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通識
財經、商管、統計
-
管理
-
一般管理
企業倫理:商管專業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
作 者:
林文瑛
、
嚴奇峰
、
李雨師
、
丁姵元
、
顏昌明
、
秦宗春
、
李明彥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通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4/06/14(3版1刷)
ISBN:978-626-393-396-5
E I S B N:9786263933767
書 號:1XDY
頁 數:336
開 數:20K
定 價:450元
優惠價格:405元
何謂倫理、何謂道德?一般來說,只有在提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才是,這兩者都與人際關係的準則有關,但他們的定義與差異,就連哲學家都無法明確下定論。儘管人們下不出好的定義,可是卻能在恰當的脈絡、合適的時間正確使用這兩詞,未嘗不可望文生義。 當中「道德」所指較廣,主客兼有,而「倫理」顧名思義指的是倫常之理、主要是人際關係的規範。 本書分為兩大主題:一般倫理、企業倫理。 一般倫理共有8章:道德抉擇的本質--原則與結果、道德效用主義、道德行為的結果重要嗎、道德原則有優先次序嗎……等。 企業倫理則細分為二篇:道德困境的研究、服務學習個案。並探討社會中之企業、營利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的個案。 主要內容為道德思考與道德判斷,希望不僅增進讀者對於現代公民倫理規範的認知,還能促進讀者對於道德議題的思辨及論證能力。
林文瑛 現職:佛光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學歷:日本慶應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嚴奇峰 現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商學院院長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李雨師 現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丁姵元 現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管理教育博士 顏昌明 現職: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資訊博士 秦宗春 現職: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兼商學院全球化推動辦公室主任 學歷:美國克萊蒙大學政治經濟學 博士 李明彥 現職: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兼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產運處創新創業發展中心主任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博士
校長序/張光正
推薦序/孫震
院長序/嚴奇峰
序章:專業倫理與道德思考
第一篇 一般倫理
1-1道德思考的本質-邏輯思考
1-2道德思考與邏輯原則
1-3道德抉擇的本質-原則與結果
1-4道德也客觀標準嗎?-兼論文化相對觀點
1-5道德效用主義-另一種相對觀點
1-6道德行為的結果重要嗎?
1-7道德原則有優先次序嗎?
1-8道德義務與美德
第二篇 企業倫理-道德困境研究
2-1政府公路客運偏遠路線的虧損補貼政策是德政嗎?—以桃園地區業者為例
2-2年改抗議下不變的熱情與承諾
2-3探討Uber App 新專利「酒醉狀態分析」適用性-以AI預判乘客狀態是否侵犯隱私權?
2-4誰來保護我們的小孩?以專家學者角度探討台灣兒童廣告倫理之現況
2-5從預防原則觀點探討茲卡病毒和小腦症關聯性及其道德辯證
第三篇 企業倫理-服務學習個案
3-1人物的重生: 木匠的家
3-2桃園前空軍基地及大海社區
3-3卓蘭雙連梨社會企業
校長序 中原大學創立於1955年,秉持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致力於國家之高等教育,旨在追求真知力行,以傳啟文化、服務人類。多年來,我們推動「全人教育」,培養兼備專業知識、品格涵養和世界觀的知識分子為教育目標。自102年的教學卓越計畫我們提出了人才特色優勢共構計畫起,「專業倫理品格實踐」的特色內容一直是本校在高教深耕上的一大亮點。 卅年前本人曾在全國大學商管學院院長會議上,向教育部提議將「商事法」、「企業倫理」列入全國大學商、管學院的必修課。現在國內經歷了黑心油等食安風暴、國外的安隆風暴與著名車廠、製鋼廠造假風波,證明當時力排眾議的堅持是對的。為了強調專業倫理的重要性,中原大學除了成立專業倫理教學發展中心,將專業倫理列為各學院之院通識必修核心課程外,並透過種子師資的培訓與多元媒材的發展,持續精進校內各學院倫理課程與教材。這幾年來,本校也陸續推動大型論壇及全國專業倫理個案競賽,持續將本校「專業倫理」經驗擴散至其他大專院校。例如106年6月舉辦的「全國專業倫理」個案競賽,以「善用知識,力行社會公民責任」為主題,計有大專校院師生跨系或跨校共160組隊伍參賽,引起廣大的迴響。同時,透過國際與國內專家學者之交流及借鏡國外學校之經驗,精進本校專業倫理課程之教學與內容,希冀能厚實能力並協助擴散至大專校院與企業。我們相信透過專業倫理與全人教育之落實,不僅能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也是實踐大學教育在社會責任上基本且必須的功能。 為增進專業倫理的教學、推展各界對專業倫理的重視,我們邀請了中原大學歷年教授專業倫理的種子教師們,將累積的教學心得去蕪存菁編撰成系列叢書,與各界分享「專業倫理」的教學內容與經驗。在這本《專業倫理─教育倫理、一般倫理》中,我們特別感謝潘惠銘、李家遠、柳玉芬、林文瑛、歐德芬、陳正婷、吳碩禹、張思婷、廖宜瑤、張玲瑛、余浩彰等教授,對倫理教育工作的投入。期待本套叢書的出版,能夠在推廣專業倫理的教育上拋磚引玉並達成擴散效應,轉化「倫理能不能教?」的疑問成為「倫理要如何教?」的教育議題,以符合中原大學「篤信力行」的校訓及「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之教育理念。 