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親愛的五南會員:您好,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 惟2/5(一)中午12:00之後的網站訂單,物流停止送貨,將延至2/15(四)開工後正常出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五南祝您新年快樂!
分享
博雅書屋
-
全球直擊
政治、公共事務
-
國際關係
-
戰略及外交政策
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
中国外交と台湾―「一つの中国」原則の起源
原文作者:
福田円
作 者:
福田圓
譯 者:
林倩伃
審 定:
鍾延麟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文庫
出版日期:2021/07/01(1版1刷)
ISBN:978-986-522-734-0
書 號:RT15
頁 數:488
開 數:25K
定 價:520元
優惠價格:411元
超值組合
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
定價:520元
+
宋美齡
定價:550元
=
國慶日:台灣的成長腳步(單書79折,雙書75折)<點此進入
2024/10/01~2024/10/31
原價:1070元
組合價:803元
主題書展
10/4-10/31自由人的博雅思考/單書79雙書75折,滿550再95折
滿額優惠折扣
9/2-10/31 五南開學祭!全站滿550再95折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邱坤玄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文軒
「一個中國」原則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嗎? 從「解放台灣」到「一個中國」原則,毛澤東這中間的外交手段轉折為何? 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先預計要在數年內「解放」台、澎、金、馬,如果順利完成「解放」,就不會有現在的「一個中國」原則。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積極援助台灣,並圍堵中國,導致中國對台「解放」變得困難。 韓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及中南半島已劃定停戰線,導致台灣海峽兩岸的分裂狀態極有可能成為定局。因此中國領導人必須透過外交手段,處理與台灣海峽對岸的中華民國分裂等問題。這也代表著中國如何隔著台灣海峽與美國、中華民國對峙。1954年至1965年的這段期間,正是中國外交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及亞洲、非洲各國交互作用中,持續面臨這些問題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歷韓戰,東亞的冷戰結構已相當明確,中國領導人要如何構思「解放台灣」與完成國家統一?為了實現此構想,又須實施什麼樣的具體手段呢?本書針對這些問題實行多方考察,研究中國對台政策重點從軍事鬥爭轉為外交鬥爭,希望辨明其實質內容由追求「解放台灣」至形成「一個中國」原則的過程。
福田圓,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系教授。1980年生於福岡縣,2011年取得慶應義塾大學政策媒體博士學位,專長為東亞國際關係、中國外交、兩岸關係。她曾任國士館大學21世紀亞洲學部專任講師、副教授、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系副教授。曾在就讀博士班期間獲得台灣獎學金,前往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課程留學。2011年獲得第四屆日本國際政治學會獎勵獎(期刊論文「中法建交(1964年)與『一個中國』原則的形成」),2013年獲得第25屆亞洲太平洋獎特別獎(專書『中國外交與台灣』)。
林倩伃,淡江大學日文系畢,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研究所政治與經濟組研究生。為專職日文譯者,譯作及相關作品領域包括旅遊、教學、醫療保健等,對於政治、社會、歷史等領域極具興趣,因而進入東亞研究所就讀,主要研究日本外交關係等主題。
鍾延麟,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序章 中國外交與台灣
1 從追求「解放台灣」到形成「一個中國」原則
2 今日針對「一個中國」原則形成過程之解釋
3 「一個中國」原則之形成過程之相關研究回顧
4 中國之新史料公開及其他多項資料
5 本書分析視角與結構
第一章 第一次台海危機與「兩個中國」問題的起源(一九五四─一九五五年)
前言
1 再次提出「解放台灣」
2 金門砲擊與台海危機
3 攻占浙江沿海島嶼與危機之持續
4 針對「兩個中國」問題之迴避
小結
第二章 「和平共處」與「兩個中國」問題嚴重化(一九五五─一九五七年)
前言
1 對美直接交涉之極限
2 「和平解放」政策的極限
3 位於福建前線的軍事建設
4 「兩個中國」問題的嚴重化
小結
第三章 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與「一個中國」論述之起源(一九五八年)
前言
1 八二三砲戰之決議
2 八二三砲戰之展開
3 政治軍事鬥爭之極限
4 「解放」金門、馬祖之長期擱置
小結
第四章 中蘇交惡與「一個中國」論述之動搖(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年)
前言
1 第二次台海危機後之對台工作
2 中蘇對於台灣問題之爭論
3 第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之中國代表權問題
小結
第五章 反對「反攻大陸」與「一個中國」論述之確認(一九五九─一九六二年)
前言
1 對「反攻大陸」的威脅認知
2 反制「反攻大陸」之軍事動員
3 對台海軍事緊張之利用
4 以「一個中國」論述為前提的反對「反攻大陸」
小結
第六章 冷戰結構之多極化與「一個中國」原則的形成(一九六二─一九六五年)
前言
1 寮國危機與「一個中國」原則
2 中法建交過程中之「一個中國」原則
3 與前法屬非洲國家建交交涉時之「一個中國」原則
4 「一個中國」原則的發展及其極限
小結
結論 「一個中國」原則之起源及其邏輯
1 「一個中國」論述之形成
2 「一個中國」論述之內涵
3 「一個中國」原則之起源
主要參考文獻
初次出處一覽
後記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基石,也是美國與中共關係、兩岸關係的核心議題,但是在一九九○年代之前並不存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因為海峽兩岸爭的是哪一方代表中國的正統。學界對此期間的研究重點大都以權力政治為主軸,聚焦於中共對台武力解放、美國對中共圍堵的外交與軍事策略,以及美國與中華民國的聯盟關係對後者的支持與節制。 福田教授則從歷史延續的視野,探討中共從「武力解放」台灣到「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與確立過程。作者運用豐富的檔案資料,以凡事講求證據的態度,提出歸根溯源的見解。她的首要論點是韓戰之後,由於美國因素的介入,中共武力解放台灣的可能性已受到嚴重限制,因此改採解放金門、馬祖的策略,但是在兩次台海危機之後,都無法達到此目標,因此做出將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中」的決定,以免切斷兩岸的「紐帶」關係。其次她提出由於「武力解放」策略可能引起國際譴責,以及國際上為了維持台海局勢穩定,希望將「兩個中國」制度化,中共在面對此雙重的挑戰下,最後形成「一個中國」原則以為因應。 福田教授的研究其實印證了中共對原則與策略的運作規則,「一個中國」原則的形成,充分顯示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中共雖然堅持共黨意識形態,但是對中國的正統與統一觀念從未改變,早在一九四九年春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起草的一份聲明中就提出「外國政府如果願意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係,它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餘力量的關係,並且把它在中國的武裝力量撤回去」,這是中共首次詮釋其政權成立後的外交內涵,雖然沒有一個中國原則的「名」,卻是蘊含一個中國的「實」。 此研究也指出中共經常依據形勢的變化調整其策略,實際上結構才是決定單元行動的主要力量。冷戰前期,美國主導的國際結構,限制了中共領導人的政策選擇,領導人雖有主觀的願望,但是受到客觀力量與結構的制約,願望無法達成,等到國際權力分配的轉變,一個中國原則才趨於穩固。 從福田教授來東亞所就學至今,我與她相識已逾十五年,在長期互動過程中,我對她在學術志業上的熱情、專注與毅力,深為感佩,也很欣喜她已成為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研究的知名學者。此次她費盡心力促成中文譯本付梓,呈現重要的學術成果,也流露出對台灣學界的情懷。至盼同好共賞,更期待她下一專著的問世。
