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農林漁牧
-
農業
種好咖啡
作 者:
水戶月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5/07/24(1版1刷)
ISBN:978-626-423-506-8
E I S B N:9786264235037
書 號:4N07
頁 數:384
開 數:16K
定 價:780元
優惠價格:702元
★第一代全方位咖啡人 對咖啡種植的心得報告書★ 作者一生從事咖啡產業五十多年 1967年從進口咖啡磨豆機、烘焙機、咖啡生豆入門, 接著用心投入咖啡烘焙、開店及教學。 作者為了尋求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咖啡,而嘗遍世界各地的咖啡, 為解開風味之謎而研究咖啡品種,最後領悟一杯好咖啡始自種植。 本書前七章專注於咖啡種植,沒有艱深的理論,大部分是實務與經驗系統化的呈現,字𥚃行間不時分享早期咖啡國貿的經驗及咖啡與消費市場的關係。 第七章詳述病蟲害形成的環境、病因、病狀之圖文,咖農可據以避免受害,萬一受害可迅速判別是何病蟲害並請專家處理。 產業要興旺,一定要重視產業發展的史及記錄表揚有貢獻的人士,請見本書第八、九兩章。
水戶月 1967年負責籌備台灣第二家咖啡烘焙廠,從此投入咖啡產業 1981年成立嵐山咖啡有限公司,烘焙批發、門市、教學 2007年認養社區公園,打造成難得的都市咖啡植物園 2009年獲台北市政府領發歷史悠久老咖啡館 2017年開始連兩任台北市西餐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2018年任普洱咖啡雜誌專家委員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01 咖啡種源
(一)從植物學認識咖啡
(二)剖析咖啡果
(三)原生種之發現與特性
(四)傳播歷程與目前分布狀況
(五)亞種的形成與風味介紹
02 咖啡種植與地理氣候的關係
(一)緯度─地理位置
(二)海拔──地形地勢
(三)土壤
(四)土壤成分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五)咖啡產地之氣候分析及地球暖化的影響
03 育苗
(一)最佳採種─樹齡、選果
(二)種子製作
(三)最佳播種季節與苗圃地點
(四)育苗進行式
04 定植
(一)整建農場
(二)農地規劃
(三)栽種
(四)定植後的發育期
05 田間管理──收穫、修剪、施肥、汰除
(一)收穫
(二)修剪
(三)施肥
(四)如何適時適量施肥
(五)認識肥料
(六)汰除
06 後製處理─後製廠、品牌、品管
(一)自然日曬處理法
(二)水洗式(washed)
(三)後製廠與品牌建立
(四)品管─倉儲、分級
(五)篩選分級
07 病蟲害之預防與治療
(一)預防
(二)咖啡病害
(三)咖啡蟲害
(四)霜害與風災之預防與善後
08 兩岸咖啡農之介紹
(一)大阿里山區
(二)普洱市地區
(三)保山市地區
09 細說華人咖啡栽培百年史
(一)前清時期
(二)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
(三)國民政府時代的海南島
(四)臺灣光復(1945)至2003 年(民國92 年)─第二波咖啡種植
(五)1949 年以迄今日的雲南、海南
(六)2003 年以迄今日的臺灣
(七)兩岸咖啡「業」之互動
(八)結語
【推薦序一】 《種好咖啡》這本書是由擁有超過半世紀全時投入咖啡產業的游啟明先生編寫,是一本集知識性、實用性與前瞻性於一體的好書。無論是咖啡產業的從業者,包括從栽培生產到加工銷售貿易等各環節,咖啡愛好者,還是對農業技術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將提供豐富的經驗知識和深刻的啟發。 咖啡,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其背後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龐大的產業鏈條。游啟明先生憑藉多年來在兩岸乃至全球咖啡市場的實踐經驗,將他對咖啡種植的理解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讀者。本書的內容涵蓋了咖啡從種子到杯中的每一個環節,細緻而全面,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咖啡種植指南。 首先,書中詳細介紹了咖啡的歷史和品種。透過生動的文字,將咖啡的起源、傳播及其多樣化的品種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無論是阿拉比卡、羅布斯塔還是其他品種,書中都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特性、適合的種植環境以及市場需求。