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年度盤點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本公司年度盤點,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1/26(二)中午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12/3(二)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經典名著文庫
-
政治,行政,國關,外交
雅典政制
Athenaion Politeia
原文作者:
Aristotle
作 者:
亞里斯多德
譯 者:
馮金朋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經典名著文庫
出版日期:2020/01/01(1版1刷)
ISBN:978-957-763-774-1
書 號:1D2X
頁 數:448
開 數:25K
定 價:550元
優惠價格:363元
滿額優惠折扣
11/11-1/10 五南全書系書展!全站滿599再95折
《雅典政制》一書在十九世紀末從歐洲歷史中神奇地失而復得,彷彿是冥冥中上天有意讓世人瞭解與珍視這個寶貴的民主傳統,並從中窺知古代雅典之政治生活實況。其記錄了雅典民主體制逐漸形成的真實過程,與其日常實踐的細部方式。 在亞里斯多德的記載中發現,當時實施民主政治時,會有一些技巧在內,例如為了鼓勵公民們踴躍參與公民大會,在會期間每日發給每人一筆金額;參與耗時甚長的陪審團工作也是有報酬的;輪流出任各種公職者,也有對於他們無法工作謀生的適當補償。雅典的議事會或是陪審團都是人數眾多,公民大會更是,都顯示出想要鼓勵與激發民眾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在實務上,這種人數設計也有其特殊目的。一個組織人數太少時,容易被富人收買或是有權勢者影響操控,但充滿了數量眾多的「庶民」時,共識的力量就會是主導。主事者的任期制與抽籤輪任,更防杜了把持操弄。總而言之,雅典在發展民主政制的路上,的確在制度設計與價值精神之培養兩方面皆值得後世仿效,無怪乎千百年來世人莫不嚮往之。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B.C.),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其父曾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的御醫,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後來在柏拉圖阿卡德摩學園任教二十年,於柏拉圖去世後離開雅典。西元前342年返回馬其頓擔任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影響了亞歷山大大帝對科學和知識的重視。西元前335年亞歷山大去世後,於雅典開辦自己的萊西姆學院,於此期間,他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由於亞氏與其弟子常漫步於庭院有頂蓋的走廊討論問題,因此有「逍遙學派」之稱。其作品多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西元前342年,雅典人開始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他和亞歷山大的關係,被指控不敬神而不得不至卡爾基避難,一年之後病逝。他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也是集大成者,被稱為古代最博學的人,對後來的西方科學和哲學的影響十分巨大。著作豐富,知名作品有:《工具篇》、《論靈魂》、《物理學》、《形上學》、《尼科馬可倫理學》、《政治學》和《修辭學》等。
譯注者簡介 馮金朋,男,1978年生於河南許昌,201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講師,主要研究古希臘政治史。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參與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出版專著《公民社會的起源——希臘城邦制度》,參與並主持多部多卷本著作的翻譯工作如《新编劍橋古代史》、《古希臘演說辭全集》、《明代名人傳》等。
