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社會、傳播
-
社會學
-
通論
社會學囧很大1.0:看大師韋伯如何誤導人類思維
作 者:
謝宏仁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2/02/24(1版3刷)
ISBN:978-957-11-8130-1
書 號:1JDT
頁 數:208
開 數:25K
定 價:260元
優惠價格:234元
謝宏仁(Vincent H. Shie):看似一位業餘的研究者,目前除了輔仁大學的同仁之外,在全球社會學界幾乎無人知曉,在學術主流中像是卡在河岸邊小小的枯枝殘葉。論其專長,對撰寫本書是否產生助益而言,則不一定很重要。
推薦序 除魅大師
導 論 大師韋伯在社會學界開了個大玩笑
第一章 儒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第二章 還原真相:西方知識體系建構下曲解的中國傳統法律
第三章 發展型國家「理論」或「理念型?
第四章 「歷史比較研究」的終結?
第五章 廿一世紀初韋伯繼續誤導人類思維
除魅大師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謝宏仁博士繼前(二○一三)年出版了一本大部頭的作品《發展研究的終結: 廿一世紀大國崛起後的世界圖像》之後,最近又完成《社會學冏很大──看大師韋伯(Max Weber) 如何誤導人類思維》。這無疑地挑戰學術界、思想界、文化界的權威,有打倒偶像之嫌。謝教授這份勇氣叫人又驚訝、又佩服。在看完全書之後,你不能不同意他對韋伯的瞭解非常深刻,同時也無法反駁他對韋伯的批判之有理。當然他不只為台灣社會學界的一灘死水丟下一塊石頭,激起陣陣漣漪,還為薩依德東方學在東亞捲起驚濤駭浪,讓過去臣服於歐美文化霸權的知識份子知所反思、知所省悟。換言之,此書足以使盲目跟隨歐美學術與文化亦步亦趨的西化派人士受到一場震撼教育。 多年來台灣社會學界在留美派主控下,深受結構功能論大師帕森思的影響,強調歐美社會學的主流為韋伯之賦予意義的解釋性和瞭悟性社會學(強調行動),加上涂爾幹把社會現象當成事物、外在於個人,卻對個人有約束性的社會分工之功能說(重視結構)。從而把馬克思的社會學說(社會是歷史過程,受生產、經濟、科技的制約、形成有產與無產階級對立和鬥爭、因而造成社會的變遷和演展) 排除在社會學奠基者的行列。直至最近紀登士的號召,才勉強接受這個企圖摧毀資本主義的社會,建立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社會之理論巨擘,引進社會學經典的三雄(canonic trio)之中。一般而言,台灣學界對韋伯的認識也僅限於帕森思早期的著作,能閱讀韋伯德文原著者寥寥無幾(包括留德奧的高承恕、顧忠華、吳庚等)。是故只閱讀韋伯的英譯(翟本瑞、張維安、陳介玄、張家銘、蔡錦昌等)、或日譯(張漢裕、蔡章麟、李永熾等)無法掌握韋伯學說的真髓。帕森思雖一度留學海德堡大學(一九二五),卻是在韋伯逝世五年之後,在該大學城與其弟Alfred Weber 聚悟。當本人一九七六年在哈佛大學拜訪帕森思時,發現他已忘記德語的表達方式,交談之後發現晚年的帕森思對韋伯的推崇早不如從前。 就像一般社會研究者,我對韋伯的平生、志業和學問十分佩服,不只在留學德奧六、七年間遍讀他的德文著作,還在慕尼黑大學教授德國學生韋伯的科學方法論(瞭悟和解釋社會行動的意義、理念類型、事實和規範的分離、多元價值觀等),後來藉講學的機會把他的學說在星、台、中國大力傳播,不但在我的著作《法律社會學》(二○○四)和《當代政治社會學》(二○一三)列有專章討論韋伯的法律、政治、社會理念,還出版《從韋伯看馬克思:現代兩大思想家的對壘》(一九九八),以方法論、世界觀、歷史哲學、資本主義的詮釋、民主的實踐和現代性的看法,來比較和評析馬克思和韋伯的同異。這當中並沒有對何者有所褒貶,但卻無法逃脫謝教授所指責的粉絲心態。 嚴格地說,謝教授埋怨韋伯把資本主義看成歐美唯一和獨特的社會現象,而無視明清時期中國江南的富裕繁華,也符合韋氏所標榜的勤奮樸實(禁慾)的工作態度、理性算計的市場經濟、會計帳簿制度、法律裁決與民間調解的實踐、義務觀和身分倫理所保護的權利等等資本主義的精神。韋伯無視或忽視法律在早期中國的存在,便是他誤解明清以降中國資本主義不出現之原因。如果西方資本主義的出現與印刷術的發明有關(所謂的「印刷資本主義」),那麼中國早在北宋時代印刷業開始興盛,版權問題的浮出和保護措施,可以看做早期中國政府對版權保護的重視,也是「印刷資本主義」早已在北宋與南宋時代便已產生,早於谷騰堡活性鉛字印刷機的發明長達四百四十年之久。 韋伯說法遭謝氏批評的不僅是無視中國法律制度的(儘管表達與實踐有落差) 存在,因而否定早期的中國有資本主義的出現和播散,更挾歐洲中心主義和西洋知識優越論來使其信徒亂搞發展型國家理論,而誤導全人類的思維。這些曲解和誤解無疑地導因於韋伯「片面強調」的「理念類型」和「歷史比較研究」空有理想未能實踐,不肯也無能把理論扣緊現實做出東西文化異同之比較所造成。因之,作者提出「歷史比較研究的終結」之疑問。然而在帶回歷史的思考下,仍可用韋伯「親和性的關係」把儒家倫理和資本主義的精神綁在一起。因為在儒家倫理深遠影響下的明清時期,確實以高超的生產技術製造與輸出西洋人最為傾心喜愛的絲綢、棉織、瓷器。那個時代江南工商界人士的勤奮、樸素、節儉正是資本主義不可缺的工作倫理和理性行動。也是負責盡職和計算獲利,以及累積資本、擴大營業。這種理性化、專業化、累積家產的作為,加上當時法律與交易習俗之成型,使長安、洛陽、廣州成為「世界都市」。 總之,謝宏仁教授運用韋伯重要的著作和歐美學者的詮釋,特別是中國人早期的典籍、著述和地方誌,以及台、港、中國現代與當代的作品,尤其是旅美華裔學者之研究成果,終而有本書的出版。他這本類似震撼彈的大作,必然引發學界的反彈與爭議。其影響力不容小覷,我們期待學者肯花一些時間來析讀和討論。 交大講座教授 洪 鎌 德 序於交大光復學區綜合一館 640 室 2015年3月30日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