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博雅書屋
-
人物誌
語言、文學
-
通識
遇見徐志摩─風往哪裡吹
作 者:
敏君
繪 者:
封面內文繪圖
、
林明鋒封面設計
、
吳佳臻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2016/09/01(1版1刷)
ISBN:978-957-11-8727-3
書 號:RB30
頁 數:280
開 數:25K
定 價:280元
優惠價格:221元
我們對徐志摩的印象除了是浪漫詩人,喜歡他膾炙人口的詩,例如<偶然>--「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還有詩人飛機失事、纏綿的情感外,對他並沒有太多了解。 浪漫詩人徐志摩一生有三個女人:元配張幼儀、才女林徽因、風情萬種的陸小曼。他不愛張幼儀,苦愛林徽因,熱愛陸小曼。作者將時光倒回一百餘年,從一場「注定不幸福」的婚禮寫起,在驚濤駭浪的戀情中,也將鏡頭不時地定格在他成立「新月社」的熱情,主編《晨報副刊》的理想,追求自由愛情的執著…… 我們愛徐志摩,愛他的浪漫,恨徐志摩,恨他缺少冷靜的哲思。但是也因為這份「殘缺」,才能成就另一種「完美」。他的情詩,最終能穿透那個時代嗆人的煙草味,清新地活在人們心裡。
敏 君 中國大陸作家,由南往北,寄情文字,縱情山水。人生至此,只與書籍有染。只寫了一點小生活,卻狂妄抒發一種大人生。
封面內文繪圖/林明鋒 封面設計/吳佳臻
1 你的明媚我的憂傷
婚禮是自由的輓歌
一個人的婚姻
沙士頓的「同居」生活
志摩的遺棄
離婚,笑解煩惱結
2 康橋別戀
當愛遇到林徽因
康橋的名士們
我要回國找她
失敗而蹩腳的追求
泰戈爾來華
3 新月風流
石虎胡同七號
新月俱樂部
世上另一個我
淚浪之爭
志摩的音樂與魯迅的刀鋒
自負的紳士氣
4 那場熱戀傾城
小曼是古城光豔的風景
愛是寂寞的玩笑
歐遊漫錄,愛的療傷
小曼的掙扎
功德圓滿的離婚宴
5 徐志摩的晨報
接手《晨報副刊》
自己人的文藝圈
著名的閒話事件
文人們的「政治瘋話」
6 苦澀難言的再婚
古怪而尷尬的婚禮
新月書店上市記
婚姻的泥潭
再別康橋
北平,不如歸去
古城的舊情舊人
想 飛
7 只剩懷念
說不出的「我愛你」
你的離去,我的孤寂
過山過水過硤石
婚姻的泥潭 離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咫尺之遙的上海,十裡洋場一片燈紅酒綠。上海是陸小曼長大的地方,她在這裡最熱衷的事情之一,便是唱戲捧角。捧角,她捧紅了袁美雲,袁寒雲;唱戲,她把自己唱成了不輸專業演員的最佳票友。多少人為了請她登臺,親自登門邀她演出,又有多少人以一睹臺上的陸小曼為榮。這就是一代名媛的名聲與魅力。陸小曼在這裡甚至不必特別應酬,不過幾個月,就把整個大上海交際圈玩在了手心,紙醉金迷的都市被她撩撥得愈發令人迷醉。 陸小曼到了哪裡,都是陸小曼。一代名媛到了哪裡,生活都是一樣過。在福煦路四明新村高級住宅區裡,陸小曼租了一幢每月銀洋一百的洋樓,樓裡有男僕,丫頭,衣著入時不輸主人家,這是名媛的排場。除了這些,名媛的排場,也是買東西可以不問價格,不問家中是否需要,只隨高興;名媛的排場,還是一月最少銀洋五百(合人民幣兩萬元一月)的開銷。這位名媛,排場太大,所以排到最後,不過是一場無度的揮霍。 若只是揮霍,倒也沒什麼可以怨的。陸小曼本來就是這樣的女人,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她受的教育與成長的環境,決定了她生來就是被捧在手裡養著,養不養得起,那要看徐志摩自己的本事。但問題在於,陸小曼不止揮霍了錢,也揮霍了她與徐志摩的日子。 何競武的女兒何靈琰(ㄧㄢˇ)是徐志摩與陸小曼乾女兒。四十多年後,何女士回憶起住在上海福煦路四明新村的陸小曼時說:「乾娘房間裡總是陰沉沉地垂著深色的窗簾,連樓上的客堂間和小吸煙間也是如此。她是以夜為晝的人。不到下午五、六點鐘不起,不到天亮不睡,每天到上燈以後才覺得房子裡有了生氣。」看得出來,那時的陸小曼,染上了鴉片癮。其實陸小曼自己也知道,吃鴉片煙不是好事,但她本是多病的人,當年在北京簡直就把醫院當家那樣住。而自從那個叫翁瑞午的男人勸她吸了幾口鴉片煙之後,她竟覺得百病全消。 