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心理、諮商與輔導
-
諮商運用
-
藝術治療
正念創作,心癒寫作:工作室三部曲
作 者:
吳明富
、
李巧度
、
李佳汶
、
李宜潔
、
張淑芬
、
莊馥嫣
、
曾惟靈
、
葉欣怡
、
賴加麗
、
謝宥玄
、
鍾淑華
、
簡毓宏
主 編:
吳明富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4/05/10(1版1刷)
ISBN:978-626-393-283-8
E I S B N:9786263932722
書 號:1B3T
頁 數:308
開 數:20K
定 價:620元
優惠價格:558元
《正念創作,心癒寫作》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採用Pat Allen博士所發展出來的「工作室三部曲」模式─意圖寫作、正念創作、見證寫作與朗讀,在「自助」、「助人」和「社會倡議」三個層面進行實務運用和變化應用,由12位作者共同撰寫,記錄下各自的實際經驗與現身說法,意圖在推廣和傳遞「正念創作,心癒寫作」的力量,從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擴展到我與社會、我與靈性,為個體和群體尋覓「安適之地」,提供一個可能的途徑。每位作者以淺顯易懂又不失其核心內涵的文字與圖像,讓自身的體悟見證,成為讀者的視覺見證。 「工作室三部曲」著重在引導個人如何於創作歷程中,正念地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參與者被鼓勵自由地運用簡單或多元的媒材,依循個人獨有的步調和風格來創作圖像,讓圖像成為創作者的嚮導;然而,創作者以文字書寫取代口語對話,不針對作品做任何有關圖像內容的口頭詮釋,只是靜觀地欣賞和聆聽「畫中之話」。 結合藝術創作和寫作的「工作室三部曲」,可以是助人工作者用來服務多元個案族群和團體,以及檢視個人身、心、靈狀態,進而自我關照的一種理情兼具的模式,也能成為一般人自我探索、成長與療癒的方式之一。創作者運用自由書寫讓外在圖像和內在聲音對話,並藉由個體心理動能和團體心理動力的運作及催化,創造出一個能量匯集與流動的空間,促使參與者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獲得滋養與賦能。
吳明富 現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專任副教授暨副主任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專任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美國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藝術治療師與亞裔青少年事務主任 美國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督導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跨域整合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表達性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士 李巧度 現職: 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兒少據點藝術療癒師 土城祖田里長照關懷據點藝術療癒團體帶領人 夢的藝術療遇社團團體帶領人 「與夢共舞」線上讀書會導讀人 經歷: 蕭中正醫院失智長照據點藝術療癒團體帶領人 長庚樂齡大學藝術療癒帶領人 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人文講座講師 小小書房夢的藝術療癒團體帶領人 世界宗教博物館教育推廣館員 學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 李佳汶 現職: 臺北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專任專業輔導人員 經歷: 臺北市立松山高中代理輔導教師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臺北少年觀護所義務輔導志工 新北地方法院少年假日輔導講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全職實習心理師/實習藝術治療師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兼職實習心理師/實習藝術治療師 學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在職碩士班就讀中 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學士 李宜潔 現職: 新北市立新北高工輔導教師 經歷: 亞東醫院藝術治療兼職實習 桃園縣立國中兼任輔導教師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 張淑芬 現職: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經歷: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研究會召集人 明志科技大學進修推廣處教務組組長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實習藝術治療師 明志工專共同科講師 誠品傢飾業務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莊馥嫣 現職: 李政洋身心診所藝術治療師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藝術治療師 臺灣夢想城鄉協會藝術治療師 經歷: 北縣康樂欣精神障礙家資中心團體帶領者 八里療養院精神病人長照中心團體帶領者 重修舊好無家者友善空間團體帶領者 潭馨園無家者宿舍團體帶領者 圓通居遊民收容所團體帶領者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劇本創作組學士 曾惟靈 現職: 唯靈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所長 