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醫護暨生命科學
-
醫學
-
傳統醫學
中醫養生學
作 者:
陳麒方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中醫系列
出版日期:2023/10/06(2版1刷)
ISBN:978-626-366-616-0
E I S B N:9786263666641
書 號:5L0C
頁 數:224
開 數:20K
定 價:450元
優惠價格:360元
主題書展
9/2-10/31 2024五南開學祭!論文/法律政治/教育/社會心理/電機理工/數學物理/化學程式/醫護/農林漁牧/教科書8折起,特價書99元起,全站滿550打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9/2-10/31 五南開學祭!全站滿550再95折
本書共分為十一章,以「辨別證候的陰陽病勢」為核心,全書內容涵蓋中醫藥概述、節氣時令、東亞(中、日、韓、台)醫藥養生發展與流傳、動功、靜功、鍼、灸、脈道、藥典處方、茶、中醫疫情診治等。適用對象包括:中醫養生學教科書、國家中醫師執照考試教材、科學史領域延伸讀物、通識暨博雅課程用書、企業員工健康管理、個人保健參考。是為台灣本土首本在地學術中醫養生專書。
陳麒方 醫師 雲林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現任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十屆)理事長、台北天心中醫主治醫師,並為孩子的爸。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醫學士、碩士、博士 京都大學訪問學人 日本東洋醫學會會員 東洋醫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社團法人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九屆)監事長 財團法人中醫藥研發基金會叢刊執行編輯 醫策會「教學醫院評鑑認定期刊」總編輯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開科總醫師、中醫部主治醫師、 肺癌醫療團隊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講師、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iii
推薦序三 v
推薦序四 vii
專家學者推薦文 ix
第一章 中醫養生緒論
一、概說
二、中醫養生
三、小結
第二章 節氣時令
一、廿四節氣
二、四時四季
三、小結
第三章 養生撮要
一、本於陰陽
二、陰陽自和、陰陽平衡
三、小結
第四章 東亞醫藥養生發展與流傳:從漢到唐帝國時期
一、醫藥養生文獻
二、漢、唐醫學
三、漢:《內經》與《傷寒》雙璧
四、唐:《千金方》和《醫心方》
五、小結
第五章 東亞醫藥養生發展與流傳:自中世紀迄清初期
一、醫門之分
二、宋:校正醫書局醫書
三、明:《本草綱目》、《遵生八箋》及其遺緒
四、小結
第六章 漢方醫學養生演變
一、前言
二、華夏傳統醫學在日本
三、腹診
四、小結
第七章 近現代台灣的醫藥養生演變
一、前言
二、明治維新後之漢方醫學演變與台灣概況
三、小結
第八章 鍼刺與脈道
一、前言
二、鍼刺之術
三、孔穴
四、經脈脈道
五、小結
第九章 藥典記錄之藥方
一、前言
二、藥典的藥方
三、用藥五字訣
四、草藥
五、小結
附一:《傷寒論》基本方藥
附二:《傷寒論》康治本全條文
第十章 水與火:陰陽水火平衡,談內服的茶(水)與外治的灸(火)
一、茶
二、灸
第十一章 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COVID-19)疫情對治
一、基本概況
二、中醫對COVID-19的理解
三、案例
四、小結
跋
附錄一 中醫藥機關團體一覽表
附錄二 《台灣中醫藥發展法》全文
附錄三 「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品項」清單
附錄四 台灣中藥基準方200方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推薦序一 中醫醫學能在華人世界歷久不衰,迄今更成為全球顯學,很大原因在於它的「親民」與「實用」等特質,又中醫能治百病,療效甚佳,令世界聞風喪膽的新冠肺炎,也能在中醫裏尋得最佳解方,足證中醫的優勢與潛力,絕對難以估量! 然而,相較於治病,中醫更常宣導民眾要重視養生,理由是中醫重視「治未病」的預防醫學觀念,概念也很簡單,如果等到病入膏肓才求醫,不如平時就透過中醫調理臟腑與免疫能力,並以中醫理論安排生活作息,如此便能營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即便病毒入侵,也不容易轉成重症,再及時輔以中醫治療,就能快速康復。 