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台灣書房
-
人文誌(台灣書房)
歷史、哲學、宗教
-
台灣研究
-
台灣書房
紅毛探親再記─島內島外趴趴走
作 者:
陳政三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台灣書房
出版日期:2014/01/01(1版1刷)
ISBN:978-957-11-7406-8
書 號:8V46
頁 數:248
開 數:20K
定 價:320元
優惠價格:253元
台灣早期,漢人和原住民與來自外國的紅毛番一直以來保持著相當微妙的關係,無論是傳教士還是因船難而滯留的洋人,有的水火不容,有的卻成為了原住民的「紅毛親戚」........。 當「紅毛番」踏上傳說中的「美麗之島」,會產生怎樣的衝突和邂逅? 當台灣的原住民踏出寶島,出國考察,對於當時的「撫番政策」真起了作用? 《紅毛探親再記 : 島內島外趴趴走》從歷史的各個角度探討19世紀紅毛親戚與原住民和漢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陳政三 (Jackson Tan) 彰化人,輔仁大學畢,曾任公職、駐美(舊金山)辦事處、民營公司、電台主持人。現為台灣研究者,並任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著作: 《英國廣播電視》、《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征臺紀事―武士刀下的牡丹花》、《征臺紀事―牡丹社事件始末》、《出磺坑鑽油日記》、《異人的足跡:轉角的風華―陶德》、《翱翔福爾摩沙─英國外交官郇和晚清台灣紀行》、《美國油匠在台灣:1877-78年苗栗出磺坑採油紀行》等,其他作品散見國內外報刊、網路。
導讀:外國探險家與19世紀老台灣
1.匈牙利番東台灣奇幻之旅
2.鴉片鬼佬死亡之旅
3.李仙得將軍與卓杞篤酋長
4.遇見卓杞篤─許妥瑪走訪琅嶠下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
5.尋人啟事─搶救多馬先生•搶救船難水手
6.平埔與高山原住民的「紅毛親戚」情懷
7.靠海吃海─番鬼與海盜
8.老地圖•小故事•說台灣
9.郇和澎湖煤礦探勘行
10.日治時期原住民海外及島內考察記
李仙得將軍與卓杞篤酋長 羅妹號事件 1867年3月9日,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從廣東汕頭出發,開往牛莊(遼寧省營口市)。12日被暴風雨吹到台灣南端,於鵝鑾鼻南方海面七星岩觸礁沈沒,韓特船長(J. W. Hunt)偕夫人Mercy、船員共14人搭小船逃難,在墾丁獅龜嶺海邊龜仔甪(律)社(Koalut)控制的東方海岸登陸,被殺害,只有叫德光(Teh-kwang)的汕頭籍廚師逃過一劫,輾轉來到打狗(高雄)報案。英駐打狗副領事賈祿(Charles Carroll)誤以為英船遭難,先照會台灣兵備道吳大廷,又稟報英公使阿禮國(Rutherford Alcock);後來搞清是美船,才轉知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 賈祿商請英艦鸕鶿號(Cormorant)開赴出事地點,搜尋可能的殘存者,德光與打狗海關醫師萬巴德(Patrick Manson)也隨行。3月25日下午4點抵龜仔甪,翌日上午9點登陸搜索,遭伏擊,一名水兵受傷,被迫回艦。布勞德船長(Capt. Broad)下令開砲,驅離隱藏林叢的土著,由於兵力不足,只好返航。水野遵《征蕃日記》記載西鄉從道曾在射麻裏社(滿洲鄉永靖村)目睹一顆重達120斤的未爆彈,即英船砲轟留下的紀念品。 