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心理、諮商與輔導
-
諮商運用
-
藝術治療
藝術本位治療研究法
Art-Based Research
原文作者:
Shaun McNiff
作 者:
雄恩•麥可尼夫
譯 者:
吳明富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1/05/01(3版1刷)
ISBN:978-986-522-525-4
書 號:1BX0
頁 數:272
開 數:20K
定 價:420元
優惠價格:336元
主題書展
9/2-10/31 2024五南開學祭!論文/法律政治/教育/社會心理/電機理工/數學物理/化學程式/醫護/農林漁牧/教科書8折起,特價書99元起,全站滿550打95折
主題書展
10/1-10/31島嶼樂活提案—身心排毒療法/單書79折起、部分雙書75折,滿550再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9/2-10/31 五南開學祭!全站滿550再95折
在創造性藝術治療研究領域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借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等主流學術範圍內的研究方法,來調查和了解藝術的治療價值;可是,綜觀歷史,我們卻忽略了,藝術本身一直以來就是一種探索和描繪人類精神和靈魂的卓越方法。 藝術本位研究是一種運用創造性藝術治療經驗中的各種元素來進行探究的方法,其中包含研究者自己的藝術創作,其最大特色在於研究的無限可能性。我們比較容易遵照一連串的標準程序來設計研究方案,但為了與創造性經驗的本質保持一致,藝術本位研究鼓勵去沈浸於創作經驗的不確定性,來「找尋」一種滿足自我的探究途徑,以及透過一個通常無法預測的探索過程來理解事物。 本書不僅介紹了目前在美國學術界日益普及、以藝術為本位的研究概念外,它還提供了一種創新的研究哲學和豐富的研究實例及構想,讓有心透過藝術媒材和創作過程來探尋藝術之療癒力的人,獲得激勵和啟發;同時,也回顧藝術治療研究在歐美的發展淵源,並藉由文獻探討來重新思考藝術治療的真正內涵。
Shaun McNiff 美國萊斯理大學教授
吳明富 現職: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副教授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 跨領域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 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初等教育學士 經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案助理教授 紐約曼哈頓「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 藝術治療師 紐約大學 &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藝術治療督導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論基礎
新研究觀點的出現
從合理性判斷到創造性探究
與想像科學的連結
經驗式和內省式探究的藝術整合
臨床實踐者的研究
第二部分 藝術治療研究的回顧
探究的博大精深
視覺影像和經驗的展現
在藝術治療中,研究是焦點
藝術治療文獻中的藝術認知
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的研究概觀
第三部分 研究構想和方法
發現的方法
研究的實踐
結構
個案研究與歷史的藝術擴展
構想
後記
參考書目