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幫助種植者選擇合適的品種,也能讓咖啡愛好者更好地理解咖啡的多樣性。 其次,栽培管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咖啡的生長過程充滿挑戰,從土壤準備、苗木選擇,到施肥、修剪,再到收穫和加工,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最終咖啡豆的品質。游先生憑藉多年來積累的實踐經驗,詳細講解了每一個栽培步驟,並提出了具體的管理建議。這部分內容不僅適用於初學者,也對有經驗的咖啡種植者具有參考價值。此外,病蟲害管理也是咖啡種植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書中深入探討了咖啡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從實際經驗的角度出發,為種植者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書中也特別強調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倡導使用自然友好型的防治方法,這無疑對當今強調環保的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市場分析部分,本書深入探討了兩岸以及全球咖啡市場的現狀與未來趨勢。他不僅分析了市場的需求動態,還對咖啡價格波動的原因、消費者偏好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深入的預測。這部分內容對於希望進軍咖啡市場的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指南。 《種好咖啡》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技術指南,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遠見的作品。游啟明先生以其深厚的經驗積累和對咖啡產業的熱愛,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咖啡世界的大門。透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學習到咖啡種植的技術細節,還能感受到咖啡文化的獨特魅力。另外,游先生還不辭辛勞的親自手繪多張精美圖表,這在普遍都是電腦生成圖文的今日,更是一種文化與藝術的表現。 徐源泰 謹識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食品微生物學博士 曾任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臺北市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臺灣農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二】 筆者喝咖啡的歷史40 餘年,大多為即溶咖啡。因此對咖啡的認知停留在嗜好飲料的階段。2021 年秋,有幸認識了嵐山咖啡創辦人游啟明老師,老師親手用虹吸壺沖泡了數種進口與國產的單品咖啡,此為人生第一次享受如此豐富多變的咖啡滋味,原來咖啡世界如此的多采多姿,當場有茅塞頓開之感。從此在游老師的引領下,真正走入咖啡世界,而後有緣親耳聆聽老師介紹咖啡的起源與傳播歷史、全球咖啡栽培的過去與現在、各國咖啡消費的現況與未來展望,得以一窺博大精深的咖啡世界。 今年上半年,第一次看到游老師咖啡大作的完整手稿,所有內容的文字、圖、表、插畫皆為老師一筆一畫親手書寫完成,如此精心製作的手稿,令人萬分敬佩。這是一本游老師數十年對咖啡體驗所累積之第一手完整資料的公開,是集知識、技能與體驗於一體的傑作,該書的問世相信對華人世界咖啡產業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筆者忝為游老師邀請為其大作寫序,由於筆者才疏學淺,受寵若驚的同時卻誠惶誠恐地接受了邀請,因為筆者對於咖啡的深入認知與體認都來自於游老師的引領。這幾年在游老師的教導下,深知在大學相關領域的授課課程中,導入咖啡有關的栽培管理、品質維護、國際貿易、文化體驗等內容,推廣具臺灣特色的更高層次的咖啡教學,提升咖啡教育的品質等甚為重要。此書作為在教學上閱讀的咖啡教材堪稱全面而實用。 