經歷: 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理事 性侵加害人身心治療輔導教育處遇團體講師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新竹就業中心職涯諮詢師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社會工作室組長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藝術治療組碩士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英國文學系學士 葉欣怡 現職: 竹見好轉心理諮商所特約心理師 經歷: 萬華社區大學/永和社區大學藝術治療課程講師 德霖科大/龍華科大/實踐大學/長榮大學諮商心理師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學生輔導中心駐校心理師 學歷: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藝術創作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士 賴加麗 現職: 社團法人中華培愛全人關懷協會專員 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信義會龜山真理堂師母 經歷: 輔仁大學進修推廣部179、180期〈玩心〉授課教師 Playback Theatre〈為愛而演〉年度巡演活動演員 台北浸信會仁愛堂青年團契外聘講師 師大小大師暑期特殊兒童美術營助教 臺北市立美術館教育推廣組實習生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藝術治療組碩士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學士 謝宥玄 現職: 行動藝術治療師 經歷: 國防醫學院教務處專員 新北市穀保家商代理輔導教師 金寶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實習心靈關懷員 國防醫學院心輔社、新北市穀保家商輔導室、桃園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等藝術療癒工作坊合作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學士 鍾淑華 現職: 臺大兒童醫院兼任藝術治療師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合作藝術治療師 臺灣表達-創造性藝術治療學會理事 經歷: 藝術治療體驗工作坊帶領人:暖心全人諮商中心、依懷心理諮商所、耕莘護校 藝術職涯探索團體帶領人:景文科大、萬能科大 薩提爾小組導師: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展協會、旭立文教基金會 薩提爾工作坊帶領人:親子關係、自我增能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所藝術治療組碩士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所碩士 簡毓宏 現職: 社區行動藝術治療師 經歷: 新北市立明志國民中學綜合活動(輔導)兼課教師 黎明技術學院資源教室課程講師 失智症關懷據點、樂齡、日間照顧中心、社區復健中心表達暨創造性藝術活動課程講師 學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碩士
吳明富 現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專任副教授暨副主任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專任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美國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藝術治療師與亞裔青少年事務主任 美國紐約大學藝術治療督導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跨域整合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表達性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士
目錄
第一部分:序論
第一章 「工作室三部曲」進行方程式(吳明富)
第二部分:自我關照
第二章 那裡盡是暗湧、碎浪、暖潮(李佳汶)
第三章 重啟(李宜潔)
第四章 走一段正念工作室三部曲的實踐之旅:身與心的連結(簡毓宏)
第五章 此處.彼處.與之間(謝宥玄)
第六章 以創作練習說再見(張淑芬)
第七章 抗拒之牆什麼樣?找回真實自我的大冒險(賴加麗)
第八章 面對失落悲傷:以藝術陪伴攝護腺癌末的父親(鍾淑華)
第三部分:關照他人
第九章 大學生自我成長團體和工作室三部曲創作的相遇(葉欣怡)
第十章 中年危機婦女的心癒處方—「夢工作室三部曲」(李巧度)
第十一章 夢想前方的夢想—「夢工作室三部曲」團體帶領經驗(李巧度)
第四部分:社會倡議
第十二章 憂鬱信件:來自黑洞的字畫(莊馥嫣)
第十三章 關懷精神障礙者幻覺世界與自我意象之創作歷程(曾惟靈)
附錄 Pat Allen 和Adina Allen 與藝術治療學生們的線上Q & A 對話