那翁瑞午,也是個英俊瀟灑的人,而且同樣出身不凡。他是翁同龢的侄孫,父親翁綬琪,是前清光緒年間舉人,金石書畫造詣深厚,家中收藏甚富。翁瑞午小時在父親影響下,也研習書畫。後來拜了名醫丁鳳山為師,學了一手精妙推拿,掛牌行醫,醫名甚佳。翁瑞午能認識陸小曼,也正是因為那一手推拿。 陸小曼初到上海時舊病復發,雖遍尋名醫,但治療效果並不好。於是便有朋友介紹翁瑞午來為小曼推拿。經翁瑞午推拿診治的陸小曼,覺得精神大好,徐志摩因此對翁瑞午感激不盡,而翁瑞午也因此成為徐志摩夫妻二人的常客,與他們成了朋友。 陸小曼與翁瑞午,都愛戲劇,都喜繪畫。共同的愛好從來都是人與人情感的粘合劑,而陸小曼時時發作的病情,也需這個英俊漂亮的年輕人推拿舒解。儘管翁瑞午的推拿手藝好,但總歸治不了本。且陸小曼也實在經不起那病時時復發的折騰。於是,他聽了翁瑞午的勸,開始吸鴉片煙。哪有不上癮的道理。從此,陸小曼的生活裡多了煙榻,煙槍和煙燈。她一天也離不開這阿芙蓉帶給她的慰藉。而隔著煙燈,在煙榻的另一頭,翁瑞午一起斜斜躺在那裡。 陸小曼似乎越來越離不開翁瑞午的陪伴,翁瑞午也愈來愈頻繁地出現在徐志摩家中,頻繁到他在陸小曼身邊的時間,比徐志摩更多。於是,坊間便有了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徐志摩自然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但他倒是豁達,他說:「男女的情愛,既有分別,丈夫絕對不許禁止妻子交朋友,何況芙蓉軟榻,看似接近,只能談情,不能做愛。所以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 這是開解別人,還是在安慰自己?或許只有徐志摩自己知道。 生活就像戲,每個人都是被命運欽點的觀眾。所以,無論徐志摩再怎樣豁達,他都必須面對陸小曼與翁瑞午帶給他的紛亂。 那是一場名叫《玉堂春》的戲,在夏令配克電影院演出。戲臺上沒有角兒,都是票友。一個是陸小曼,演蘇三;一個是徐志摩,演紅袍;演王金龍的不是別人,正是翁瑞午。這場戲,本身是極好極轟動,因為演戲的人極具專業水準。但這不是這場戲最讓人關注的地方,它轟動的效應,是它引得一家無聊小報,添油加醋地寫了一篇下流文章,影射了陸小曼與翁瑞午間的風流八卦,攻訐了徐志摩的品格。 於是,陸小曼與翁瑞午的話題,從臺面下,被擺到了臺面上。徐志摩終於意識到,他活在世俗裡: 「我想在冬至節獨自到一個偏僻的教堂裡去聽幾折聖誕的和歌,但我卻穿上了臃 腫的袍服上舞臺去串演不自在的‘腐’戲。我想在霜濃月淡的冬夜獨自寫幾行從性靈暖處來的詩句,但我卻跟著人們到塗蠟的跳舞廳去豔羨仕女們發金光的鞋襪。」 他與陸小曼浪漫熱烈的愛,到了最後終還是原成泥濘。這才是日子。這與他原先的期望太不相同。原本以為,陸小曼會是他這輩子的成績與歸宿,原本以為,陸小曼會像原來一樣看他寫的文章,鞭策他,帶給他靈感。但現在,他的妻子整日籠在鴉片的煙霧中,漸漸模糊看不清身影。 哪能不心疼?徐志摩知道,鴉片根本解救不了陸小曼,他不是沒有設法振奮陸小曼的志氣。他總是勸她,少抽煙,少打牌;他甚至為了不使陸小曼埋沒天分,而讓她給自己即將出版的書寫序。但陸小曼提著筆不到一會就像個孩子似的喊累,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幾番下來,徐志摩也只得乾笑著作罷。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徐志摩送給陸小曼一本《曼殊斐爾日記》做新年禮物。他希望這位高雅麗質的女性,能給陸小曼激勵,但陸小曼讓徐志摩失望了。她沒有如徐志摩殷切期望地那樣振作,她甚至覺得徐志摩在婚後變得不如先前那般浪漫,對她管頭管腳,不讓她打牌,不讓她抽鴉片煙,真是拘束極了。 最終,徐志摩累了,他對陸小曼的愛,似乎再也不如原先那樣飽滿。所以,他的日記裡出現了這樣的句子:「最容易化最難化的是一樣東西——女人的心;過去的日子只當得一堆灰,燒透的灰,字跡都不見一個。」有人說,徐志摩是因愛而生的。愛是他靈魂的全部滋養與靈感的全部動力。看來的確如此。現在,他與陸小曼的感情出現了問題,於是,他倦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