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台灣BOOK
-
台灣BOOK
歷史、哲學、宗教
-
台灣研究
-
台灣BOOK
新編閩風雜記
作 者:
佐倉孫三
、
林美容
、
沈佳姍註釋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台灣BOOK
出版日期:2018/01/01(1版1刷)
ISBN:978-957-11-9093-8
書 號:1XCG
頁 數:224
開 數:20K
定 價:300元
優惠價格:270元
二十世紀初在臺的日本殖民政府官員佐倉孫三以漢文撰寫《臺風雜記》(1903年8月)代表對臺灣殖民地的風俗記錄,是為了供殖民者施政參考,之後佐倉孫三受邀到中國福建任教客居福州,出版另一本跨文化書寫的《閩風雜記》(1904年初夏)是以隨筆方式記錄差不多同一個時期福建的各項風俗。 本書《新編閩風雜記》是林美容教授繼《白話圖說臺風雜記》(2007)之後,把佐倉孫三(1861-1941)的《閩風雜記》加以註釋及整編,輔以林美容教授〈跨文化的民俗書寫〉一文作為導讀,以比較《臺風雜記》與《閩風雜記》的書寫背景和目的、風俗的異同如何呈現?以及佐倉孫三在臺為殖民官,在閩為客卿的不同身份,又是否會影響他跨文化之民俗書寫的內容與風格殊異之處。 書中佐倉孫三書寫的大量福建風俗紀錄都有詳細註解,書末並收編多篇佐倉孫三在其漢文著作《達山文稿》裏所記述的其他有關福建的資料。本書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佐倉孫三在福建的事蹟以及他對福建風俗的紀錄,全書對於瞭解一百年前甚至是更早之前的福建民俗,是相當珍貴的資料,對於探索台灣與福建原鄉彼時在民風上大同小異之處,也提供了難得的第三者之觀照。
編著 林美容 台灣南投縣人。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畢業。美國加州大學爾文(Irvine)校區社會科學博士。 現任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鄭振鐸與閩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註釋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助理教授。
編著序(林美容) 6
跨文化民俗書寫的角色變化—佐倉孫三《閩風雜記》與《臺風雜記》的比較(林美容) 8
閩風雜記序(爵南生) 46
作者自序(達山) 48
1. 街上無車 49
2. 途上多僧 49
3. 婦人勞力 50
4. 頭上帶劍 50
5. 耳環如輪 50
6. 牽牛賣乳 50
7. 封榕如神 51
8. 荔枝成林 51
9. 烏有白翎 52
10. 鼈不可食 52
11. 犬貓不爭 53
12. 同病相黨 53
13. 水陸不婚 54
14. 桎梏示人 54
15. 肩輿色別 55
16. 冠玉有差 55
17. 騶從如雲 55
18. 衙門畫繪 56
19. 學位標榜 56
20. 敬惜字紙 56
21. 華表林立 57
22. 斫石如木 57
23. 炬火取明 58
24. 壽板商行 58
25. 石馬在墓 58
26. 義塚纍纍 59
27. 僧眼無字 59
28. 賽新春聯 61
29. 神荼鬱壘 61
30. 加冠晉祿 62
31. 城門閉矣 62
32. 閒人免進 63
33. 屋有三進 63
34. 冷水冷飯 64
35. 無一浴堂 64
36. 石灰如雪 65
37. 香煙如縷 65
38. 醬園豉莊 65
39. 酒庫米行 65
40. 成衣布襪 66
41. 慶團綵結 66
42. 燒紙可惜 67
43. 爆竹如雷 67
44. 冬日可愛 68
45. 當字如山 68
46. 蟹甲上市 69
47. 魚市殷賑 69
48. 橋上乞丐 70
49. 筏上鸕鶿 70
50. 紹興陳酒 70
51. 彩燈紙面 71
52. 右避左行 71
53. 糞桶縱橫 71
54. 溺水狼藉 72
55. 吉屋招租 72
56. 書畫古器 72
57. 各省會館 73
58. 娛樂猶少 73
59. 租界清潔 74
60. 諸領事館 74
61. 五月無雨 75
62. 二度收穀 75
63. 未嘗見雪 75
64. 無震無災 76
65. 虎病鼠疫 76
66. 東門溫泉 77
67. 不仕本土 77
68. 軍營題句 78
69. 長鞭馬腹 78
70. 仁術猶多 79
71. 卜筮觀相 79
72. 照相畫像 80
73. 商家題句 81
74. 有桑無蠶 81
75. 廿年癮斷 82
76. 書畫潢裝 82
77. 不藏刀劍 83
(吳懋昭拜讀)
78. 遊環碧池館記 85
(吳懋昭評)
(鄧祖庚評)
79. 學堂十三趣 89
蕉林聽雨 89
老桑棲鵲 90
榕蔭養鹿 90
閣上明月 90
劍光槍影 91
藤蔭消暑 91
老荔罩煙 92
菊水相映 92
操場游戲 93
燈光書聲 93
蓮池蛙聲 94
洋樓芳蘭 94
馬場知秋 94
(鄧祖庚評)
(吳懋昭評)
80. 遊皷山記 96
(吳懋昭評)
(鄧祖庚評)
81. 登烏石山記 101
(吳懋昭評)
(鄧祖庚評)
82. 遊玉尺山房記 105
(吳懋昭評)
(鄧祖庚評)
83. 白水園觀梅記 107
(鄧祖庚評)
(吳懋昭評)
84. 芭蕉記 109
(鄧筱仙曰)
85. 遊閩江記 111
(鄧祖庚曰)
附 錄
在福州偶成(佐倉孫三) 115
遊黃檗山記(佐倉孫三) 116
上臬憲論警察改善書(佐倉孫三) 137
新築警察學堂記(佐倉孫三) 140
聽月樓記(佐倉孫三) 142
虛谷前島君碑(佐倉孫三) 144
送佐倉先生歸國序(福州友人與門生) 146
佐倉孫三年表(林美容) 156
參考書目 159
閩風雜記(復刻) 224
作者自序 余曾宦臺灣,公餘摘記其風土習俗之相異者百餘,名曰臺風雜記,以附剞劂。昨夏游閩,以前所觀,比今所見,則概相同。唯彼地近時人文稍開,此土則仍漢唐相沿之舊,風尚稍異,乃記以續之。雖不無蛇足之訕,然微意所存,茍有補於同文勸勉之一端,則何幸如之。 達山識 1. 街上無車 榕城內外,民戶六七萬。自北延南,蜿蜒如龍蟠,街衢縱橫,往來如織。肩輿旁午于其間,前叱後咤,左突右衝,喧然如爭鬪而至。車輪則闃乎無片影,怪問之,曰街上砌石,橋樑穹窿,雖有車輛不能通,是以往來專用肩輿耳。夫運輸物,莫捷於車輛。而閩人惟恃人肩而不顧之,是不僅可以一奇視之,亦大惜其不利也。 2. 途上多僧 此地自古佛教隆盛,寺觀林立,不勝屈指。而僧皆白衣黑帽,蕭然如喪家狗。市中繁華之區,則不多見,郊外途上,十中二三皆僧也。聞此種僧侶,多貧家子弟,無恆產亦無恆心,往往入寺為避世,計唯其然,故無學無識,所謂胸中本來無一物者,比比皆然。宜土人呼之曰野僧,不加敬禮,其狀全與我邦相反。宋謝泌有句,湖田播種重收榖,道路逢人半是僧。重收榖則邦家之慶事,半是僧則耗國財甚矣。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