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大家講堂
讀經示要
作 者:
熊十力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大家講堂
出版日期:2024/12/25(1版2刷)
ISBN:978-986-522-667-1
書 號:1C25
頁 數:472
開 數:25K
定 價:550元
優惠價格:435元
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讀經的觀點與洞見 本書是熊十力在重慶北碚勉仁書院任教時為學生講解六經而作,講述讀經的意義與方法,是論述儒家哲學思想的著作。 全書共三卷,第一卷,略述六經所蘊含的大道與政治思想,並疏解《大學》首章和《禮記·儒行》。第二卷,指點治經應持的態度,強調立志的重要性。第三卷,略講六經(主要是《周易》《春秋》二經)的義理。 書中也論到佛學,從宇宙論、人生論、本體論、認識論四個方面加以剖析,並作結語:「吾以為言哲學者,果欲離戲論而得真理,則佛家在認識論上,盡有特別貢獻。」申明自己整理佛學所遵守的原則是「根底無易其固,而裁斷必出於己」。是「融佛入儒」、「歸宗儒學」的代表作。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3日) 原名繼智、升恆、定中,後改名十力,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今黃岡市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幼時因家境貧困,在家自學,後受「維新派」影響,萌生革命之志而從軍,曾參加武昌起義、護法運動。護法運動失敗後,專心學術一途,先後任教於武昌文華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天津南開中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著名學者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十力學生,《大英百科全書》譽其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哲學家,著有《新唯識論》、《佛家名相通釋》、《論六經》、《原儒》、《體用論》、《明心篇》、《十力語要》、《讀經示要》等。
自序
讀經示要卷一
第一講 經為常道不可不讀
讀經示要卷二
第二卷 讀經應取之態度
讀經示要卷三
第三卷 略說六經大義
復次,中國數千年來,高深之文化,根底具在六經。清末以來,朝野日以模仿西洋為務。舉西洋所有之新思潮(學術上之各派哲學與文學,政治社會方面,自民主至於共產等思想,無不襲來),好制度(政制,自總統制,內閣制,乃至委員制,三十年來無不襲而行之。其效如何,吾不忍言),好名詞(國人慣用極好聽之名詞,而所行適得其反),無不儘量輸入。學子且高呼完全西化,線裝書投廁所之論,倡自海內聞人,騰之著名雜誌(經籍即線裝書)。西化氣焰極高,而政教乃日壞。士習乃日偷,民初迄今,文理各科之學人,真能在艱苦中樸實頭地去下困功,極深研幾,而不肯淺嘗輒止,得少為足者,吾實罕聞其人。至於悠悠多士,蟻聚市朝,蜂呼論壇,學識不殖,情思都盡。清末民初諸名士,今日且求之不可得。人才每況愈下,豈天運歟?毋亦教養之非其道歟?況復青衿甫入庠序,姓名已掛黨籍。學業既曠,機械早熟。人則斷送,國又何依?余以衰齡,窮途顛沛,每懷斯世,無復良圖。余自反,亦負疚甚深。然吾當清末,棄科舉而入行伍。當時營中無識字之兵,吾備受困辱,亦曾遭生命危險。民國成,躬耕田野。平生窮厄,則相識知之者多。吾三十後,始棄革命,而專力為學。自悟非政治才,不敢僥倖以從俗浮沉。吾為學,頗得先聖仰觀俯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旨。隨處體認道理,困心衡慮,未敢輕自信而輕表曝。平生只是守拙,守分不偷巧,不自欺欺人,年行逾六十,乃敢與二三子明此心。吾嘗言,人之生也,形氣限之。凡一般人所有之壞,聖賢亦不能絕無。但聖賢能努力自克,故成為聖賢。而一般人多只向壞處發展,故為鳥獸之歸。做人真不易。吾六十年來,行跡上似無甚破綻,而返之幽獨之地,則頑庸之過惡極多,而聖賢潔淨精微之意卻甚少。吾願今之士君子,各自勤求己過,盡所長,去所短,世道人心,庶幾一變。夫量宏而後可蓄德,志正而後可虛心,識遠而後可強學,勇沉而後可有為,二三子勉之哉!慎勿輕言西化也。凡人絕無自存自立之道,而欲以東施,效西子之顰,則未有不敗者也。吾自少至老,眼見清末以來,國人一意自卑,而自毀其固有。六經既視同糞土,而吾民族數千年來,依據經學所建立之一切信條,皆破壞盡淨。西化之真,無從移植得來。固有之長,早已捨棄無餘。人皆以其浮淺雜亂之知識,高自矜炫(此實今日最痛心事,不卜天下有深察及此者否?),莫肯反省為切己之學。何以維繫身心?何以充實生活?而舉世習焉安之,曾不一悟。貪污、昏暗、猜忍、諂曲、卑靡、偷賤之風,日益熾盛,而不成為人。抗戰逾七年,曾無深思遠慮,與自存自立之道。學校無士氣,社會無生機,世其滔滔,天其夢夢,何竟如斯?老懷沉痛,元欲無言。寇陷長衡,悲不可抑。吾願世人復求諸吾之所固有,本自知之明,堅自信之志,毋舍先業,而後新猷克振。勿棄己長,乃可擇人之善。古之建言:「苟非其人,道不虛行。」人不成人,胡言西化?做人之道,孰切於經訓。胡不服膺,而棄若糞溷。天人之奧,造化之原,六籍發揮,既明且備。參研西籍,益見聖言不虛妄耳。治道、群化,經學見得遠大。西學析入精詳,溫故知新,不迷舉措。何用標榜西化,將先聖賢精神遺產一切掃蕩哉?吾非不注重吸收西學者,但固有經學,必須尊重。區區此心,未知當世果有察納者否?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