序章—中國外交與台灣 1.從追求「解放台灣」到形成「一個中國」原則 本書主要研究: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間,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政策中,外交相關手段重要性的逐漸上升,因而形成「一個中國」原則的程。本書屬於一政治外交史研究【1】。 今日中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基本方針,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政府更主張「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間也應獲得廣泛支持。不過「一個中國」原則究竟是依據什麼樣的理論所構成,而各自理論又經歷過什麼樣的歷程,才逐漸形成今日的「一個中國」原則?對此,綜觀東亞冷戰史研究、現代中國政治、外交研究等領域,藉由實證且系統性考察的研究並不多。 原先在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其領導人計畫在數年內「解放」國府所退守的台灣、澎湖群島及中國大陸沿岸小島。若中國領導人可「解放」這些地區,完成國家統一目標,當然應不需要「一個中國」原則。然而,因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政府採取積極援助台灣、圍堵中國等政策,導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下稱「解放軍」)對台攻戰變得更加困難【2】。 韓戰結束後,在美國政府持續援助台灣、圍堵中國的情況下,中國以軍事手段攻下台灣的成本偏高。此外,朝鮮半島及中南半島已劃定停戰線,導致台灣海峽兩岸的分裂狀態也極有可能成為定局。因此,中國領導人必須透過外交手段,處理與台灣海峽對岸的中華民國分裂等問題。這也意味著中國將處理以下問題:中國如何隔著台灣海峽與美國、中華民國對峙;如何決定在國際社會中,同國府可否並存的態度,以及未來是否可保有「解放台灣」可能性等問題。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五年的這段期間,正是中國外交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及亞洲、非洲各國交互作用中,持續面臨這些問題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歷韓戰,東亞的冷戰結構已相當明確,中國領導人究竟如何構思「解放台灣」與完成國家統一?此外,為了實現此構想,又須實施什麼樣的具體手段呢?其中是否曾遭遇挫折,或曾轉換方針呢?本書針對這些問題實行多方考察,研究中國對台政策重點從軍事鬥爭轉為外交鬥爭,希望辨明其實質內容由追求「解放台灣」至形成「一個中國」原則的過程。 2. 今日針對「一個中國」原則形成過程之解釋 今日中國政府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由對台原則及對國際社會原則等兩大部分所構成。對台灣的「一個中國」原則包括: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央政府在北京等三大要素。中國政府更主張,台灣過去也曾與中國同樣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針對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原則則包含: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等三大要素。中國官方立場更強調,國際社會在與中國政府關係正常化過程間,也已承認相同原則,該原則業已成為「國際共識」。 中國針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歷史解釋,也成為如上所述般,正當化中國政府立場的重要根據。其解釋包括:一、台灣也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二、世界各國及聯合國承認中國政府時,也曾各自表明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一九九三年及二○○○年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表兩個與「台灣問題」相關的《白皮書》,即為該原則歷史解釋的雛型。一九九三年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為向台灣表明中國政府立場的《白皮書》;二○○○年發表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則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政府立場的《白皮書》。【3】這兩份《白皮書》至今仍代表了中國對台政策基本立場的重要文件。 二○○○年的《白皮書》說明,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文書,「中國政 府收復台灣、澎湖列島,重新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之後「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從此結束了它的歷史地位。」然而,中國政府的主張則因韓戰「受到當時美國政府的阻撓」,中國政府對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社會實施「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鬥爭」,進而「形成」了「一個中國」原則。 不過,該《白皮書》中並未詳細說明中國所實施的「鬥爭」為何,僅止於主張以下兩個「事實」。其一為「在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四十年間,台灣當局雖然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全中國的合法地位,但也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有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製造『兩個中國』或『台灣獨立』」之「事實」;其二則是「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嚴正立場和合理主張,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理解和支持,一個中國原則逐步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等「事實」。惟此內容僅是「鬥爭」的結果與其解釋,並無法說明中國政府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之形成過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