透過本書的閱讀與學習,希望現代人在手捧一杯咖啡開始一天生活的同時,從了解豐富的咖啡世界中得到更寬廣的視野與內心滿足,相信各位在品嘗咖啡的同時,身心必能得到更甜蜜圓滿的安適感,讓我們一同好好品味完滿咖啡人生。 朱玉 謹識 宜蘭大學園藝學系教授 2024 年10 月 南京農業大學、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碩士、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1993 年起任職臺灣宜蘭大學園藝學系教授 【推薦序三】 前臺北市西餐同業公會理事長游啟明先生,是臺灣咖啡文化的啟蒙者之一,也是西式餐飲的開拓者。他一生見證了臺灣咖啡與西餐的發展,被業界尊稱為開山耆老。 游先生是筆者多年來的摯友,渠為人謙和有禮,睿智且文化底蘊深厚,是研究咖啡的先驅。其學生門人眾多,在業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風範,可謂居人由義君子人也。 民國57 年(1968 年),游先生負責籌建臺灣第二家咖啡烘焙廠,引進世界優質咖啡豆。這家烘焙廠的成立對臺灣咖啡及西餐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80 年代,游先生經常與筆者在西餐公會的年刊上發表咖啡專業文章,不吝地分享所學。近期,游先生準備將多年研究咖啡種植的心得撰寫成書,內容涵蓋專業種植知識,以及國際貿易、氣候和兩岸種植文化等方面,顯示出他涉獵廣泛且深入的專業素養,堪為年輕後起的楷模。 自兩岸開放以來,游先生常往來於雲南的保山、普洱等地,參加各類咖啡活動並發表專題演講,關注咖啡種植,分享豐富經驗,作育人才,業界尊稱他為「游老」, 亦是應得(deserved)之成果也。 按游先生曾連任兩屆臺北市西餐同業公會理事長,任內勵精圖治,積極推動各項事務,如舉辦廚藝大賽。新冠疫情期間,除戮力保護會員餐廳不受影響外,並成功向市政府爭取申請餐廳員工無薪假之補助金等,為眾多會員帶來實際利益,贏得眾人的欽敬。 值此本書出版之際,謹以無上衷心祝賀,願一切順利,並祝福貴寶號,鴻業丕展,是為序。 雷良溪 謹識 臺北市西餐同業公會 榮譽理事長 雷榮譽理事長是臺灣西餐界大老,門生遍及兩岸,已高齡90 身體健朗,目前還是西餐廚師乙級考試的命題委員長,也是國家典試委員。
01 咖啡種源 16 世紀中葉,咖啡在阿拉伯半島開始成為一種飲料,經過400 多年的成長,咖啡已是全人類最熱門的飲料,也是最大宗交易的農產品。不過咖啡飲料雖然發源於阿拉伯半島的葉門,但是追溯品種的來源卻是在非洲,包括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三大原始品種都來自非洲(Africa)(圖1-1)。 神祕的非洲大陸,赤道從中部貫穿而過,氣候炎熱,東北部隔著狹長的紅海就是阿拉伯半島,北方連著孕育歐洲文明的地中海,東臨印度洋,西接大西洋,氣候深受兩大海洋氣流的影響,以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非洲還是個很原始的地方,地廣人稀,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跡未到的原始森林,風雲變幻莫測的大沙漠,是很多冒險家想穿越的絕境,一望無垠的大草原,是無數野生動物的天堂,彼此互相競爭,互相依存,在地球混沌初開的年代,它是各種生命的源頭,相傳人類的起源就在非洲,整個非洲的生命力非常豐富,現在還是全世界最大的、品項最多的植物基因庫,甚至還有許多未被發現的植物,包括咖啡。 目前占咖啡總銷費量達75% 的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 coffee),來自非洲東北角的衣索比亞(Ethiopia)。衣索比亞是非洲少數的文明古國之一,早在1500 年前他們就發現了咖啡這迷人的植物。羅姆斯達咖啡(Robusta coffee)則是在19 世紀末在非洲中部的剛果(Congo)被發現的,剛果是非洲第二大國,羅姆斯達咖啡的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25%。 人類在發現羅姆斯達種咖啡之後,科學家們從基因的組織中推算出阿拉比卡咖啡,竟然是幾萬年前,由當時生長於剛果與坦尚尼亞交界處的森林裡的Eugenioides與Conephora(Robusta)交配出來的,經過冰河時期的淬鍊,最後在衣索比亞的原始森林裡存活下來,可見地球開始有生物的洪荒時期,咖啡這種植物就已出現了,是老天爺創造萬物時就為人類留下的珍貴禮物。 剛果發現羅姆斯達種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西非的賴比瑞亞(Liberia)尋找到另一新的品種—利比利卡種咖啡(Liberica coffee)。