Pat Allen是我在美國聯合大學(Union Institute & University)攻讀藝術治療博士時的指導教授之一,也是我相當敬重的藝術治療師和督導。她在1995年完成了《療癒,從創作開始》(Art is a way of knowing)(江孟蓉譯,2013)這本經典之作,儘管距今已近三十年,此書的影響力仍無遠弗屆。Allen透過自身的創作經驗,走過生命的幽谷,進而將「藝術即療癒」的信念、精神和作法,深入淺出且真實詳盡地記錄在這本「藝術自療」書籍中。我欣賞Allen將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療癒精神強調在她的英文著作原名上:Art is a Way of Knowing(藝術是一種知道的方法)。她與自己創作間的對話,以及沉浸於藝術心流後的領悟,藉由圖像和文字由內而外真誠的表達出來,強化了「正念創作,心癒寫作」的力量。 創作可以是一把解開心鎖的鑰匙;可以是在生命旅程中迷路時找回正軌的羅盤;亦可以是一種「去知道」或「求知」的行動歷程:去知道「已知」,去探尋「未知」,但最終是正念地去求知我們內心真實相信的是什麼。透過視覺的外化和與圖像有聲/無聲的對話,將意識上的已知、潛意識下的未知,以及藝術求知過程中引發的深感(felt sense),理性地消化、感性地內化。 寫作可以是一種導瀉式(cathartic)的情感表達方法,將壓抑於心中難以言說的情緒和不知所措的經驗,透過書寫的過程,以明喻、暗喻、借喻或平鋪直敘地直接/間接地呈現於外,進而獲得對某些充溢情緒和深感經驗的掌控;寫作亦可以是催化自省、強化想像和梳理思緒的工具,於文字編撰中練習減壓(debriefing)、深化認知並學習換念思考,探索另類觀點,進而洞悉問題,產生新的領悟和見解。 「正念創作、心癒寫作」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採用Pat Allen博士所發展出來的「工作室三部曲」模式—意圖寫作、正念創作、見證寫作與朗讀,在「自我關照」、「關照他人」和「社會倡議」等三個層面進行實務運用和變化應用,由12位作者共同撰寫,記錄下各自的實際經驗與現身說法,意圖將此模式以淺顯易懂又不失其核心內涵的文字與圖像,讓每位作者的體悟見證,成為讀者的視覺見證。身為主編的我,提供了以下的書寫架構給作者群參考,同時允許每位作者依個人想法與風格彈性調整: 1. 初心—意圖寫作:與「工作室三部曲」相遇,進而深入認識和持續練習的緣由。 2. 行動—正念創作:分享應用「工作室三部曲」於自己或他人(服務對象)和社會倡議時的歷程記錄。 3. 慶祝—見證寫作:回顧實務應用「工作室三部曲」之經驗,進行反思,並做出結論。 4. 反饋—梳理整體經驗,並提出建議和注意事項。 一、工作室三部曲簡介 結合藝術創作和寫作的「工作室三部曲」(Open Studio Process,以下簡稱OSP),可以是助人工作者用來服務多元個案族群和團體,以及檢視個人身、心、靈狀態,進而自我關照的一種理情兼具的模式,也能成為一般人自我探索、成長與療癒的方式之一。「工作室三部曲」顧名思義是在工作室或「類工作室」(如書房、教室、團體諮商室……等)環境中進行三階段的藝術創作和文字寫作(吳明富、周大為譯,2017)。創作者運用自由書寫讓外在圖像和內在聲音對話,並藉由個體心理動能和團體心理動力的運作及催化,創造出一個能量匯集與流動的空間,促使參與者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獲得滋養與賦能。 OSP是由三位美國藝術治療師於1995年,經過多年親身體驗與持續練習後共同發展出來。它是一種以藝術為本位(art-based)、以人本為精神的創作+寫作療癒模式,相信個體本身就具有自我療癒的潛能。Pat Allen從1991年以來,與Dayna Block和Deborah Gadiel兩位藝療師一起長期在芝加哥的社區型工作室中創作。在臨床醫療環境工作多年之後,Allen發現用藝術與患者互動,無形中獲得許多啟發,但在傳統主流心理治療的約束下,醫病關係的界線分明,體制固著僵化,反而使藝術治療的應用變得欠缺彈性,甚至提出「臨床化症候群」(Clinification Syndrome)這個名詞。她認為如果藝術治療師只準備少量的美術材料,提供有限的時間去讓個案使用這些媒材,並僅僅專注或過度關注在藝術作品分析、討論和詮釋的時候,這樣的併發症就會出現(吳明富,2010)。Allen有感於個人的創作動力隨之逐漸磨損,同時意識到藝術治療師在療程中「話說得太多」,以致喪失對藝術這個非語言和超語言力量的信仰,於是開始質問自己:「藝術治療師如何能透過持續的藝術創作來自我照護,同時為他人提供服務?」 OSP著重在引導個人如何於創作歷程中,正念地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投入OSP的參與者被鼓勵自由地運用簡單或多元的媒材,依循個人獨有的步調和風格來創作圖像,讓圖像成為創作者的嚮導;然而,創作者以文字書寫取代口語對話,不針對作品做任何有關圖像內容的口頭詮釋,只是安安靜靜地欣賞和聆聽「畫中之話」。OSP在本質上以自由創作的開放畫室(Open Studio)為基礎,加入一個具結構和層次的三歷程(Process)架構,將創造性寫作融入視覺藝術表達裡,幫助參與者更明確地去呈現個人的內在經驗與洞察。OSP主要分為三個步驟:(1)意圖寫作、(2)正念創作、(3)見證寫作與朗讀。 二、工作室三部曲步驟一:意圖寫作(Intention Writing) 當有人想完成一件事、欲達到一目標,卻失敗了,我們常會安慰或鼓勵他/她說,過程比結果重要,希望他/她能看重過程中的學習,看開失敗的結果。這樣的安慰或鼓勵或許出自好意(good intention),但對方不見得能領受或釋懷,有時還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或被冒犯,畢竟在許多人眼裡,結果和過程同等重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我們試著往前溯源,「想」完成一件事、「欲」達到一目標,才是導致過程和結果的源頭,即「意圖」之所在,這樣的「起心動念」往往是造成行動的後果,以及過度期待後「失落」的主因。 療癒,若要從創作開始,必須在創作前釐清意圖(內在意念),才不致陷入可能的「藝術失落」。釐清內在意念指的是創作者是否具備實驗的勇氣,或是希冀了解當下自身議題的渴望。Allen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教我們去注意內在問題。面臨困難時我們通常會逃避,影像創作能讓你停留在那個時刻,藉著使用媒材的喜悅,讓情緒和困頓變得比較可以忍受(江孟蓉譯,2013;吳明富,2010)。個人創作意念、動機和意圖的「澄心」,搭配適切的空間、媒材和時間,才能催化出藝術自療中美的歷程。 長期在Allen的督導下學習,我在創作意圖上的體會格外深刻。有位學生曾在研討會上對Allen提問:「為什麼創作要有『意圖』?像我平常作畫,很多時候只是順手拿起畫筆,不需任何意圖就可以開始進行藝術創作。」Allen給了相當有意思的回應,她說:「你作畫時『不想』有意圖,其實就是你的意圖。」「意圖」如種子,可有可無、可好可壞,最終成就出結了的果。正如《祕密》這本書所提及的「吸引力法則」:當你帶著良善的意圖去做一件事,自然會吸引良善的力量,讓你往那個方向前進,即使最終差強人意,未能如願,沿途走過的路、看過的景、遭遇的人、經歷的事,也會成為下一段旅程的滋養。當然,反之亦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