導讀
序
一 殘篇
二 抄本
附篇 色諾芬雅典政制
附錄一 雅典諸王、執政官及大事年表
附錄二 主要引用文獻縮略語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四 索引
後記
亞里斯多德年表
導讀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陳思賢教授 一、 古典時代的光芒 只要說到人類古代歷史,就會先想到世界四大古文明:埃及、兩河流域、印度與中國文明。而古希臘文明正好是承接了前二者的遺緒,加上自身之創發而成,待其豐碩輝煌後又直接影響了古羅馬文明;最後,希臘羅馬乃成為今日歐洲文明的前驅,也成就了我們所習知的「古典時代的光芒」。當然,古典時代之文化有諸多的特色,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本主義」的精神。所謂「人本」,是相對於西元四世紀開始橫掃歐洲的「基督教文明」而言:在西元三八○年左右,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於是聖經的教誨取代了古典典籍的文采,基督信仰取代了理性的哲學思辨。這種古典的「人本主義」始於希臘,終於羅馬帝國時期,約莫近一千年光景,它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文獻,從文學、哲學到歷史、政治等,不一而足;有些雖然不齊備而以斷簡殘編呈現,但我們現代人已經能夠從中得知當時人的思想與生活狀態,並可以學習到他們如何以今日看來素樸的智慧來面對宇宙萬有,勇敢地生活著! 這段古典「人本主義」時代,有關政治與政治思想方面流傳下來的文獻不能算多,大多歸功於史家,例如希羅多德、修昔提底斯、普魯塔克、波里庇烏斯、塔西圖斯與李維等人;但也有兩三位思想家居功厥偉,例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與西賽羅。而對於希臘當時政治思想與政治制度的記載保留以傳遞於後世,亞里斯多德大概是貢獻最大的一位;在歐洲中世紀與近代,他的《政治學》與《雅典政制》的陸續出土,讓我們不至於失去與寶貴的古希臘政治傳統對話的機會,更從中讓某種沉睡已久的政治想像復甦。相較於《政治學》,《雅典政制》一書在十九世紀末從歐洲歷史中神奇地失而復得,更有曲折玄奇的經過(請參閱譯序),也彷彿是冥冥中上天有意讓世人瞭解與珍視這個寶貴的民主傳統。 總的來說,《政治學》是理論的建構與評估,而《雅典政制》則是政治生活實況的記載。兩者的意義都很重大,因為我們一方面需要知道雅典人自己認為民主政治的價值何在,另一方面也要清楚他們如何在實踐層面上克服諸多困難。雅典人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政治實驗,他們讓平民、一般百姓參與國家的治理。這個理由很簡單:平時社會生計靠百工各業平民在各自崗位上的努力,而戰時又靠平民執干戈保衛社稷──國家不能沒有平民,平民撐起了國家也是構成國家的主要部分。因此雅典人(至少雅典百姓)興起了如是的想法:國家的治理平民不能缺席。像古代雅典這樣一種由公民完全參政的黃金時段,為時雖然不長,甚至在整個歐洲文藝復興前的兩千年歷史中只占短短一兩百年,可是卻在西方政治史上成為光芒四射的典範,後人憧憬嚮往之。理由安在?因為它同時是階級枷鎖的解放與個人能力的釋放,爭勝式民主(agonistic democracy)帶來了新氣象,政治成為才藝的展示場,人們從民主生活中找尋到存在感。 二、 雅典民主化的過程 《雅典政制》記錄了若干極寶貴的資訊:雅典民主體制逐漸形成的真實過程,與其日常實踐的細部方式。看了這些記載,我們對於兩千多年前人類出現的第一個民主政治就會有直接而清晰的認識,而不必出於想像臆測,這就是《雅典政制》這部曾經長期失落的書終於出土的最大意義。 一如任何人類古代文明,雅典起先也是行王制與寡頭制,貴族和平民之間的衝突不斷。根據本書所載,雅典早期歷史中平民(demos)沒有財產(就是土地),都以佃農身分耕租富人的地,若是荒年繳不起地租,就落得賣身為奴(這在人類初始社會中常見,例如古代中國亦然)。