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分享
法律
-
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精義
作 者:
呂炳寬
、
項程華
、
楊智傑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3/07/10(8版1刷)
ISBN:978-626-366-277-3
E I S B N:9786263662759
書 號:1R77
頁 數:436
開 數:20K
定 價:520元
優惠價格:468元
試閱
試閱
投影片(請電洽,僅供老師索取)
題庫(隨書附送)
本書介紹我國憲法重要內容與精神,內含2005年6月第七次修憲內容。本書特色有三: 1.架構清楚、條理分明、搭配相關說明圖表,有利初學者快速學習。 2.在相關章節精選160則大法官解釋,以實際問題案例方式,引領讀者了解憲法內容。 3.就重大憲法問題提出精闢分析,提供讀者進一步深思。 本書乃三位年輕憲法學者的集體創作。三位作者的碩、博士論文皆以憲法重大議題為主題,為新一代的憲法學新秀,對憲法理論與實務了解深入。此外,三位作者均有豐富的憲法教學經驗,其以豐富教學經驗為底,提出一個非常清晰的分析架構,並搭配許多圖、表,方便讓讀者能徹底釐清相關概念與爭議。此外,凡就重要的憲法問題,都經共同作者集體思考後,方提出獨特精闢的分析,也有利於讀者進一步咀嚼體會。
呂炳寬 現職: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社會科學博士 著作:半總統制的理論與實際 專長:憲法、行政法、比較憲政制度、基本人權 E-mail:lu.bk@thu.edu.tw 項程華 現職: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社會科學博士 著作:我國憲法違憲審查與國會自律之研究 我國憲法受教權解釋之研究 專長:憲法、行政法、地方政府與自治、公共事務與法律、法學緒論 E-mail:wha7288@yahoo.com.tw 楊智傑 現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專任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法律人的第一本書(五南) 中華民國憲法精義(五南) 資訊法(五南) 圖解法律(五南) 圖解民法(五南) 圖解憲法(五南) 著作權法:判決與評論(新學林) 智慧財產權法(新學林) 專長:憲法、智慧財產權、網際網路法 教學網站:http://yangjames.yuntech.edu.tw
第一篇 憲法總論
第一章 憲法的基本概念
壹 立憲主義的思潮
貳 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的憲法
參 憲法的地位
肆 憲法的種類
伍 憲法與其他規範的差別
第二章 憲法之變遷與修改
壹 憲法變遷的原因
貳 憲法變遷的方式
參 修 憲
肆 憲法解釋
第三章 立憲史與修憲史
壹 立憲史
貳 憲法增修條文
第四章 憲法前言與總綱
壹 前 言
貳 總 綱
參 國體與政體
肆 主 權
伍 國 民
陸 領 土
柒 民族平等
捌 國 旗
第二篇 人 權
第五章 人權基本理論
壹 人權簡介
貳 受基本權保護的主體
參 基本權利之作用(功能)
肆 基本權的效力範圍
伍 平等權的限制
陸 防禦權(自由權)的限制
柒 受益權的限制
捌 事後保障:國家賠償
第六章 人民之權利與義務
壹 平等權
貳 防禦權(自由權)
參 受益權
肆 人民義務
第七章 選舉、罷免、創制、複決
壹 選 舉
貳 罷 免
參 創制、複決
第八章 基本國策
壹 基本國策定位與反省
貳 國 防
參 外 交
肆 國民經濟
伍 社會安全
陸 教育文化
柒 邊疆地區與弱勢族群
第三篇 政府組織
第九章 政府體制總論
壹 權力分立
貳 三種政府體制
參 我國憲法演變
