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歷史、哲學、宗教
-
世界史
-
歐洲史
14-16世紀法蘭西政治儀式與王權宣傳
作 者:
陳秀鳳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學術專著
出版日期:2025/02/27(1版1刷)
ISBN:978-626-423-132-9
E I S B N:9786264231244
書 號:4W1C
頁 數:248
開 數:20K
剩餘庫存:17本
剩餘庫存量非即時庫存量,若仍有購買需求請洽詢客服或業務分機824、889。
定 價:400元
優惠價格:360元
在法蘭西,社會各階層人物互動、華麗物件、神聖與世俗兩種思維的對話。透過一場場儀式如戲劇般演出,是非常真實的王權權力大戲。 克利弗.格爾茨(Geertz Clifford, c. 1926-2006)提到,「儀式即政治,它是力量、它起作用、它執行國家政治表演的力量……儀式,不是力量的面具(mask of force),它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儀式與權力、社會習俗密不可分,它透出濃厚的社會性內涵,宛如一條看不見的細絲,將各階層人民的情感緊緊勾連。儀式與權力如何互動?儀式如何賦予法蘭西統治者更靈活的政治動能?是值得關注之處。 中世紀末到早期現代,西歐統治者高度關注國家權力質性,為了強固或重建政治權力,除了確認統治權正當性,更藉由政治儀式強化王朝延續。權力展演的場域,從宮廷、法院、三級會議、城市省區,延伸到儀式慶典和文本。權力劇場的演員,烙印不同色彩、政治思維和階級利益,在這場權力大戲裡,中心人物就是國王,透過行動者、場域與物件的交纏互動,交織一幅動態的權力圖像。 本書以儀式的時序先後,從四個涉及權力的政治儀式――國王進城儀式、國王的喪禮、國王祝聖禮與國王和平宣誓禮――觀察法蘭西王權,不僅剖析四大儀式的形式與內容,也關注儀式如何呈現權力。換言之,本書聚焦四個王家儀式的行動者、場域、圖像和物件,探討如何塑造權力意象與強化統治的王權。
陳秀鳳 生於臺灣,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索邦—萬神殿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專長涵蓋法蘭西王權、王家政治文化、王家儀式慶典等。著有專書《王權劇場:中世紀法蘭西的慶典、儀式與權力》,以及〈法國社會對查理六世瘋狂病的反應及其引發的政治危機〉、〈法蘭西宣誓禮儀與王權意象〉、〈以1598年維爾萬協商觀看亨利四世的王權〉等十餘篇專論。
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國王進城禮:法蘭西君主權對城市的宣示
一、前言
二、進城儀式起源與儀軌
三、遊行人員品階與位序
四、市容裝飾與空間場域
五、戲劇展演與君主形象
六、結語
第二章 王權的謝幕:法蘭西查理八世的王家喪禮
一、前言
二、國王已死的消息
三、王室居喪的實踐
四、遊行的凱旋意象
五、結語
第三章 王權的變動:宗派危機與亨利四世祝聖禮
一、前言
二、十六世紀中葉前祝聖禮
三、宗派衝突與王權的危機
四、亨利四世的祝聖加冕禮
五、結語
第四章 和平與權力:亨利四世的維爾萬締和宣誓
一、前言
二、法西戰爭與締和
三、和平儀式的形構
四、和平儀式的符碼
五、結語
結論
法蘭西十到十六世紀王朝世系表
參考書目
緒論 儀式與權力密不可分,在現代的政治生活中,儀式無處不在,美國歷史學者大衛‧科澤(David I. Kertzer)曾精闢地闡述這個論點, 從全國政黨大會到總統就職典禮,從國會委員的聽證會,到足球場的人群齊聲高唱國歌,儀式是現代政治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通過儀式,有抱負的政治領導人,努力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利;現任的掌權者,尋求鞏固自身的權威;而革命者,試圖開闢政治忠誠的新基礎。所有這些政治人物,從叛亂領袖到維持現狀的權力捍衛者,都使用儀式,為他們周圍的人創造政治現實。現代國家的公民通過參與儀式,認同了只能以象徵形式出現的巨大「政治力量」。政治儀式提供給我們一種理解世界正在發生之事的方法,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必須徹底簡化、才能被感知與意會的世界。 在現今人們的生活中,食衣住行都可以談到儀式或儀式化,它似乎是跳脫常規與平淡日常的代用語,儀式(rite)究竟是何定義,並不是那麼明確。對此現象,羅伯特‧古丁(Robert E. Goodin, c. 1950-)曾提到,「鑒於『儀式』的涵義,存在著某些模糊性,人們對此所聲稱的內容,並不清楚。在現代語言中,『儀式』一詞,間接地從拉丁語與中世紀英語衍生而來,它意味著『宗教或其他莊嚴儀式中的範式或行為』。由於『儀式』跨越了宗教和其他隆重的活動,當政治分析家提到『政治儀式』時,是暗指政治的准宗教層面意涵。某些學者更以宗教來類比儀式,貝拉(Bellah)和韋爾巴(Verba)明確地談到『公民宗教』。阿普特(Apter)提及『政治宗教』,而維達夫斯基(Wildavsky)則論及『信仰行為』。然而,大多數人都滿足於鬆散的語言背後所隱藏的曖昧模糊性。」 儀式的研究,不論是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都予以高度重視,而當中的政治儀式,更加引人注意。肖恩‧威倫茨(Sean Wilentz, c. 1951-)認為政治儀式,是當今的學者在研究儀式的諸面向中,成果較為豐碩的領域,這領域的研究者,借鑒一種相容並蓄的知識傳統,並沒有形成新的流派。政治儀式關注階級與政治的關係,研究者聚焦於政治生活的相互作用,或政治再現的戲劇,這些戲劇反映權力,並確定權力的界限。3戲劇在當代政治中無處不在,在現今社會生活各面向中,儀式也不處不在。不僅當代社會如此,即使在中世紀到早期現代的西歐政治社會,儀式也無處不在。任何社會,都感到有必要定期維護社群的合一,並重申集體情感與集體思想的統一性;這種道德重塑,只有通過團聚、集結與聚會才能實現,儀式因而創造某種凝聚社群的場域。在這些聚會中,人們緊密地彼此結合在一起,共同審視他們的集體情感。4儀式和慶典的發展,穿越歷史時間與地理邊界,它將歐洲中世紀和早期現代的社會聯繫在一起,成為人們生活與文化的共同記憶。各階層的人民透過儀式慶典活動,完成他們的特定目標,取得社會的認同與身分位序。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