貴族專制迄「執政官」(Archons)德古拉(Draco)時,進入了成文「法典」時代,平民地位受到歧視與嚴刑峻法的壓迫(他頒布的所謂Draconian Laws後來就成為苛法的代稱),這不啻是少數人刻薄地統治多數人的狀況,因此平民對貴族持續地激烈抗爭。到了梭倫(Solon)當執政官時,開始變法,企圖調停衝突,終於獲致成功。這是因為他出身貧富間的中間階級但威望顯赫,能獲得雙方的信任。梭倫最主要的政績是廢止德古拉法典、立法提升了平民的地位,確立了民主政體的雛形。而梭倫之後又經歷了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的憲政改造,雅典的民主更向前邁進,而到了著名的大將軍伯里克里斯(Pericles)時期已達到高峰。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記述,雅典的政治發展並非是一路平順前進的,總共歷經十一次變革後民主才獲得鞏固。德拉古推行的嚴刑峻法雖然對平民不友善,但是他將雅典法制化,「確立了政體」;到了內戰之後的梭倫時代,「民主政治由此興起」;推翻僭主之後的克里斯提尼政體,「較之梭倫政體具有更強的民主性質」。而在這三人之間,則是屢屢穿插了僭主與威權專政體制。所以可以這樣說,亞里斯多德當時觀察的結論是,雅典的民主化過程是曲折前進的,有進有退,到了西元前第五世紀初時,人民才「牢固掌握國家政權,制訂了沿用至今的憲法」。皮索多羅斯(Pythodorus)任執政官時(403 B.C.),「人民掌握最高權力似乎已成為天經地義之事,因為這是他們透過自身努力獲得的回報」。亞里斯多德並且特別記載道:當時的雅典民眾被分為十個「部落」(demos),各「部落」選派代表廣泛參與城邦重要事務,而所有公民也形成「公民大會」(ecclesia):「民眾的力量持續增強,人民主宰著所有事務,並在掌握最高權力的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上透過投票來進行管理」。 雅典人這種公民普遍參與政治的體制叫做Isonomia,也就是「平等互治」的意思。每一位公民同時可以「治人」(ruling)與「治於人」(being ruled),也就是大家輪流「作莊」的一種參與式民主。它在實施上,有一些特色,也有一些技巧,我們可以分述如下: 第一種特色是「輪流」與「選賢與能」並用。前者乃是出任公職或某種任務是經由眾人共同分攤責任的輪值式,即是以抽籤決定(by lot);後者則是指「選舉推派」(by vote)。我們以行政、立法、司法來分別看。一般而言,政治性與一般性的行政官職,是經由抽籤決定,甚至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整個雅典城邦的九位「執政官」,也是經由抽籤決定:「各個部落透過抽籤選出十位候選人,各部落的這十個人隨後再進行抽籤」以選出雅典的九位不同性質的執政官。但是特殊性質、需要特殊知識的官員,可能就不是抽籤,而是由選舉決定。例如將軍、軍事官員、財政官員和所謂的供水監察官等。 而在立法上,最高機構是「戰神山議事會」(Areopagus),即是後來所謂的「五百人議事會」(council of five hundred),十個部落中每個部落抽籤選出五十人共同組成,而「主席團職務由每個部落輪流擔任,其次序由抽籤決定」。城邦最高的權力機構,也就是任何立法的最後裁定者(但議案需經由五百人議事會議決後送交),乃是公民大會,這就是全體具資格的公民的集合了。至於司法的陪審團,當然就是由抽籤來決定,而亞里斯多德花了很多篇幅介紹抽籤的用具與過程設計,饒具趣味。 雅典式民主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男子到了十八歲成年要入籍成為公民前需有一個「養成考察期」,即為時兩年的「兵役訓練」,可見他們如何重視公民身分的給予,這與我們今日只要條件符合就是公民在精神上是不同的。這段軍事訓練期的男子稱為「埃菲比」,但即使欲成為「埃菲比」也需兩種資格,一是親生父母皆為公民(其實婦女無法是公民,此指其為血統純粹雅典人),二是需為自由民(經濟上是可以獨立的)。公民是國家主權的分享者,雅典的重視與珍惜公民身分是我們今日可以為鑑的。 在亞里斯多德的記載中我們發現,當時實施民主政治時,的確也有一些技巧在內。例如為了鼓勵公民們踴躍參與公民大會,甚至在會期間每日發給每人一筆金額。而參與耗時甚長的陪審團工作也是有報酬的,雖然不算多;至於輪流出任各種公職者,當然也有對於他們無法工作謀生的適當補償。雅典的議事會或是陪審團都是人數眾多,公民大會更不用說,這些都顯示出想要鼓勵與激發民眾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而在實務上,這種人數設計也有其特殊目的。