期內使政治力與社會力同遭解體
四、結語
第二節 明君的虛像與實像
──論唐太宗的歷史地位
一、唐太宗李世民其人
二、玄武門之變及其影響
三、貞觀初年的殘破景象
四、貞觀所以達成治世的分析
五、結語──唐太宗的再評價
第三節 文和武
一、官制中的文和武
二、貢舉制度中的文和武
三、廟制(教育)中的文和武
四、武廟與文廟可以並行嗎?──文與武的討論之一
五、文與武是合一抑或分途?──文與武的討論之二
六、結語
第五章 法制化與盛世的再思考
第一節 禮與律令的法制化
一、禮刑二分到刑治世界:戰國、秦及漢初時期
二、禮刑合一:兩漢時期
三、禮主刑輔、律令二分:晉唐時期
四、唐宋間律令制度的變革
五、結語
第二節 盛唐政治與制度美備的再思考
一、盛唐制度的歷史評價
二、從武德令、貞觀令探討唐初的建制
三、制度與立國政策
四、盛唐美制的破綻
五、律令制度的實施為何與盛唐政治不相對應?
六、結語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