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學術專著
從《金瓶梅》到鴛鴦蝴蝶派─中國通俗小說探賾
作 者:
徐志平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五南當代學術叢刊
出版日期:2021/07/01(1版1刷)
ISBN:978-986-522-446-2
E I S B N:9789865228637 (PDF)
書 號:1XKR
頁 數:404
開 數:20K
定 價:550元
優惠價格:495元
通俗小說之所以「諧於里耳」不只語言通俗,更因為無論故事取材或人物言行,以及生活觀、價值觀更貼近一般民眾。通俗小說就像魯迅所說的是「為市井細民寫心」,自然更受普羅大眾的歡迎,這也是作者喜愛通俗小說的原因。 通俗小說在明代蔚為大觀,甚至成為明代文學的代表之一。至於明代通俗小說的文學的成就,自以四大奇書為首,而以晚明話本小說接力。四大奇書中,又以《金瓶梅》的研究最富挑戰性,吸引了大批學者,作者亦因此投入研究行列。 作者研究話本小說二十餘年,著有專書三種以及單篇論文十餘篇。近年更將研究視野延伸至近代小說,自2014年起多次向科技部提出「鴛鴦蝴蝶派」的相關研究計畫,皆獲補助,多年研究成果盡收錄於此書。 作者在這些研究做了一些西方文學理論應用的嘗試,包括敘事者理論、接受理論、狂歡化敘事、身體研究、影響研究等,抛磚引玉,期望獲得方家的批評指教。
徐志平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教務長、主任秘書、副校長。曾獲教育部文藝奬散文貳奬、嘉義市桃城文學奬散文佳作。研究專長為古典小說及現代文學,著有《續玄怪錄研究》、《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五色石主人小說研究》、《明清小說敘事研究》,編有《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中國古代神話選注》、《文學概論》等。
自序
上篇 《金瓶梅》及話本小說論
第一章 《金瓶梅詞話》中的男性身體—以西門慶為中心的考察
第二章 傅惜華藏本《金瓶梅傳奇》內容考訂及主題探究
第三章 從文學史看《金瓶梅》在民國初年的接受狀況
第四章 明末清初話本小說對科舉制度之批判
第五章 清代話本序跋考論
第六章 第二性中的他者—清初話本小說中的妾、媳與婢女
第七章 清代中後期話本小說體制及狂歡化敘事之比較—以改編《聊齋》之作為主
下篇 晚清小說及鴛鴦蝴蝶派新論
第八章 《風月夢》中的兩性張力
第九章 清末民初商界小說的敘事演變—從《交易所現形記》到《商界現形記》
第十章 周瘦鵑發表於《禮拜六》的社會小說研究
第十一章 何海鳴短篇「倡門小說」中的娼妓形象
第十二章 何海鳴《琴嫣小傳》中的敘事聲音
第十三章 江紅蕉在後百期《禮拜六》中的短篇小說
第十四章 張春帆黑幕小說《政海》考論
第十五章 《禮拜六》雜誌的批評意識與公共領域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鴛鴦蝴蝶派作家生平考論
一、何海鳴生平考論
二、江紅蕉生平考論
第一章 《金瓶梅詞話》中的男性身體以西門慶為中心的考察 一、前言 本文所說的「身體」,指的是有如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所提出的「知覺的主體」。梅洛—龐蒂說:「我們用我們的身體感知世界」、「身體就是一個自然的我和知覺的主體。」楊大春稱之為「靈性化」身體,是「身心統一最終實現」的地方。因此,身體不只是物質性的肉體,也包含思想和情感。 此外,身體還是一種文化符號,某一時期的某一種身體,傳達了某一種文化信息,並決定其價值的高低。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人們會對肉體加以修飾,例如紋身或裝扮,而這些修飾,亦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小說不乏身體書寫,但在以《金瓶梅》為代表的人情小說出現以前,身體書寫被重視的程度不算太高。人情小說在明代出現,小說開始重視身體書寫,實受陽明心學及其後學的影響,例如陽明嫡傳子弟王艮曾提出「身也者,天地萬物之本也」、「尊道不尊身,不謂之尊道」的說法,身體的地位已得到彰顯。人情小說,實際上就是現實主義小說,《金瓶梅》對於日常生活細節以及身體感官的大量描寫,使明代後期社會的陰暗面,透過一個個活生生的身體,鉅細靡遺的展現在讀者眼前。劉衍青說:「這部小說以身體為軸心,反映了晚明社會人們對於金錢、美色、美食的貪婪追求與享受。」有學者甚至說:「我想,《金瓶梅》和《紅樓夢》這些作品的偉大意義,根本不在於為我們伸張了多少時代思想,而在於它們為中國歷史保存了一個個活生生的身體;西門慶的身體,潘金蓮的身體,武大郎的身體;⋯⋯栩栩如生—正是通過這些具體的身體,我們得以知道那個時代的人是怎樣生活的(而不單是怎樣想的),知道了他們的生與死,以及他們細節化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欲。」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金瓶梅》有很大一部分的意義確實是來自身體書寫。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