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學術專著
世界思潮經典導讀
作 者:
周樑楷
、
劉滄龍
、
沈志中
、
張旺山
、
陳惠馨
、
單德興
、
王道還
、
吳叡人
、
鄧育仁
主 編:
劉滄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策畫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五南當代學術叢刊
出版日期:2019/04/23(1版1刷)
ISBN:978-957-763-220-3
書 號:1XFV
頁 數:208
開 數:20K
定 價:360元
優惠價格:324元
經典之書能帶來特別的影響,無論是它們深深銘刻在我們想像之中難以忘卻,還是隱隱藏匿於層層記憶之下偽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 透過經典閱讀,走入歷經文明淬鍊的精神世界,拓展更寬廣的視野,提升整體國家的人文素養,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心靈活動。特別是在這3C發達的時代,雖然吸收訊息快,也容易陷入淺碟式思考。 透過專家學者的引導,讓我們一起走入經典的世界,培養具有厚度與深度的人文情懷,累積屬於自己的生命穀倉。 經典,始終是人文閱讀不落架的主題。 「經典七十‧人文閱讀」是配合師大創校70週年校慶,推廣閱讀習慣所提出的計畫。本計畫透過課程規劃、經典閱讀演講、線上影片課程、活動和出版等管道推動人文經典閱讀,選定七個主題、70本人文經典書單,並推薦適合導讀之學者。七個主題依序為「世界思潮經典」、「歷史經典」、「臺灣經典」、「地理經典」、「文學經典(一)」、「文學經典(二)」以及「國學經典」導讀。邀請校內外具權威的導讀人進行導讀,與現場參與師生討論這些經典著作。 本書為第一大主題「世界思潮經典導讀」,包括九本經典導讀內容,分別邀請周梁楷老師導讀《烏托邦》、劉滄龍老師導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沈志中老師導讀《夢的解析》、張旺山老師導讀《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陳惠馨老師導讀《第二性》、單德興老師導讀《東方主義》、王道還老師導讀《第三種猩猩》、吳叡人老師導讀《想像的共同體》以及鄧育仁老師導讀《自由四論》。 期讓正在閱讀或是已經閱讀過該書的讀者,盡情體會每個文字、每個句子、每個篇章的菁華,探索不同經典之深厚內涵,培養自我的思辨能力,成為一個有生命厚度的人。
周樑楷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學歷 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劉滄龍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學歷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 沈志中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基礎精神病理學暨精神分析博士 張旺山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學歷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哲學博士 陳惠馨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學歷 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博士 王道還 現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單德興 現職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博士 吳叡人 現職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歷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鄧育仁 現職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兼所長 學歷 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
劉滄龍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學歷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
世界思潮經典導讀 目錄
序一 陳秋蘭 《經典七十‧世界思潮經典導讀》
序二 陳登武 走入經典的世界 累積生命的穀倉
壹、周樑楷 氣度恢弘的《烏托邦》: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觀點
貳、劉滄龍 藝術與哲學之間──走鋼索的尼采
參、沈志中 重返「經典」《夢的解析》
肆、張旺山 導讀韋伯的《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
伍、陳惠馨 《第二性》及其對於女性主義的意義
陸、單德興 《東方主義》及其不滿
柒、王道還 《第三種黑猩猩》──人與自然的連續與斷裂
捌、吳叡人 《想像的共同體》的閱讀經驗
玖、鄧育仁 集體美夢與自由之名
