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博雅書屋
-
財經新視界
財經、商管、統計
-
財經
-
通論
我們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作 者:
周偉華
出版社別:
博雅
書 系:
財經新視界
出版日期:2011/12/01(2版1刷)
ISBN:978-986-6098-37-6
書 號:RM10
頁 數:304
開 數:25K
定 價:250元
優惠價格:198元
主題書展
10/4-10/31自由人的博雅思考/單書79雙書75折,滿550再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9/2-10/31 五南開學祭!全站滿550再95折
試閱
本書以經濟大蕭條與現代金融風暴的歷史背景,深入說明現代經濟問題的根源,更明確指出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經濟循環的角度,說明台灣目前的困境,深入剖析政府各種金融與經濟措施失靈的真正原因。 ※貨幣貶值真能解救出口? ※擴大內需為何不是振興經濟的萬靈丹? ※發行消費券,可以解救經濟,還是在消耗國力? ※政府降稅真能解救金融崩潰? ※缺乏資源的台灣,如何走出經濟迷思,創造真正的財富? ※系統性說明美國創造財富與崩潰的過程 ※詳細解析全球經濟與金融崩潰的關聯 ※從財富的根源,找出徹底解決經濟崩潰之道 ※以經濟循環的方式說明台灣目前所處的經濟困境 ※深入探討政府各種措施失靈的真正原因 ※圖解說明金融崩潰與經濟大蕭條的成因
周偉華 學歷:東吳大學國貿系碩士 經歷:曾任華南金控旗下華南產物之股票操盤人 十多年對股市興衰的觀察,以及對經濟與金融環境的變遷深入而直接的研究。 綜合經濟學大師的著名學說,並以理論模擬現實生活中的經濟難題, 尋找各類經濟問題最根本的原因與解決之道。 著作:《3/4債務世界》 《貨幣褐皮書─貨幣原理、通貨膨脹與財富價值》
第一章 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
移民潮帶來的繁榮
飛躍式的經濟成長
為利益而戰
成為世界新霸主
戰爭中唯一的獲利者
第二章 大蕭條前的歡樂
短暫的低潮
貸款所創造出來的歡樂
新科技產業盛行
熱絡的房市交易
用分期付款來購物
大吃小的時代來臨
貿易保護成為大災難
第三章 瞬間消失的繁榮
股市財源滾滾
最黑暗的一天
無可避免的大蕭條
迷信經濟理論的胡佛政府
胡佛村與胡佛毯
第四章 重現生機
羅斯福力挽狂瀾
全面金融管制
廢除金本位
農業減產措施
復興工業政策
全面實施救濟政策
大發戰爭財
新興財團的掘起
跨國企業的興盛
第五章 不斷重覆的歷史
貨幣體系的瓦解
老布希的爛攤子
恢復財政盈餘計畫
熱愛戰爭的布希家族
破表的債務鐘
次級房貸事件
雷曼地雷連環爆
次貸風暴裏的冤大頭
第六章 全球化的連鎖反應
美國金融業的危機
全球金融業的骨牌效應
各國信用危機
新興國家債務越滾越多
神經錯亂的日元
全球失業狂潮
衰退的消費力
債務競賽
第七章 現代經濟的迷思
GDP裏的數字遊戲
貨幣的時間價值
規模經濟或是不經濟?
購買房地產保值
高儲蓄與低消費
黃金儲備與貨幣保值
貨幣眨值真的是救出口的良藥嗎?
擴大內需救經濟
台灣與其他貿易型國家的經濟困境
第八章 解決危機 邁向未來
從理解經濟問題著手
預防金融危機要從根源做起
防止熱錢泛濫成災
正視全球化問題
解決出口衰退與內需不振的不二法門
回到根本,走出蕭條
推薦序 擺脫凱因斯的糾纏 吳惠林 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 自全球金融大海嘯出現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衰退以來,各國政府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祭出林林總總的救市政策,令人失望的是,還是脫不開印鈔、撒錢、擴大內需這些凱因斯「創造有效需求」政策。正如凱因斯的護身符:「長期,我們都死光了!」這種至多讓」當下」或能苟活的政策,往往遺下嚴重的後遺症,這也就是1930年代以來,時不時地就出現金融風暴的緣由。究其根本,人們誤解錢、扭曲貨幣本色,政府濫發貨幣,讓金融機構的功能混亂,加上世人的貪婪、欺詐、自私自利,於是金融泡沫、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就與人類常相左右,除非能抓到根源,否則治絲益棼、天災人禍不斷來到,」人不治天治」的場景就會循環上演,而且愈演愈烈。究其因,基本經濟觀念不清,甚至以錯誤觀念推出的害人政策必須刨根去除。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本《我們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提出了正確的觀念,特別對貨幣或錢的本質作了清楚的澄清,並對消費、儲蓄這些很基本但被誤導的理念,返還其本色。各界人士,特別是決策官員實在有必要讀一讀也! 一本讓「經濟活力」快速重現的好書 聶建中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系所教授 台灣競爭力論壇「行銷台灣組」召集人 這真是本不錯的好書,將經濟學理及金融運作,深入淺出又活潑動人地呈現給讀者,閱讀此書,有如妙藥回甘,越看越過癮。 教書那麼久了,發覺大部分學者多為﹁半照本宣科﹂式的傳統教學,滿貫的知識卻常因生硬的教學模式而降低了莘莘學子的學習興趣;這本《我們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順應當今全球金融大海嘯衝擊的最熱議題,將金融崩潰到經濟衰竭的前因、現狀及後果,用最活潑的立論模式,載入各項活生生的實務場景,無論是經濟學理的紮根或實務現況的瞭解,此書都提供了極棒的精彩內容闡述。 另外,此書分別自微觀及宏觀諸多角度,針對房地產、熱錢、黃金、貨幣、甚至全球化各項經濟問題的發現及剖析,有助於讀者對經濟循環所造成的經濟危機及金融崩潰產生的原因有更深且詳實的瞭解。想要走出大蕭條的陰霾,必須自蕭條根源瞭解起,再秉以專業施政,妥為對症下藥,則﹁經濟活力﹂必將快速重現。 《我們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一書實在值得推薦。
