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醫護暨生命科學
-
生命科學
守護黑熊:和諧共存的保育之路
ツキノワグマ: すぐそこにいる野生動物
原文作者:
山崎晃司
作 者:
山崎晃司
譯 者: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2022/07/01(1版1刷)
ISBN:978-626-317-822-9
E I S B N:無
書 號:RE59
頁 數:308
開 數:25K
定 價:380元
優惠價格:300元
亞洲黑熊分布在亞洲十八個國家,目前有七個亞種,包括日本特有的日本黑熊與台灣特有的台灣黑熊。日本黑熊和台灣黑熊一樣,都是因冰河退去、海平面上升,留在本地的族群由於地理上的隔絕,獨立演化成特有亞種。 本書彙整了日本黑熊的科學研究成果,並剖析經營管理現況和挑戰,堪稱權威著作,非常值得國人借鏡與參考。若能透過本書吸取日本黑熊經營管理的寶貴經驗,謙卑地學習、記取其失敗或慘痛的教訓,再經由政府支援充足的資源及經費,以落實有科學根據的保育政策,系統地執行長期的野外族群生態研究和監測計畫,同時培育優秀的熊類研究和保育人才,則瀕危物種──台灣黑熊保育成功之日必然指日可待。
山崎晃司 1961年出生於東京都。1989年東京農工大學農學部一般教育部研究生修畢。茨城縣自然博物館首席學藝員、東京農業大學地域環境科學部教授、博士(農學)。專攻:動物生態學、生物保護學。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理事長 黃美秀
前言
第一章 亞洲黑熊這種動物
1. 各種熊類
2. 亞洲的黑熊
3. 黑熊來到日本列島
4. 日本的亞洲黑熊
第二章 森林與人類活動之變化
1. 日本黑熊分布區域急速擴大
2. 黑熊出沒民眾社區
3. 日本黑熊出沒之機制
4. 日本黑熊數量增加中
5. 曾經童山濯濯的日本山地
6. 獵人減少
7 淺山機能喪失
第三章 黑熊與人類之衝突
1. 農業損害
2. 林業損害
3. 畜牧水產業損害
4. 民眾的心理傷害
5. 黑熊殺人案件實況
6. 黑熊行為模式改變
第四章 失去蹤影的日本黑熊
1. 九州的黑熊
2. 四國的黑熊
第五章 黑熊保育與管理之嘗試
1. 非捕殺管理模式的嘗試
2. 如何避免吸引黑熊進入村落
3. 瀕危黑熊族群之保育
4. 黑熊保育管理之民眾教育
第六章 與黑熊和平共處
1. 保育管理計畫的現況
2. 保育管理之課題
3. 黑熊監測之課題
4. 如何避免黑熊傷人事件一再發生
結語
推薦序 不只是吉祥物,牠也是猛獸──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黑熊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近年瀕危野生動物保育教育的推廣與紮根,加上失怙的南安小熊、廣原小熊,以及亞成體崁頂小公熊等成功救援野放案件廣受矚目,都引發民眾對於台灣黑熊的關注。在國人心中,台灣黑熊已逐漸成為「台灣」的代表,「讓熊返回森林的家」也成為許多人內心的殷殷企盼。 然而都市人心中的黑熊,大多停留在吉祥物的層次。如熊讚、熊本熊Kumamon等圓滾滾、在各大活動場合耍寶賣萌的可愛形象,或是社群媒體上頻繁曝光的廣原小熊、南安小熊幼年時,在人為照養期間睜著無辜圓眼的可愛模樣。在台灣,由於實際看到野生黑熊的機率極低,對於黑熊的真實野生樣貌,以及遇到熊該如何應對,乃至於同理山區居民面對的潛在風險,仍是需要努力推廣的保育教育觀念。 我們必須認知到這群山中的王者是體型相當於成人、且力量驚人的食肉動物。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七個亞種之一,幸而在我們記憶所及範圍內,本書描述的各類驚悚黑熊殺人事件都未在台灣發生過。 民眾對黑熊的友善態度是台灣黑熊保育的優勢,但若欠缺正確認知,卻可能成為隱憂,近年台灣出現第一起救傷後野放,卻有滋擾農舍紀錄的東卯山大公熊(編號711),如何在確保「人熊安全」的情況下,讓牠返回森林的家,是林務局及各相關專家學者與在地居民努力的目標。 本書分析亞洲黑熊的分布、黑熊傷人事件的可能原因,以及黑熊造成的農損型態,並提出在捕殺之外,各種可嘗試的保育管理模式,都非常值得台灣作為參考與借鏡。 近年林務局致力於規劃遇熊通報、處理、預警、驅離的機制與處理流程,同時宣導無痕山林,提醒登山客將垃圾、食物、廚餘收妥並帶下山,亦分析潛在有熊出沒的原住民部落區域,加強推廣山村居民遇熊注意守則等,希望人熊和平共存,讓台灣黑熊在自然環境內得以永續生存。 嘗試理解是接近真實的第一步,期待翻開本書的你,也能走進可愛黑熊背後的保育議題,真正來到「有熊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