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學術專著
文白之爭─語文、教育、國族的百年戰場
作 者:
逢甲大學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五南當代學術叢刊
出版日期:2019/09/12(1版1刷)
ISBN:978-957-763-545-7
書 號:1XGW
頁 數:480
開 數:20K
定 價:680元
優惠價格:612元
語文是儲存文化和傳播文化的主要載具;文言文(古文)是過去的當代文學,現在白話文也將成為未來的古文,價值等同。 胡適等提倡「五四白話文學運動」的大師,都是熟讀古書、擅長文言的學者。胡適白話寫的好,是因為他有深厚文言和古書的底韻,讓他一輩子受用。 「文白之爭」,討論的既是文言白話文的比例及選文篇章的問題,又不限於此,不同的觀點,搖搖指向各自理想中國語文教學的目標,再以此規劃達到目標的方法。 今天談國語文教育,當然要考慮目前的時空環境背景,做一些變革,但改革是為了鼎新,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走出困境的需要,必須把握「時中」原則,獲得大家的信任才能成功。因此,108新課綱、新教材,都要具有本土特色,又能接軌傳統、交通世界。它是舊裡開新,而非無中生有的新。 民國107年由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系、國語文教學中心舉辦第三屆「建構/反思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邀請許多國語文教育專家學者,以及從事語文教育的專業教師,採多元觀點,跨領域發聲。本書收錄21位專家學者的文章。期使能帶領學界重新省思白話/文學的重新定位,更能有效改善國文教學。 多元要有價值,價值又有大小的先後順序,這是處理事情的重要原則。時空不斷的在變化,適者生存,所以必須文白合作共生,應變求通。
作者簡介(依姓名筆畫順序) 王嘉弘:南一書局編五處副處長、東海中文系博士 王慧茹:南湖高中國文專任教師、輔仁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江惜美: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教授 朱家安:沃草烙哲學主編 林淑貞: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高大威: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徐培晃: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 翁聖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昌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陳萬益: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陳達武: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 陳鴻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萇瑞松: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國文科專任教師,國立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游勝冠: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萬胥亭: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廖崇斐:逢甲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元亨書院總幹事 蔡明原: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 蔡明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潘麗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盧其薇:麗水華德福教育教師、清華大學師培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謝世宗: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
校長序
院長序
李威熊老師序
專題演講
1、文白爭什麼?──素養教學與課綱體制的省思-陳昌明
2、舊體制舊體制與新思維──我看「文白之爭」-陳萬益
議題討論
1、傳統文學脈絡的語文反思
以譯為戲:「古代廢文」的口語改作現象-高大威
名言概念與真實的存在-從熊十力《新唯識論》「文言本」到「語體本」的改寫說起-廖崇斐
2、當代╱台灣文學脈絡的語文反思
國文課本裡的台灣文學:以賴和作品為例-蔡明諺
移動中的邊界:白話詩如何現代?如何是詩?-徐培晃
3、官方課綱與教材體現
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文白之爭的脈絡與文化析論-翁聖峰
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研修歷程展演與反思-林淑貞
興趣、啟蒙以及規訓:1950 年代國語教科書中的兒童文學-蔡明原
4、不同體系的教學現場
國文教師的教學主體能動性-潘麗珠
多元選修跨域教學-以南湖高中「經典藝次元-經典詮釋與文創美學實踐」為例-王慧茹