新研究法的出現 在二、三十年前,當創造性藝術治療這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員,開始把焦點放在對 學術研究的渴求時,傳統的行為科學研究法,質化的研究和量化的研究,被公認 為是唯一的研究工具,因為他們自認為創造性藝術治療只是精神治療領域的延伸 ,並且希望藉著遵循「可被接受」的學術研究標準來證明藝術治療的功效。 英文字esearchN表徹底調查研究的意思,e-searchN是藉著一個有紀 律、受過訓練的研究方式來earch againu反覆尋找」的過程。然而,在創 造性藝術治療這個領域中,我們已經普遍的接受學術研究和科學性的調查是兩個 相同的概念。如果只用這個單一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這一詞,那便局限了我們去 尋找新的且富想像力的研究法可能性的動力。創造性藝術治療已經被定義為是一 種將之前分開之不同學術領域的結合,可是我們卻忽略了要去關注這些建構出藝 術治療這個新實體的不同學術領域中,「所有的」研究法。雖然我要試著提倡一 種較全面性的學術研究方法,但我無意去否定科學研究法的價值。事實上,我堅 信,如果我們能創造出一種更多元化的學術研究環境,以科學為基礎的研究調查 也會隨之復興。 從我整個職業生涯過程裡,我逐漸領悟到,創造性藝術治療這個領域的出現,最 主要的貢獻者是藝術本身,然而,藝術卻在這個專業的學術研究論述中被明顯的 忽略。在1970年代,當我從事博士班研究時,我專注於藝術心理學,並且訪問藝 術家和兒童有關他們的創作動機,我藉著行為科學研究法中的訪談方式來調查藝 術創作的過程,雖然這個探索藝術創作動機的研究榮獲獎項,但我無法確定的說 ,這項學術研究對我或任何其他人有持續性的影響力。 我藉著指導碩士班學生的論文,和督導一位有意研究藝術創作的博士班學生的經 驗,一種研究法的新方向開始在1980年代早期萌芽。我那些碩士班的學生,對於 之前我在從事博士研究時,利用心理學研究法重新探討與創作動機相關之心理因 素的文獻,且將訪談資料和所作的結論用傳統式的學術寫作方式呈現出來等過程 ,並不感興趣。剛開始我還以為他們大概缺乏對追求知識的好奇心,但是後來我 才知道,他們比較有興趣於專注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以及他們個人與作品之間的 關係。當給予學生們自由時,他們選擇依照自己的興趣,來決定如何能將個人的 創作表現與自己的碩士或博士論文成品相結合。如果當時我堅持學生們使用正規 的研究法,那我等於是強迫他們遵循傳統標準,會因此而剝奪他們對創造性藝術 治療的中心實踐。 當我放鬆對學生在研究過程的控制時,他們開始探究我從來沒有自己經驗過的個 人創造表現力。我的學術成就在那時,大部分只專注於記錄我對其他人作品的觀 察,以及他們在面談時對自己創作表現的看法,我感覺這樣的學術過程是二手的 ,與學生們自行創新的研究那種具創造力的過程相差甚遠。這些研究報告與我在 工作室中教導他們持續從事藝術創作,和用想像力來反映自己的創作相一致。時 間證明了這些學生確實對藝術的治療能量有全然的認識,他們也親自見證到,沒 有理由將學術研究和實務兩者分裂為二的概念。學生們專心一意的付諸行動來將 實務研究盡全力完成,反觀我自己,則老是在藝術工作室(實務)和心理學期刊 (研究)兩者之間遊盪不定。 視實務和學術研究兩者為分裂的實體,在創造性藝術治療師當中仍十分普遍。實 務工作者認為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與「學術研究」是分開的,因為他們認為學術 研究是「全職」研究者的事。那些碩士班的學生反而成為我的老師,因為他們教 導我,學術研究和實務工作是不分開且相互依賴的。研究和實務之所以分離的原 因,是由於傳統科學要求客觀,認為實務參與者無法在工作過程中實際看到正在 發生的事情。生命中有許多角度可以在特定情況下藉由外在觀察而產生,但是在 藝術和治療兩者合而為一的創造性藝術治療領域中,我們需要新取向的研究法。 首批在我督導下,以藝術為基礎所完成的一篇碩士研究論文中,牽涉到一位女士 所創作的一系列女性胴體的繪畫。與其記錄別的女人所告訴她有關於她們的身體 形象,或去觀察她們的繪畫,那位學生寧可選擇花上一個學年的時間,藉著描繪 大型的人體畫來探索女性胴體。她所完成的學術研究內容包含:在論文中對那些 繪畫作品的描述、一場畫展、一篇記錄這一系列繪畫的過程,以及這整個過程如 何影響畫家本人的書面報告(Jenkins, 1988)。 