4月中下旬,美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將軍(General Charles W. Le Gendre)搭乘砲船阿修羅號(Ashuelot)來台,19日先會晤總兵劉明燈、道台吳大廷尋求解決之道,但後者出示「查台地生番,穴處猱居,不隸版圖,為王化所不及,…更無煩合眾國兵力相幫辦理」照會,辯稱對「生番地區」沒有直接管轄權,無力干預;李仙得只好自行到南灣,想和部落頭目溝通,希能避免往後類似慘劇發生,但龜仔甪社拒絕他登岸。 排灣族勇挫美國艦隊 還未得到華府訓令前,李仙得即力促美駐亞洲艦隊司令柏爾少將(Henry H. Bell)率遠征軍赴台查明真相。於是哈特佛號(Hartford)、懷俄明號(Wyoming)兩艦開往南灣,6月13日上午9點至9時半間,由旗艦艦長博可納上校(Flag-Captain Belknap, 後升任美駐清日艦隊司令)率領登陸龜仔甪社海岸,總兵力共181人;好事的「台灣通」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受邀擔任嚮導,也隨隊。 密林、酷熱、暗槍,使水兵飽受折磨。下午2點,麥肯吉少校(A. S. Mackenzie)中彈陣亡,下午4點美軍被迫撤回船上,晚間9點離開南灣。柏爾在檢討報告明確指出:唯一永久確保該區及附近水域安全的方法為「將原住民由海岸地帶驅離,並由一個強而有力的盟國進駐該地。因為該島名義上屬於大清帝國,應要求清廷承擔責任。」 7月30日,李仙得再度請柏爾派砲船,以強迫台灣官府善盡「管教」原住民的義務;遭柏爾婉拒。李仙得不得已跑到福州興師問罪,總督吳棠不勝其煩,指派義勇兵號(Volunteer)供他使用。9月6日李仙得在法國人寶內(Joseph Bernare)陪同下抵達台灣府,翌晨會見吳道台、劉鎮台,宣稱要全程參與、親自見證總督答應的征伐行動。雖然鎮、道一再藉口拖延,但李仙得威脅將向福州打報告,使劉、吳無奈照辦。 李仙得探險恆春半島 李仙得此次探險記,係1867年11月8日呈給美國公使的報告,現存美國國家檔案局―USNA: CD, Amoy, M-100, R-3(括號內文字係筆者的考據、加註): 〔9月〕10日早上從台灣府出發,我們在隊伍中間位置。 知府〔葉宗元〕很慷慨的提供交通工具給我、寶內、通事〔吳世忠〕, 以及一、二名僕役乘坐,並載運行李、糧食。更榮耀的是,還有8名衛隊走在我前面,在我滯台期間一直隨侍在側〔;轎夫、衛兵待遇不佳,我看可憐,就自掏腰包打點他們〕。 離開台灣府,順著十分窄小的路前進,但對技術純熟的轎夫而言,還是夠大的了。〔10日夜宿阿公店(高雄市岡山區); 〕隔(11)日抵達埤頭(Pitou or Pithau, 鳳山區),一個7,000人的大城,劉〔明燈〕總兵(General Lew)在此舉行閱兵。然而卻毫無進兵的跡象,於是我拜訪將軍要個說辭。他藉口離開府城,道台只給區區〔番銀〕5,000兩,實在不夠;不過答應假如軍餉遲不撥足,會想法自行籌湊。求我相信他熱盼執行總督命令的心意,要是有所拖延,該負責的是道台,不能算在他頭上。我不禁再度懷疑總督的智慧,為何將遠征重任交託給這個能力欠佳、卻野心勃勃的人。我認為他完全瞭解總督所下達一定要有我在場、儘速執行的命令,最後他同意無論如何,14日一定出發。 14日早上,道台那裡尚無回音,我們還是出發了,沿著窄路朝東港(Long Kong; Tang Kang; Tung-Kang)前進,沿途搭乘小竹排渡過4條溪流。東港是個小港口,〔從陸路〕不容易接近,但搭船可安全灣靠。主要農作物產品為糖及米。清國實際並未管轄此城,只不過多多少少照例徵收一點賦稅而已。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