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法律
-
行政法
-
各類行政法
警民互動之程序正義
作 者:
吳斯茜
、
張淵菘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警察系列
出版日期:2025/02/12(1版1刷)
ISBN:978-626-423-148-0
E I S B N:9786264231381
書 號:1RE3
頁 數:152
開 數:25K
定 價:280元
優惠價格:224元
主題書展
2/17~3/31 2025五南開學祭~開啟學習新篇章!字辭典/國家考試/半導體/材料/環境/數化物理/農林漁牧/醫護/教科書8折起、即將絕版區99元起、全館滿550再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2/17~3/31五南開學祭~開啟學習新篇章!全站滿550再95折
19世紀現代警察創制以來,警民關係的概念隨著警察的演進不斷擴展,從20世紀初強調警察服務態度,延伸至對外的公共關係,進而融入公共服務的精神以來,警民互動關係始終是警察工作的核心。長期以來警察實務工作存在打擊犯罪之戰士心態(warrior mindset)迷思,惟治安扎根工作有賴守護者(guardian mindset)的思維,其核心關鍵源自於警察踐行程序正義於警民互動所建立的信任基礎。 本書並非艱澀難懂與深奧隱晦的學術論著,而係將警民互動的學理詮釋成淺顯之辭以親閱眾。全書共計十章,首先介紹警民關係概念的變遷與強化警民互動的新思維,其次分述警民關係的評估、程序正義內涵、執法正當性與程序正義、程序正義的實踐原則與案例分析,最後評述AI對警察程序正義的影響及程序正義滋養,以提供讀者對警民互動之程序正義有全面性與整體性的理解。
吳斯茜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著有《情境模擬的訓練與測驗設計》(五南)、《帶心術:超級領導者必學的團隊激勵升級密技》(創意市集)。 張淵菘 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公共關係室主任,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著有《刑事司法概論》(元照,共同著作)、《警察職權行使法二十週年回顧與展望》(五南,共同著作)。
緒論 警民關係概念的變遷
第一章 強化警民互動的新思維
壹、美國歐巴馬總統特設專案小組《21世紀警政報告書》
貳、警察心態:戰士vs.守護者
參、以程序正義強化警民互動品質
第二章 警民關係的評估:信任
壹、信任的價值
貳、警察警譽與信任
參、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
第三章 程序正義的內涵
壹、過程vs.結果
貳、執法過程的情緒面
參、談判、說服的技巧
第四章 執法正當性與程序正義
壹、人們為什麼遵守法律
貳、民眾對警察程序正義的感知
參、警詢過程的程序正義
第五章 程序正義的實踐原則
壹、實踐程序正義的四個原則
貳、程序正義的操作實例
第六章 案例分析:妨害公務案件
壹、熱點盤查
貳、交通違規攔查
參、妨害公務案件處理三階段
第七章 AI對警察程序正義的影響
壹、智慧警政
貳、密錄器+AI
參、「暖警」得人心
第八章 外部程序正義從警察組織內部滋養
壹、警察組織內部程序正義
貳、正向心理與職場管理
參、警察主管請多用正向領導
結 語
推薦序 這是一本極富啟發性的專書,詳細論述警察獲取人民信任的關鍵,在於警民互動過程中體現的程序正義,以及如何實踐程序正義的內涵,值得第一線執法員警與警察幹部作為提升執法品質與建立組織文化的參考指南,也適合警察機關及警察教育機關納為內部教育訓練及警察養成教育的素材。 警察是刑事司法的最前線,為社會秩序擔當「危害防止(預防犯罪)」與「犯行追緝(查緝犯罪)」的雙重角色。從一般守望、巡邏、臨檢、勤區查察等例行的勤務過程,如果發現行為人涉有犯罪嫌疑,身分立即由「警察職權行使法」的行政警察,轉換成「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警察,由於警察肩負雙重任務承當,且必須與民眾面對面互動,民眾對於治安良窳的感受、警察形象優劣的觀感,以及執法權威的信賴等等,都是在警民互動中逐漸累積、蘊育形成。因此,如何使第一線執法員警充分了解警民互動程序正義的內涵,如何驅使員警具體實踐在每一執法個案中,本書作者給了答案,也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下簡要介紹給讀者。 本書第三章介紹程序正義的內涵,指明程序正義是決策過程的處理方式,分析人們面對好結果或好消息,過程品質就不見得太在意,但遇到壞結果的情況,感受就明顯不同,因此,程序正義的焦點在於過程。警察執法過程,當面對衝突複雜的情況,除了要懂得調節自己情緒、保持冷靜外,也要與現場意見分歧人士良性互動,進行說服、化解歧異、降低衝突。 本書第四章強調透過程序正義建立執法正當性。作者舉出國內多個實證研究發現,警察執法過程愈符合程序正義,例如公平對待民眾、給予陳述意見機會、關心民眾需求等等,民眾對警察的負面觀感,愈會降低;且民眾與警察接觸時,對於程序正義的感知,會顯著影響到對警察執法正當性的看法。另警詢面對犯嫌時,詢問過程的程序正義,要把尊重原則擺在第一位。 第五章談實踐程序正義的四大原則,無疑是本書的精華。四項原則:第一是「尊重」,無論民眾的地位、背景、性別、種族、宗教或其他特徵,在互動過程中,要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即使是犯嫌也要給予尊重的態度。第二是「民眾參與」,要讓民眾有機會表達個人意見,給予即時的申辯,以保障民眾的程序參與權。第三是「中立性」,警察在執法時,能夠基於事實作決策,不預設立場;保持中立性才能公正客觀,以無偏私的態度,維持處置的一致性。第四是「值得信賴的動機」,傳達足夠讓民眾信賴的訊息,以表明行為出自於誠實的動機,模稜兩可的措辭,未提供明確的理由或資訊,可能使民眾產生質疑,認為警察不誠實或不坦蕩,以致降低對警察執法 的信賴感。 第六章舉社會矚目的妨害公務案例進行分析。本書認為妨害公務案件是警民接觸互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犯罪,由案例分析發現若員警能遵從程序正義原則來與民眾對話,或許就不需進入使用強制力逮捕階段。另發現員警在留置與警詢階段不夠尊重犯嫌,容易忽略程序正義,甚且,在警民接觸過程中,讓民眾對程序正義的感知也不足。因此,警察尊嚴及執法正當性之建立,關鍵在於強化警民互動的程序正義。 本書最後以外部程序正義從警察組織內部滋養作為總結,這個觀點相當重要。作者認為如何培養程序正義的素養與應對習慣,源自於內部程序正義,也就是警察機關內部的人際互動,如果是公平、尊重和透明的,員警就會以類似的方式對待民眾。以往警察組織強調權威式領導可能過度任務導向,未來應該強化正向領導,增進團隊信任,這是警察各階層主管值得正視的課題。 近年國內幾項對於警察維護治安滿意度的調查,皆有相當不錯的成績,這是全體警察同仁努力付出的成果。期盼本書問世,可以增進第一線員警在執法過程中,落實並實踐程序正義各項原則,警察機關主管也能從組織內部的程序正義做起,一同為建立警察執法尊嚴及提升警民互動品質而努力。 臺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高一書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