雖然學生的研究啟發了我,但是在那時候我仍然鼓勵論文寫作者,遵從我之前學 術研究經驗的過程來執行訪談、觀察、撰寫個案研究、設計問卷、分類和統計數 據、記錄並歸納出模式和傾向,以及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身為畫家,我似乎被 這位學生以藝術為基礎的研究所激勵,但我那時還未能瞭解她這個具革新性的研 究計畫,對整個創造性藝術治療研究,有著寬廣的牽連。我享受與她共同進行這 個研究計畫,並且注意到她是多麼熱忱地投注在每一個發展論文的階段。當其他 學生還對自己不知如何開始著手進行他們的論文,而感到挫折時,她已經從在待 了好幾個小時的工作室裡,手上沾滿顏料的走出來。因為她,我開始思考我在工 作室中所經驗的創造性過程,與我的心理學研究報告是如何的被隔離。我在當時 未能覺察出,我對藝術治療研究法的雛型感到些許的不自在,是一種對自己在藝 術和心理兩種角色認同上的分離。 我曾問自己,是否個人的藝術性研究是一種自戀狂妄的表現?這樣的研究,對於 服務他人和這份專業的助益在哪裡?又如何與心理學連結上呢?當我正在鑽研如 何寫出自認為對創造性藝術治療這個領域,具有學術價值貢獻的文章時,我的那 位研究所學生則在畫室中從事繪畫創作、將文字和圖像相結合、肢體活動、即興 歌唱、擊鼓和表演藝術,她的方法反而更能接近那種具創造性的現象。我同時也 注意到,在研究所課程中,最具天賦和對藝術最忠誠的學生開始與她一起工作, 她影響和激發了其他人的論文計畫。由於這位學生,我開始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 創造性藝術治療的所使用的研究法。 當我繼續思考這位學生的論文研究過程時,我逐漸明白,是她在我的藝術治療工 作室裡全心全意的投注,真正影響和教導了她如何從事這樣的研究工作。我是她 的老師和主要的影響者,但她自己則將我所教導的東西全然的創新運用。在那時 ,我並不認為藝術創作和對自己的創作所作的個人反省,可以是學術研究的基礎 。傳統的心理學論文研究方法,是要求對其他人運用藝術媒材所作的創作提出想 法。碩士或博士論文寫作的過程,應該是一種在學術上演繹的練習,提出研究草 案,並符合主流心理學研究標準,且能呈現在專業期刊上的研究設計。在創造性 藝術治療的傳統制度上,我們沒有習慣去刺激和發掘新的研究調查方法。由於藝 術本身,一直是在以分析過程和創作成品為主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中,被視為是未 加工的材料,因此以藝術探究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必然顛覆了整個固有的研究規 範。 這篇論文把重點放在女性胴體的繪畫上,由於展出這些繪畫作品是論文中一個很 重要的部分,而且展覽的大型作品很無畏大膽,它對我和整個大學社區有不小的 震撼。那些作品令人難忘,它們所傳達出來的能量,重大地影響了我對學術研究 目的和方法模式的想法。那位研究生稱自己所使用的研究法為,在藝術家和所創 作之繪畫之間有直接牽連的「經驗主義」。這篇論文的幾個主要目標,包括了: 深入去瞭解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藝術家和創作空間,以及畫像和創作空間之間的 關係,並且探討介於不同藝術家、不同畫像,以及藝術和藝術家治療師之間的關 聯性。這篇論文引用了學者Paracelsus於1526年所提出的看法,研究的目的在於 「對事物本身有最深層的認知」(同上,p.2)。這篇論文報告聲稱,藝術工作室 是處理經驗事物的研究實驗室,它改變了我對研究調查過程所採取的方法。我很 高興在當時,學生們將我教給他們的東西,轉換成為更高階的形式回饋給我。 這種以藝術為基礎的研究法理論,早在此前一年的另一位研究生已對我提出,想 利用一年的時間,去創作一件有關她與母親之間親子關係的大型繪畫來當作論文 主題的想法,我當時被這個想法所激勵,並且感覺這樣的論文研究,比自我沉浸 的日記撰寫,更能深入表達母女關係。從我指導這些研究生寫論文的經驗中,讓 我變得對這種傾向自我省思的學術研究,更謹慎小心。我無意暗指內省式的研究 調查是一種自我放縱。有許多對心理治療經驗最深刻的理解和創造性過程的浮現 ,往往是自我分析的結果。然而,這種研究方法,有忽視藉由自我探索來找出方 法去幫助他人的傾向,並且在某些方面上,無法提升創造性藝術治療領域這樣崇 高的目標。 這種非常個人的研究專案,對以服務專業和精進從事創造性藝術治療的研究所論 文課程來說,產生了一種可能的挑戰。