108課綱技高國語文教學的常與變--以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為例-萇瑞松
華德福教育中的詩性智慧—以莊子寓言為例-盧其薇
文白論爭外的國文教學:關於一個技專院校教師的實踐與思考-陳鴻逸
5、多元觀點,跨域發聲
「國語」教學的本質-陳達武
華語文言文教學的翻轉---以〈五柳先生傳〉為例-江惜美
義務教育和古文必修的合理性-朱家安
從出版社角度來看多媒體在國中國文教學的運用--以南一書局為例-王嘉弘
6、語文教育背後的國族構圖
人文主義與「不涉政治」的高中國語文課綱修訂爭議-游盛冠
當代中文語境的文白之爭與紙本時代終結的語文倒退-萬胥亭
文言文之必要?國族建構、民主體制與本土化浪潮的糾葛-謝世宗
跋
慣看秋月春風 語言與文字隨時代而變遷,不同年代有各自歷史使命。「約定俗成謂之宜」《荀子•正名》語意及語用是建立在互為主體性的溝通系統之中,不是從規則與對錯的角度思量。同樣的,歷史上文白之爭也各自有著支持的理據,分庭抗禮。 從文化傳承角度,文言文的洗練貫串古今,讓中華文化數千年來歷時不衰。但從語文學習角度,白話文對知識普及、教育傳播而言功不可沒。但兩者是否互斥呢? 以提倡白話文學運動最重要的五四運動為例,胡適在致陳獨秀、1917年刊登在《新青年》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揭示了八不主義,開啟白話文學運動。然而,唐德剛先生指出胡適在1923年自述文學革命主張的〈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一文,標題「逼上梁山」本身不折不扣就是八不反對的典故。事實上,胡適等提倡白話文學的大師都是熟讀古書、擅長文言的學者。胡適白話寫的好,是因為他有深厚文言和古書的底韻、十歲背資治通鑑、博學強記古典文化,讓他一輩子受用。 因此,白話/文言不應是絕對二分,而要視討論的脈絡決定其間意義。時至今日,我們沒有過去對白話/文言歷史上的糾結,也沒有政治上意識型態的壓力,應該更能客觀中性討論白話/文言在不同層面上的意義。無論是語文教學、文化傳承、現實應用等,都可以更為深入地探究。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針對國文教學為出發點,探討文白之爭,以利建構/反思國文教學。目前已辦理第三屆學術研討會,並能集結出書。相信,論文討論不但能帶領學界重新省思白話/文學的重新定位,更能有效改善本校國文教學。本人相信,這種反思與建構的歷程,不但能有效提昇逢甲國文教學深度,更能對教師團隊研究能量有所啟發。時值五四白話文學運動百年紀念,在此謹代表學校對國語文中心及所有論文撰寫人致上誠摯的祝福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翟本瑞 2019/5/4
陳昌明教授專題演講 文白爭什麼?──素養教學與課綱體制的省思 廖美玉教授: 陳昌明教授還有在座所有關心國文教學的先進、同好和朋友,大家早安。大會很榮幸邀請到陳昌明教授發表第一場專題演講,我也很榮幸介紹陳教授──和我有三十年交情的老同事、老朋友以及好夥伴。 我習慣用四個字形容陳昌明教授,那就是「宜古宜今」,不僅大量閱讀古典文獻,也長時間浸潤在現代文學裡,除了詩、散文之外,對大部頭長篇小說的掌握度,即使在現代小說的教學領域,也罕逢對手。 陳老師在大量閱讀以後,有很多想法,我曾問:你為什麼不開課?他說,開課太麻煩了。所以對陳老師來講,閱讀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享受。我也曾聽陳老師演講西方理論,聽完以後我的評語是四個字:如數家珍。所以請陳老師針對文白之爭的議題,發表演講,肯定適才適所,很令人期待。 文白之爭不純然是專業的問題,也會涉及不同立場。陳老師在成功大學擔任過文學院長、博物館館長,同時是國家文學館創館的副館長,也曾在國立編譯館擔任過國文教科書審定主任委員,以及PISA國家中心共同主持人,除此之外,也投身大專院校的國文改革等諸多計畫。所以不管從專業還是行政經歷的角度,陳教授今天演講「文白爭什麼?」不論是從素養教學、或者課綱體制切入,肯定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 陳昌明教授: 謝謝廖院長,我們是幾十年的老朋友,所以她這樣介紹,我感覺怪怪的,因為我們平常講話比較輕鬆。 今天很榮幸來進行演講。原先收到e-mai的演講邀約時,心裡還在想說:講這樣的題目,是誰要害我啊!也就不管了,完全當作沒看見。過了兩、三個禮拜,余美玲教授打電話給我,我們講著講著,也就迷迷糊糊答應了邀約。 我們大會在闡述會議理念時提到,文白之爭這個議題是「語言教育:不同理念拔河的場域」,點出了文道之辨、國族文化、道德涵養、美學薰陶等討論,即便限縮在形式上,也可以是實用性跟人文精神的辨證,因此,這個議題當然值得思考。 首先,所謂的文白之爭,到底焦點是什麼?對此,我們來思考文白之爭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坦白說,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體制性的問題。文白之爭的根源,來自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修訂。所以基本上來說,文白之爭的根源來自於課綱。至於課綱該不該修?我覺得課綱要修,但不論誰,都修不好。 教育部曾邀請我擔任課綱委員,聘書都寄到家了,我還是把聘書寄回去。我心裡面想的是:課綱真的沒辦法修好。為什麼呢?這是一個先天體制的問題。我一直覺得課綱是非常傳統的東西、是黨國體制的遺留、是一個緊箍咒。課綱要告訴編者,課本該怎麼編——世界上哪有這種東西?可以有一群人,想說課本應該要這樣編,然後就可以讓另外一群人把課本編得好。我從不這樣想。這樣的體制本身有問題,所以我把課綱委員的聘書寄回去。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