一個組織人數太少時,容易被富人收買或是有權勢者影響操控,但是充滿了數量眾多的「庶民」時,共識的力量就會是主導。而主事者的任期制與抽籤輪任,更防杜了把持操弄。總而言之,雅典在發展民主政制的路上,的確在制度設計與價值精神之培養兩方面皆值得後世仿效,無怪乎千百年來世人莫不嚮往之。 亞里斯多德的這本《雅典政制》中,翔實的敘述與中肯的評論,讓久遠之後世得以進入雅典人的思想與實際生活中,讓古代的雅典不再是個謎,也讓我們知道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努力爭取與用心呵護。
一 殘篇 殘篇一 最初,雅典人採用的是王政。【1】當伊翁(Ἴων,Ion,又譯為「伊安」)【2】來此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時,他們才第一次被稱為愛奧尼亞人(Ἴωνες, Iones or Ionians)。【3】(摘錄於阿爾波克拉提昂的《祖神阿波羅》[Ἀπόλλων Πατρῷος, Apollo Patrius]。) 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當他定居阿提卡時,雅典人才被稱為愛奧尼亞人,而阿波羅被稱為他們的祖神。【4】 雅典人之所以尊奉阿波羅為祖先,是因為他們的軍事獨裁官伊翁【5】是由阿波羅(Ἀπόλλων, Apollo)與克蘇托斯之女【6】克瑞烏薩所生。 (摘錄於亞里斯多芬《鳥》第一五三七行注釋。) 殘篇二 從俄瑞克透斯【1】那裡繼承王位的潘迪昂(Πανδίων, Pandion)【2】,他將王國分給了他的兒子們,「衛城及其鄰近地區分給了埃勾斯(Αἰγεύς, Aigeus or Aegeus;另一種拼法是Αιγέας, Aigeas)【3】,山丘地區分給了利卡斯(Lycus)【4】,濱海地區分給了波臘(Palas)【5】,美加拉(Μέγαρα, Megara)地區分給了尼蘇斯(Νίσου, Nisus)【6】。」【7】(摘錄於亞里斯多芬《馬蜂》第一二二三行注釋。) 殘篇三 然而,這些地區不斷發生衝突,特修斯【1】宣布並且根據平等公平原則【2】將它們統一起來。「他以平等的條款召集了所有人,據說在特修斯設立全民大會(General assembly)之時,做出的宣言是:『到這裡來,你們所有人』【3】。」(摘錄於普魯塔克《特修斯傳》第二十五章。) 殘篇四 如亞里斯多德所言,特修斯首先聽取民眾的意見,廢除了王政;甚至荷馬,他在船表中僅用「人民」一詞來修飾雅典人【1】,它似乎為此提供了證據。(摘錄於普魯塔克《特修斯傳》第二十五章。) 殘篇五 ……如亞里斯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所述,其文字如下:「效法一年四季的劃分,他們被分為四個部落【1】,每個部落【2】又被分為三個分區,以便總數達到十二分區,如一年的十二個月,它們被稱為三一區【3】和胞族【4】;並且,每個胞族又被分為三十個氏族【5】,如一月的三十天,而每個氏族又包含三十個人。」(摘錄於《狄摩西尼辭類彙編》(Lexicon Demosthenicum Patmium)【6】第一五二頁。) 殘篇六 他到了史基洛斯(Σκύρος, Scyros)【1】「或許去視察那裡,因為他與埃勾斯有親屬關係【2】(摘錄於尤里皮底斯《希波拉特斯》(Ἱππόλυτος, Hippolytos or Hippolytus)【3】梵蒂岡注本第十一行注釋)〉,在那裡遇害;呂克密狄斯【4】擔心他覬覦這個海島,便將他從懸崖上推下去。但後來,雅典人在波斯戰爭後將他的屍骨運了回來。「在波斯戰爭之後,雅典人遵照神諭的指示,找到他的屍骨,並將其安葬。」(摘錄出處同上。)【5】 殘篇七 王不再從科德羅斯家族(Κόδρος, Codrus)【1】選出,因為雅典人認為他們生活奢華且變得軟弱。但是科德羅斯家族成員希波墨涅斯(Ἰππομένης, Hippomenes)【2】希望擊碎這一誹謗;他抓到一個與他的女兒蕾蒙妮通姦的男人,將這個男人和他的牲畜一起綁到他的戰車,並將此人殺死;將他的女兒和一匹馬綁在一起,直到她被拖拉致死。【3】 殘篇八 庫隆(Κύλων, Kylon or Cylon)【1】集團圖謀建立僭主政治【2】,他們在雅典娜祭壇尋求避難時被墨迦克勒斯(Μεγακλῆς, Megakles or Megacles)【3】黨派殺死。結果,殺人者因背負詛咒而遭到放逐。【4】
0
1