當我在指導學生時,我不斷的問自己:「 這種研究計畫如何能對學生本身和其他人,有實際的幫助呢?」 這個論文計畫既簡單又直接,這位學生會在兩個學期內,專注於完成一幅自己母 親的油畫,這件唯一的作品將會經歷一連串的變形。每一個圖畫轉變的不同階段 都被照相存證,以作為後來詮釋各個階段圖畫的紀錄。這件繪畫作品被視為是一 種持續不斷變形的過程,在完成整件作品之前,因顏料覆蓋而失去圖像的每個階 段,是與最後成品同等重要(Rice, 1987)。整個論文研究法最令人感興趣的是 ,如何去決定這件繪畫作品什麼時候才算完成。它可以被視為是永無止盡一輩子 的事情,但暫時以論文結束那天為完成日,或者視它為畫家本身跟母親終其一生 的關係裡,其中一個階段的具體呈現。這項論文研究除了在時間上的限制外,也 或許有美感上的考量,例如,整件作品的組織結構要在什麼時候才能被稱為完成 了。 從治療的角度來看,這份研究證實了C. G. Jung所提出的一種想法的價值,那就 是要緊緊地把握住圖像。與其一直轉換不同的練習方式,用繪畫這種媒材來處理 一個複雜難懂的主題,可以提供深沉思考的空間。這位藝術家研究生與母親的關 係,在繪畫媒材的創作過程中展現出來。藝術家的情感和回憶,藉著繪畫創作而 被激發出來,利用塑造圖像的過程,畫家和母親之間的情感也因此隨之改變。畫 像的產生與藝術家內心對一位在她生命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的人之間,存在著一 種持續性的相互影響作用。當繪畫被呈現時,裡頭包含了許多被新的繪畫構圖所 覆蓋「舊有已完成」的圖像。整件完成的作品,就像是一個在描繪某段長期關係 的故事裡,許多來來去去的情節片斷的集合。儘管舊有的圖像被覆蓋,但仍然在 新的圖像「底下」存在。繪畫作品等於是我們經歷不同人生階段的具體紀錄。 最令我欣賞的是,這篇論文的探究方法完全是以藝術媒材創作為基礎。它證明了 藝術家在工作室中所作的研究,與化學家在實驗室裡所作的研究是一樣的。我們 如果要讓藝術成為心理研究的主要模式,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確保藝術研究要關 注在對藝術媒材的實驗上,就像化學家的工作是在研究自然物質一樣。我一直引 述這項研究方案為藝術基礎研究法的一種模式。這件繪畫作品,成為連接藝術表 達和心理思考兩者之間顯而易見的焦點。那些將具實驗性質的資料傳達出來的照 片,在整個研究設計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為研究結果必須透過像口語商議一 樣重要的視覺證據來呈現。藝術的過程提供了一種清晰的架構和可靠的研究方法 。那位研究生所作的研究紀錄,不僅對她個人本身有幫助,對我和在創造性藝術 治療課程中的新一代研究生來說,也帶來了莫大的助益。 這篇論文不僅僅是作者個人對母女關係的思考,其關鍵的發現是在於,圖像本身 的轉形現象與持續變化的繪畫創作過程,將成為一種永恆不變的心理焦點。當研 究者專注於邊作畫、邊深思其表達意涵的這整個過程中,她的思緒陷入了與自己 母親之間關係的深處。我認為,這篇論文的主要貢獻在於它的方法論,它揭示了 藝術創作的過程,可以成為是一種持續的治療方法。 我的另一個指導研究生論文設計的經驗,更進一步地激發了我對創造性藝術治療 該研究些什麼的思考。在我與這位學生合作之前,我已經比較清楚的明白,把自 己所直接參與的第一手藝術探索,視為是作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創造性藝術治療 中是很重要的。這篇論文設計是要用繪畫的方式,來追蹤一位少女在變化無常的 日常生活和想像中,謎樣般的思路歷程。那些圖畫繪製得很漂亮,無需文字,這 本畫冊就能講述故事,因此我們將它當作原型故事書來進行探討。由於此學生要 憑這篇論文去申請碩士學位,所以我堅持要她寫一個章節來說明自己對這篇視覺 論文之創作過程的想法。 我的理由是:「你需要提供一些心理學方面的詮釋,以區別出你的論文與其他藝 術碩士的論文是不同的。由於你要爭取的是創造性藝術治療的學位,你必須展示 你對這門學科知識的專精。」 我樂於看到這篇論文是以藝術探究為其要素,但同時也應該要在心理學方面有深 入的探討。這位學生與我在合作上關係密切,我們也相互尊重,她客氣地聽著我 的話,但顯得對我的建議並不熱衷。