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財經、商管、統計
-
財經
-
應用經濟學
土地資源環境經濟學
作 者:
韓乾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13/04/19(3版1刷)
ISBN:978-957-11-6922-4
書 號:1MCY
頁 數:528
開 數:16K
定 價:620元
優惠價格:558元
投影片(請電洽,僅供老師索取)
本書內容分三篇十七章: 第一篇為:人、土地資源與環境的關係。各章內容為:人與土地資源及環境,人口問題與土地資源及環境。 第二篇為:土地資源與環境的經濟分析。各章內容為:經濟體系與資源配置,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地租理論,土地使用的區位理論,城市體系與城市土地使 用,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不動產市場,資源稀少與資源保育,資源保育與可持續發展,水資源與土地使用,能源與土地使用。 第三篇為土地資源的制度與規劃。各章內容為:土地使用的制度因素,土地資源財產權,不動產市場與估價,土地財產稅,土地使用規劃與我們的未來。
韓乾 現職: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教授 東海大學景觀系兼任教授 學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資源經濟學博士 經歷:逢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主任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交換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交換教授 南京農業大學訪問教授及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客座副教授 歷任考試院典試委員 土地估價學會理事長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 不動產協進會監事 浙江大學訪問教授 東北農學大學訪問教授 北京大學訪問教授 著作:研究方法原理 翻譯:都市土地經濟學 審定:研究設計與社會量測
第一篇 人、土地資源與環境的關係 1
1 人與土地資源及環境 3
2 人口與土地資源及環境 23
第二篇 土地資源與環境的經濟分析 55
3 經濟體系與資源配置 57
4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83
5 土地資源的經濟報酬--地租 105
6 土地使用的區位因素 145
7 城市體系與城市土地使用 177
8 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不動產市場 213
9 資源稀少與資源保育 247
10 資源保育與可持續發展 271
11 水資源與土地使用 295
12 能源與土地使用 321
第三篇 土地資源制度與規劃 337
13 土地使用的制度因素 339
14 土地資源財產權 359
15 土地資源、不動產與環境估價 383
16 土地財產稅 415
17 土地使用規劃與我們的未來 439
能源與土地使用的問題 我們在第 9 章討論了資源的稀少性與資源保育,能源在今天的經濟社會裡,當然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稀少的資源。所謂稀少,就是我們所有的需要,必須要以犧牲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才能獲得滿足。這種說法也符合演化理論(evolutionary theory),如果世界上的資源無限,也就無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了。所以,無論我們決定如何使用任何資源,都會經過一個競爭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們使用資源,並不限於他自己所生產的東西,而且要在競爭的過程中,並且能獲得他人所生產的資源。這就形成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這也就是亞當斯密所說,一隻看不見的手所造就的經濟模式。也是最可能引導,使社會福利最大化,提升生活水平的經濟模式。對能源與土地資源的使用,也應作如是觀。 