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社會、傳播
-
社會科學
-
通論
歐洲中心主義的4個神話: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
作 者:
謝宏仁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2024/05/07(1版1刷)
ISBN:978-626-393-289-0
E I S B N:9786263932814
書 號:1PBJ
頁 數:256
開 數:20K
定 價:400元
優惠價格:360元
本書《歐洲中心主義的4個神話: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對4件世界史的重大事件之因由提出質疑。 談到「文藝復興」,歐洲結束了長達一千年的黑暗時期,並且,義大利的傑出人士開始對於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與其他美好事物,透過文化活動重新給予肯定。接下來的「地理大發現」,歐洲探險家們開始出海探索未知的世界,從哥倫布的發現美洲、迪亞士繞過好望角、達伽瑪開闢印度航線,以及麥哲倫看到太平洋,之後,其船員完成環行世界之壯舉。而「宗教改革」開始於16世紀初,被大師韋伯認為是資本主義的起源,從那時候起,歐洲逐漸與其他地區拉開距離。論及「啟蒙運動」,這是歐洲藝文界大放異彩的時期,在理性主義的支持底下,各個領域的知識快速地累積,人類自此之後,開啟了現代性之發展歷程。 然而,上述的說法也為一般人所熟知,但其實是建構出來的,與歷史事實並不相符。簡單說,文藝復興之種種,並不是重現了古希臘、古羅馬的美好事物,而是來自中國。地理大發現這件事更是誇張,歐洲探險家只是航向已知的世界而已,頗像是今日流行的自助旅行。宗教改革當中對資本主義的起源最為重要之預選說,早在4、5世紀時的天主教就已經存在,無須等到16世紀才由喀爾文帶領其信徒恪遵其信條。而「啟蒙運動」真是由理性主義支撐的嗎?似乎有一個更合理的答案,啟蒙時期的飲料咖啡扮演的角色應該更加重要,而這成癮性植物是由黑人奴隸所生產。
謝宏仁 與大師韋伯的對話是一個同時趨近於0與1,000的過程,前面的數字是本人讚美大師韋伯的「總字數」;後者則是我已出版之批評韋氏的「總頁數」。具體而言,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吾人讚美韋伯的總字數從500、300減少到最近的0;批判韋伯論點的頁數則是已累積到1,000頁。至本書截稿日為止,全球應該無人超越這兩數字,低於前者,而高於後者。 我是謝宏仁,過去二十年來,一直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哪兒也沒去,應該說哪兒也去不了。雖然至今未曾擔任過行政職位,但目前兼任「全球反韋伯研究中心籌備處主任」。該中心仍未掛牌,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因為本人沒有勇氣在系務會議結束前的臨時動議的時段中,提出這個21世紀社會科學足以媲美一帶一路的偉大的計畫。其二,即使本人提出來了,應該也不會進入所謂的實質審查階段。吾人以為,第二個原因還可以成為該中心遲遲掛不了牌的藉口。 我寫過幾本書,如果其中還有幾本可以拿到檯面上的話,那麼,應該就是下列的書目了,如下: 《社會學囧很大1.0:看大師韋伯如何誤導人類思維》(台北:五南圖書,2015)。 《社會學囧很大2.0:看大師韋伯為何誤導人類思維》(台北:五南圖書,2019)。 《社會學囧很大3.0:看大師韋伯因何誤導人類思維》(台北:五南圖書,2020)。 《社會學囧很大4.0:看大師韋伯奈何誤導人類思維》(台北:五南圖書,2022)。這些書,應該可以讓讀者清楚地知道謝某為何在輔大社科院眾多人才之中,還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世界上首位反韋伯這位大師之籌備處主任的原因。 對了,也許更重要的是,謝某也反對歐洲中心主義的思維框架。
序言:我們與神話的距離
導論:社會科學眼翳
第一章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東方起源:蒙娜麗莎的竊笑
第二章 歐洲探險家不曾迷路的「地理大發現」:穿越麥哲倫海峽之前
第三章 與資本主義(精神)無關的「宗教改革」:掌聲鼓勵韋伯的豐富想像力
第四章 理性主義支撐起的「啟蒙運動」:以鄰為壑才須遮遮掩掩
結 論 社會科學本土化的陷阱
附錄一 韋伯的「導師」施萊爾馬赫
附錄二 清教徒的憂鬱
附錄三 洛克《中國筆記》修正版
附錄四 洪揚清2022 年期中報告:〈社會學之真相是假—你還願意重新認識社會學嗎?〉的啟發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