我覺察到,她認為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描述說 明,無法反映出她的研究宗旨,因此,我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她為這個研究傾注 了許多的精力和時間,不打算去損害其成果的完整性和精華,儘管我必須維護論 文評審的標準,我最終還是站在她的立場上去考量,決定讓她自己尋找出能兼顧 雙方要求的解決辦法。 她對創造性過程多方面的研究是我個人未曾經歷過的,雖然我是她的老師,也是 她學習環境的管理者,但她已能清晰地洞察到創造性藝術治療過程的深處,然而 ,這對我來說,卻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星期後,這位學生回來向我講述,為什麼她不能用傳統的心理學觀點來「解釋 」或思考論文中的故事。她認為,外加的說明是不能真正反映出在這個主題研究 中所發生的事實。我對此不置可否,只是建議她再花點時間去重視這個問題,相 信最終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當我們再次見面時,這個學生表示,她可以試著為故事中的少女主角代言,讓這 位少女從她自己的觀點出發,來講述關於這篇論文的一切。故事主角本身的意見 ,能使這位學生用一種與那些圖畫的情緒表達相符合,並更深入且富於想像力的 方式來對自身的經驗進行深思。少女的陳述同時讓這位論文作者,真正地深入到 研究過程的內部,並深刻體會到,從外部來進行分析是得不到結果的。這個學生 透過創造性的語言運用,以另一種具藝術性的陳述方式來講解那本視覺畫冊,她 藉著藝術來解釋另一種藝術!身為這篇論文的讀者,我很留意觀察這樣的詮釋故 事方式,是如何把研究成果說明得更動人、更易讓人理解。這位學生發明了一種 新的方法,把研究計畫中相互關聯的藝術表達和心理表現結合在一起。在研究計 畫的每個階段,她從頭到尾扮演著一個研究心理現象的藝術家角色(Shapiro, 1 989)。 藉由這項論文專案,我認識到,圖像及藝術創作的過程,永遠要比沉思的理智早 一步,如果我們繼續沿用標準的行為科學方法,在做任何事之前先定好計畫再去 做的話,那將會削弱我們在藝術治療領域上,去發掘一些獨特、新穎,且有用的 研究方法的能力。我這位學生的創新實驗,已經超過了我對創造性藝術治療研究 的認知水準,而藝術的創作過程,則更超越了我倆在概念上的框架。 當我與這位學生一起工作時,我專注於讓她的研究更具完整性,並且試著想出方 法來實現這項專案的全部潛能。在本篇論文完成後,我開始瞭解她的研究作品, 是如何為創造性藝術治療的實踐指引出新的方法。這篇論文計畫,進一步地證實 了我們曾經是如何的用分析性和說明性的方法,來理解或詮釋那些具創造性的想 像,然而,這種解析方法,並不能持續且進一步的將作品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 我開始重新思考該如何回應那些我在從事治療時,所產生的藝術作品。我能找到 更具想像力、更具藝術性,且更深入的方法來處理我自己創作的圖像嗎?如果我 以更多的想像力和詩意去看待自己的繪畫,我能否探究出那些無法用理智去解釋 的真正本質呢?我想起了C. G. Jung曾經形容過的一種情況,當我們試著去解釋 一幅圖畫時,反而會抓不住重點。創造性表達的生命力,是需要那種能去欣賞並 保持其神祕感的相應意念來培養。 在我對促進創造性藝術治療研究進行改革的努力中,我發現這其中最大的障礙, 就是我們目前對「研究」的陳腐定義。在《藝術的深層心理學》(Depth Psycho logy of Art)(1989)和《藝術即是醫療》(Art as Medicine)(1992)這兩 本書中,我運用了自己的藝術表達,作為一種理解治療和藝術過程的方法。讓我 寫出這些書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研究生們的作品。當它們出版時,我曾害怕遭受 到那些對研究持有保守態度的同行們的嘲笑,由於在當時,創造性藝術治療領域 的研究人員,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在分析他人的作品上,因為治療學上的「保持距 離」和「客觀評價」在過去是研究守則中最基本的兩項原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