肆 九七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
伍 國民大會
第十章 總 統
壹 我國憲法上總統之地位
貳 總統之職權
參 總統之資格與產生方式
肆 總統之任期與去職
伍 總統之繼任、補選與代行
陸 就職宣示
柒 保障與特權
捌 隸屬總統府之單位
第十一章 行 政
壹 行政院之性質與地位
貳 行政院之組織
參 行政院之職權
第十二章 立 法
壹 立法院之性質及地位
貳 立法委員
參 立法院組織與會議
肆 立法院之職權
第十三章 司 法
壹 司法院之性質與地位
貳 組 織
參 大法官解釋
肆 憲法法庭
伍 審判與其他職權
第十四章 考 試
壹 考試院之性質與地位
貳 組 織
參 考試院之職權
第十五章 監 察
壹 監察院之性質與地位
貳 組 織
參 監察院之職權
第十六章 地方自治
壹 地方自治之定位
貳 權限分配
參 省、直轄市、縣
肆 地方職權與監督
附錄一 中華民國憲法
附錄二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姚序 憲法在台灣,一直沒有被視為實用的法律,一個可以打官司的法律,一個像民法、刑法或商法一樣,在大學法律系所或司法官律師考試中被同等重視的法律,一個需要專業,不是任何人隨便翻到條文就能解釋的法律。 憲法本質既然是「法律」,它是由法條組成,則其內涵必須透由科學的法律解釋方法求取,它的固定性及拘束力非但無絲毫遜於一般法律之處,而且基於憲法是「最高法律」的地位,其內涵對於解釋民刑商等一般法律亦具指導性。 更何況,每一個法律或政策是否正當,憲法都必須是最先檢驗的標準,而所有法學最基本原則幾乎盡在憲法條文中,但多數人(包括法律人)仍然忽略所有法律和憲法密切的關聯,好像討論民法上契約的問題可以不理會憲法有關財產權的規定,討論刑法誹謗罪阻卻違法的理由時可以不深入了解憲法言論自由的內涵,而行政機關每次強調「依法行政」時只定睛在特別行政法上,而忘記了憲法才是他們首要依的「法」。如果連我國三級法院也都鮮有直接適用憲法條文的判決,那也難怪人民、政府或法律人會把憲法看成懸掛在廳堂的匾額──只有象徵意義,沒有實用價值。 憲法長期被法律學門既壟斷又輕視,其主因在於立憲迄今,人治仍多於法治。憲法制度的設計,表面上好像已逐漸運作,但實質上卻離憲政主義精神(konstitutionlismun)相去仍遠。歷屆大法官對憲法條文的解釋,要不顯現其受政治力的影響,要不自我拘限於少數憲法原理原則的範圍內;憲法的權威及其法力(normative kraft)無從建立,民眾、政黨,甚至學術界對被稱為「政治法」的憲法,至今仍誤解為政治面多於法律面,而不給予類似民、刑、商法等傳統法科更高的價值。至於過去國家考試長期將「三民主義與憲法」併為一科,只是更加重人民對憲法的不信任與偏見而已。 其次,目前我國公法學界並沒有一套所謂憲法法學的通說理論(甚至可以說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有系統的學說),因此憲法解釋眾說紛紜,許多憲法爭議的結論南轅北轍,憲法法學的科學性備受質疑。近十幾年來,雖然職司憲法解釋的大法官勵精圖治,尤其在人權條款的落實方面屢有佳作,不過仍難以扭轉社會對憲法的成見。此外,針對許多違憲的立法行為、行政措施或是司法判決,現行體制仍然欠缺完整的設計(例如憲法訴願等)使其可以及時救濟,因而更加深人民對憲法的不信任。 面臨人民,甚至學界憲法意識的不足,嘗試撰寫一本有系統、深入淺出,而且能彰顯憲法實用性的「憲法入門」教課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使憲法成為法學,或將憲法條文依法學解釋方法予以說明敘述,是炳寬、程華、智傑三位年輕憲法學者撰述本書的重點。因此在各章各節之間,作者嘗試以案例研究方式闡釋憲法條文實務上的意義及功能。這也許不是國內首次的嘗試,但以「憲法入門」的教科書而言,卻是非常成功的作品。 姚立明 德國畢勒佛大學法學博士 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