能源是從地球本身發掘出來的礦物資源,如石油、煤、鐵、銅,以及其它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物質,供人類使用,但是它們的供給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這些資源的終極來源都是太陽,太陽的能源是無限的,但是其供給,因為地球表面可供人類使用的土地面積有限,所以太陽能的供給也受到限制。再加上人們對能源稀少性的認識,政府的能源政策與工業界對能源的使用,以及能源與土地使用規劃之間的關係,都是我們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單就能源與土地使用來看,土地的使用與開發,除了區位與地點的選擇、公共設施的便利與否,法規的限制等,至少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對能源的使用加以考慮的。當我們開發新的住宅時,對外觀的美質與內部的功能,要比是否節省能源更受到重視。對於非住宅的開發,玻璃帷幕的辦公大樓、有如公園似的工業園區,所注重的是樣式,而非能源使用的功能與效率。再者,我們幾乎沒有聽到政府官員,為了節約能源而限制都會區向外蔓延發展的想法。 這一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對能源與土地使用的關係,建立一個基本的基礎概念。能源與土地使用的關係,可以定義作:土地的使用要增進能源的供給,同時減少對能源的需求。這種要求必須認識到:(1) 過去土地開發趨勢的倒錯及其影響;(2) 過去的趨勢必須加以重新導向。再者,各級政府的土地使用計畫,必須以能源的需求與供給為主要的考量因素,而加以管制。 在政策的大方向決定之後,對會影響到能源供給與需求的空間,以及建築物結構的問題,也必須考慮。現行管制土地使用的法律工具,也必須加以分析與檢驗。 確定在某一方面節省能源的方法,不至於造成另一方面能源的耗用。例如:種樹可以減少夏季的炎熱,但是也會妨礙冬天從陽光取暖;裝置太陽能集光板的空間,可能影響建築物的最適空間密度(高樓 vs. 透天厝)。 基本上,能源與土地使用,可以做為影響都會區、城市、以及里鄰地區能源供給與節約的主要考慮因素。展望未來,能源的消費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未來土地使用與人造環境(built environment)的開發與管制,必須考慮此一趨勢。不過學者的研究顯示,人們的土地使用與生活方式,只會作一些不關痛癢的改變。 1. 因為法規或消費者的要求,建築業者會提供節省能源的材料與建築方法,但是會避免昂貴的材料與建築方法。 2. 小型與獨棟或連棟的住宅與花園式的公寓,仍然會在城市郊區興建。 3. 除了對郊區的影響之外,為了節省開車至郊區購物中心的旅程能源耗用,也會鼓勵人口與經濟功能重回城市。 在說明了能源與土地使用的一般關係之後,我們將依序從以下四個特定主題,討論能源與土地使用的問題,它們是: 1. 能源與都會區的發展; 2. 土地使用與能源的消費及供給; 3. 能源與土地使用的方向與策略; 4. 我們需要怎樣的現代能源政策? 能源與都會區的發展 從歷史上看,廉價與充沛的能源的離心力,造就了今天城市的擴張發展。自從1973 年 OPEC 國家的石油禁運,造成能源危機之後,才使大家覺醒,開始討論以能源為誘因,遏阻城市的繼續蔓延,鼓勵城市的緊湊(compact)發展。這種能源會鼓勵人們重回城市的前提,是認為城市的建築及中,可以使能源的使用比較有效率。因為: 1. 都市的住宅密度高而且緊湊,會消費較少的能源。因為密度高或為集合住宅,交通運輸與其他目的的活動,對能源的需求會比較少。 2. 城市比較有利於運輸與通勤。因為城市的緊湊性,居民不需要長途跋涉去工作、購物、與休閒娛樂,而且易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加上汽油價格不斷上揚,使用小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通勤花費節節升高。 3. 城市能具體地發展有效率的能源使用系統。共生(cogeneration)與分區(district)能源系統技術都需要高密度與混合的土地使用。 但是在另一方面,關於都市住宅是否能源使用效率更高,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有些研究指出都市住宅多數老舊,無法適應氣候變化保持適當的冷暖溫度。要改善這些缺點,也需要金錢的花費。至於城市是否有相當的運輸與通訊的利益問題,也有研究指出,近年來由於企業與工作機會的郊區化與分散化,以及現代資訊科技的發達,郊區的居民並不需要每天通勤到市中心來工作。關於是否城市有利於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問題?就太陽能來說,平屋頂比較普遍,而且樹蔭無法遮蓋,都有利於太陽能的收集。