SEVEN 現代經濟的迷思 現代的金融資訊、財經訊息、政府決策,似乎都被經濟統計數據和無奇不有的經濟理論給占據,然而這些數據和理論背後的內涵又是什麼! GDP裡的數字遊戲 現代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已經變成了一種數字遊戲。但是這些數字不但無 助於我們了解經濟問題,更會使我們陷入經濟的迷思。 似乎所有的經濟問題,只要能使GDP這個數字起死回生,就代表所有的經濟問題已經獲得解決。然而實際上呢,過度強調數據的施政結果,有時只會讓經濟問題越來越糟。 GDP一詞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簡寫,也就是「國內生產毛額」。在總體經濟學中,為了衡量或比較某一地區或國家,在某一特定期間的經濟活動時,通常會用「總產出」來作為衡量指標。一位俄裔美籍的經濟學家,在一九三○年發展出一套計算總產出的方法。該經濟學家因國民所得計算方式的發明,及其在相關研究的貢獻,獲得一九七一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國民所得指標,廣泛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採用。 GDP是從需求(出面)支計算,亦即觀察產品之流向 GDP = 民間消費支出 + 國內投資毛額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自從這個經濟的衡量指標出現後,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在這個指標上做功夫,以期獲得較佳的經濟表現。然而,令人感到可笑的是,這個指標所衡量的意義是,所有支出行為是在市場自然運作下所產生,而非由政府的刻意行為所導致。也就是,在自由運作的機制下,這個指標才有意義。如果政府一味地刻意以人為的方式來營造看似良好的數據,到頭來可能只會加速經濟環境的惡化。 假如我們所得到的這些數據,是由政府所刻意引導出來的數據,那麼得到的結果,就會像過去各位所聽說過的笑話一樣讓人哭笑不得。從兩位經濟學家各吃了一坨屎,就能創造出一億元的國民所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現在各國政府所從事的行為,竟然跟這故事中的兩位經濟學家一樣地可笑。美國政府未考慮事情的前因後果,一味地想利用信貸去創造出一大堆的消費,來創造經濟榮景,到頭來卻是搞得一塌糊塗。 GDP是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也就是說,如果政府叫某個人做了一件事情, 並給他一兆元,那麼這個國家的GDP產值就會增加一兆元。或者是,有人做了一張普通桌子,賣給一個富豪一百億,那這個國家的GDP也會增加一百億。如果只是不斷地追求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數據背後的意義又是如此的話,這麼一來,GDP的增長,似乎對國家財富增長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GDP是用來衡量自然的經濟運作下,所產生的經濟變化,也就是經由市場機制所自然產生出來的結果,而不是用來衡量這些刻意增加的支出,或是消費所得出來的結果。假如政府有心去創造這些GDP數字,那麼就會使這個數字產生失真的情況,因為沒有人會用一百億去買一張沒有什麼價值的普通桌子。 各國政府無不想利用民間消費的增加,來擴大GDP的增長。然而,沒有付出, 又怎麼可能會有收穫呢?舉例來說,假使出口減進口的差額變大(貿易順差)就能擴大GDP的規模,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禁止大家進口商品,因為這樣就可以使貿易順差變大,GDP規模也可以因此而變大。實際上的情況卻是,沒有進口廠商就沒有原料可供生產,無法生產商品,所以也不可能會有出口。如果禁止大家進口,那麼我們最後連出口的機會都沒有。 消費也是一樣的道理,民間沒有財富,政府舉債發錢給民眾,民眾將錢花光了,大家最後就是一無所有。消費掉的錢,最後的流向仍是販賣商品的廠商,每次流進去的錢都比流出來的還多,這個消費效果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另一方面,消費掉的商品,除非原料能在國內自行供應,否則我們仍需要再向國外購買原料。這樣一來,國內的消費越多,代表財富流出的速度越快,擴大國內消費只是徒增國力的消耗而已。 GDP背後的真實意義是商品的產出,而非商品的消費。雖然有人消費商品,才會使廠商生產意願增加。不過,消費動力的源頭是所得剩餘,有所得剩餘,民眾才會有意願拿錢出來消費,剩餘越多,自然商品的消費就越多。 現在卻由於財富分配相當不均,財富越來越集中,流入市場的資金就會越變越少。當個人的負債越來越多,擁有的所得剩餘卻越來越少時,自然個人的消費力就會持續下降。政府一次發幾千元給民眾消費,作用其實並不大,民眾把這些消費掉後,那些拿到錢的廠商,也不會因為這些消費而增加投資(因為整體經濟環境仍未改善)。 除非政府能真正改善財富分配的問題,讓民眾能夠獲得更多的所得剩餘,否則市場貨幣流量持續減少的問題,將不可能獲得解決。市場缺乏貨幣流通,到最後大家就只能得到一個蕭條的市場。富人總有一個誤解,他們單純地認為,只要不把錢拿出來投資或消費,他們就可以置身事外不受影響。但是,事實上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因為經濟的崩潰會影響到在裡面活動的每一個人,只要有銀行倒閉,銀行內的大量存款就會消失不見,那麼富人的存款也會跟著消失無蹤。就算富人不消費或是不投資,他的財富仍舊會受到金融體系的變化而受影響。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