它在消費市場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在農藝及基因改良上,卻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除了以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大原始品種之外,還有一種幾乎被遺忘的品種,名為夾葉種咖啡,以其葉子比阿拉比卡種的葉子狹長而名之,學名為Stenophylla coffea。早在1834 年就有植物學家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惜它的風味沒有阿拉比卡那麼輕柔滑順,產量又比不上稍後被發現的羅姆斯達咖啡,基於風味的要求與經濟利益的追逐,它終於被列強的殖民政府摒棄了,從此被冷落在非洲西岸的森林裡。 近20 年來,地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暖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有部分研究咖啡生態的學者們開始憂心,未來有可能喝不到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才又想起風味與阿拉比卡相近,但又比阿拉比卡更能適應較高溫環境的夾葉種咖啡,乃未雨綢繆,希望能用夾葉種咖啡來取代阿拉比卡,或讓兩者交配出能耐高溫的新品種,因此科學家們深入最早發現它的獅子山共和國的原始森林裡,再度把它找出來。這夾葉種咖啡很有可能成為咖啡界的新寵兒。 接著我們就「從植物學認識咖啡」來探討我們每天必喝的咖啡是怎麼種出來的。 (一)從植物學認識咖啡 咖啡在植物學上是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屬(Coffea),草本灌木或喬木可當藥用或染料用。 植物學綱目的排序是域、界、門、綱、目、科、屬、種,咖啡樹歸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綱、龍膽目、茜草科、咖啡屬。茜草科有609 屬13673 種,其族群的量在菊科、蘭科、豆科之後,排第四位,占植物界總量4%,已知的咖啡屬有70 多種,但僅4 種與人類的生活有關,雖僅有4 種與我們的生活有關,但它卻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國際貿易的交易額高居第二位,已是人類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物資。 要研究如何種出好咖啡,我們認為必須先研究咖啡樹在植物學上的特性,它的生長與土壤、氣候的關係,充分了解後,順著它生長、生存的要素來培育它,自然就能種出好咖啡來,在此我們先把咖啡的共同特性解析如下。 1. 葉片─對生 (1) 咖啡種子胚芽發育的第一階段是長出如牙籤般的嫩幹,把種子頂出地面,約5∼10 天內就會綻放出第一對葉片,咖啡樹的第一對葉片是圓形的,接著再長出來的第二對、第三對葉片,剛長出來就是狹長形了(圖1-2、圖1-3)。剛長出來的頂尖嫩葉會因不同亞種而呈現不同顏色,葉片的長相也會因不同亞種而不同,如偏圓的、橢圓的或狹長形的橢圓,葉片的厚薄也會因亞種不同而有差異。 (2) 葉片的葉面光澤亮綠而平滑,葉背葉脈微微隆起,表面淺綠略微粗糙,咖啡按葉子的大小又分為小葉種、中葉種、大葉種(圖1-4),也分別代表不同的原始品種。 (3) 樹的頂端新長出的嫩葉,不同品種會有不同的顏色,大致分為兩種。 褐色(青銅色):亦稱綠頂,鐵比卡種(Typica)系列大致成褐色。 紅色:亦稱紅頭,波旁(Burbon)。 一般可觀察咖啡樹頂端嫩葉的顏色來分辨這咖啡樹的種別,不過這嫩芽成熟時都會回到正常的綠色。 (4) 根據研究咖啡新長出來的嫩葉,其咖啡因的含量很高,這高含量的咖啡因會隨著葉子逐漸成熟而遞減,因此有人採摘嫩葉,當茶菁處理成類似茶葉而飲之,這種做法在既產茶又產咖啡的阿里山與普洱已經有「咖啡茶葉」(圖1-5)出現了。 (5) 葉片從咖啡樹側枝長出來的地方稱節點,節點是長二側枝的地方(二側枝一樣是對生),也是長出花芽的地方,通常一個節點(圖1-6),一季可長出4∼8 個花芽。 2. 花—五瓣花(白色或粉紫色) (1) 咖啡花都開在側枝的節點上,開花季節時在節點上,先是抽出花芽(圖1-7),約10∼15 天發展成花苞,此時若下場雨,隔1∼3 天花苞便綻放滿山遍野的咖啡花,撲鼻的茉莉花香,同時會招來蜜蜂、蝴蝶穿梭飛舞在花叢間。 (2) 花的結構:每朵咖啡花,都有5 個花瓣,花形成喇叭形向下縮成圓柱狀,稱為子房,授粉後便是果實的雛形,有一點像葡萄的種子,我們稱為「蒂頭」。 (3) 花期短,花季長:從花苞變成花朵(圖1-8),花朵盛開的時間約3∼4 天就謝了,接著就出現小針狀的蒂頭。 