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大家講堂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
作 者:
錢基博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大家講堂
出版日期:2025/10/01(1版1刷)
ISBN:978-626-423-532-7
E I S B N:9786264238465
書 號:1C64
頁 數:136
開 數:25K
定 價:250元
優惠價格:198元
超值組合
四書解題及其讀法
定價:250元
+
臺灣的由來
定價:320元
=
10月新書書訊(單書79折,雙書75折)<點此進入
2025/09/11~2025/10/31
原價:570元
組合價:428元
滿額優惠折扣
9/1-10/31大開!大補!大優惠~2025五南開學祭!!全館滿550打95折
本書詳細考證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以及《孝經》的作者、版本,隸屬四書的始末,並歸納了研究方法。書中自序敘述了歷代研究四書之源流、變遷;正文內附有參考書目;文字語言簡潔,對經學版本、目錄、源流等方面研究廣博而精深。
錢基博(1887~1957) 字子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曾任教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光華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浙江大學、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武漢華中大學等校。其對於經、史、子、集四部之學均有研究及論著,尤其擅長章學誠文史校讎之學,著有《文心雕龍校讀記》、《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版本通義》、《駢文通義》、《近百年湖南學風》等書。
序
大學第一
解題及隸四書始末
大學之作者
大學之本子
大學之讀法
第一明其宗旨 第二核其篇章 第三稽其訓詁
論語第二
解題
論語之記者
論語之本子
論語之讀法
第一考其人物 第二析其義理 第三明其教學 第四核其政論
孟子第三
解題及隸經始末
孟子之作者
史記之孟子
孟子之本子
孟子之讀法
第一明其立言 第二籀其性理 第三考其辨諸子
中庸第四
解題及隸四書始末
中庸之作者
中庸之本子
中庸之讀法
第一明其宗旨 第二核其篇章 第三觀其會通
孝經第五附
解題
孝經之作者
孝經之本子
孝經之讀法
第一明其宗旨 第二觀其會通 第三權其時宜
附錄
錢基博自傳
大學第一 《大學》之書,古之太學所以為學之道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規模者,賴有此耳!爰撰為篇,以詔學者。 解題及隸四書始末 《大學》為《禮記》四十九篇之一,次第四十二。自宋以前,無別行之本。司馬光有《中庸大學廣義》一卷,見陳振孫《書錄解題》;而《大學》一書,始與《中庸》駢稱別出。程顥及弟頤世稱二程夫子,為道學開山之祖;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天下,灑掃至於窮理盡性,表章《大學》《中庸》二篇,與《論語》《孟子》並行,以為標指,而達於六經。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傳(《宋史‧道學傳》),在孝宗淳熙之世,乃撰《大學章句》與《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注》並行。寧宗朝,開偽學禁,稱朱熹《四書》。自是有《四書》之目,而《大學》遂為《四書》之一。謂之大學者,厥誼有三:一曰大學者,太學之道。《禮記》鄭玄注:「大,舊音泰」,程子改讀如字;按大小太少,古籍通用,如大宰一曰太宰,小宰一曰少宰之類,不以老稚巨細分也。大學之對小學而得名,雖程朱未之易也!(王夫之《四書稗疏》一)朱熹之序《大學章句》曰:「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則是小學為童子之學,大學為成人之學。是小學為少學,而大學為太學矣!大學之書,古之太學所以為學之道也。此一誼也。一曰大學者,大人之學。(朱子《章句》)大人以對小人而得名。樊遲請學稼,子曰:「小人哉樊須!」(《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子又斥之曰:「硜硜然小人哉!」(同上)孟子稱「體有小大,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孟子‧告子》上)小人者,私其我於一己者也;大人者,擴其我以善群者也。大學之道,本之修身,達於天下,明德匪徒自明,親民期於至善;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一貫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學;既不同於孟子之所譏「養其小者」,亦非如獨善其身、言信行果之為硜硜然小人。此其所以為大人之學也!又一誼也。抑余重有進焉:學之為言覺也。(《白虎通‧辟雍》)大學者,大覺之誼也。儒者之稱大學,懸為治學者至高之鵠的;猶之釋氏標佛為最高境詣,以樹進修之鵠。佛,正音佛陀,漢言覺也。覺具三義:一者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二者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三者覺行圓滿,窮原極底,行滿果圓。(《翻譯名義集‧十種通號》第一)此之謂佛,亦此之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者,自覺也。「在親民」者,覺他也。「在止於至善」者,覺行圓滿也。佛之教人也,則曰「唯行菩薩行者,得成佛;其修獨覺禪者,永不得成佛」。何謂菩薩行?菩薩,正音菩提薩埵。菩提,此謂之覺;薩埵,此曰眾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翻譯名義集‧三乘通號篇》第五),故曰菩提薩埵。儻證之於大學:由格物,而致知,而誠意,而正心,而修身;以智上求菩提也;「在明明德」之事也。由齊家,而治國,而平天下;用悲下救眾生也;「在親民」之事也。如是者為菩薩行;而成佛者舍是莫由!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孟子‧萬章》上)是謂菩薩發心。而獨覺禪者,以自證自果為滿足者也;譬之吾儒,則言必信、行必果之硜硜然小人矣!獨覺禪之所以永不得成佛者,以自覺而未能覺他也。言必信、行必果之所以為小人之硜硜者,以獨善而未能兼善也。必明德、親民而止於至善,斯為大學之究竟義。 大學之作者 按鄭玄《目錄》曰:「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於《別錄》屬通論」(《禮記正義》引),而不言作者何人。(毛奇齡《四書改錯》云鄭氏《禮注》、孔鮒《孔叢子》並云《大學》《中庸》皆子思所作,此或可據,今檢兩書不得,未識何本)蓋東漢時,已不得作者姓名。朱熹撰《大學章句》分經一章,傳十章;以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其︿答林擇之書﹀云:「《傳》中引曾子曰,知曾氏門人成之」;此則信矣!然孔門記夫子之言,必稱「子曰」,「子言之」,「孔子曰」,「夫子之言曰」以顯之;今《大學》不著何人之言,以為孔子,義無所據。(汪中《述學‧大學平義》)休寧戴震東原幼而就傅,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即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師無以應。(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按朱熹以前,實未有以《大學》為曾子作者;然考訂聖賢之言,亦以其義理辭氣得之,非必全藉佐證。且如張揖以《爾雅‧釋詁》為周公作,揖亦生周公千載之後,何以知其然?而諸儒不疑也。又如《緇衣》為公孫尼子作,此出於劉瓛之言,而論者無異議;又何獨可信乎?朱熹以為《大學》曾子作,亦此類也。(方東樹《漢學商兌》卷中之上)惟《大學》之書,理極宏博;而曾子所作,語出臆測。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既無佐證,不如闕疑。特玩誦其文,平正無疵,與《坊記》《表記》《緇衣》伯仲;為七十子後學者所記,於孔氏為支流餘裔,師師相傳(汪中《述學‧大學平義》),要可斷言云! 大學之本子 昔蕭山、毛奇齡大可撰《大學證文》四卷,備述諸家《大學》改本之異同,首列《禮記注疏本》,大學之真古本也。次列《漢熹平石經本》,有錄無書;以原本不傳,且考驗舊文,知即今注疏之本,故不復列。次為《魏正始石經本》,明鄞人豐坊道生所依託者;仍列於前,從其所偽之時代也。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