中原大學校長 張光正 107年2月 院長序 中原大學商學院創立於1980年,致力於建構「優質教學、創新研究與服務價值」的學術環境,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國際觀與倫理素養」,成為臺灣商管學院的標竿。培養商學院學生具備商學專業知識、全球化、電子化、科技化與全人化為教育目標。多年來,商學院配合學校,推動「全人教育」,配合學校教學卓越計畫中「專業倫理品格實踐」的特色內容,商學院院通識必修核心課程「企業倫理」亦為商學院課程發展上的一大特色。 這幾年來,透過種子師資與多元媒材,持續精進商學院企業倫理課程與教材。並積極參與學校主辦之「全國專業倫理」個案競賽,至今已舉辦四屆,每屆商學院的企業倫理師生都在「全國專業倫理」個案競賽中拿到優異的成績。同時,在商管專業倫理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不斷地藉由觀摩與交流的方式,精進本院企業倫理課程之教學與內容。透過企業倫理與全人教育之實踐,完成大學教育在社會責任上基本且必須的要求,亦能提升商學院大學生在商管專業倫理的認知與涵養,並提高本身的就業競爭力。 為增進企業倫理的教學、推廣商學各領域對商管專業倫理的重視,本院邀集了中原大學商學院教授企業倫理的種子教師們,編纂了商管專業倫理中關於一般倫理的概念,並匯集各年本院舉辦之「商管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精進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精心挑選的五篇文章,幫助學生藉此更能掌握商管專業倫理的核心議題—「 道德困境」的相關內容,加上本院受到地方與社區矚目的三個服務學習個案:木匠的家、大海社區與卓蘭雙連梨等三個部分的資料彙集成「商管專業倫理和社會責任」一書,特別感謝秦宗春、李明彥、丁姵元、李雨師、顏昌明等教授,對商管專業倫理教育與商管專業倫理議題分析工作的投入與奉獻。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影響我國商管專業倫理的教育,並使商管專業科系的學生能更深認知商管專業倫理的涵養,使其在未來的職涯中除利益極大化的目標外,更能對社會產生深遠的貢獻。 中原大學商學院院長 嚴奇峰 109年1月
第一章 道德思考的本質 邏輯思考 許多人一聽到道德思考、倫理規範,就以為那是哲學家、教育家,或老學究才必須探究的議題,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常常面臨了許多對錯判斷、道德抉擇;一聽到邏輯思考,直覺上就以為那是哲學家、數學家才會感興趣的問題,殊不知我們每一次對話都脫離不了邏輯的規範,否則便無法有效溝通。其實,所有溝通幾乎都隱含著「如果⋯⋯就⋯⋯」、「因為⋯⋯所以⋯⋯」的邏輯推理形式。 不過,由於課堂上正式的邏輯習題或道德兩難案例,畢竟還是與日常生活我們會遇到的推理問題或道德抉擇有相當大的差距,以致我們容易誤以為實際生活中的邏輯思考或道德抉擇是難以教導或學習的。事實上,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日常的邏輯思考或道德推理,常常是在前提隱晦不明或資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我們能養成一個習慣,將日常的問題分析清楚,想清楚判斷所需要的資訊為何就會發現,課堂上的原則是能夠應用在日常問題的推理或判斷上的。 有學者曾經將一般課堂上的正式推理作業與日常生活所遭遇的推理問題做一個比較(表一),相當有助於釐清這兩種問題的差異(Galoti,1989),讓我們了解日常道德推理或道德判斷之所以讓人覺得複雜、難以獲得共識之原因。 根據表一的比較,我們可以了解,現實的邏輯判斷或道德抉擇之所以困難,常常是因為沒有想清楚推論的前提,沒有掌握必要的資訊,或者沒有辦法不考慮個人的利害或人際關係。事實上,只要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應該很快就能了解兩者的差異其實只是形式上的差異,而非本質上的差異。 現在請先想想下面的情境:選舉中有人提出:「張三不會講臺語,所以他不認同臺灣。」 張三的確不會講臺語。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們的結論:「張三不認同臺灣」? 有人主張:「有人天生不是讀書的料,讓他們讀書是浪費社會資源。」 學校裡的確有些學生表現很差。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們的主張:「不讓這些學生念書」? 朋友跟你說:「你是我唯一的好朋友,這次考試一定要幫我。」 你的確認為彼此是好朋友。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在考試時幫朋友作弊? 老闆跟你說:「公司雇用童工是做善事,你們要幫忙掩飾。」 童工的家境確實很不好,而政府督察員剛好訪談到你。請問:你要不要替公司說謊掩飾? 一、有效論證 表面上這些好像都不是容易馬上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些例子化為我們在邏輯課上所學到的三段論證來加以思考,便很容易分辨這些話或這些主張有沒有道理。所謂三段論證事實上是由三個部分所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則,小前提是特殊事實,然後根據邏輯法則,從大前 提與小前提的連結關係上得到結論。換言之,所有的結論都是由大前提與小前提推論出來的,所有的前提都是支持結論的理由。例如,「只要是生命,都應該被尊重」(大前提),「胚胎是生命」(小前提),「所以胚胎應該被尊重」(結論)。 我們在判斷該不該接受結論時,考慮的自然是:「結論是否為真?」要判斷結論是否為真,有兩個重要的步驟:一是先確認從大前提、小前提連結到結論的關係是否符合邏輯法則,用學術用語說,就是必須確認這個三段論證是不是一個「有效論證」(valid argument);其次,要確認大前提、小前提是否為真實的論述,用學術用語說,就是必須確認這個論證是否為「正確論證」(sound argument)。 邏輯法則涵蓋範圍很廣,本章並不打算詳述,但是任何思考的基礎,包括道德思考,仍然是邏輯思考;而我們日常的道德抉擇便是必須從眾多的道德思考中釐出頭緒,做出判斷。因此,我們有必要先花一點篇幅簡單說明一下何謂有效論證、何謂正確論證。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