氣度恢弘的《烏托邦》: 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的觀點 周樑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前言:全球化思潮中談《烏托邦》 1991年,我在《當代雜誌》(第61期)發表一篇文章,叫做〈激進壯美的烏托邦〉。算一算,事隔已經二十多年了。那個年代,在座很多同學還沒出生。再說,從那時候到現在,全世界變化非常快速。例如,網際網路(internet)在1993年問世。 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個名詞和概念也剛出現,起初還不太普及,可是很快地對學術界和歷史界的衝擊,就越來越顯著了。 在〈激進壯美的烏托邦〉這篇文章裡,把「激進」和「壯美」這兩個概念兜在一起,主要是為了彰顯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 1478-1535)的生命意識和特質。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最後慷慨就義,被處死的。在臺灣,有些人喜歡拿《烏托邦》(Utopia)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類比。可是,陶淵明和摩爾的生命型態完全不同,一位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另一位是寧可上斷頭臺,這兩個人的生命型態難以類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桃花源和烏托邦,都描述「一個不存在的、卻又很美的世界」,但是這兩位作者的生命意識迥然不同。陶淵明以老莊哲學為依歸,摩爾秉持基督宗教的信仰,抗逆專橫的王權。先不說這兩位作者孰高孰下,但總該分明他們之間的生命特質。 除了分辨摩爾與陶淵明,其實我寫那篇文章是被逼出來的。從1980年代到90年代,全世界各地的學術氛圍盛行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在此思潮中,有股「反烏托邦」或批判烏托邦的論調。有人嘲笑「烏托邦」的概念純屬虛構,如同迷信宗教一般,早該拋棄,不值得一提。然而,我覺得這種推理失之膚淺,而且「烏托邦」的概念在思想史上有存在的理由。所以在那篇文章裡,不只寫十六世紀的摩爾,還加上二十世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家湯普森(E. P. Thompson, 1924-1993)。摩爾和湯普森都是英國人,前者抗拒絕對王權,後者批判資本主義體制。他們的言行都蘊涵「烏托邦」的概念。其實,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思想也不離「烏托邦」。他們的「烏托邦」,不僅扣緊個人的生命意識,而且還落實在他們的現實意識(presentism)。實踐(praxis),或所謂的知行合一,更能展現他們生命主題的存在意義。在那篇文章的結語中,引用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壯美」之說。我想,王國維的「壯美」,應該可以對應英文的sublimation。英文裡的sublime,可以指任何壯大、令人震憾的自然景觀,或人為的大型活動及禍亂。當人們面臨這種情境,而能突圍超越,叫做昇華(sublimation)。王國維解釋「壯美」,他說:「若其物直接不利於吾人之意志,而意志為之破裂,唯由知識冥想其理念者,謂之曰壯美之感情。」其次,我又說摩爾和湯普森是「激進」的,因為前者不惜犧牲生命,敢於衝撞帝王,後者走上街頭,著書立說,批判資本社會。他們不僅沒有淪為空談之輩,而且在行動上也相當激進。 相隔二十幾年,今天重新來談《烏托邦》這本書。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朝向全球化。這股全球化的浪潮和「高科技—金融的—資本主義社會體制」有密切關係,顯然和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初期大為不同了。我們應該如何重新閱讀摩爾這本書呢?我想藉今天這個機會,來這裡做個報告。 一、烏托邦在哪裡? 今天的主題,主要不在《烏托邦》這本書,而是在講「烏托邦」這個觀念。我想把「烏托邦」這概念(concept)拿來和所謂的形上思維(metaphysical thinking)連結來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打從十九世紀末以來一直到今天,各行各業,包括史學界,已進入所謂的「現代性」(modernity)。史學的「現代性」有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以求真為主。或者說,為了歷史而研究歷史(study history for its own sake)。為了這個目標,史家用心、花很多精力在歷史知識論上面。可是為了求真,史學家索性把所有的形上學一律丟棄到教室之外。甚至有的連生命哲學也一概拋除。今天,學生到了文學院求學,是不是人人覺得生命更踏實?還是每天一再抄筆記、背筆記而已?史學界進入「現代性」,雖然知識上有不少收穫,可在有意無意之間,生命哲學以及人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反而日漸疏離。有鑑於此,我個人在一九八零年代逆向操作,積極思考歷史與形上思維的新關係。這是為什麼今天的主題涉及烏托邦與形上思維。 這二、三十年來,學術界各行各業進步很快,其中有兩門學問突飛猛進。第一個是腦神經科學,另一個是對DNA的研究。新知識讓我們改變了對所謂「什麼是人」的看法。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現代的知識對「什麼是人」的了解,已經跟二十世紀大不相同了。甚至可以說,跟我在大學時代(1960年代)的見解已經很不一樣了。在座大多數同學現在大概在二十歲左右,你們不妨推測一下,再過二十年四十歲的時候,腦神經科學和DNA的研究假使被統一貫通起來,屆時我們對於「什麼是人」一定又有很大的轉折。到那個時候,對於「人」的視野、「人」的觀點必定全然一新。 (詳請見全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