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書泉出版社
-
兩性家庭
-
教子有方
高敏感男孩的簡易指南:如何培養孩童長大成人與避免創傷
The Simple Guide to Sensitive Boys: How to Nurture Children and Avoid Trauma
原文作者:
Betsy de Thierry
作 者:
貝蒂·德·蒂埃里
譯 者:
楊雪倫
出版社別:
書泉
書 系:
教子有方
出版日期:2021/05/01(1版1刷)
ISBN:978-986-451-214-0
E I S B N:9789864512249
書 號:3I20
頁 數:120
開 數:25K
定 價:230元
優惠價格:182元
滿額優惠好康
1/15─2/14下單即贈《消費心理好好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滿額優惠折扣
1/15─2/14五南線上國際書展全館滿499再9折
畢卡索、歌手王子與馬丁‧路德‧金有什麼共通點呢? 他們都被認為是高敏感男孩,而且都成長為傑出的高敏感男人。 這本指南告訴成人如何了解與照顧那些行為與傳統男性刻板印象(例如「男孩不哭」)不同的男孩。書中解釋為什麼強行套上狹隘的性別規範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推翻高敏感男孩害羞、焦慮與常常受到霸凌欺負的刻板印象,而強調高敏感性的優點長處:創意、同理心與機智。 本書有許多既簡單又睿智的方法提供給讀者提升兒童的福祉,為男孩們創造友善環境以助於接納自己的個性、找到容身之處、發揮潛能。 「我希望這本書廣布世界各地,讓男孩子們與扶養他們的人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男孩誕生,就以此書為唯一賀禮。」 ~Jane Evans,兒童心理健康專家 「小犬就是大家所謂的高敏感孩子,他很有禮貌、很溫順、很有創意、心很軟。我讀這本書的目的在於希望發揮他的長處,而不是摧毀。本書資訊非常豐富、有用與激勵人心。趕快看一看吧!」 ~ Jennifer Castro,高敏感男孩的媽媽
Betsy de Thierry(貝蒂·德·蒂埃里) 是四個出色男孩的媽媽、執業中的心理治療師與合格的小學教師;創辦幾個慈善機構,協助有問題的家庭。她是個創傷專家,常常接受教師、治療師、心理學家、小兒科醫生、社工人員、父母與警察的諮詢。Betsy的著作包括《教導創傷時空中的孩童》(Teaching the Child on the Trauma Continuum)與《不讓破碎的心傷害自己——協助心理創傷兒童的簡易指南》(The Simple Guide to Child Trauma)。 Betsy是創傷復原中心的創始理事(www.trc-uk.org),這個慈善機構利用全英國的治療中心、另類教育中心與訓練中心來協助一些不適應主流學校的受創傷孩童。她也是BdT Ltd(www.betsytraininguk.co.uk)的執行長,負責創傷訓練與諮詢,在英國各地為受心理創傷兒童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支持。
楊雪倫 美國華盛頓大學企管碩士 譯有《不想分離怎麼辦?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STEM的一天套書: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等多本著作
第一章 了解高敏感男孩
第二章 男孩們如何不同?
第三章 感覺不同,感覺被拒絕
第四章 穿上無形的盔甲或是關閉
第五章 潛意識與霸凌的影響
第六章 創造恢復力的人際關係
第七章 管理恐懼與擔憂
第八章 孩子們的焦慮
第九章 相信孩童最美好的一面
第一章 了解高敏感男孩 說真的,我們很難定義何謂「高敏感男孩」,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敏感的一面。 但是,如果男孩很敏感的話,日子可能不太好過。有可能會被誤解、霸凌、孤立、或感覺與朋友們疏離,迫不得已只好放棄夢想、過著並非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本簡易指南的發想來自於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小孩。我是個心理治療師,也是教師,同時經營幾個與問題家庭有關的慈善機構。 我處理的個案中,有些小孩在年幼時經歷過重大創傷,但是我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個案沒有創傷的歷史,仍顯現出壓力的徵兆──有些案例有令人極不愉快、惡性壓力,通常出現在童年受到虐待的孩童身上,而且這種壓力可能會影響腦部結構與化學。派里(Perry,2011)將創傷定義為「超出一般人類經驗的憂心事件,通常伴隨著恐懼、害怕與無助的感覺。(引用於de Thierry,2015,頁21)」。 越來越多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兒子,我開始提問: 男孩反應很大嗎?真的喜歡、沈溺於音樂、故事或藝術中嗎? 男孩的情緒反應低沉嗎? 男孩對他人的情緒、狀況有深刻的同理心嗎? 