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學術專著
《金瓶梅》飲食男女
作 者:
胡衍南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2/11/18(1版1刷)
ISBN:978-626-343-430-1
E I S B N:9786263435162
書 號:1XLU
頁 數:352
開 數:20K
定 價:520元
優惠價格:468元
◎飲食、男女乃本性需要,然而人類經常以「食色交歡」的模式放大欲求,《金瓶梅》就是反映這種「混亂」的偉大文本。 《金瓶梅》有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場景,也有讓人嘆為觀止的飲饌帳簿。《孟子‧告子》揭示「食色性也」,不過小說人物關於飲食、男女的實踐已臻「過度」之境,反映明代社會侈靡相高、放蕩為快的暴發文化。本書除了梳理《金瓶梅》食、色兩端各自呈現的富饒內容,並主張兩者不只可以對看甚至根本互相詮釋,說明這種因放縱所造就的「繽紛」委實是明代暴發商人的虛無主義成就。
胡衍南 學歷: 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任職: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專長: 明清小說 著作: 主編《金學叢書》、《紅樓文薈》、《深度討論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等,著有學術專書《飲食情色金瓶梅》、《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紅樓夢後──清代中期世情小說研究》、《蘭陵笑笑生與《金瓶梅》》,以及非虛構寫作《人文薪傳──當代知識推手群像》。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世風以侈靡相高──《金瓶梅》的飲食排場
一、晚明富豪的飲食用度
二、《金瓶梅》的飲食內容
(一)主食、菜餚
(二)點心菓品
(三)酒、茶
(四)饋贈什物
三、《金瓶梅》的飲食情境與文學藝術
(一)家皇帝──西門慶
(二)妻妾粉頭
(三)幫閒無賴
第三章 人情以放蕩為快──《金瓶梅》的性愛饗宴
一、晚明社會的性享樂趨向
(一)宮中宣淫
(二)性產業及性商品
(三)禁欲主義的反動
二、西門慶的風流帳簿
(一)初試啼聲
(二)性的冒險
三、西門慶的性癖好
(一)常態性心理
(二)變態性心理
(三)男風
四、《金瓶梅》的性愛描寫與文學藝術
(一)「嫖客」西門慶
(二)妻妾
(三)姘婦、妓女
第四章 食色性也──《金瓶梅》飲食/男女的互動描寫
一、飲食與性交的互動
(一)風流的媒介
(二)且幹且食
(三)婦人手藝
二、最美的食物:肉體
(一)以食物喻肉體
(二)視男女若飲食
三、口的功能及其隱喻
(一)性愛前戲三部曲
(二)口的包容與攻擊
(三)「前戲」之外……
第五章 無盡的放縱與耗損──西門慶與晚明商人的享樂「美學」?
一、晚明文人的精緻生活情調
(一)古來之飲食觀
(二)晚明文人的生活主張
(三)餚饌在精不在豐
二、晚明文人的房中養生實踐
(一)古來之房中見解
(二)明代文人的房事養生主張
(三)陰陽交合禁忌
三、《金瓶梅》食、色情調的「模擬」與「變形」
(一)西門慶:自命風雅的小丑
(二)放縱飲饌,何來精美?
(三)耗損精神,不顧養生
第六章 結 語
【附錄】論《金瓶梅》及其續書之「鞦韆」意象運用
重版後記
第一章 緒 論 作為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和其他經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比較起來,其藝術成就自是等量齊觀,然而回顧它的接受史,較諸他者卻是有幸有不幸。幸運的是,我們對於《金瓶梅》整個成書過程的掌握,遠勝其他三部奇書。因為除了明人留下的零星抄本流傳資料,1934年於山西發現的「詞話本」,更使長期流傳的「崇禎本」有了戡校察照的對象,我們進而得以理出一脈清楚的演進軌跡。不幸的是,關於《金瓶梅》的作者,晚明文人從來沒有留下任何清楚的交代,甚至連一個人名都不曾吐露,所以即使歷經近一個世紀的考證,至今仍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定論。 所謂「詞話本」,指的是《新刻金瓶梅詞話》,既是「新刻」,書內又有萬曆丁巳年東吳弄珠客作的序,所以這個版本應在萬曆丁巳年(四十五年)以前誕生。至於所謂的「崇禎本」,是針對詞話本大加刪削而來,這個系統種類亦多,唯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提要》記錄三種、鳥居久晴〈金瓶梅版本考〉稱有四種、韓南〈金瓶梅版本及素材研究〉則聲稱有九種,其中最廣為人知者,乃馬廉舊藏、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鄭振鐸根據附圖署名的刻工,推斷此版出於崇禎年間,加上此本避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諱,學界後來就習慣稱呼為「崇禎本」。至於清代廣為流行、由張竹坡導讀評點的「第一奇書本」(或謂「張評本」),仍是不折不扣的「崇禎本」。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