然而,由於城市的建築物密集,對太陽能的需求,可能大於其收集的能力。再者,要在老舊的建築物上裝置太陽能設備,要比裝置在新而且低矮的建築物上困難而且昂貴。 許多重新評估城市能源優勢的研究,指出影響都會區發展的社會力量更為重要。許多中產階級家庭,外移至郊區以脫離城市的貧窮、汙染、擁擠。這種力量往往大於人們重返城市的意願。總而言之,對於城市是否有利於能源技術的發展,有正反兩面的說法。不過這些研究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中心城市的功能,包括:通勤成本、小汽車的使用、都市住宅的角色,以及評估新能源系統的空間需求等問題。 土地使用與能源的消費及供給 關於此一問題,我們將討論兩個相對的問題。一個是能源使用如何影響土地使用,另一個問題是土地使用如何能促進能源節約。 1. 能源使用如何影響土地使用 這方面的研究,最初注意到的土地使用變數,是都市蔓延的成本。包括: 「低密度獨棟住宅區的蔓延」,「高密度有計畫的蔓延」(集合住宅、連棟住宅等)。研究的結果顯示,高密度有計畫的蔓延」要比「低密度獨棟住宅區的蔓延」,節省 40% 的能源。但是也有學者質疑此一研究的方法,認為過於簡單而且與實際情況不盡相符。之後的研究顯示,能源的消費與家庭所得有高度相關,當然家庭的大小也影響能源的消費,此外,也有對住宅型態與能源消費的研究。 第二代的研究則比較注重能源與土地使用之間的動態關係。學者試圖建立某種模式,來追蹤能源與土地使用的關係,包括土地使用的改變,影響能源消費的大小,以及土地使用形態、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與能源使用的關係等。 2. 土地使用如何促進能源節約 這方面的研究,認為能源節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源策略,一項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節約能源可以減少 30% 到 40% 的能源消費。 3 而且節約能源不必倚賴任何技術上的突破,也不必顧慮核能、煤炭對人身的安全與環境的災難。大多 數對節約能源的研究,都認為土地使用與建築管制的機制,能夠促進能源的節約。在交通運輸方面,從倚賴小汽車轉向大眾運輸工具,也能節約能源的使用。這也需要土地使用的管制,促進緊湊而非蔓延式的都市發展。 3. 土地使用與能源的供給 關於土地使用與能源的供給,我們將討論土地使用對能源生產,與能源設施成本影響的問題,以及能源技術創新的問題。 (1) 土地使用與能源生產/設施 能源生產與設施對土地使用影響最大的就是煤礦的開採,其主要的問題是地表的挖掘與復原。這些工作包括:恢復地表的地形、移填表土、植栽與恢復土地的生產使用。無論是作農耕、住宅、商用或遊憩使用,都需要有成本的考量。第一、地表煤礦的開採,在有意無意之間,都會影響鄰近的其它土地使用。這種情形就會影響鄰近土地使用生產與消費函數的價值,這種成本即是外部成本。通常這種問題,就需要政府土地使用分區(zoning)的規範。能源設施的建設,往往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也要受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法規的規範。特別是受濕地、海岸地區、景觀河流等環境敏感土地使用管制的影響。 第二個造成土地使用爭議的問題,是土地的開發形態與周邊的環境並不相容,又不易回復原狀,以至於無法作所希望的未來使用。假使能夠及早注意到不同土地開發的機會成本,也許可以避免此種爭議。例如:土地做戶外遊憩,或保留做科學研究使用,其自然狀態的價值,當然無法與私有權的市場價值,或需求的機會成本相提並論。因此,私有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自然無法提供社會最適的(optimal)自然環境,而需要政府干預來矯正市場的失靈。不過在台灣,情形剛好相反,台灣是政府出售國有土地,帶頭炒作地皮,以賺錢為目的,大量開發綠地、林地、濕地、空地,甚至農地。 第三個造成土地使用爭議的問題,就是在土地的開發與保育之間,技術與時俱進所造成的不同影響也必須考慮。自然資源的開發,通常都是為了提供原物料。對原物料需求的增加,提高的供給價格,往往會引來替代品。假使技術的進步帶來更多、更廉價的替代品,原來開發的產品價格也會跟著變動。不過,在另一方面,自然資源保育所提供的財貨與服務,往往是無法由科技生產的,供給也不會增加。如果需求增加,自然資源的價格也會提高,開發自然土地的機會成本也會增加。假使開發行為的結果是無法逆轉的(irreversible),這種土地資源的錯誤配置,問題就更嚴重了。其他開發行為,如伐木、水力發電等,問題也莫不如是。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