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小五南
-
少年博雅
與水同行:走讀臺灣的水資源歷史與文化
2019好書大家讀第76梯次知識性讀物組 好書推薦入選
2020/109年度「兒童閱讀優良媒材」中文圖書類 五到六年級 優良推薦
作 者:
王派仁
出版社別:
小五南
書 系:
少年博雅
出版日期:2022/05/09(1版3刷)
ISBN:978-957-11-9883-5
書 號:ZW0A
頁 數:148
開 數:20K
定 價:300元
優惠價格:237元
主題書展
3/20~4/30 小五南知識宇宙—讓閱讀成為你的星際飛行指南/單書79雙書、套書75折
水一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一八九九年來自英國的巴爾頓和日本的濱野彌四郎,在淡水滬尾設立自來水水道,讓臺灣人喝到第一口乾淨的自來水;日本時代大正五年間(一九一六年)完成的北投至新北投間的支線鐵道,用來運送前往北投溫泉的旅客,所以也稱為「溫泉線」;臺中市綠川還曾經是臺中的游泳池;聽過「人命水」嗎?就在今臺中市豐原區角潭路二段;屏東新園鄉烏龍村有座一口一八○年的古井,相傳媽祖指示村人在興龍村周宅鑿井取水,村民飲用洗滌後,怪病竟然就痊癒了。 作者以圖佐文帶領讀者透過了解台灣各類水資源的前世今生,讓讀者對台灣本島的水文更加認識,還能一窺臺灣過去的生活景象。
王派仁 經歷: 曾任大學兼任講師、教育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委員、南一書局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主編寫、台中市山陽國小校長。 得獎: 第十二屆大墩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在紅磚拱廊下尋找宮原武熊) 第一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發現泰安車站) 第二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走過大里溪) 第十二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烏日故事館--三民街走一回) 第十二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類(打開芬園庄役場廳舍大門) 第十三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滿坑楓紅已遠去,盼見白雪覆山頭) 第十七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優選(樟腦產業故事館--專賣局集集出張所) 著作: 過五關學修辭(螢火蟲出版社) 活動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 遊戲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 走出教學更多(天衛文化、小魯優質教學) 多元描寫作文(華祥兒童文教出版社) 語言可以這樣玩:兒童語言發展遊戲與活動(心理出版社) 走著橋:古橋的閱讀與旅行(五南出版社) 超好玩歷史課:走!出門看臺灣故事(五南出版社) 不花一毛錢的小旅行:帶你去逛超有料博物館(五南出版社, 2014年「好書大家讀」知識類最佳少年讀物) 老臺灣新人類: 他們的故事 我們的生活(五南出版社) 專欄寫作: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走讀台灣」專欄、歷史文物月刊「史物巡禮」專欄 粉絲頁:遍〈PEN〉台灣
序:臺灣真水/用水寫臺灣歷史
水好喝
1-1 井水不「換」河水
1-2 臺灣水井四百年
1-3 水井萬花筒
1-4 那段依賴水井的日子
1-5 催生自來水的兩位異人
水農業
2-1 從私有到公辦的水圳
2-2 逐漸消失的陂塘
2-3 水圳的恩怨情仇
2-4 水往高處流
2-5 穿山越嶺的水圳
水交通
3-1 水運和老街
3-2 渡河的苦與樂
3-3 義渡的推動人─婁雲
3-4 刻在石頭上的命令與契約
3-5 清代臺灣古橋走讀
3-6 日治時期臺灣古橋走讀
水生活
4-1 我家門前有水池
4-2 對於水的虔敬態度
4-3 古早婦女的聊天室
4-4 是運動也是娛樂─游泳
4-5 日本人帶來的溫泉浴澡文化
1-5 催生自來水的兩位異人 日治時期淡水地區開始首次有自來水供應,到後來日漸普及。而為臺灣的潔淨自來水供應與公共衛生奠定良好基礎的人,是一位叫做巴爾頓的英國人和他的日本學生濱野彌四郎。 西元一八九五年日本人剛登陸臺灣的時候,除了受到臺灣義勇軍的抵抗之外,所面臨的最大難題竟然是在臺灣肆虐的傳染病,不只一般士兵,甚至連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是感染瘧疾而身亡。而這也導致後來日本人統治臺灣的工作中,將提供潔淨的飲水以及良好的汙水處理系統列為最優先項目。英國人巴爾頓原來任職日本內務省衛生局顧問技師,在日本治理臺灣的隔年,接受臺灣總督府的衛生工程監督工作聘約,並且帶著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當助手與翻譯。來到臺灣後,他們即刻展開臺灣北部衛生調查的基礎工作。 由於淡水及基隆兩個港口是日本人登臺的重要門戶,也提供日本軍隊食物和飲水的補給,所以日本總督府便選定優先建設淡水及基隆二港口的水道工程建設。淡水的滬尾自來水水道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完成,就是巴爾頓第一個在臺灣完成的自來水供應系統,也讓臺灣人喝到第一口乾淨的自來水。不料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八月巴爾頓卻在臺南調查途中感染瘧疾、赤痢,不久便病逝東京。巴爾頓未能完成全臺灣自來水供應的工作,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繼續接任。 濱野彌四郎( 一八六九年~一九三二年)是千葉縣人,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 師事巴爾頓。從日治時期明治二十九年八月跟隨巴爾頓來臺灣,長期擔任總督府土木部技師。 他提出了先進的衛生工程觀念與設計,為了完成各地上、下水道的工程規劃,探勘的足跡可說踏遍全臺。然而這樣的任務是異常辛苦的,特別是在當年很多地方都尚未開發,惡劣的交通與衛生條件,更是工作上的重大考驗,也因此濱野彌四郎在工作上超乎常人的堅毅與投入,應該不難想像。 濱野在臺灣二十三年,先後完成了臺北、士林、草山、彰化、打狗、臺中、臺南、嘉義、斗六、大甲、花蓮港︙︙ 等主要市街的自來水道工程。這些自來水工程,逐步提供臺灣各地區人們乾淨的飲用水,也改善了因為飲用水所造成的傳染病。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