男孩是否寧願看書、寫作、唱歌、畫畫或是說要去踢足球呢? 男孩是否會問一些超齡的問題? 這些都不是複雜的臨床問題,但是卻讓我感覺到有些男孩受困,跟男孩都熱愛足球、喜歡找伴一起運動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具有創造力的心靈受困,無法感受深度與熱情。如果沒有好策略來管理這種高敏感的話,創造力頓失,有可能跌入情緒深淵。(Crabtree and Crabtree,2011,頁69) 每個小孩都很容易因為關係被破壞、被拒絕、傷人的話語、不愉快的經驗、背叛、不安全感、不確定性等而受傷。但是,每個小孩的反應不一,影響的深度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孩童本身的主要關係和個性。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天生或是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而比較敏感,缺乏恢復力(也就是走出困境的能力)。例如,不太參與團體活動的小孩很有可能不容易建立自信心,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孩童如何成就自我──天生(遺傳特質)或是後天培育(環境影響)?這類的爭論很多。大部分的人同意兩者都有關,也有很多人認為有些小孩天生就是「厚臉皮」,比其他小孩有更高的自然恢復力。 我們對男人與男孩們的期望 身為四個男孩的母親,每個小孩完全不同,有些比較敏感,有些神經大條,我對每個小孩的期望也就不一。我花了20年觀察好幾個學校的父母,發現運動型、動作快、積極的男孩容易受到表揚;而音樂型、溫文有禮、有創造力、敏感的男孩會被視為特例、令人擔心。我看到男孩們必須有超強的恢復力才會膽敢對自己的獨一無二感到自信。我發現老師、父母等等對孩子具有影響力的人不斷的要求男孩要強硬、不受情緒影響、多關注運動。他們可藉由一些微妙的動作來傳遞這個訊息,例如抬眉、嘆氣、比較、熱衷於運動日、對話等,沒有這些特質的男孩就會讓父母感到失落,因為他們多希望孩子能「融入」社會規範。 謝天謝地,休士頓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的教授Bren’e Brown 引起大眾開始關心我們從男孩還很小的時候就將其受限於小框框中: 藉由獎賞、強化和懲罰,我們把男孩們困住了。如果男孩願意留在框框內,就會提供獎賞,表揚他們的「強悍」,受到強化;如果顯現出脆弱或是情緒(尤其是恐懼與哀傷),就代表有缺點而受到懲罰。(Brown,2008,頁281) 所有男孩都是敏感的,因此本書的資訊對每位男孩都有用,但是有些男孩的確比較敏感,比較掙扎。我希望本書的忠告可以讓高敏感男孩有冒險而非動盪的生活。 身為社會中的一分子,我們樂於珍愛、寵溺小嬰兒。當孩子們是如此嬌小、脆弱時,很難想像當他們不再有嬰兒般柔軟的臉龐時,現實將加諸天花板與框架。當他們開始說話、表達意見時,全世界好像都喜歡告訴每個小孩應該怎麼做、應該有什麼感覺、應該如何反應等。媒體不斷的傳遞這些訊息,藉由對話、玩具包裝、電視節目等,強化整個社會對小孩的期望。一旦小男孩大到會叫的時候,我們似乎樂於協助他們隱藏脆弱、弱點、溫柔或敏感;而當孩子們展現積極、強勢的行為時,我們表達認同與風趣。 根據參與者的故事,似乎父親與男性同儕更容易讓缺乏陽剛之氣的男孩或男人受傷。(Brown,2008,頁282) 我們必須花點時間討論「陽剛之氣」的定義,還有潛意識裡對男孩與男人的期望,如此一來,我們才有能力支持他們成就自我。當我們找出哪些孩子比較高敏感,就比較容易支持、協助他們探索生命,少點情緒上的苦痛或動盪,提供他們更多的理解與關心。 這些高敏感男孩最終也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他們不需要被僵化,他們需要的是讚揚! 我喜歡想像那些偉人、著名的音樂家、藝術家、廚師、思想家和作家等小時候的模樣。這些我們稱之為創意天才的成人求學時是怎樣的人呢?是不是在數學課時胡思亂想著音樂、電影或是書呢? 那些有直覺力、有深度的思想家呢?他們看起來是否有點不同?是否讓其他兒童感到困惑?挑戰師長?或是刺激討論呢? 藝術家或音樂家在小時候是否就很有創意呢?他們是否對聲音特別敏感──或許他們抱怨集會唱的歌真是五音不全。愛沉思的小孩往往提出有關人生大道理的問題,而其他男孩則爭執著誰跑得比較快。「高敏感男孩比較冷靜,比較有想法;在付諸行動之前,會先觀察、測試和實驗;但是他們也很風趣、自動自發。」(Hartley-Brewer,2001,頁88) 許多高敏感孩童很難適應學校,不只跟同儕沒有交集,有時候跟老師也不合。就跟父母一樣,老師們必須了解這些孩子們有什麼不同,讚美他們在班上的貢獻。 在照顧孩童時,如果我們只知道遵循原則,忽略了個體的不同,這是很危險的─對父母,對老師來說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期望每個孩子都成為通才,就會造成「當個正常小孩」的壓力,孩子們沒有空間發展專長。高敏感孩童可能感覺到挫敗感,害怕父母師長對他們的期望,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反效果。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