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語言、文學
-
通識
文學於新科技新媒體的跨域觀影:劇場、電影、Netflix
作 者:
段馨君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4/12/17(1版1刷)
ISBN:978-626-393-173-2
E I S B N:9786264230124
書 號:1XNV
頁 數:264
開 數:20K
定 價:400元
優惠價格:360元
文學至二十一世紀已不再僅是案頭文學,在新科技、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文學的內容搭配上劇場展演、電影、串流媒體Netflix影視作品……等的跨域多媒體的傳播、吸引觀眾追劇、討論,也算是文化創業產業的另類多元成功。 全書共三篇、九章,包括劇場與電影、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三大篇,主旨在於闡述戲劇、電影、Netflix等串流媒體中影音視讀的意義。開篇從客家劇場向外延伸至國際電影作品,梳理影視產業的發展脈絡。再以實例說明看似大預言家的編劇,能在CODVID-19前創造出相關題材,其背後原因為——藝術創作本就源於生活,進而帶出當今熱度最高的AI、新科技,是如何影響影視作品的表演藝術再現。 全書引用多部炙手可熱的影視作品為例,如《奇異博士2》、《末世男女》、《一級玩家》……等,帶領讀者了解文化創意產業,如何以一種休閒的方式,帶給人們知識、教育、娛樂、反思與啟發。 作者以學術手法分析、評論近幾年受歡迎的戲劇、電影與Netflix影集,期望能與讀者分享文學影視解讀的學術樂趣,豐富人生。
作者:段馨君(Iris H. Tuan)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專任教授,申請獲特聘教授。 經歷: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英文系與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 臺灣頂尖大學聯盟訪問學者一年。 曾任臺灣莎學會監事、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陽明交大交大校區教師會代表、國內外學術專業服務(評審升等、聘用、審期刊論文及書稿、國家圖書館委員建購中、西文圖書、影視資料,推薦重要獎項委員等)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戲劇劇場系(Department of Theater)博士 學術出版著作:2005年8月累積迄今經審查通過後出版之國際專業頂尖英文專書與國內優良專書12本、百餘篇(170篇)期刊論文(包括國際頂尖I級期刊,如A&HCI, SSCI, KCI, THCI Core, THCI)+專書論文+會議論文、國際期刊書評3篇、表演評論、學術相關著作20篇。 其他相關著作專業表現(5篇;含中研院計劃網站文章、雜誌文化評論,與國際期刊SSCI書評1篇、國際The Theatre Times及國內「表演藝術評論台」劇評與舞評數篇)、蘋果日報論壇版政策建言。 近年學術成就卓越:四本國際學術英文專書(1) Beyond Shakespeare - Film Studies, Performance Studies, and Netflix. (2) Pop with Gods, Shakespeare, and AI: Popular Film, (Musical) Theatre, and TV Drama. (3) Translocal Performance in Asian Theatre and Film. (4)與Ivy I-Chu Chang合編Transnational Performance, Identity and Mobility in Asia.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與Nature, Science國際一流期刊的同一頂尖學術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合併。國內外優良學術專書包括《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戲劇與客家》、《西方經典在臺灣劇場:改編與轉化》、《凝視臺灣當代劇場》(第一版《臺灣當代劇場:跨文化、女性主義與表坊》)、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 翻譯英文劇本《猴子的荒野》(A Wilderness of Monkeys.)原著 Carol Fisher Sorgenfrei. UCLA Professor Emeritus.
目錄
獻詞
自序
第一章 前言
Part 1 劇場與電影
第二章 客家劇場研究的比較視野:回顧與展望
第三章 日本機器人劇場與美國人工智慧機器人電影:擬仿物與擬像
Part 2 電影預示COVID-19與新媒體
第四章 AI、COVID-19、法律:以電影《全境擴散》為例
第五章 行為聯網個資操控選票:以電影《個資風暴》為例
Part 3 新科技、元宇宙與後人類
第六章 網飛(Netflix)《碳變》中的非物質再現:性、身體與記憶
第七章 影像的元宇宙:電影《一級玩家》與《奇異博士2》身體/主體困境與超越
第八章 科幻生態重啟與後人類:《末世男女》與AI機器人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第一章 前言 Theater is live. Theater exists in the moment. Film consists of a performance or story preserved, constructed on celluloid. The cultural, aesthetic,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ater and film. 劇場是活的現場表演。 劇場存在當下霎那間。 電影是由一個被保存,建構於賽璐珞上的一個表演或是故事所組成。 介於劇場與電影之間的,文化的、美學的、與技術的關係。 —羅伯特.克諾夫Robert Knopf 2004:1-2 跨領域研究背景與必要性 文學及各式理論隨著時代演進,隨著新科技研發與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有跨域的不同觀影經驗。二十一世紀已進入23年,新科技如AI人工智慧、大數據、元宇宙、尖端武器等的研發,新媒體像是串流媒體以高速網路用社交媒體(像是Facebook短片),及個人隨身裝置可播放觀賞所帶來的新觀影經驗。新科技與新媒體帶來衝擊,劇場由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悲劇,源自酒神祭祀發展以來,現場(liveness)即時的現場互動經驗,以及電影史上由愛迪生與其助手W.K.L.狄克遜發明的西洋鏡電影觀影機(Kinetoscope),透過機器可轉動置於暗箱中的影片,這項新技術讓影像在觀者眼中產生移動的動態現象。最早常被公開放映的付費影片是由法國盧米埃兄弟於1895年所拍攝的紀錄短片,及劇情片《水澆園丁》(L’Arrosseur arrossé)。最有名的是首次於戲院播放的《火車進站》(L’Arrive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當時觀眾被緩緩駛入、鳴著汽笛聲的龐然大物蒸汽火車似乎要穿過銀幕的畫面嚇到,有些人奪門而出。這些當時發明的新科技開展電影藝術的萌生,時至今日,更多新科技像是CGI電腦合成技術、動態捕捉真人動作影像、電影動畫與真人共同演出的技術、THX世界標準聲場環境音響環繞設備、IMAX影廳巨大弧形銀幕所打造的完美觀影包覆感、戴特殊眼鏡看3D立體電影、RGB純雷射投影機、全景聲影廳搭載杜比Dolby研發設計主聲道揚聲器系統、4DX影廳大螢幕等都日新月異,新科技使影廳設備越來越先進。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