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 歷史、哲學、宗教-中國哲學
  •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

  • 作  者:陳復
  • 出版社別:五南
  • 出版日期:2023/09/30(1版1刷)
  • ISBN:978-626-366-588-0
  • E I S B N:9786263666399
  • 書  號:1XLX
  • 頁  數:656
  • 開  數:20K
  • 定  價:780元
  • 優惠價格:702元
    兩種不同的實在論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一/黃光國
    登月乎?望月乎?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二/劉威德
    華學復興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三/張蘭石
    深化探索中華文化史的新路徑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自序/陳復

    第一章 中華文化的特點:談文化的心理意義
    第一節 心理諮詢與文化心理
    第二節 對於文化的基本認知
    第三節 中西不同的文化心理
    第四節 修養工夫與心理諮詢
    第五節 智慧諮詢的心理背景
    第二章 中華文化的源頭:本土心理學的詮釋
    第一節 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
    第二節 中華文化的兩大系統
    第三節 德性不滅的華人社會
    第四節 中華文化的內向性
    第五節 中西心理諮詢的差異
    第三章 中華文化的五觀:中道不二的生命態度
    第一節 來去自如的信仰觀
    第二節 兼容並蓄的民族觀
    第三節 民胞物與的政治觀
    第四節 承先啟後的經濟觀
    第五節 天下一家的道統觀
    第四章 文化心理的原型:多元並立的先秦思想
    第一節 孔子前的文化典籍
    第二節 孔子對文化的闡發
    第三節 形名的突破與發展
    第四節 老莊與楊朱的思想
    第五章 不同的內外整合:性善與性惡的大爭論
    第一節 孟子與荀子的思想
    第二節 荀子對晉學的影響
    第三節 韓非子的思想抉擇
    第四節 戰國晚期的儒學
    第六章 天人關係:先秦時期文學與藝術的發展
    第一節 文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節 漢字如何發展書法
    第三節 書法的演變歷程
    第四節 繪畫與信仰的關係
    第七章 從兩漢到魏晉:儒道兩家思想的交替發展
    第一節 西漢早期的黃老思想
    第二節 董仲舒開啟儒學思潮
    第三節 大一統的文化心理
    第四節 道教與玄學的興發
    第八章 盛衰交替:兩漢魏晉文學與藝術的風華
    第一節 文學與書法的發展
    第二節 繪畫成為專業領域
    第三節 畫論的萌芽與興盛
    第四節 南北朝的不同畫風
    第九章 大唐氣象:文化各精神層面的興旺發展
    第一節 唐朝的制度創舉
    第二節 佛道在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文學與書法的突破
    第四節 繪畫反映文化心理
    第五節 書院教育的萌芽
    第十章 儒學復興:宋朝士庶交融的文藝生活化
    第一節 新儒學萌芽的背景
    第二節 書院講學的興盛
    第三節 文學與書法的內化
    第四節 文人畫的高度發展
    第十一章 解放與解脫:心學對明朝社會的劇烈影響
    第一節 心學孕育的背景
    第二節 心學與書院的發展
    第三節 文學的自我與自性
    第四節 書法的解放與解脫
    第五節 繪畫體現自性風
    第十二章 轉道成知:中體西用思想的蛻變與發展
    第一節 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二節 六大關係主義論
    第三節 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四節 中華文化的未來

    參考文獻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圖片待上傳
    
申訴專線:02-2705-5066分機808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傳真:02-27066100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04249263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
劃撥帳號:01068953[請註明收件人、地址、手機及e-mail信箱供寄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