在北半球每年2 月中旬到5 月間是開花的季節,花季時需要充沛的雨量,每下一場雨,隔天便見滿山咖啡花,一個花季往往分好幾次開花,因此果實的成熟也是漸次的,造成採收時,要花費較多的人力分多次採摘。 花季期間若碰到乾旱不雨的天氣,咖啡花就開的少,會嚴重影響當季的收成,甚至導致國際行情上漲。 (4) 在紫葉種咖啡未出現之前,所有的咖啡花都是5 個花瓣的白色花。紫葉種咖啡開的是粉紫色的五瓣花。羅姆斯達與利比利卡的花形,跟阿拉比卡的花形有此不同,散發出的香氣則稍微濃郁些,有點像夜來香(圖1-9)。 3. 授粉─自花授粉(self-pollinated plant) 咖啡樹開花時,雖會招來許多蝴蝶與蜜蜂,但咖啡是屬於自花授粉的植物,咖啡的一朵花裡,同時有雌蕊與雄蕊,因此只要有風吹動,就可以使花朵裡的雄雌花蕊受精,結成果實。也可以不同花朵間彼此授粉,甚至不同植株間,也可相互授粉。 每一朵咖啡花的子房,都有兩個胚珠,因為是自花授粉,所以授粉成功率高達95%,兩個胚珠授粉成功後,會發育成含有兩粒種子的果實,這就是一顆果實會有兩粒種子的由來,這種子成熟處理後,我們稱之為平豆(Plane bean)(圖1-10);也有極少數授粉不全或有一粒發育不良,而只有一粒種子的稱為單包豆(Pear bean)(圖1-11、1-12)或稱為丸豆。 平豆市面上有稱為母豆者,丸豆者則稱為公豆,其實咖啡是沒有性別的,公豆母豆之稱,純粹是商場上的商業稱呼。 咖啡花有不同植株間授粉的能力,故不同品種的咖啡樹不宜混種,時間久了會導致結出來的咖啡豆之特性混沌不明,所以同一個咖啡農場裡不同的品種要分開種植,中間最好要有4∼5 公尺以上的距離。 其實也有因為混種而雜交出新的亞種,帝汶島的HDT 即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範例。 4. 漿果 果肉水分高,果皮薄,我們生活中的葡萄、草莓也都屬漿果類。 果實未成熟時都是綠色的,且整粒果實有類似芭樂的硬度,成熟的果實捏起來有點彈性,它的顏色也會轉變,目前只有黃波旁(Yellow Bourbon)的果實成熟時是黃色的(圖1-13),其他的果實成熟時都是鮮紅色,外觀很像成熟的櫻桃(圖1-14),因此成熟的咖啡果亦有櫻桃果之稱。 成熟咖啡果可當水果吃,食之甘甜是田間工作很好的解渴食材。羅姆斯達(Robusta)(圖1-15)、利比利卡(Liberica)(圖1-16)的果實都比阿拉比卡大些,長相也有些不同。 5. 忌霜 咖啡樹適合生長在全年平均溫度20∼25℃之間,且要全年無霜雪的地方。咖啡樹若遭遇下霜,輕則葉子脫水、燒灼、瞬間枯乾,重則根部凍壞、鬚根灼傷枯乾,整棵樹就毀了。 因為咖啡樹忌霜,故全球70 餘個種咖啡的國家,都集中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詳見頁32,圖1-31),即北回歸線(北緯23.26 度)以南,南回歸線(南緯23.26 度)以北之間有咖啡帶之稱。 種植咖啡樹的地理環境,除要全年無霜之外,各品種的抗高溫、耐旱性各有不同,譬如阿拉比卡不耐高溫、不耐旱,就不適合在低緯度低海拔地區種植,這種環境正是羅姆斯達與利比利卡所喜好的環境,品種的種植選對環境就如魚得水。 6. 半日照 所有的植物都需要陽光,而對陽光照射度,各種植物各有不同的需求,咖啡樹僅需要半日照,上午或下午日照皆可,過度日照葉子容易灼傷,若日照太少,又陰溼,則容易被病媒侵染,這些都會影響咖啡樹的生長。 不管種在平地或高原地區,只要是種在平坦地面的咖啡農場,都必須種植高大的喬木來遮蔭,遮蔭樹的種植,除有助於咖啡樹的生長與水土保持外,遮蔭樹的樹種特性,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故要慎選遮蔭樹種。 除非在特殊的氣候地區,譬如夏威夷,幾乎每天過午後,就烏雲密布,傍晚下場大雨後,又雨過天晴,碰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就不必考慮遮蔭。 7. 忌黏土 種植咖啡最理想的土壤是火山灰岩,火山灰岩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使咖啡的風味更多樣化,層次感更顯著,其他肥沃的腐殖土、石礫土等都是咖啡生長很好的溫床,唯獨排水不良,鬚根生長困難的黏土不適合。 8. 枝條節點不重複開花 咖啡花都只開在側枝節點或次側枝的節點上,前一年開過花的節點,今年就不再開花,而只會開在今年新長出來的次側枝或老枝條再生長出來的部分。 咖啡農在做田間修剪工作,就是循著這個特性來施作,若不修剪,則花果的位置會逐年拉長與主幹的距離,另養分與水分的輸送線也拉長,這會影響開花的量與果實的品質,尤其單主幹的種植模式,其中出來的咖啡豆,經杯測後發現杯測成績逐年下滑,就是這個道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