中醫養生學已是當前世界醫學的潮流及趨勢,不僅可以促進全民健康、富國強民,更可以減少國庫的醫療耗費,讓老幼更加健壯,降低年輕人與照顧者的負擔,社會中堅的青壯年更可在中醫的調理下,強健體魄、衝刺事業、開創人生,對於整體國家的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富揚謹此推薦由陳麒方博士撰寫的《中醫養生學》寶書,觀諸該書內容不僅是中醫養生理論的精隨,更含括當代中醫藥概述、節氣時令、東亞(中、日、韓、台)醫藥養生發展與流傳、動功、靜功、鍼、灸、脈道、藥典處方、茶、中醫疫情對治與中醫藥法規等多元知識,無論是有心研究的醫者,抑或是各族群的民眾,均能毫無負擔地閱讀與吸收,富揚深信,透過麒方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讀者可以簡單、易懂地進行自我保健,維護個人健康,值茲該書付梓前夕,欣喜之餘,爰鄭重推介! 柯富揚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第一章 中醫養生緒論 一、概說 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是透過觀測(Observation)、推理(Reasoning),包含用來決定「前提」的溯因、逆推(abductive reasoning);用來決定「規則」的歸納(inductive reasoning);用來決定「結論」的演繹(deductive reasoning),大概區分成這三種方式和實驗(Experiment),來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與現象的學門。自然科學的分類,其實就是看觀察者對哪一個規模的問題有興趣:物理(Physics)是規模比較小的,化學(Chemistry)比較巨觀,生物(Biology)又更加廣闊些。針對不同規模的問題,處理的手法有所不同 1 ,最終的鑑定標準,就是觀測。 研究「人」這種生物的學問是「醫學(Medicine)」,主要鎖定在預防、診斷、治療各種疾病;西洋醫學和東洋醫學因為切入觀測的角度不同,所以有相異的闡釋模型與診療方式。自古以來,人類對身體裏頭能確知的部分有限,因此不論在東方或西方,一直都有在真正的疾病產生之前,使用各類維持人體康健平安的方式,這種「養護人的生命」,一般通稱為養生(Health Promotion in Medicine)。 養生,這樣一門保養身體、持護生命的技藝,先秦時期老子以「攝生」稱之。養生、治病,維繫人健康;人的健康,則是人類之所以能夠繁衍的基礎,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將健康定義為:「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不僅是沒有疾病或殘障發生而已。」WHO將維護健康的方法,區分為現代醫學(即所謂的西洋醫學,俗稱西醫)與傳統醫學,傳統醫學主要包含三種體系:「中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生命吠陀(Ayurvedic Medicine)」及「優那尼醫學(Unani Medicine)」。這三種體系,分別主要分布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南亞次大陸、兩河流域與阿拉伯世界。 傳統醫學三大體系中最廣泛使用者,是目前通行於東亞漢字文化圈所使用的(中)醫學,其有完整醫療保險體系〔如:中華民國全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及醫學教育(如:台灣的中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韓國的韓醫學系、學士後韓醫學系)。 以漢字文化圈關於醫的認知,在西洋醫學東來之前,「Medicine」一直都是以「醫藥方術」、「醫」為名。遣唐使將漢帝國時期依《傷寒論》為主體的醫藥方術知識帶往日本,東瀛開始出現漢方醫(原有本邦和醫,關於和漢醫、蘭醫、洋醫、皇漢醫學、漢方醫學以及國醫等演變源流,陳淼和、皮國立、真柳誠教授等都有詳細考察的論文與專書 2 ),江戶時期開始興起不同流派,和制漢語醫學譯詞也一路影響東亞各國迄今,比如說神經(神氣之經絡)、過敏(過覺敦敏)、動脈等。在日本京都留學後學成歸國的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1946年更曾打算在台大醫院籌設漢藥治療科 3 ,使用漢藥與西藥,共同治療疾病。 韓國於1986年4月9日以後,將諺文拼音한의학的對應漢字,由漢醫學改為諺文同音的韓醫學。此即台北市中醫師公會1972年3月17日,與韓國首都漢醫公會締約備忘錄,上面韓方代表落款作「漢城特別市漢醫師會」之緣由,可參見下頁圖1.1。同樣以拼音系統取代方塊字的越南東醫、喃醫 4 檔案裏,則是以清國時期的醫學著作,作為診治核心主軸。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